会议方向的突然变化,不仅使一般与会者感到愕然,就连政治局的其他成员,也因为缺少思想准备而感到手足无措。
7月23日以后的几天,也许是彭德怀30多年戎马生涯中最痛苦、最烦躁、思想斗争最激烈的时期,他的情绪如同一只被关在铁笼里的猛虎,急躁、暴怒,在铁笼中左冲右突,不时发出声声咆哮,已经冲撞得精疲力竭头破血流了,仍然找不到一条可以解脱之路。
庐山的仲夏,潮湿,闷热,待在房子里就像扣在蒸笼里一样酷热难当。太阳快落山了,彭德怀信步走到室外,在林荫道上漫步沉思。忽听对面有人喊他,抬头一看,原来是聂荣臻迎面走来。他仍像过去一样面带和蔼的微笑,走到彭德怀身边说:“老彭,在这儿做什么?”
“散步,乘凉。”彭德怀回答说。
“主席的讲话对你那封信已经提到原则的高度,你是怎么考虑的?考虑成熟了吗?”
“一下子说不清楚。只好是非曲直由人断,事久自然明吧!”
“是非曲直由人断,事久自然明”,这是彭德怀对自己当时心境最确切的概括。意思是说:许多事当时是很难说清楚的,例如现在他就不可能把问题说清楚,只要自己问心无愧,就留待将来让后人评说吧。
聂荣臻担心自己这位生性憨直的老战友,由于思想严重抵触而产生自暴自弃或严重对抗的情绪,便耐心地劝说道:“老彭,可不能这样想,应当认真地考虑一下,怎样处理才能对党有利……考虑好了再写成稿子,到大会上去讲一下。”
“我现在很疲劳,一下也写不成。”
“可以请两天假,不参加小组会,把你考虑好的问题讲给秘书,让他记录下来,加以整理,然后你自己再斟酌、修改。这样既节省时间,文字上也会更周密些。”
“本来我没有准备在会上讲话,就没有带秘书来,他们留在北京搞别的事,现在身边只有一个军事参谋,他不能写这类文稿。”
“那就赶快打电话给军委办公厅,叫王焰立即来庐山,要抓紧,不要再迟延了。”
彭德怀沉思了一下说:“好吧,我再想想……”
彭德怀完全理解老战友聂荣臻的一番好意,他是希望彭德怀很快作一个既严密又比较深刻的检讨,以取得毛泽东的谅解。至少不要再节外生枝,使问题进一步复杂化。聂荣臻的良苦用心和他那热情恳切的态度使彭德怀深深感动。特别是他所说的“应当考虑一下怎样处理才能对党有利”,使彭德怀深受启发,他的心微微震颤了一下。他清楚地记得,自己在1928年4月入党的时候,誓词中就有一句“永不违背党和革命的利益”。究竟怎样才是“对党有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