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对党对人民有利(1)

怎样对党对人民有利

经过几天的阅读材料、找人谈话和反复思索,毛泽东终于开口讲话了。

7月23日大会发出通知:上午召开全体会议,听主席讲话。

当人们三三两两夹着会议文件袋向大会会场走去的时候,所有人心里都在猜测着今天主席可能会讲什么。

不知为什么,今天毛泽东一改他往日那轻松、潇洒,边走边幽默地向人打招呼的习惯,进入会场的时候,脸上的表情变得异常严肃。全体会议的突然召开和毛泽东面部表情的变化,使会场里的气氛变得紧张起来,鸦雀无声。

等人们都在座位上坐好之后,大会主持者立即宣布请毛主席讲话。

毛泽东的讲话是以平淡的口气开始的,仍保持着他特有的演讲风格:通俗风趣,由浅入深,逐步揭示主题。

“你们讲了那么多,允许我讲个把钟头,可以不可以?吃了三次安眠药,睡不着。”

“我看了同志们的发言记录、文件,和一部分同志谈了话。我感到有两种倾向。一种是触不得,大有一触即跳之势。吴稚晖说:孙科一触即跳。因此,有一部分同志感到有压力。就是不让人家讲坏话,只愿人家讲好话,不愿听坏话。我劝这些同志要听坏话。”

毛泽东所说的“一触即跳”的人,是指那些听不进对“大跃进”有批评意见的人。“感到有压力”的人,自然多半是那些提出应着重总结经验教训的人。

“人有一个嘴巴,嘴巴的任务,一是吃饭,二是讲话。长了耳朵,是为了听声音的。话有三种:一是正确的,二是基本正确或不甚正确的,三是基本不正确或不正确的。两头是对立的,正确与不正确是对立的,好坏都要听。”

讲到此处,毛泽东开始激动起来。

“现在党内外都在刮风。右派讲,秦始皇为什么倒台?就是因为修万里长城。现在我们修天安门,要垮台了。这是右派讲的。”

毛泽东列举了江西省党校一些人反对“大跃进”的情况之后说:

“现在是会内会外结合。可惜庐山太小,不能把他们都请来。

“不论什么话都让讲,无非是讲得一塌糊涂。这很好。越讲得一塌糊涂越好,越要听。‘硬着头皮顶住’,反右时发明了这样一个名词。我同某些同志讲过,要顶住,顶一个月,两个月,半年,一年,三年五年,十年八年。有的同志说‘持久战’,我很赞成。

“在座诸公,你们都有耳朵,听嘛!难听是难听,要欢迎。你这么一想就不难听了。为什么要让人家讲呢?其原因在于神州不会陆沉,天不会塌下来。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做了一些好事,腰杆子硬。我们多数派的同志腰杆子要硬起来。为什么不硬?无非是一个时期猪肉少了,头发卡子少了,没有肥皂,比例有所失调,工业、农业、交通、商业都紧张,搞得人心紧张。我看没有什么可紧张的。”

“说我们脱离了群众,我看是暂时的,就是两三个月。群众还是拥护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