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信怎么变成了“意见书”(4)

彭德怀是7月17日收到他那封信的打印稿的。7月19日他在小组会上作了说明,他说:“这封信是仓促写成的,没有完全写明我的本意,有些不大合逻辑的地方。建议中央办公厅在会议后将此信收回,不要下发。”

在讨论中,发言是热烈的,相当多的同志开始畅所欲言。无论是赞同或基本赞同彭德怀意见的,或是联系自己思想、工作作检讨的,态度都是真诚的,都是由衷之言,这与会议前一段的沉闷、压抑气氛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值得一提的是,也有个别同志,基于对毛泽东和当时政治形势的深刻了解,表示了自己的担心。大约是7月18日,在田家英的住处,几个“秀才”谈起了彭德怀的信,胡乔木说了一句:“这封信可能要惹乱子。”

毛泽东对彭德怀的信究竟是什么态度,当时谁也摸不清。只是后来听说,毛泽东与王任重在庐山水库划船的时候,谈到彭德怀信中“小资产阶级狂热性”的提法时,毛泽东说过:“现在我不发言。”

在为数众多的赞同的发言中,最重要的就是黄克诚、周小舟和张闻天三个人的发言了。他们三人都因此而被划为“反党集团”成员。

黄克诚是7月17日早晨才到达庐山的,上山后也住在彭德怀住的176号。他俩一个住东头,一个住西头。黄克诚对彭德怀的信并不是完全赞同的。到庐山后第一次见面,彭德怀就问黄克诚:“我给主席写的信你看了吗?你觉得写得怎么样?”

黄克诚坦率地说:“我看了,信写得不怎么样……有意见可以当面说嘛,写信干什么。信里有些提法和用词也不太妥当。”

在7月19日的第五小组会上,黄克诚作了第一次发言。他表示同意主席对形势估计的三句话:“成绩伟大,问题不少,前途光明”。他认为现在争论的主要点是中间那句话--“问题不少”,两头是一致的。他说他同意“议定记录”(草稿)中所提的三条缺点。此外,他又补充了以下几点:

第一、对农业生产成绩估计过高;

第二、经济各部门比例失调;

第三、1959年计划指标过大。

他认为,作风上的主要问题是,只讲成绩,不讲缺点;讲好的高兴,讲坏的不愉快。工作中的缺点造成的后果是:

一、紧张。粮食紧张是解放以来没有过的,基建原材料、市场副食品也紧张。

二、党与群众的联系受到了影响。

三、党在国际上的威信也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