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同意见就不应该隐瞒(1)

有不同意见就不应该隐瞒

彭德怀在西北小组会上的发言,并没有如实地反映到毛泽东那里去。会议印发的简报中,把彭总意见中那些内容最重要、言词最尖锐的部分,特别是直接涉及毛泽东和在激愤情况下说的一些原话都删去了,变成了口气温和的、与其他同志态度差不多的表态性发言。发现这种情况,彭德怀很不满意,却又无可奈何,负责整理简报的工作人员也是出于一片好心啊。

当时,有一个人对彭德怀在小组会上的发言从心眼里感到不舒服,这个人就是1958年5月在党的八届五中全会上刚被选为政治局委员的华东局第一书记柯庆施。

柯庆施在批判“反冒进”中,以所谓“革命激进派”代表的姿态作了出色的表演,因而博得了毛泽东的青睐,可以说他是黄浦江畔正在升起的一颗“新星”。1958年组织写作班子,连续发表大块文章,积极鼓吹“大跃进”的是他;在上海华东区工作会议上提出每年要搞6000万吨钢高指标的是他;在成都会议上起劲宣传“对毛主席就是要迷信”的也是他。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一个时期内曾出现了一种荒谬透顶的理论:“对毛主席服从要服从到盲从的程度,相信要相信到迷信的程度。”

这不禁使人想起10年浩劫中林彪那两句“名言”来:“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相比之下,林彪的“格言”就显得黯然失色了。

在柯庆施看来,彭德怀那些尖锐的发言,简直是大逆不道,应该立即加以挞伐!

但是,目前他还只是潜心研究简报和观察会议动向,并没有采取任何行动,因为时机未到。

注意研究彭德怀发言的除了柯庆施以外,还有个别人,比如康生等。但他们看到彭德怀的发言在会上博得那么多人的赞同,也只能面带苦笑地沉默着。

7月10日,在各组长的联席会议上毛泽东作了一次讲话。他首先从形势谈起,他说:“对形势看法如不能一致,就不能团结。”接着,按他自己特有的习惯,纵横驰骋地把话题扯开来:

“有人说我们人心丧尽,说我们天安门工程犹如秦始皇修万里长城。党内也有人议论纷纷,如天津有的局、科长议论,说‘大跃进’‘得不偿失’。上海有个党委书记否定1958年‘大跃进’,大辩论中,杀头也不承认‘大跃进’好。后来到家乡调查,看到确实增了产,才算服了气。可以不杀头,进行教育。对这些同志要讲清道理,‘得’是什么,‘失’是什么。”

“去年四件事,钢铁翻番,基建项目1900多个,粮食翻番,大办人民公社。忽视了综合平衡,引起了各方面不满。这些缺点都承认。但是,有人因此从根本上否定总路线、‘大跃进’。所谓总路线无非是多快好省,多快好省根本不会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