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上发言从不拐弯抹角(6)

会议初期,气氛轻松、融洽,正如毛泽东说的“有点神仙会的味道”。白天开会,晚上看戏、看电影、跳舞。每天会外时间,可以看到松林里、凉亭上,人们三三两两地自由交谈。一些诗兴正浓的“秀才”们,聚在一起填词赋诗。夜幕降临之后,灯火辉煌的河对岸小礼堂里舞曲悠扬,人们三五成群地向舞影翩跹的小礼堂走去。

但是,这“神仙”般的生活只继续了不长的时间。随着讨论的深入,思想认识上的差异和分歧逐渐显露出来。会议气氛开始发生变化,由轻松、融洽变得紧张、压抑。这种变化虽然是缓慢的,但却是明显的。

认识上的分歧是从对毛泽东那三句话中间四个字的不同解释开始的。对毛泽东所说的“问题不少”究竟应该怎么看?

一部分同志认为,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伟大成就要充分肯定,缺点和错误只不过是“一个指头”或“不到一个指头”的问题。而且经过去年下半年以来中央一系列的会议采取措施后,缺点错误已经纠正,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了。持这种观点的同志,大都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最热情、最积极的拥护者和执行者。他们大多是些“实力派”,就是毛泽东所说的“封疆大吏”。他们不喜欢听别人谈“大跃进”中的问题和缺点,认为那样就会否定“大跃进”的成绩,是“给伟大的革命群众运动泼冷水”。在华东组的会议上就有人说:不能认为“大跃进”破坏了按比例发展的规律,认为指标越低越落实,实际上是以落实掩盖保守思想。

另外一部分同志则认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暴露出不少问题,有些问题性质是严重的,值得重视。中央虽然召开了一系列会议,制定了一些措施来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缺点错误,如批评“共产风”、“浮夸风”,生产上的比例失调,干部作风中的简单粗暴、强迫命令等等,但至今收效甚微,有的地方上述现象还在发展,需要继续下大力才能解决。持这种看法的同志,有的是原来就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有疑虑,有不同程度的保留;有的开始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热烈拥护、积极支持者,但经过一段实践,改变或修正了自己的看法。这些同志认为,1958年的“大跃进”,有许多经验教训值得好好总结,把成绩讲够,把缺点讲透,不是给群众运动泼冷水,而是为了更好地前进。这样做不但不会否定已经取得的成就,相反,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克服缺点,纠正错误,把今后的工作做得更好。

彭德怀是属于持后面这种观点的人中的一个。

会议是按照当时的行政大区编组的,共分为六个组,彭德怀参加的是西北组。从7月3日至7月10日的8天中,他先后作了七次发言和插话。因为是党的会议,讨论的问题又是关系着党和国家命运,关系着亿万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所以彭德怀仍保持他一贯的风格——知无不言,直言不讳,每次发言他都是开门见山,从不拐弯抹角,有的发言直接涉及毛泽东,他也完全不加以回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