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上发言从不拐弯抹角(4)

彭德怀又摇了摇头。接着用手指了指窗外说:“你看看他们……叫人怎么还能吃得下去!”

小项这时才注意到,在列车停靠的站台栅栏外边,拥挤着许多逃荒的人。他们衣衫破烂,蓬头垢面,有的背着肮脏的行李卷儿,有的妇女怀里还抱着吃奶的孩子。他们一个个面带菜色,手把着站台边的白色栅栏,向列车这边张望着。

项文芳被彭德怀那时刻关心人民疾苦的伟大情感深深触动了,泪水顿时模糊了视线。

庐山会议期间,彭德怀的住所。彭德怀投身革命后,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出生入死,战斗了30多个年头,当面对车窗外那悲惨的场面闷坐不语的时候,他心里想什么?是不是想起了1958年磅礴于全国的那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想起了那一颗比一颗耀眼也更荒唐的粮食“高产卫星”?想起了那几千万人上阵,以群众的铁锅和大片山林作为原料和燃料的大炼钢铁?想起了甘肃河西走廊人民公社食堂那清水煮土豆汤和湖南平江老红军战士那一字一泪请求为人民“鼓咙胡”的诗句?……

彭德怀是带着出访后的疲劳,怀着一颗沉重的心到庐山赴会的。

1959年的庐山会议,是党的两次重要会议的总称。两次会议互相衔接:7月2日至8月1日是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8月2日至8月16日是八届八中全会。这说的是会议名称。如果按会议的内容划分,一般人常常以7月23日毛泽东讲话为界,将会议分为两段,前一段是“神仙会”,后一段是反右倾。

彭德怀7月2日到达庐山后,被安排住在河东路一侧的176号别墅。这是一座有一间大厅,两头各有一套卧室、书房、卫生间的设备齐全的英式建筑。房前房后松杉挺拔,院内花草茂密,是个环境优美而安静的住所。

7月的庐山,万木葱郁,百花盛开,景色宜人。奇峰、峭壁、清泉、飞瀑,掩映在松柏绿荫中的一座座造型精美的别墅、疗养院、文化宫,以及数不清的亭、台、楼、榭,把这座屹立在大江和鄱阳湖之滨的青山,装点成了一个超脱于尘世的桃源仙境。特别是那变幻莫测的庐山云雾,忽而像轻纱从翠绿的峰顶飘过,忽而似不尽波涛在峡谷中奔腾倾泻。这云雾就像一个法力无边的魔术师,为本来就千姿百态的庐山不断地改变着容颜,给她涂上一层又一层神秘虚幻的色彩。

不知毛泽东是为庐山的秀丽景色所陶醉,还是从手头那厚厚的线装书中受到了某种启示,他把第一阶段的庐山会议称作“神仙会”。

这次会议原来决定在别处召开,因天气酷热才把会址改到庐山来的。上山之前,与会人员得悉会议的议题主要是继续纠正经济工作中“左”的错误,传达毛泽东提出的13个问题。上山以后,毛泽东在接见一些负责同志时,也明确说过:“这次会议主要是纠‘左’,要搞一个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