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上发言从不拐弯抹角(3)

接到通知后,彭德怀沉思良久。他想让黄克诚去庐山开会,自己留下值班。彭德怀所以有这个念头,是出于几种考虑:一是黄克诚是书记处书记,对地方和军队的情况都比较熟悉,研究问题比自己更方便;二是自己刚出访归来,在国外一个多月,每天排得满满的参观、拜访、会谈、宴会、接见、送往迎来等等,使他这个不善外事应酬的人,一天到晚神经都绷得紧紧的,尽管他身体还好,可毕竟是61岁的人了,回国以后感到很疲劳,想休息一下,抽空看看出访期间积压下的文件和材料。另外,他还想利用这段时间写点东西。

1959年6月16日,彭德怀提出要编一本全面系统介绍中国人民解放军建设的专著,把几十年来有关我军建军思想和建军路线的经验加以整理,印出来发到部队,作为指导军队建设的教材。彭德怀曾把自己这个想法同办公室主任王焰和秘书郑文翰谈过,准备由他们两人收集材料,负责承办这件事。彭德怀自己也正在考虑为这本书写点文章,所以,他不大想去庐山开会。

当彭德怀把自己的想法告诉黄克诚以后,一向不避辛劳的黄克诚却出乎意外地没有立刻表态。以稳重老练著称的黄克诚,此时对问题的考虑比彭德怀更深远、更缜密一些。单就一次会议而言,彭德怀不去,由他去出席完全可以,但这位总参谋长清楚地知道,毛泽东和彭德怀两人在历史上曾经有过一些误解。就在1959年4月的上海会议上,毛泽东还曾点名批评了彭德怀,口气严厉而且突如其来,使彭德怀一连几天迷惑不解,郁郁不乐。黄克诚对毛泽东和彭德怀两个人的性格和处事方式都是很熟悉的。在当前情况下,若因彭德怀不去庐山开会而引起毛泽东的怀疑和误解,那就不好了。想到这里,黄克诚用非常恳切的口吻说:“彭总,这次庐山是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你是政治局委员,指定要你去,你怎么能不去呢?还是我留下来值班,你去开会的好。”黄克诚还说,“你到庐山一面开会,一面还可以好好休息一下,其他的事情等以后再说。”

无论是彭德怀还是黄克诚,都没有预料到庐山将会发生什么事情,他们当时考虑的只是如何维护党的团结,促使国内经济形势尽快地好转。

彭德怀是7月1日早晨到达庐山的。和他一起到达的有贺龙、李富春、习仲勋、陆定一、康生、张闻天、贾拓夫、李锐等。他们从北京出发,乘一组专列先到武汉,然后换乘江轮到九江,由九江登岸乘汽车上山。在火车上,彭德怀一直埋头阅读这一时期中央发的重要文件、内部资料和群众来信。50多天的八国之行,他与国内隔绝,需要了解的情况太多了。

有一次,保健人员项文芳发现彭德怀吃饭很少,两顿饭都是只吃几口就把碗筷一放便回自己包厢去了。在包厢里,他长时间地凝视着窗外,闷坐不语。小项不敢多问,便在彭德怀吃饭时,站在旁边观察。看到他又是只吃了几口就放下筷子,回到了自己的房间,就跟过去不安地问:“是不是病了?”

彭德怀轻轻摇摇头。

“是在车上睡眠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