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为人民‘鼓咙胡’”(6)

几十年的军队工作实践使彭德怀深深懂得,要了解真实情况,仅仅听领导干部的介绍是很不够的,必须深入基层直接和群众见面,亲自去摸一摸、看一看,就像作战一样,指挥员越靠近前沿,就越能看清战场上的真实情况。考察中,彭德怀不住条件较好的县委招待所,而住进了彭家围子他幼年时的旧居。当天晚上,乡亲们都来看望彭德怀,老人、妇女、孩子,挤了满满一屋子,问长问短,说说笑笑,甚是热闹。彭德怀向乡亲们宣传党的六中全会精神,询问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情况。在公社和大队干部的座谈会上,当有的干部谈到今年粮食大丰收,吴公塘生产队亩产过千斤时,彭德怀未敢轻信。他立即同干部们步行数里来到吴公塘田边,打着手电筒,蹲下身来,拔起一蔸禾茬,数着一蔸禾上有多少株稻秆,估算着有多少稻穗,每个穗上又共有多少颗稻谷,细心计算着每亩地的精确产量。他对干部们说:“我最近看过不少地方,有的讲亩产几千斤,上万斤,吹得很厉害。老实说,我是有怀疑的。我们当干部的办事一定要实事求是,不能搞浮夸。”

1958年12月16日,彭德怀同志回到家乡湖南省湘潭县乌石公社考察。图为他向社员们亲切问候。听公社干部说,他们公社的炼钢厂出了640多吨铁,彭德怀又去看了公社的炼铁厂。情况和他在别处看到的一样,是“大兵团作战”。只见运料大军川流不息,人们担着矿石、铁砂,汗流浃背争先恐后地奔跑在泥泞不堪的土路上。更令彭德怀惊异的是,一个大腹便便的孕妇也和其他人一样,挑着沉甸甸的两筐铁砂,跌跌撞撞地裹在人群里走着。彭德怀急忙赶上去,接过孕妇的担子,自己挑上,加入了运料的行列。事后,彭德怀跟公社干部们坐在一起,掰着指头给大家算了一算:为了炼那么一点铁,集中了公社、大队全部劳力运料,丢开农业生产,让稻谷烂在地里;为了解决燃料问题,拆毁了社员许多住房,砍伐了大片山林;为了收集原料,连社员的农具和做饭的铁锅都砸了……这是多么大的代价呀!彭德怀对干部和社员们说:“过去技术落后,民间需要制造农具才用这种小土炉炼铁,现在还这样搞不是好办法。”

在乌石学校,彭德怀看了教室和教员们的宿舍,尝了学生们的饭菜。在赵家弄子大队,彭德怀参观了设备十分简陋的幼儿园。在许家塘大队敬老院,彭德怀和几位少年时代的伙伴进行了亲切交谈,得知他们每餐每人只能吃到二三两米(16两秤),数九寒天老人们还睡在光光的篾席上,连褥子都没有,被子也破烂不堪。彭德怀忍不住对干部们说:“这叫什么敬老院、幸福院!”

他捐了200元钱给幼儿园,为孩子们买了一些生活必需用品;还捐了200元,让干部给敬老院添置些铺垫的东西。

对家乡的考察,使彭德怀对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大炼钢铁中的问题有了更清晰的了解,也给他增加了新的疑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