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时候都要用“两条腿走路”

周恩来经济思想贯穿着深刻的唯物辩证法。他认为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相互依存,互为前提,因此既反对把重点与一般对立起来,只强调抓重点而舍弃一般,也反对没有重点的平均用力,“胡子眉毛一把抓”,而是突出重点,照顾一般,主次结合,协调发展。

社会主义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制度,但如果权力过分集中,在政治上会影响民主的扩大,在经济上会妨碍生产力的发展,所以周恩来非常注重扩大地方权力,发挥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为了扩大地方权力,他指出地方与中央要唱必要的“对台戏”。1956年6月他在国务院体制会议上说:中央交权给地方,会更加巩固中央集权,实行中央和地方分权,是为了发展生产,不要顾虑会分散力量,影响生产。各种制度一定要有利于把一切积极力量动员起来,加强社会主义建设。同年9月,他会见外国代表团时说:在中央和地方分权问题上,我们的做法是,可以给中央也可以给地方的权力就多给地方一些,这样中央可以抽出更多的时间来注意中心问题,少犯一些错误。

周恩来反对盲目追求公有化的规模和程度,强调以公有制为主体,允许和保留一部分私营经济,使之成为公有制的必要补充。在1956年的中共八大报告中,周恩来说:某些手工业者可以独立生产,自产自销,不必勉强组织起来,因为中国手工业有经营分散、散布面广、行业复杂、技术劳动强等特点,有的甚至在手工业方面具有特殊性质的历史传统。他还说,今后不论在城市居民区或广大农村中,都应该保持相当数量的小商小贩,采取合作商店、合作小组、代销甚至完全自购自销等方式,更好地为居民服务。1957年4月,周恩来指出:大概工、农、商、学、兵除了兵以外,每一行都可以来一点自由,搞一点私营的,文化也可以搞一点私营的。这样才好百家争鸣嘛!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搞一点私营的,活一点有好处。1961年9月,他在接见英国元帅蒙哥马利时说:中国现在正在建设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还不是共产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是一个长期的任务;社会主义时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的生产关系主要是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除此之外,还有第三种补充性质的个人所有制,如小商小贩、手工业者和个人诊所。我们党和国家的政策的指导思想是一切为了有利于生产关系的改善、生产力的发展和物质财富的增加,如果政策收不到以上效果,那就应该予以纠正。

在社会主义建设指导思想上,周恩来一贯主张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依靠自身的力量搞建设,但同时也提倡积极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强调外国一切好的经验、好的技术都要吸收过来,为我所用。“在现代,每个国家都不能闭关自守、孤立起来”。科学技术的落后是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上世纪50年代,许多人妄自菲薄,认为中国在科学方面的落后反正不能马上改变,反正要依赖苏联的援助,因此没有必要急于创新。周恩来批评了这种缺乏民族自尊心自信心的依赖思想。依他之见,向苏联学习,争取苏联的援助是必要的,但其中有一个方法问题和立足点问题。错误的方法是没有全面规划,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碰到什么问题就去请教苏联专家。派到苏联学习的,不是科学家,而大部分是中学毕业生,其结果是一辈子不能脱离依赖和模仿状态。正确的办法是作出全面规划,分清轻重缓急,有系统地利用苏联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尽可能地赶上苏联水平。这种办法的立足点不是依赖,而是提高自身独立开展科学技术研究的能力,以期与苏联形成一种既独立开展研究又相互协作补充的关系。

以上是几个大的方面的“两点论”,在其他经济工作领域,周恩来也时时不忘“两点论”,实行“两条腿走路”。

1959年春天,中国正处“大跃进”高潮之中,冶金部召开一个“鼓干劲”的会议,请周恩来到会讲话。在会上,周恩来大讲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两条腿走路”,大讲“两点论”和辩证法。他指出,不仅中央和地方、大中小、土洋并举是“两条腿走路”,而且,在其他一系列问题也应如此。群众运动要与集中领导相结合,不能冲击生产指挥系统;讲发场民主,不可没有必要的规章制度;讲突出重点,保钢保铁,但不能忽视综合平衡;当“促进派”,但要当冷静的促进派;搞小高炉,小转炉的“两小无猜”,但别忘了发挥大企业的主导作用。

两条腿走路既不同于“一点论”,也不同于“均衡论”,而是有重点的两点论,因而是对经济生活中辩证法的正确反映,对经济建设有长远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