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节:崛起(14)

在大炮运来以前,1931年4月, 士兵基本出生在日本北部寒冷地区的第二师团调来东北换防,以适应东北作战需要。板垣征四郎在该师团大队长以上干部集会上,讲了一段我们中国人今天也应该牢牢记住的话:"从中国民众的心理上来说,安居乐业是其理想,至于政治和军事,只不过是统治阶级的一种职业。在政治和军事上与民众有联系的,只是租税和维持治安。……因此,它是一个同近代国家的情况大不相同的国家,归根到底,它不过是在这样一个拥有自治部落的地区上加上了国家这一名称而已。所以,从一般民众的真正的民族发展历史上来说,国家意识无疑是很淡薄的。无论是谁掌握政权,谁掌握军权,负责维持治安,这都无碍大局。"

应该承认,此人对中国研究极深,对长期以来中国一盘散沙的现状了解极深,对中国政治人物和民众的心理把握极深。这即是这些日本侵略者敢于乘虚而入的最大资本。而抗日战争之初我方一败再败,也决不仅仅败在军事力量上。

板垣上述讲话两个月后,6月中旬,日本陆军省《解决满洲问题方策大纲》传达给关东军。

但临门一脚到来时,为准备好失败和随后推御责任,日本也是慌张混乱的。毕竟是要吞并一个数倍于自己领土的地方。而且日本本身的力量也不是很充沛。又处于各种势力的夹缝之中。

1931年6月出现一个机会。关东军中村震太郎大尉隐瞒身份冒充"农业技师",前往兴安岭、索伦山一带进行地形侦察活动,被东北军关玉衡部逮捕处决。

石原莞尔立即致信陆军省军事课长、一夕会核心人物永田铁山,称最好机会已到;应立即行动。

因准备不足,日本决策层没有敢利用这个机会。

于是板垣征四郎把下一个行动日期定在9月28日。

如果不是消息走漏,"九·一八"事变应该是"九·二八"事变了。

关东军准备炸毁铁路采取战争行动的秘密计划传到了东京。9月15日, 军部召开三长官会议,陆相,参谋总长、教育总监所谓"陆军三长官"全部出席。考虑到国内外形势尚不成熟,会议决定派作战部长建川美次少将去中国东北,"要他们再隐忍自重一年"。

此消息再次走漏。三封电报、两个特使涌向关东军总部。

第一封电报是作战部长建川美次发给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的正式电函:9月18日晚7点5分乘火车到达奉天。

第二封是参谋本部中国课课长发给板垣征四郎的非正式电函,通告建川行程和目的:"其任务系阻止事变"。

第三封电报至关重要。它是参谋本部俄国课课长、樱会头目桥本欣五郎发给石原莞尔助手的。电报上盖着"绝密,私电"印记,电文简明又十分要害: "事机已露,请在建川到达前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