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诺因采写《西行漫记》被世界所熟知,和他同行的还有一位美国人,因怕牵连亲属当斯诺回美国的时候,特别嘱咐别在书中提自己名字,他就是乔治·海德姆,中文名字叫马海德。
马海德1910年出生在美国纽约州的水牛城,父亲是迁居美国的黎巴嫩裔。从小在贫困中长大,立志长大要当医生救治没钱的人。他靠勤工俭学从北卡罗莱纳大学毕业,又考上了世界著名的日内瓦医科大学。1933年关于性病研究的毕业论文使他获得博士学位。为了考察当时在东方流行的热带病,他来到上海,原本计划在中国只停留一年,当看到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和中华民国政府的腐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后,决定继续留下来。
说起他们冒险进入红都保安的事,还得从宋庆龄说起。
1934年,他认识了美国进步女作家史沫特莱。这年冬,同她一起参加一个为纪念苏联十月革命胜利而举办的家庭舞会,冒昧邀请一位优雅的女性跳舞,原来是主人宋庆龄。此后,马海德不仅参加了当时由史沫特莱和艾黎等人组织的马列主义小组的活动,并为美国报纸撰写介绍中国红军的文章,而且还协助宋庆龄做了许多革命工作。1936年春,宋庆龄接到中共中央的密信,希望邀请一位西方医生和一位西方记者去边区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共产党的抗日政策,并请她来物色合适的人选。宋庆龄很快就确定了两个人,一个是当时参加了一二九运动的燕京大学教授斯诺,一个是当时上海马列主义学习小组的成员、美国医生乔治·海德姆,这两个人很快就踏上西行之路。
到达西安之后,他们按照宋庆龄的吩咐,住进了当时西安最有名气的“西京招待所”,等待和一个叫“王牧师”的人接头。当时的西京招待所,是西安最高级的旅馆,同时这里也是国民党特务的大本营,因而这里戒备森严,甚至连服务员都是特务。斯诺与海德姆不得不万分小心。“王牧师”来后,提着一大包古董叫卖而且只收英镑,这是宋庆龄安排的信物。后来海德姆才知道,这个操着一口流利英文的“王牧师”并非一般人,他本名叫董健吾,曾是周恩来亲自领导的情报部门——“中央特科”的成员。在董的安排下,马海德于6月间同斯诺一起用毛驴驮着摄影机和药品到达东北军控制的延安,接着进入苏区,到了红都保安。
在当时中共中央所在地保安县城(今志丹县)的窑洞里,毛泽东连续几天向斯诺讲述自身的经历,马海德也在旁边倾听并参加了谈话。同时,他又与周恩来终日相处,感到这些革命领导人身上有着非凡的魅力。他同斯诺一样都觉得自己在感情上也成为国民党咒骂的“赤匪”中的一员。在斯诺为毛泽东拍照片的那天马海德就在现场。斯诺按下快门拍下一张全身照片之后,希望再照一张半身的照片。斯诺向毛泽东跟前走了几步,对好了焦距,看了看,抬起头来说:“主席,你的头发太长了,最好戴上帽子。”此时站在旁边的马德海摘下斯诺的帽子,递给毛泽东。只听“咔嚓”一声,斯诺拍下了毛泽东身穿黑蓝色军装,头戴灰色红星帽的珍贵照片。一年后,《红星照耀中国》出版,这幅“毛泽东在陕北”的照片让世界领略到了中国共产党领袖的风采。
斯诺的雄心是通过自己的红色之旅向全世界展示中国的另一面,而马大夫是希望能够了解一些边区的医学、医院、医疗条件等情况,毛泽东主席为请来了这么一个洋博士非常高兴。周恩来为斯诺和海德姆制定了详细的访问计划,这大大超过了斯诺的预期。随后,海德姆便和斯诺一起,开始了长达4个月的苏区考察和采访。斯诺真实地记录了他在陕北苏区看到的每件事,以及他所接触到的红军、共产党的领导人和普通的老百姓。而海德姆则在认真考察了前线、后方大大小小的红军医院和门诊部之后,写出了一份《苏区医疗卫生工作考察报告》,并针对苏区面临国民党严重封锁而缺医少药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大力加强预防工作的建议。毛泽东很欣赏他的这份实事求是的报告,任命他为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卫生顾问。1937年2月,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来随部队到山西五台山八路军总部工作,年底回延安办起了卫生部直属医疗所和陕甘宁边区医院。
在斯诺采访到半截的时候,马大夫就慢慢意识到,这个边区实在太缺医少药了,这里的人们很需要我,很需要医学、医术方面的一些技术,他作出出人意料的决定,对即将离开的斯诺说:我应该留下来,我需要留下来!得到批准,他成了八路军中的一员。
乔治·海德姆随周恩来一起去宁夏同心县,这个县里差不多都是回民。这里是红一方面军的防地,虽然结束了长征,但医疗条件都很差。一天周恩来问他说:“乔治·海德姆大夫,你懂回族的礼节吗?”“我懂呀。”又问:“你可以见阿訇吗?”“可以!”“让他准备一顿午饭随后付款可以么?”海德姆走了半路又返回来说:“周副主席,他要问我的名字怎么说呢?”这还真是个事,周恩来说:“你想一想呀,要么起一个中文名字?”一下提醒了他。
他想了一阵,突发灵感:“海德姆”在阿拉伯文中是骏马之意,“就叫马海德!这里回民姓马的很多,“十个回回九个马”,为了同回族兄弟交知心朋友,自己姓马有两个好处,一个是我的名字倒过来翻译很顺,再一个所有的病人也容易记得我是姓马的,是马大夫,叫起来方便。”这样就改为马海德了。当地群众多为回民,信奉伊斯兰教。恰好马海德会阿拉伯语,会写阿拉伯文,知道伊斯兰教习俗,很快受到当地群众的欢迎和尊重,阿訇经常请他到家里做客吃饭。他和红军医生戴济民(回族)经常一起给群众看病,他的医术,更得到群众信任。红一军团和红十五军团也请他帮助做回民群众的工作,他把有关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摘译成阿文,让红军战士照着他写的样子刷在墙上,回民们同意支援红军。后来他随红军第一方面军南下甘肃省迎接在长征途中的第二、四方面军。10月,红军三个方面军在甘肃省南部胜利会师后,他又先后随第二、四方面军和五台山八路军总部工作。
1937年年底,回延安筹建陕甘宁边区医院。在马海德的努力下,边区医疗网络逐步建立起来了,马海德还定期举办学习班培训边区医务人员。熟悉他的老一辈人讲起马海德的极端负责、极端热忱的工作态度,认为完全同白求恩一样。伤病员需要输血时,他毫不犹豫地卷起自己的袖子;有人被毒蛇咬伤时,他能用嘴去吮出毒液;遇到病人窒息休克时,他就口对口地进行人工呼吸。仅在1944年到1947年,马海德就诊治伤病员4万余人次。由于出色的工作,他受到陕甘宁边区政府的多次奖励。解放后,马海德经常与麻风病人打交道,在检查溃烂的伤口时,为取得更好的感觉竟不顾医学上的禁忌而不戴胶皮手套……
1986年12月,因筹建延安新闻纪念馆,我带队去北京汇报,在确定邀请的对象时,中国记协的名单上赫然有马海德的名字。他不是著名大夫吗?记协副主席王揖笑着说,他可是老资格的新闻人!汇报会召开时,他在儿子周幼马陪同下兴致勃勃地来了,与会的清凉山老同志对他格外热情。在会上他举双手支持恢复延安清凉山新闻旧址,还拉着我的手说:在那里我也编写了不少英文稿……听他流利的普通话我肃然起敬。
1937年11月,马海德担任中共中央外事组和新华通讯社顾问,帮助新华社建立了英语对外广播部,开始向国外播发英文消息。还经常为当时中央出版的对外宣传刊物《中国通讯》撰写稿件,实现中共早期的国际宣传。他的夫人苏菲曾说道,老马向我抱怨小米饭不好吃,不知怎么在嘴里拢不到一起,在嘴里满嘴跑。他还说陕北土豆多,土豆是他最喜欢的。当时成立了新华社,没有对外广播,邀请他做广播员,他说可以。由于时差的关系,每天得在晚上12点钟广播,他不怕辛苦!人家告诉他播完广播以后还有夜宵,他说是吗?挺高兴的,那时候有一个餐厅,里面就是小米粥、土豆,他高兴极了,每次回忆起来说那个夜宵是最好吃的。
1938年,宋庆龄在香港成立了保卫中国大同盟以后,马海德受宋庆龄的委托,经常向该同盟报告陕甘宁边区的情况,他说“宋庆龄是一位我所无限敬仰的、引导我走上革命道路的导师。”通过宋庆龄的保卫中国大同盟向海外呼吁,争取国际援助,边区因而获得了许多急需的医疗器材和药品。
在延安,马海德还是外国友人来访时的义务接待员。从1938年开始,马海德接待了许多外国医疗队和友人,包括:白求恩率领的医疗队、印度援华医疗队、德国医生汉斯·米勒、苏联的A·阿洛夫以及许多外国记者、专家、外交官和军人。由于马海德的努力,革命根据地和中共情况得以真实地向世界报道,医疗队等工作开展也更加顺畅。此后,无论担任美军观察组顾问、中共代表团医疗顾问,还是从事救济工作,马海德总是尽可能向国际友人宣传中共和解放区情况,争取他们的支持。特别是1944年初冬,中共中央几位领导察觉到美国特使赫尔利是站在蒋介石一边,决定绕开赫和华盛顿直接接触,就通过马海德疏通他北卡罗来纳州的老乡、海军军官西蒙·希契,毛泽东亲自告诉希契,希望他回一次美国,把朱德总司令的一封信交给美国海军上将欧内斯特·金,这段秘史虽已成为过去,但却是马海德参与外事活动中非同寻常记录,他的到来不仅增强了军民对国际友好的信心,也为今后的国际交流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延安,马海德不仅事业轰轰烈烈,而且找到情深意笃的革命伴侣苏菲。
苏菲,原名周素珍,1920年5月19日出生。1935年,为逃避包办婚姻赴上海,经友人介绍加入中国左联领导的话剧艺术供应社,拍过一部电影《海葬》,小有名气。1939年8月到延安,进鲁迅艺术学院学习文学和戏剧。1942年毕业后分配到延安“鲁艺”实验话剧团任演员,第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鲁艺苏菲很活泼,也很年轻,但身体有些不争气,气候不服、水土不服,10月份延安已经很冷了,没几天就得了重感冒,发高烧,鼻子不通,夜里不能睡,前后一礼拜还有些加重。怎么办呢?只得找校医,马大夫正是鲁艺的校医。苏菲回忆说,谁知他第一眼看到我,说这就是他要找的爱人。当时我不知道,他给我开的药,比如点鼻子,在药里加了一些红药水是红的,加了一点绿药水,两个药怎样互相变通,上午点这个药,下午点那个药,不知道从哪儿找到一张信纸,歪歪扭扭写了几个中国字,希望你赶快恢复健康!那个信纸我记得最清楚了,有格子的,底下还有两个蝴蝶,这在延安,天呀,我不知道他从哪儿找到这样的信纸就交给我了,以后他就经常给我看病,这样就认识了。
平常延安没有什么娱乐活动,每个礼拜六延安各个单位都要举行跳舞晚会,那晚上跳到凌晨三四点钟回到窑洞,同屋的一个大姐要生孩子,怎么办呢?我们都吓坏了,想起来跳舞的时候马大夫说过,他是晚上不会去,太晚了要住在肖三的窑洞里头,我和林兰自告奋勇的说去找窑洞,当时窑洞没有号,也没有灯光,窑洞漆黑一片,20个窑洞也不知道谁是肖三的,急得我和林兰就哭,正好门一打开,是马大夫,真是巧呀,把他拽着就跑,说去接生去,他说,我不是妇产科医生,我不懂这个。我说,不管怎么说,你总比别人强,你是医生。
等到孩子平安出生,天也亮了,马德海提议来到延河边溜达,一边散步一边聊天,两颗心慢慢的靠近了。苏菲还清楚的记得这一天,正好是农历的大年初一。
这时候苏菲才知道,马大夫出身于一个炼钢工人家庭,上过什么大学,怎么毕业……苏菲也说自己是怎么参加革命,革命以前我是干什么的,马海德当时就吐露他自己的心扉说,第一眼看见我觉得就是他心目当中要的一个爱人,一个妻子。并问能不能答应跟他结婚,苏菲也同意了。一小时后老马纵马冲进王稼祥的窑洞兴奋地喊“我要结婚了!”1940年3月3日,在延安一家饭馆里,苏菲与马海德举行婚礼,毛泽东、周恩来也频频举杯为新郎新娘敬酒。
结婚后互敬互爱,马海德从来没有说过苦。苏菲回忆他很会想办法,在生活方面。我们有一个桌子,三个抽屉,他把中间一个抽屉弄出来以后做臭豆腐,做豆腐乳,把稻草放在抽屉里,买豆腐切成一块一块搁在草上发霉,然后拿一瓶二锅头消毒了,然后豆腐和辣椒面滚一滚放在窑洞的柜子里头,过一个礼拜就是最好吃的,抹馒头……说起这些,苏菲一脸的幸福笑容。
1942年,马海德被调到延安国际和平医院工作,仅在1944年到1947年,就曾诊治伤病员4万余人次。由于出色的工作,他受到陕甘宁边区政府的多次奖励。但主管防奸反特的中央社会部长康生出于从苏联学来的疑神疑鬼的思维方式,认为一个外国人放弃舒适生活跑到根据地来受苦,很可能是特务。整风审干时便把他列入被“抢救”即审查之列。乘军调部的飞机时同机上的美国人顺便谈了几句话,被别人汇报上去又成为“特嫌”依据,多年间他受到歧视。有的老同志为如此对待一位老红军、老干部鸣不平,建议马海德通过老关系向毛主席、周总理反映一下,马海德却认为领袖日理万机,不好因个人之事打扰。一次,毛泽东会见斯诺,专门请他作陪并询问近况如何,马海德只字未提个人委屈。
抗战胜利后,在北平成立了由美国、中国共产党及国民党三方代表参加的军事调处执行部,马海德作为中共代表团成员参加军调部工作。宋庆龄闻讯后写一封信。
亲爱的马大夫:
——您的真诚的宋庆龄
一九四六年一月。
马海德没有辜负宋庆龄的嘱托。从抗战开始,宋庆龄源源不断地为解放区输送人才和大量款项、物资,卓有成效地支持抗日战争,而马海德一直与宋庆龄并肩作战。马海德为宋庆龄提供详细的调查报告和医疗物资需求,宋庆龄则据此争取到更多的国际救援。
1949年10月1日,马海德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了开国大典。在这光辉的一天,周恩来亲自在他的中国籍证明书上签了字。几天后,毛泽东又将马海德一家请到中南海设宴招待,说:“祝贺你呀!原来你算是我们中国的女婿,现在你入籍了,就是完全的中国人了!”
1950年,马海德被任命为国家卫生部顾问。他以巨大的热情投入新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创建工作,协助组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他亲自参加封闭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妓院,先后到内蒙古、云南、贵州、四川、广东、广西、江苏、江西、西藏和新疆等地,为消灭那里的性病付出了卓有成效的劳动。随后,马海德又把主要精力投入到防治麻风病上,他率领麻风病防治队到各地普查普治,广泛宣传麻风病可以防治、并不可怕的科学道理。
1972年春节前,一个由周恩来总理专门派遣的医疗小组飞往瑞士,带队的就是卫生部的高级顾问马海德。他们此行的目的是给已经定居瑞士的埃德加·斯诺治病,老朋友相见,时光仿佛又回到了30多年前延安的窑洞中,斯诺甚至开玩笑说,我们两个赤匪又见面了……这也是两个老朋友的最后一面。
1988年,78岁的马海德依然在病痛中坚持工作,这一年的秋天,他终因体力不支病倒在工作岗位上。10月3日,马海德与世长辞,在他78年的生命里,有55年是在中国度过的。遵他遗嘱,夫人将他的部分骨灰撒在延安。他是第一位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西方人,也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位加入中国国籍的原外籍公民,在西方国家人士当中他是第一个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八路军、解放军的人,也是唯一一个经历过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四个中国革命历史时期的人,他就是新中国卫生事业的先驱,正象毛泽东称赞的他是“完全的中国人”。
2015.6.27枫林绿洲—7.3新华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