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k href="/Uploads/book/15780154153404/OEBPS/Styles/stylesheet.css"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head> <body> <h2>新疆札记</h2> <h3 class="sigil_not_in_toc">吐鲁番的葡萄熟了</h3> <p class="bodytext">从年少的时候起就对新疆有一种向往,袁鹰老师的《戈壁水长流》、碧野的《天山景物记》、张志民的《西行剪影》、李幼容的诗还有后来周涛的散文……他们都勾画出独具异域风情的新疆,大沙漠、大草原、大戈壁、大森林、塔里木、准格尔、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吉克……奇幻多彩,雄奇瑰丽。</p> <p class="bodytext">在2009年金秋9月,市老干局组织我们一帮退休老人去新疆参观考察,终于圆了我40多年的旧梦。</p> <p class="bodytext">我们的第一站是吐鲁番。上学的时候老师讲到吐鲁番就引用了“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谚语。走过长长的戈壁滩,一脚踏进吐鲁番,没想到这里竟有这么多的胜迹。先参观的是素有“东方庞贝城”之称的交河故城。</p> <p class="bodytext">“交河”这个名字,最早出现在《汉书·西域传》中,“车师前国,王治交河城。河水分流绕下,故号交河”,从这里可以看出来交河实际上是汉文的意译,也有可能是中原地区人们对它的称谓。当地的维吾尔族把交河故城称为“雅尔和图”,就是“崖儿城”的意思。</p> <p class="bodytext">交河故城建在一座天然的小山上,山高出地面二三十米。南北长1650米,东西宽300米,小山面积不到一平方公里,被两条小河环绕合抱,形成天然的护城河。在古代如此险要美丽的城址真是天赐。秦汉时期,车师国国王慧眼识珠选中此地作都城。可以想见,2000多年前,车师先人们在一座山上雕刻城堡的情形。一般的城是在平地上建筑,车师国人却摈弃陈规,在山峦上挖出一座城池。高处的修成宫殿、庙宇,略低的修成行政、商业区及民居,多余的土填了沟壑、平了道路。于是,没用一砖、一瓦,城市就建成了。透过残垣,可以看出昔日都市的繁华。故城里找不到一块青石、一根木梁,现存的一切都是黄土砾石堆就的,无论是中心的宏伟广场,还是沟壑边狭窄的黄泥小屋。残存的遗迹经过千余年的风蚀,看起来有的像怪石,有的像岩层,还有的恍然如石笋石柱,置身其间以为来到石林之中。行走在当年的街道上,看着眼前重重叠叠的残墙断垣,不禁想起古罗马的庞贝城——那是一座被地震和火山喷发瞬间毁灭的城市。</p> <p class="bodytext">交河故城没有风景,有的是历史沧桑。我们下到一个深坑下,导游告诉我们,这里是官署区,主体建筑面积约8000平方米,但建筑大多不存在了,唯一可见的就是这座很大的地下庭院了,顶上的天井有11米见方,旁边两道斜坡宽约5米。单从这些遗迹来看,就可以联想到当时门禁森严的情景了。据考证,这里曾是车师前国的王宫,也是安西都护府的治所,它的作用是官署和银行,八百多年前,这里的墙上画满了壁画,并挂着很多佛龛,可见当时佛教是多么盛行。地下庭院外是城内唯一一处广场,当年的车师人就是在这里进行贸易活动的。再往前就是规模居全城之冠的佛教寺院了,寺院由山门、庭院、钟鼓楼、大殿、僧房、古井等组成,南北长88米,东面主体建筑面积5200平方米,前面是庭院,后方的是佛殿,侧面的这些是僧房。我们先看看寺院的北面的这所佛殿,中间的这个是方形塔柱,塔柱的四面有28个佛龛,可惜的是龛中的佛像大多被损坏,甚至失去了踪影。</p> <p class="bodytext">在古城中漫步,让人遐想很多,2000多年前,这里曾是一个王朝的都城,繁茂的集市,纵横的街巷,雄伟的佛殿,森严的瞭望台,故城是多么热闹。今天,只剩下断壁残垣,引起人无数的惊叹!</p> <p class="bodytext">在吐鲁番我们还参观了坎儿井和孙悟空来过的火焰山。坎儿井,袁鹰老师在《戈壁水长流》中写得很到位,这里不再啰嗦。而火焰山在中国是妇孺皆知的。唐代诗人岑参曾为火焰山写下这样的诗句,“火山突兀赤庭口,火山五月火焰厚,火云满天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在西游记中,火焰山是老君八卦炉中的一块砖头,被悟空一脚踢在地上形成的。当地的维族人称火焰山是“克孜勃塔格”,意思是“红山”。它源于一个传说故事:很久以前天上出现了一条无恶不作的恶龙,专吃童男童女,后来一名叫哈利和的英雄,用税利的尖刀杀死了恶龙,恶龙的鲜血滴在山上,就成了今天的火焰山。站在山下,两眼所及的范围内,全是红色的砂岩,在烈日之下褶褶闪光,在感觉上如同在烧烤一样,仿佛真的是掉进了烤炉里。据说火焰山的地表温度高达70度以上,最高记录达80度,当地人说在火焰山里鸡蛋都能烤熟,可说是中国气温最高的地方。</p> <p class="bodytext">离火焰山不远的地方是迷人的葡萄沟。这是一条南北长约7公里、东西宽约2公里的峡谷,依山傍水,安静、幽雅,凉风习习,与火焰山形成强烈对比。火焰山上烈日炎炎、寸草不生,葡萄沟内却流水潺潺、绿枝成荫、凉爽怡人。沟谷两岸悬崖陡峻,峭壁叠嶂,沟下河边山坡上种植的就是世界上最甜的葡萄,整个葡萄沟就像一条甜蜜的河。这里有新沟和老沟之分,新沟是为旅游者特意修的,较近,老沟稍远些。开始,导游将我们领到新沟,说看看就行了。我们中有以前来过的,坚持要去老沟,又在绿荫中穿行了半个多小时。人工引来的天山雪水沿着第一人民渠穿沟而下,潺潺流水声给葡萄沟增添了青春的活力。两面山坡上,梯田层层叠叠,葡萄园连成一片,到处郁郁葱葱,犹如绿色的海洋。在这绿色的海洋中,点缀着桃、杏、梨、桑、苹果、石榴、无花果等各种果树,一幢幢粉墙朗窗的农舍掩映在浓郁的林荫之中,一座座晾制葡萄干的“荫房”排列在山坡下、农家庭院上,别具特色。</p> <p class="bodytext">老沟确实规模更大,数条葡萄长廊深邃、幽静,天空是飘飘的叶儿,蔓上布满颤颤的青葡萄串,婷婷的,扑着含羞的霜。那弯曲、撩人的果须,宛若阿娜尔汗耳畔的鬓丝,风儿吹吹,空气中弥散的尽是爽爽的幽香甜丝丝的味儿。有的游客信步葡萄架下,仰首尽情观尝珍珠般的葡萄,有的游人坐在葡萄架下品尝鲜葡萄。沟内的葡萄架旁,有各式餐厅和两行小店铺,他们把葡萄干摆在路旁,高声招徕顾客。</p> <p class="bodytext">葡萄沟名不虚传,以盛产优质葡萄而闻名中外。这里主要种植无核白葡萄,还有马奶子、红葡萄、喀什哈尔、日加干、琐琐等13个品种。其果实呈球形、卵形、椭园形等,有的葡萄晶莹如珍珠,有的鲜艳似玛瑙,而有的绿若翡翠。那五光十色、翠绿欲滴的鲜葡萄,令人垂涎不止。尤其是这里生产的无核白葡萄、皮薄、肉嫩、多汁、味美,营养丰富,素有“珍珠”美称,其含糖量高达2024%,超过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葡萄,居世界之冠。用无核白鲜葡萄晾制的葡萄干,含糖量高达60%,被人们视为葡萄中的珍品。</p> <p class="bodytext">在葡萄沟,热情好客的维族小伙在葡萄架下,请我们吃了甜蜜的瓜果,还表演了优美的维族舞蹈。主人捧上刚晾干的新鲜葡萄干,让你尽情品尝。录音机里的乐曲使我们的表演家唱起刀郎的:“吐鲁番的葡萄熟了,阿拉尔罕的心儿醉了……”最后主人给我们讲解了辨别葡萄干好坏的办法,让我们增添了不少知识。</p> <p class="bodytext">离开葡萄沟,我忆起古人的诗句。不管是王昌龄的“青海长云暗雪山”“大漠风尘日色昏”,还是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和李白的“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都只是写出新疆的一个侧面,广袤多姿的新疆大地还有许多森林、草原、绿洲,恢弘的戈壁中深藏着大油气田。“我们新疆好地方”,这歌不仅仅是新疆人发自内心赞美,也概括出这块神秘大地的丰厚内涵。</p> <p class="bodytext-right">2009.9.18—9.29</p> <h3 class="sigil_not_in_toc">冷雨淋湿了那拉提记忆</h3> <p class="bodytext">乘飞机去那拉提时,是晨曦初露的时分。初冬的乌鲁木齐天还暖暖的,将事先准备的毛衣都脱了下来寄存在宾馆。飞行不久,艳阳高照,仿佛回到盛夏,热得人冒汗,下了飞机要奔向那拉提时,从北疆刮来的风一阵紧似一阵,云越聚越多,天似乎要变脸了。</p> <p class="bodytext">新疆雨少。那拉提的雨却比陕北还要多。</p> <p class="bodytext">然而,这段时间那拉提也旱了许久。</p> <p class="bodytext">导游说,“由于“七·五”事件,我两个多月都没有带旅游团,你们来的好,说不定还带来一场喜雨。”</p> <p class="bodytext">满车的银发人把笑意写在脸上,流露着赞许、庆幸、满足的目光。</p> <p class="bodytext">那拉提地处天山腹地,位于被誉为“塞外江南”的伊犁河谷东端,三面环山,巩乃斯河蜿蜒流过,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的亚高山草甸植物区,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牧场,在新疆浩瀚大漠中,尤如一块镶嵌在黄绸缎上的翡翠,格外耀眼。这里具有平展的河谷,高峻的山峰,深峡纵横、森林繁茂、草原舒展,交相辉映,以特有的原始的自然风貌,向世人展示天山深处一道宛如立体画般的风景长卷。这里居住全国十分之一的以热情好客、能歌善舞而著称的天山儿女——哈萨克族,至今仍保留着浓郁古朴的民俗风情和丰富的草原文化。2005年4月,那拉提草原被上海吉尼斯世界总部授予“哈萨克人口最多的草原”。</p> <p class="bodytext">那拉提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其文化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先后经历了塞人、乌孙人、匈奴人、突厥人和蒙古人文化时期。传说成吉思汗西征时,有一支蒙古军队由天山深处向伊犁进发,时值春日,山中却是风雪弥漫,饥饿和寒冷使这支军队疲乏不堪。不料想翻过山岭,眼前却是一片繁花织锦的莽莽草原,泉眼密布,流水淙淙,犹如进入了另一世界,恰遇云开日出,太阳将金辉撒满大地,人们不由得大叫“那拉提(有太阳)、那拉提”,于是在新疆大地上留下了这个美丽的地名。</p> <p class="bodytext">驱车一个多小时,来到新源县那拉提镇就进入景区。搭眼望去,那美妙的景色靠我这支秃笔真是难以描画。用“山清水秀”“山水似画”来描写,既陈旧又太概念化。我满眼都是绿、绿、绿,巩乃斯河是绿的,在缓漫的河道里静静流着。河边的胡杨树虽然扭曲着身子,但用茂密的浓荫为河岸连成两道绿色屏障。这里的草原不像内蒙呼伦贝尔草原一望无际,也没有“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诗意,但却是独有的立体草原。山势和缓,坡度约11—12度,和河谷阶地融为一体,由茂盛而绚丽的中生杂草与禾草构成绿色绒毯,满满当当地铺上天际。植株高达50—60厘米,覆盖度可达75—90%。草高花旺,碧茵似锦,各种野花开遍山岗,红、黄、蓝、紫五颜六色,将草原点缀得极为美丽。还有毡房点点,畜群云移,使那拉提充满宁静与祥和。</p> <p class="bodytext">来到一个山凹,一群牵马的哈萨克人在高喊:“骑马上山去观景台,上面更有美景!”</p> <p class="bodytext">平生从未骑过马,望着一匹匹刨着蹄子、鼻孔喷着粗气的骏马,不少人胆怯起来。</p> <p class="bodytext">年龄最大的老李说:“来这里不骑马,不是白来了!”再加上当过副市长的大李一煽动,大多数人都跨上马背。</p> <p class="bodytext">时间已是下午。河谷草原微微有了凉意,似乎进入秋天。但大家兴致正高,在马的颠簸中时疾时徐地登山。</p> <p class="bodytext">草原的气候说变就变。</p> <p class="bodytext">没走多久,冷冷的雨滴落了下来,使人觉到寒意。随着山势的升高,气温愈来愈低,再加上雨愈来愈大,不时夹裹着雪片,人人都成了落汤鸡。我的眼镜蒙上水帘,只能任由马匹在泥泞的马道上行进。最让人难以忍受的是冷,虽然穿着绒T恤,经雨一淋,不时打颤。可是已到半山,想反悔也不行,只能硬着头皮上。到了山顶的观景台,乌云似锅盖压在头顶,冷风嗖嗖,刮得人站不稳脚。牵马的哈族小伙脱下他的棉军大衣让给我,我才巡看了四周风景。真的是“无限风光在险峰”,塔样的云杉、绸缎样的绿草把起伏的山峦捏摸成绝妙的山水画,山后的雪峰似在笑看我们,为雨中登山的举动投来赞赏的目光。来回两个多小时,我们在那拉提的高山上经受了风雨。真应了那句“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俗语。</p> <p class="bodytext">这天晚上,我们下榻在假日酒店。</p> <p class="bodytext">酒店看起来很洋气,红顶白墙有些欧洲别墅的味道,其实是用压缩板搭建的。夜晚的雨更大,时缓时急,格外有乐感。房子冷极了,谁也不敢脱衣睡觉,把被子毯子都盖上似乎还挡不住寒气。听夜雨低诉,由不得想起古人描写雨的诗句,不管是“大珠小珠落玉盘”还是“巴山夜雨涨秋池”,似乎都写不出我此夜的感受,想着想着,就迷糊起来……原以为第二天会耽误参观,谁知起床一看,太阳露出笑脸,只是周围的山顶都带上雪帽,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闪光。</p> <p class="bodytext">“今天去空中草原。”导游的一声吆喝,提起了大家的兴致。</p> <p class="bodytext">越过昨天的山,向更高处爬去。已经上到2300米,又一片更宽阔的草原展现在眼前。远观之如璞玉浑然,走进去流光溢彩。云杉稠密,层峦叠翠,绿野无垠,流水潺潺,牛、羊、马群东一片西一片,使静谧的草原有了动感。</p> <p class="bodytext">在草原上,最引人的是星星点点的白色圆形毡房,那是哈萨克人的居处。被称为“马背上民族”的哈族人,大多从事畜牧生产,春、夏、秋三季都住在易拆卸可携带的毡房内,到冬季才搬回“冬窝子”或住在平顶土房和木房里。毡房远看像蒙古包,不同的是,蒙古包的窗户开在侧面,哈族人的窗户开在顶部,而且门一定朝向东。我们走进一户人的毡房,草地上面铺着厚厚的花毡,叠摞着被褥。另一座毡房里堆放着东西,外面的草地上放着一个燃着的炉子,锅里正熬着酸奶。这么简陋的生活是都市人无法想象的。可他们为我们快乐地唱歌,点燃了我们的激情,我们一帮花甲老人忘乎所以,情不自禁在草原上跳起舞来,度过了出行以来最快乐的一天。</p> <p class="bodytext">幸运的是,同伴小张及时为大家服了预防感冒的药,谁也没得病。小白开玩笑说:“你们这些老人,恐怕几十年都没淋过雨吧?”</p> <p class="bodytext">确实。在那拉提,有了一次非同寻常的经历,人生也就更加完满。我突然想起,法国老奶奶阿德斯·埃维特在74岁从3000米的高空跳伞后说过一句振奋人心的话:“尽情体验人生是上帝给我们的一份礼物。”我坚信,人生的秋季也会活得更加灿烂,让我们重新去体验。</p> <p class="bodytext">那拉提,永远是一幅色彩艳丽的画藏在我的心中,不过画面不时飘洒着湿漉漉的雨滴。</p> <p class="bodytext-right">2009.9.17—9.20</p> <p class="bodytext-right">(原载2011年第1期《唐苑》杂志)</p> <h3 class="sigil_not_in_toc">她诱惑我至远方</h3> <p class="bodytext">如果说祖国的版图是一只雄鸡的话,喀纳斯湖就在雄鸡尾部的顶端。从居住的城市到喀纳斯路途遥远,乘车到西安后得坐3个多小时的飞机才到乌鲁木齐,然后再坐飞机一个多小时到阿勒泰市转乘汽车走4个小时才能抵达喀纳斯,风尘仆仆数千公里为的一瞻芳容。</p> <p class="bodytext">萌生游喀纳斯由来久矣。上世纪80年代初喀纳斯湖发现湖怪的消息在神州大地搅起不少波澜。真的有“湖怪”?众说纷纭。报刊媒体时不时爆出秘闻总让人心里痒痒的。终于,在金秋的九月,随着市老干部参观团赴新疆,以圆20多年来的旧梦。</p> <p class="bodytext">喀纳斯湖位于布尔津县西北120公里的喀纳斯自然保护区中部。从阿尔泰往喀纳斯必经布尔津县城。这座10万人的小城非常干净,独具特色的民族建筑融合了伊斯兰风格、欧洲风格、中原文化和现代文化,洋溢着浓郁的民族文化气息。随着无数陡峭的之字形的盘山道进入保护区,恍如进入仙境,远处的山顶白雪皑皑,近处的山脉绿树荫荫。正是秋风送爽的季节,秋像神奇的画师,将山、坡、沟、河涂抹成五彩斑斓的长卷。大树,小树,团团的树,一坡一坡的树,分散着,簇拥着,秾丽灿烂得恰到好处。大片大片的绿中,有一团是黄色的,有一团是红色的,绿,绿的深沉;黄,黄的透亮;红,红的耀眼。那色彩,那气韵,我从未见过。这是一个色彩的世界,任何丹青好手都难以调出这样丰富的颜色。这里地处中、蒙、俄边界的高山林区,也是我国唯一的南西北利亚动、植物区系的分布区,现已发现植物798种,其中近30种为国内仅有。有兽类34种,鸟类75种,昆虫124种。木本植物以西北利亚落叶松、亚云杉、冷杉、白桦等为主,构成了茂密的原始针叶林带。林中栖息着棕熊、雪豹、紫貂、银狐、斑尾榛鸡以及阿尔泰林蛙等珍稀动物,属于一级保护的5类、二级的13类。在保护区内穿行,河沟里绿草如茵,哈萨克人的牛羊在草地上悠闲地漫步。山上的原始树林有的叶子变红,有的变黄,红黄绿斑斑驳驳,真是一祯祯瑰丽厚重的油画,被称为“亚洲最神秘的瑞士风光”。</p> <p class="bodytext">喀纳斯为蒙古语,意为“神秘而美丽的湖”。湖面海拔1374米,长25公里,形如一长豆荚,面积37.7平方公里,湖水最深处188.5米。这处仙境过去外人很少知道,1979年被发现后在全国引起轰动。现在公路通到湖区,新近又开通了喀纳斯飞机场,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来此观光。</p> <p class="bodytext">兴冲冲来到湖边,抬眼望去,阿尔泰山主峰——友谊峰犹如光洁晶莹的玉帽戴在群峰之巅。周围的条条冰川似玉龙飞舞,湖边的松、杉、桦、柳遮天蔽日。这里的空气像是过滤了多次,清新极了,凉凉的、香香的,猛吸几口,神清气爽,仿佛把五脏六腑淘洗得干干净净。用“神秘”来形容,确实十分恰当,造物主把雪山、茂林、草地、鲜花一股脑摆在一起,真是世上奇观。这里有北方山水之雄奇,又有南方风光之灵秀,听说在8月的雨后,当9—10时的太阳升到一定角度,与太阳相对的地方会出现一个半圆型的巨大彩色光环,赤、橙、黄、绿、青、蓝、紫,被人们称为“云海佛光”,可惜我们错过了机会,未能饱览这一胜景。</p> <p class="bodytext">第二个神秘的是,喀纳斯湖水的颜色随着季节气候的变化而变化。从远处望去,晴天湖水呈深蓝绿色,阴天湖水呈暗灰绿色,炎热天又变成微带蓝绿的乳白色。我们看时,四周的绿树浓重的叶子把湖水变成深蓝,就像洁净的蓝宝石镶嵌在奎屯山之间。而从湖中流出的布尔津河,绿色中带些乳白,似乎流出一河的翡翠。我暗暗想,为什么湖水、河水不时变幻颜色?是雪峰、是阳光、是山色、是立体的草原共同的成果。</p> <p class="bodytext">当然在这里免不了问起湖怪的事。导游告诉我们,人们在湖中确实目睹到形体巨大的不明生物,将岸边的牛羊吞噬,因而关于湖怪的说法几次成为媒体热点。一些专家曾带考察队进行考察,发现了数十条可活200岁的巨型哲罗鲑——大红鱼,但北京游客用手机拍到的不明生物和大红鱼有较大差距,弄得扑朔迷离。当地居住的群众曾两次组织人扑捉湖怪,第二次村民们用牛筋拧成的粗绳结成网,几十人拉网在湖中扑捉,结果粗网被撞开一个大洞,此后群众把湖怪当成神物,再也不敢扑捉。湖怪到底是什么?至今仍是未解之谜,使喀纳斯更添了神秘色彩。</p> <p class="bodytext">在喀纳斯湖畔有一个喀纳斯村,自称是图瓦族人。他们在此居住了400多年,以游牧、狩猎为生,保持着比较原始的生活方式。与喀纳斯一山之隔的禾木村,也是一个很原始的小村落,是3个图瓦人村落中最大的集聚地,是近些年才开发的。</p> <p class="bodytext">那天晚上,在离湖不远的贾登峪住了一晚。群山环抱的小盆地里有不少新的建筑,游人不多,显得冷冷清清。我们住的那座楼,只住了我们13个人。看来,旅游必须以安定为前提,“七·五”的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将新疆黄金季节的财路切断了。好在我们来了,没有惯常的拥挤和嘈杂,自在悠闲地游历了该游历的风光,倾听了风景的独白,追忆了河流的往事。</p> <p class="bodytext">第二天,我们兴致勃勃地去禾木参观,村落不算小,村旁的小河清粼粼的,没有一点杂质。因为原始,所以美丽。住处都是用原木搭建的房子,屋外是天然的绿草坪。这里确实是“世外桃源”,景色异常优美。沿着木梯铺成的磴道,我们登上观景台,俯瞰村落,掩映在密林之中,远处的雪山闪着银光,小村内外充满欢声笑语。观景台旁有一座美丽峰,远看浑然一座金字塔,奇怪的是,背阴的一面长满浓郁茂密的松、杉树林,而向阳的一面寸草不生,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图瓦人自称是成吉思汗的后裔,没有文字,说的是独有的图瓦语。实际上他们应是蒙古族的一支,人数只有一千多,世代居住在深山之中,每年的5月天暖后,他们携家带口到深山,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放牧生活。到12月,大雪封山,他们得准备好半年的食物,返回到小木屋,过着与世隔绝的日子。让人难以理解的是,这么一个神秘的族群,儿百年来竟无人发现,好的是,随着旅游开发,不少汉族人、哈萨克人来到这里,围绕旅游经营起饭馆、旅馆,小商店,给占老的村落注入一股现代风。过去的“三无”地带如今有了自家的发电设备、电灯、邮电所,还建起了小学校。我就和三位骑自行车的小学生聊了一阵,其中有一位就是图瓦小孩,说到每天的生活,流露出幸福的神色。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们一步从愚昧的原始生活跨入了现代,也许还不适应,但他们一定会在短时期内融入新的生活。</p> <p class="bodytext">当我依依不舍地告别喀纳斯的时候,我不断地重复着“喀纳斯——神秘仙境、神秘仙境……”,我也要把这个结论告诉给更多的朋友。</p> <p class="bodytext-right">2009.9.16—9.19</p> <p class="bodytext"><span class="k">注:2010年元月19日补记:1月18日,中央气象局发布寒潮黄色预警,一股凶猛寒流正扑向新疆,局部地区气温下降18—20度。前一向,我所去的阿勒泰雪厚2米,全疆96万人次受灾。阿勒泰、伊宁、塔城机场关闭,伊犁河谷果子沟路段出项暴雪、雪崩,不少救护队在雪海中艰难地救护灾民和牲畜。下一轮暴雪又将造成多大损失呢!那美丽的喀纳斯,那善良的哈萨克牧民……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span></p> <p class="bodytext"><span class="k">(原载2009年9月26日《延安日报》,2014年2月21日《西安日报》)</span></p> <h3 class="sigil_not_in_toc">天池一瞥</h3> <p class="bodytext">没有太湖的浩渺,没有洞庭湖的壮阔,一弯湛蓝湛蓝的湖水静静地、清澈地,就那么呈现在你的面前,绿的是那么宁静,蓝的是那么剔透,白的是那么晶莹,就像一个多棱镜,清澈、碧透、圣洁……将那么多人的目光、全部激情、全部神思、全部幻想都掠夺去,一个个呆立着在静静的凝望。</p> <p class="bodytext">是凝聚了绿蓝色中最纯净的精华?还是舀来了天下所有的琼浆?年少时读《西游记》,知道王母娘娘设宴大开瑶池做“蟠桃盛会”,也多次思索诗仙李白“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花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的妙谛。没想到今日来到天山之巅的天池,才知道这儿就是瑶池,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p> <p class="bodytext">天池,地处新疆天山博格达峰北侧,湖面海拔1980米,南北长3千余米,东西最宽处1500余米,旺水时面积达4.9平方公里,最深处105米,总蓄水量1.6亿立方米,是两百余万年以前第四纪大冰川活动中形成的高山冰碛湖,湖面呈半月形,是世界著名的高山湖泊。</p> <p class="bodytext">站在这里,东南面就是雄伟的博格达主峰(蒙古语“博格达”,意为灵山、圣山),海拔达5445米。主峰左右又有两峰相连。抬头远眺,三峰并起,突兀插云,状如笔架。峰顶的冰川积雪,闪烁着皑皑银光,真如维族少女的银饰珠冠。群山怀抱一池似镜的碧水,雪峰倒映,云杉环拥,相映成趣,构成了高山平湖绰约多姿的自然景观。湖水系天山溶雪汇集而成,带着雪的灵魂,冰清玉洁,纯粹圣洁。水深百米,清纯怡人。我来时恰是9月初,山清水秀,清爽宜人,苍翠的的云杉林,挺拔、整齐;塔松,漫山遍岭、遮天蔽日;湖水清澈、晶莹如碧;四周绿草如茵,野花似锦。站在池边,迎着仙风,立刻能宁息尘世的浮躁,洗濯心灵的尘垢。</p> <p class="bodytext">据说,3000多年前,风流倜傥的周穆王应西王母的盛情相邀而驾八骏西游,西王母率领群仙在这里和周天子对饮欢歌。“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神奇怪诞的故事虽然记录在《穆天子传》中,但那毕竟富有神话色彩。后来,背诵了郭沫若陪同西哈努克亲王旅游、临湖吟出“一池浓墨沉砚底,万木长毫挺笔端”的佳章,熟读了刘白羽大家的散文《天池》,对天池的向往日甚一口。只可惜我来时群仙已散,追思着前朝往事也别有韵味。</p> <p class="bodytext">传说能弥补缺憾,更能让人产生无暇联想。王母娘娘在瑶池举办蟠桃会,各路神仙应邀赴宴,唯独瑶池水怪未被邀情,它便兴妖作怪,翻池倒海,搅得周天寒彻,蟠桃会无法畅饮欢歌。西王母盛怒之下,顺手从头上拔下一枚宝簪,插在瑶池北岸,一支定海神针,平息了天池的惊涛骇浪,锁住水怪不能翻身。</p> <p class="bodytext">这支定海神针后来变成一颗榆树。当我们在天池边的鳄鱼坝上漫步时,看到那棵驰名中外的“镇海古榆”。细细观看,孤零零的大树斑驳苍劲的树杆被岁月磨砺出道道深痕,但生长茂盛,在海拔1910米的高处,树冠大如伞,状如帝王金舆华盖,龙脊9曲呈9座起伏的缓峰,龙脊西侧的龙爪变为5条支脉,伸入池中。据说,即使雨水再多,湖水再涨,只能漫到其根部,这就是老榆的神奇之处。我们一个个在古榆前留影。</p> <p class="bodytext">天池既然是西王母等神仙的居留之处,自然有仙师高人前往拜谒,《史记》卷六十三就记载:“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西出函谷关),莫知其所终。”据传说,老子来到了“西王母之山”,并与西王母等一起在天池里畅游,没想到差一点犯了戒念,因此在天池东岸即今“老子故洞”进一步修炼,终成正果。这位被称为“亚圣”的圣贤,也许是在天池获得天地之奥秘,才在函谷关关楼上的那一盏光焰黯淡的青灯下,写出了深刻阐释宇宙万物之间关系的《道德经》。“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简洁明了相克相生的哲学关系,注定成为照亮人类文明进程的不灭光焰。</p> <p class="bodytext">我辈仅一介草民,从没有成仙成道欲望,我只是喜游山水,于游历间隙记儿句感想。山水乃地上之文章,文章乃案头之山水。旅行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欣赏美丽的自然风景,更多的是一种对自然对人生对生活的一种感悟。每一次的旅行在使自己增长旅途见闻的同时,还可以让你更深刻地去理解那些和自己有着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的宗教背景,不同的价值观和理想的人们。有医家从《黄帝内经》《易经》中总结出人体健康的“三阳开泰”,即动则升阳、善能升阳、喜能升阳,还说经常去看风景秀丽的名山大川,是用天地间的大美养目调心,与天地交换能量,就能升发阳气。明代袁中郎说:“湖水可以当药,青山可以健脾,逍遥林莽,欹枕岩壑。便不知省却多少参苓丸子矣。”可见旅游成为健身的一条捷径,这也许是不少旅行家所梦寐以求的吧。</p> <p class="bodytext">在我们游天池的那些天,新疆处于不安定的日子。虽说不少旅行社取消了合同,但游人仍人头攒动。国人富裕起来后,不少人选择了名山大川,这是社会的一大进步。说到旅游,我们不应忘记开凿天池的第一人,他就是乾隆皇帝的侄女婿、乌鲁木齐第三任都统明亮。1783年,他看到天池风景优美,就下令疏凿天池水渠。第二年春天水渠断流,被认为“实于屯田无益”,被乾隆皇帝下令“停止开挖,其用过银两,著于明亮名下,赔缴还项”。明亮虽然受了处分,但在写《灵山天池疏凿水渠碑记》时直抒胸臆:“阜康之阳,灵山屏列,峰势出没云雾中,上有天池在焉。俗传此水为蛟龙窟宅,雪淹冰封,莫穷所自。人欲探其胜者,至山麓辄为风雨所阻。(1783年)余饬骑从,自南山口取道而入。溪流曲折,山径纡回,林木交荫,蔚然深秀,穿岩越壑,盘旋于松云蓊郁之间,其不减蚕丛(指‘蜀道')百折也。”这不就是一篇优美的游记么!可以说,他是开拓天池旅游第一人。</p> <div class="img-center"> <img alt="" class="img80" src="/Uploads/book/15780154153404/OEBPS/Images/385-01.jpg"/> <p class="tuzhu-center">那拉提空中草原</p> </div> <p class="bodytext">清代,天池周围曾修建过铁瓦寺、娘娘庙等“八大庙”,现已荡然无存。娘娘庙后经人募捐修复供香客使用。天池周围,还有“石门一线”“龙潭碧月”“顶天三石”“定海神针”“南山望雪”“西山现松”“海峰展”“悬泉飞瀑”八大景观。每年都吸引着大批中外游客。我来天池仅有短短半天时光,自不能游遍所有景点,但这匆匆一瞥,却把那幅浓郁的画面刀刻斧凿在脑海之中。</p> <p class="bodytext-right">2010年元旦假日草</p> <p class="bodytext-right">(原载2011年第1期《唐苑》杂志)</p> </body> </html></body> <script> $(function(){ //隐藏这种标签 <h1 class="chapter-1">第一部</h1> $("h1[class^='chapter']").css("display","none"); $("h2[class^='chapter']").css("display","none"); $("body").imagesLoaded() // .always( function( instance ) { // console.log('图片已全部加载,或被确认加载失败'); // }) .done( function( instance ) { var height = $(document).height() + 100; $(window.parent.document).find("iframe").css({"height":height+"px","visibility":"visible"}); $(window.parent.document).find(".jiazaidh").css({"display":"none"}); }) // .fail( function( instance ) { // console.log('图片已全部加载,且至少一个图片加载失败'); // }) // .progress( function( instance, image ) { // console.log('每张图片加载完'); // var result = image.isLoaded ? 'loaded' : 'broken'; // console.log( '加载结果 ' + result + ' 图片地址 ' + image.img.src ); // }); }) var temp = ""; function setStyle(type,data){ if(type=="fontsize"){ $("body").css("font-size",data); } if(type=="fontcolor"){ console.log(data); $("body").css("color",data); } if(type=="scrolltime"){ //计算滚动时间 clearInterval(temp) console.log(data); if(data==0){ return false; } temp = setInterval(scroll, 40); function scroll() { var top = window.parent.document.documentElement.scrollTop || window.parent.document.body.scrollTop; top = top+parseFloat(data); window.parent.scroll(0, top); var actualTop = window.parent.document.documentElement.scrollTop || window.parent.document.body.scrollTop; if (top != actualTop) { clearInterval(temp) } } // var time = $(window.parent.document).height()/100 * data; //$(window.parent.document).find("html").stop().animate({ scrollTop: $(window.parent.document).height() }, time) } }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