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是民族的发祥地。陕北的土地曾留下多少名人的足迹?然而岁月的淘洗让许多影像黯淡又黯淡了,作为后世子孙,是该让这一切鲜活起来——
20多年前,我曾去过安塞县王家湾乡,知道毗邻的高川村是明末农民起义领袖高迎祥的故乡,很想去考证一番,可是由于行程日紧,只了解了毛泽东在这里的故事就匆匆而返,心中常常留下遗憾。
在明末清初的铁血舞台上,高迎祥算得上是一位叱咤风云的英雄,是农民起义军的总头目,是安塞人的骄傲,仅他主持召集七十二营荥阳大会,就应在史册上大书一笔。可惜,由统治者的帮凶文人撰修的史书不只把他列入“流贼”之中,对他的介绍也只廖廖几笔,甚至连他的出生地也没有提及,给历史和后人留下一个疑问。
在不少人热心大修族谱、家谱的今天,我又一次来到高川村,期望探寻到新的历史掌故,这里不仅没有任何纪念物,年青人对他也知之廖廖。是当年朝廷把高家子侄亲属斩草除根?还是后人们忘记了先祖?
高迎祥太寂寞了!
世界上不公平的事太多了,叹息也没有用,还是在那若隐若现的山路上去找高迎祥。
高川村是陕北一个普通的小山村。不宽的沟道里流着一条浅浅青青的小河。不远处就是王家湾有名的石寨山。高川村和王家湾村挨着村,地连着畔,按行政区划属于同一个行政村。石寨山怪怪的,不象陕北惯常的浑圆土山,而是红砂石堆砌的石山,有的像红塔,有的像龟盖,到处凸现着灵气。历史也有许多巧合,300年前,高迎祥在这里举起义旗,梦想推翻岌岌可危的大明王朝,可他终于血染京师,留下满腔遗恨。300年后,毛泽东在这里发出道道命令,以青化砭、蟠龙、羊马河三战三捷拉开了推翻蒋家王朝的序幕。
高川村是应浓墨重彩抒写的地方。
那是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明廷朝政腐败,陕西饥荒连年。也是一个安塞人马茂才时为朝廷行人,返回故里看到当时惨状,不愿粉饰太平,直言上书《备陈大饥疏》,说:“一年无雨,草木枯焦。……安塞城西翼城之处,每日必弃二、三婴儿于其中……一出城外,便无踪迹。后见门外之人,炊人骨以为薪,煮人肉以为食,始知前之人,皆为所食,而食人之人,亦不免数日后面目赤肿,内发燥热而死矣。于是死者枕籍,臭气熏天。县城外掘数坑,每坑可容数百人,用以掩其遗骸。臣来之时,已满三坑有余。”(《明季北略·卷五》)挣扎在死亡线上的陕北饥民不会坐以待毙,纷纷揭竿起义,先是固原兵劫了州库,接着白水人王二、府谷人王嘉胤、宜川王左桂、飞山虎、大红狼一时并起,陕北成了开始燃烧的干柴。
在高川村,我找到了60岁的村支书高岚斐和68岁的高长宽老人。一听是了解高迎祥,他们斩钉截铁地说:“高迎祥就是我们高川人,是我们的祖先!”他们把我领到村口,指着靠王家湾的那面说:“那里叫卧虎湾,高迎祥弟兄就是在那里捋锄盟誓反了朝廷的。”
捋锄盟誓,说来有些迷信色彩。由于封建官僚的压迫,在水深火热中的高迎祥不只一次向关公老爷祷告,要反了朝廷。可这是一件诛灭九族的事,敢不敢起事呢?那天他和弟弟在卧虎湾锄地,望着弯弯的锄头,又一次跪下来祈祷关老爷:“如果我用手一下能把锄头捋直,就坚决反了朝廷,有关老爷保佑,起义成功,我兄弟就重修老爷庙!”说完后,他运了一口气,用尽平生力气,握着锄把猛捋下去,那弯弯的锄头真地被他捋直了。高迎祥下了决心,率盐民抗税,打死官兵20多人。总兵梁廷栋前来围剿,迎祥一不做二不休,与饥民王大梁一下聚集了几千饥民,正式举起义旗,高迎祥被推为闯王,王大梁被推为大梁王,很快发展为数万人。
梁廷栋率领1500马队和3000步兵飞驰而来,迎祥事先把兵士埋伏在一座山岗的密林中,待官军刚刚过半,突然分四路从林中杀出。官军不曾防备,刹时大乱。待到梁廷栋把队伍好容易纠集到一起,高迎祥亲领大队人马从后面杀出,把官军团团围住。一见这么多义军,官军乱了阵脚,自相残杀,死伤无数。梁廷栋被围在核心,左冲右冲冲不出去,拔出剑来就要自刎,部将祖大寿忙夺下宝剑说道:“主帅是三军司令,今如一死,三军无首,益发不行了。”他拼死保着梁廷栋杀开一条血路冲了出去,迎祥擒住官军副将柳沈翰,取得大胜利。
高迎祥是以他人格的魅力受到兵十拥护的。他仗义疏财,为人忠厚,对贫苦百姓有深深的爱心。每攻下一个堡寨,都打开仓门把粮食分给饥民,所以深得贫苦百姓爱戴,起义军越来越壮大。崇祯四年,王嘉胤遇难后,陕晋各路义军结成36营,迎祥为领袖之一,李自成、张献忠都东渡山西,与迎祥合兵一处,迎祥委任张献忠为左将军,李自成为右将军,兵士20多万。他们分道出击,相继攻克了宁乡、石楼、稷山、闻喜、河间诸州县。崇祯五年,又攻克大宁、泽州、寿阳等州县,三晋大震。崇祯六年,迎祥奇兵出太行,沿摩天岭西下武安,击溃明总兵左良玉军,袭取环庆、彰德二府。十一月,又乘黄河封冻,渡河入豫,破了伊阳、卢氏等三县,然后挥师南下,进入湖广,破夔州,攻广元,逼四川。
朝廷一看义军声势浩大,急忙调集各路军马围剿,义军分成几路,与官军周旋。高迎祥与李自成一路杀回陕西商洛,不料误入兴安车箱峡,被官军前后夹击,突围不出来。整整两个多月,马乏倒毙,弓箭皆没,迎祥用假投降迷惑官军,待突围后,立即重新举起义旗,威震关中。
朝廷对高迎祥起义惊慌失措,一面派兵镇压,一面派人去挖高家祖坟。高长宽给我们讲了祖辈流传的故事:官军挖开高家祖坟,只见一股青烟腾空而起,进去一看,坟中的芦草长得非常旺,有一匹芦草马,一个芦草人踩在马凳上正要上马,可惜……
崇祯八年一月,获悉总督山陕、河南、湖广、四川诸路军马的洪承畴和朱大典合力入豫进剿,迎祥召集各路义军十三家七十二营首领聚会荥阳,商讨应敌之策。他采纳了李自成“一夫犹奋,况十万众乎!官兵无能为也,宜分兵定所向,利钝听之天”的建议,分路四出击敌。迎祥、自成、献忠东进,破霍丘、攻寿州、入颖州,杀知州尹梦龙、州判赵士宽、尚书张鹤鸣,又乘胜攻取凤阳。
凤阳留守署署正朱国相手下只有4000人,事先一点警报也没有,突然遭到围攻,闹得手忙脚乱,以为神兵从天而降。还没等他部署完毕,义军就攻进城来,很快歼灭了官军。
义军杀到府衙,听说知府颜容暄是个贪官,在大堂上被活活打死。李自成和张献忠又带兵赶往太平乡孤庄村,攻进朱明王朝的皇陵紫金城,把里面的享殿等建筑一把火烧掉,将陵墓也刨得乱七八糟。崇祯闻讯,几乎吓死,他穿上孝服跑到太庙去设祭痛哭,向祖宗陪罪,又把风阳巡抚杨一鹏杀了来出气。这事震动朝野,使义军大鼓士气。可以说,高迎祥领导义军取得的这些胜利,为最终埋葬朱明王朝打下了基础。
高闯王在凤阳休整三日,又领兵西撤。一会越境而过,一会又攻取城池。他们并不坚守,只是焚掠府库,把粮食发给民众,等不得官军赶到,他们早远走高飞。这种游击战术使那些官员们恨得牙根发痒,便愤恨地把义军称为“流贼”和“流寇”。
崇祯十年(1637年),皇帝下了狠心,调集重兵来围剿。陕西巡抚孙传庭从西安来攻,总兵祖宽、李重镇、倪宠、牟文授等四镇人马也一齐杀来。迎祥召集诸将商议战守机宜。他不顾个人安危,果断地说:“现在官兵四路来攻,形势异常险恶。我们万不可聚在一起,和官军硬战。我的意思是孙传庭一直要找我决战,就由我领一支人马与他周旋。其他多数人马由贤甥自成带领,趁机突出去,先这样分散官军再做区处。”七月,闯王高迎祥率军出汉中进逼西安,在周至黑水峪被明朝孙传庭大军围困,苦战四日,不幸被俘,后被押送至京城,威武不屈,英勇就义。他的部下由李自成统领,被推为闯王。
高迎祥算得上盖世英雄,是安塞人的代表人物。两位高家的后人告诉我,高迎祥起义后,家乡的人按他的愿望在村头修了一座倒座的关公庙,铸了一口大钟,刻上了高迎祥的名字,在庙里的墙壁上绘了“捋锄盟誓”的壁画……高岚斐、高长宽年少时常去庙里玩。可惜这一切都在“文革”中被毁掉了。听到这些,我不免扼腕叹息,为那疯狂的年代,为失去这珍贵的文物。
高岚斐突然说:“我要让村里家家集资,重修闯王庙,表表高家后世子孙的心迹。”
我听了很高兴。高川村不应寂寞。
安塞也不应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