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杏子河川而上,走不多远,就看到一座古城巍然屹立。城垣沿着山脊绕了个圈,虽经千年风雨,依然保存完整。古老的城墙内已冷落成耕地和荒坡,只是睁着昏黄的眼欣赏着城下街市的演变。也许是读过几年书的缘故,我每到一地,总爱探古索今,看到古城墙,不由得问个究竟,朋友告诉这就是古招安城。
新编《安塞县志》中说:招安古城在“杏子河北岸,居南北山对峙之隘口。寨依北山修,城就寨下平川筑,时经千年,雄姿依然。山寨曲曲弯弯。旧城现半为闹市,半为农田,但城垣轮廓完好,东西门至今明显。在城内发现有龙山文化遗址,可辩器有鬲、盆、豆等,还有大量秦汉瓦片以及宋代瓷片。城墙夯土明显,厚度达6—15厘米不等。”并说招安城为狄青所筑。
提到狄青,我的兴趣陡增。在写作长篇《范仲淹延州御敌》时,曾多次查阅过他的材料。前些年出版的《中国古代十大名将》《神州名将》都把狄青列入其中。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延安恢复清凉山古迹时,我曾建议修复了“范公祠”,并在祠内塑了狄青和种世衡的像。今天,来到狄青所筑的招安城,不由又联想到他的丰功伟绩。
据《宋史·狄青传》介绍,他是III西汾州西河人,李元昊称帝后,宋朝急招勇士守卫延州一线。狄青当了三班差使、殿侍、延州指使等低级军官。由于元昊不断发兵侵袭延州防区,大多数将领惧怕西夏军,狄青常当先锋,不避刀箭,冲锋陷阵,四年中打了25仗,8次负伤,但仍不下火线,先后攻破金汤城、宥州,收伏了庞咩、岁香等少数民族部落,又筑了桥子谷、招安、丰林、新寨等城寨,成为抵御西夏军的要塞。每到出战,他都披头散发,戴着铜面具,所向披靡,威震敌胆,最后由低级军官一直升任朝中枢密使。
说到此,首先得感谢一代名臣范仲淹。是他在延州守边时慧眼识珠,发现了狄青,知道他为国忠诚,作战勇敢,亲自接见他,授予他《左氏春秋》,并开诚布公地对他说:“当将军不知古今,不研究战略战术,只是匹夫之勇,成不了大事。”还多次向朝廷推荐他。从此,狄青折节读书,细细钻研秦汉以来将帅兵法,成了历史上有名的猛将和军事家。我以为,还应该感谢封建社会在开明时期的用人制度,给了下层社会优秀人才展示的机会。若从出身来要求,狄青这个面目丑陋出身微贱的人是不可能升任为元帅,最起码无缘晋升为军事最高长官枢密使的。他没有金钱,也没有令人羡慕的裙带关系,更没有强硬的靠山。他是靠着百战百胜和身上的累累伤疤铺设出一条升迁之路。皇祐中(1052年),广源州少数民族首领侬智高叛乱,攻陷邕州等10州,围了广州,岭南一片骚乱。狄青带兵平叛,出敌不意,夜度昆仑关,大败敌人,追奔50里,斩首数千级,其中有叛军高官黄师宓、侬建中、侬智中等57人,平息了叛乱,为朝廷立了大功,拜为枢密使。
狄青的军事才干是令人瞩目的。在延安境内,他留下不少足迹。他初为保安军的下级军官,《延安军事志》中记载在志丹旦八镇王城子一带就有狄家城,是狄青的屯兵处。还有散居的什么狄家寨、狄青牢等,都记录下他当年的战功。而眼前的招安城是在三川口战役后,宋朝元气大伤,狄青收拾残局,负责修筑的。这是狄青在上升时期的一个创举,是他军事才干的一个见证。《宋史·庞籍传》中说:“自元昊陷金明(今安塞碟子沟)、承平、塞门、安远、栲栳寨,破五龙川,边民焚掠殆尽,籍至,稍葺治之。戍兵十万无壁垒,皆散处城中,畏籍,莫敢犯法。金明西北有浑州川,土沃衍。川尾曰桥子谷,寇出入之隘道。使部将狄青将万余人,筑招安寨于谷旁,数募民耕种,收粟以瞻军。周美袭取承平寨,王信筑龙安城,悉复所亡地,筑十一城。”清朝的毕沅在撰写《续资治通鉴》中引用这段话时,又经过一番考证,加了“却敌数万”四个字,这四个字证实招安城下曾发生过多次战斗,不管敌人来千人还是万人,但古城巍然屹立,真正成为“钢铁城堡”,这不能不说是狄青远大的战略目光和严肃扎实的作风所结出的硕果。
历史把荣耀的光环献给了狄青,也铸就了他的悲哀和不幸。也许他在延州一线呆得久了,受到了淳朴民风的熏陶,为人有板有眼,刚正不阿。《宋史》中说他“慎密寡言,其计事必审中机会而后发。行师先正部伍,明赏罚,与士同饥寒劳苦……尤喜推功将佐。”大臣尹洙因批评皇上“命令数更,恩宠过滥,赐与不节”,从龙图阁直学士、崇信军节度副使贬官为均州酒税,行到中途而死,狄青坚信他是好官全力赒济其家。他感恩皇上,不避生死,恨不得把心掏出来献给皇帝,但忘了“功高盖主”的古训和奸佞小人的无耻。小人是社会的癌细胞,生命力极强,随时会乘虚而入。他的功劳引起不少小人的忌妒,包括皇帝在内。他每胜一仗,皇上就添一份疑心。在枢密和副枢密任上不到4年,恰遇京城发了大水。狄青在幼年时曾吃过洪水的亏,家乡发洪水淹死父母,临终前母亲把他放在一个木盆中才幸免遇难,对洪水一直恐惧。看到京城外的黄河水一阵比一阵高,他准备提前搬到地处高坡的大相国寺。因这寺是皇家寺院,一帮小人就借此大做文章,上本弹劾他有野心,对皇室不尊……谣言越造越离奇,使皇帝的疑心更大,就削其兵权,贬为陈州知州,到职不到半年,就病死在任上。
阴间多了一个冤魂。
在死后的一段日子,那些史官们为了维护皇权,不顾事实,把不少污泥浊水泼在他身上,我看过说书艺人流传下来的话本,竟把他说成专门陷害人的“卖国奸贼”,使这个大功臣蒙受不白之冤。这种事在历史的长河中太多了,多少冤屈未伸,多少刚直之士背着黑锅和骂名!直到元朝末年,中书左承相脱脱任都总裁、欧阳玄任主笔修订《宋史》时,才对狄青作出稍稍公正的评价,但仍没有作为重臣介绍,所用文字非常简略。历史的是非曲直常常罩在五里雾中,我们还是冷静地拨开迷雾,还历史的真面目,让不实之词见鬼去吧!今天来到古招安城下,想到历史的这一段曲折,不由人感慨万千。
2004.4.2
(原载2012年4月23日《陕西日报》)
近看古城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