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大城市的最初认识来自东大街。那是1953年,因母亲来西安治病,我们从陕北的小山沟来到西安,住在一爿叫茂盛客栈的小店里。我第一次看到宽阔的马路,第一次看到飞驰的汽车,第一次知道走路要靠右边走,看到风驰电掣的摩托车,父亲告诉我“那叫电蹦子”……只是街道比县城的街又宽有平,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进入七十年代,因业务联系我常住陕西日报客房,每次下榻,第一件事是抢着排队到端履门食堂吃一碗油泼面。那时陕北供应的多是杂粮,吃惯了“钢丝饸铬窝窝头”的肚子,吃油泼面就成了我们乡下人最大享受。住宿尽管七八人一间房,只要有被褥就行。酷暑日子,常常携一凉席去楼顶乘凉、睡个通宵。购物就去报社对面的华侨商店。当文章见报后,必去钟楼书店选几本心仪的书,以填补脑海里贫乏的积累。
由于“老新闻”指教,我才知道隋开皇二年(公元582年)文帝建造大兴城时,东大街是通过新建的子城东城墙中门的大街,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北京有王府井,上海有南京路……十三朝古都的西安则有东大街。钟楼邮局、钟楼新华书店、西安饭庄、五一饭店、华侨商店等建筑曾经是西安最有派的地方。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西安市最著名的精品专卖店大都汇集在这里,因此,全长2.2公里的东大街被誉为“西安第一金街”。闲暇时不知多少次从钟楼到解放路漫步,多次绕着钟楼,望着鎏金宝顶、华丽庄严、气度非凡的著名古建筑沉思良久,遥想两千多年的风雨兴衰。
去西安,那就去东大街,嗨!那里最繁华!不仅成为我们向朋友吹嘘的口头语,还拿出不少照片给他们展示,无疑,绝对是西安亮丽的名片!
随着改革开放古城的街道改造加快了脚步。不长的南大街摇身为迎接外国元首入城式的必经大道,西大街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还原了盛唐气势,就连过去不甚红火的北大街也变成超级大国,而东大街基础设施老化、交通拥堵、环境质量差,似乎有些蹒跚有些气喘……
有人说:“街市,是固定或流动的风景,是人性的梭子。”前两天,冒着酷暑闷热又去东大街,眼前豁然开朗,道路一下子宽了许多,足足有50米,各种车辆在6条车道上缓缓行驶,描画出车在画中、人在景中的画卷。宽7米的两侧辅道游人川流不息,顿觉心胸爽朗。我兴致勃勃地沿着路北的人行道从钟楼走到大差市,一路走一路看,过去不少较旧较小的门店不见了,满眼都是新、新、新,新的建筑夺人眼球,新的装饰熠熠生辉,角角落落都洋溢着勃勃活力。记忆中拥塞的骡马市,被兴正元广场和一得国际珠宝大楼装扮成最时尚的街区;宏伟的万达广场辟成新天地商业街,变为宏大的商业王国;开元商城每天吞吐数万客人与钟楼相映成趣;西安饭庄、老孙家、五一饭店提供着最佳陕西美食;百老汇国际会所、皇城宾馆等高档酒店笑迎国内外游客,也牵起曾在楠林酒店度过的美妙时刻。除了钟楼和钟楼邮局保留着古朴的身姿外,西北眼睛行、西北金店等许多老字号依然焕发青春……夜幕降临,千灯齐放,霓虹闪烁,从地面、建筑、空中三个角度,打造了立体亮化效果,让人心旷神怡。今天的东大街确实成为以旅游、商贸为主、具有历史记忆的西安市精品商业街区。
时下最热的话语是“中国梦”“北京梦”“陕西梦”“西安梦”……频现报端和荧屏。梦是召唤是憧憬,而美是现实是行动。过去曾自嘲为“陕西楞娃”的西安人,我突然觉得改为“追梦人”最为合适,他们不去追寻虚无缥缈的东西,而是认认真真做眼前清楚的事情;他们不为自己制定好高骛远的目标,懂得生命只在于今天,把握好今天最重要。几年的拼搏,几年的奋斗,我以为东大街已成为一座天然博物馆,承载历史,记录人生,渗透风情,印证着文明昌盛与发展进步的足迹,既凸现13朝古都的文化风韵,又彰显国际大都市的时代特色。我发自内心地高喊:美啊,东大街!
2013.6.26—6.29于新华园
(原载《西安晚报》获《美丽西安》征文特别荣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