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曲折的盘山路向上攀登,车前车后车左车右都是雾。雾、雾、雾,扑朔迷离的雾让人如入仙境。
刚刚在山下,那些隽智老人的介绍把龙虎山的神秘渲染得神上加神。有的说,这山原叫七楞山,山下住着一个勤劳、善良名叫大山的小伙子,与西天王母娘娘的小女儿结为夫妇,恩爱异常。成亲不到七天,王母娘娘下令把七姐带回天庭。大山眼望离去的妻子变成一个大土堆,不时往上长,七天后竞长成一座七楞大土山。王母娘娘怕大山长得接上天庭,便抛下一面铜镜将大山压住,倔强的大山眼巴巴地望着瑶池,人们把山下的村落称为望瑶堡。后来,因有不少砖瓦窑,演变成瓦窑堡。有的说,这山本名林虎山,古时山高林密,常有老虎出没。还有的说,林虎山周围巨龙盘绕,成虎踞龙盘之势……优美的传说让我兴致大增。
那不是王母娘娘的小仙女么?通身雪白正驾着云霓飘然而下,背后是七级瀑布,浪花四溅,将雾气夹裹得湿漉漉的。
不远处,是凌云阁。走进去,供奉的竟是关老爷。我不知缘由,是人们敬仰他的武功,还是祈求财源滚滚?
翻过一个山凹,有一架登天梯从云中抛了下来。100多级石阶把我们带上山顶,搭眼望去,高大的宫殿两边是雕梁画栋的回廊,云雾飘然脚下,仙风习习,真是王母娘娘的宝阁瑶池到了。
作为摄影的爱好者,我多想为这些仙境留下永恒的记忆。然而,云雾缭绕,镜头前总是雾蒙蒙的一片。
同行的郭东无奈地说:“先下山,下午天晴时再上来。”
谢天谢地。初冬的下午太阳格外温暖。瓦蓝瓦蓝的天空没有一丝白云。面对龙虎山我真的不知所措。站在宝阁瑶池大殿前眺望,龙虎山真的如七道楞梯次渐高,犹如一头卧虎回眸远望。又与后山逶迤相连,群山纵横,山脊上都覆着一层不薄的白雪,像百千条银蛇飞舞,自然回味“山舞银蛇”诗句的韵味。我突然猜想,这可能才是龙虎山名字的缘由。
在龙虎山的腹地,有一座将军纪念园,远远望去,有将军亭、将军塑像、红色记忆景墙、纪念园广场,风格独特,气势非凡。将军园,将军园,是纪念谁?兴冲冲来到园前,入口处竖立的石头上刻有“将军纪念园”五个大字,是原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的亲笔题词。两边的十根盘龙石柱是陕北著名的民间石雕艺人精雕细刻而成,像征着十位将军刚毅正直、威武不屈的品格和一心为党的坚定信念。拾级而上,迎面是浮雕景墙,雕墙上中间的人物群像分别是: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秦邦宪(博古)、刘少奇、张闻天、邓发、何克全。浮雕墙左侧所刻的图案便是陕北红军在谢子长、刘志丹等同志的率领下进行“闹红”的场景;右侧所刻的图案是中央红军抗日先锋军在毛泽东、彭德怀的指挥下进行挥师“东征”的场景。浮雕墙前,是一块巨大的石刻书,上面记载的是“瓦窑堡会议”和红军东征,西征的情况。
这一切,把我带进战火纷飞的年代:在1935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冲破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历经艰难险阻,胜利到达陕北瓦窑堡,中国革命由此走出险境。从1935年12月到1936年6月,瓦窑堡成为中共中央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所在地,是中央到陕北后的第一个“红都”。1935年12月17日到25日在这里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即著名的“瓦窑堡会议”,圆满解决了党的政治路线问题,正式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
穿过景墙,是一座亭子,中央竖立的石碑上刻有“将军亭”三个大字,是原中央军委副主席迟浩田的亲笔题词,而围绕亭中心四周的铜像人物他们分别是:谢子长、闫红彦、贺晋年、吴习智、高维嵩、李赤然、贺吉祥、陈克功、贺毅、姜聚华。在革命战争年代,子长县先后有7000健儿奋勇参军,史册上有名有姓的烈士2000多名,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为创建陕北革命根据地英勇献身。谢子长烈士是陕北根据地的创始人之一,牺牲后,毛泽东同志曾两次题词纪念这位群众领袖。阎红彦是全国55位开国上将之一,他们是瓦窑堡儿女的楷模和榜样。在风景游览区建起将军园,与山下的毛主席旧居、瓦窑堡会议旧址和子长陵交相辉映,成为又一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在这里,有无数的往事可以回溯,有无穷的想象可以驰骋,有无限的情理可以探索,有无尽的力量可以汲取。
正在参观,子长县委书记薛海涛专程赶来。他指着景区介绍说,景区东起青云山、途经寨则山、西至七楞山,东西长2100米,南北宽800米,占地168公顷。先后完成投资3625万元,景区景点24处。已栽植40多种名优花草树木,其中乔木36335株,灌木2万多株,保证三季有花,四季常青。景区交通便利,水源畅通,设施完善,功能齐全……
我知道,就目前来看,这个公园是陕北最大的公园。这么大的规模,这么多的景点,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完成,确实不容易,我问:你们怎么有决心下这么大力气建公园?
他笑着说:“主要是让群众有一个休闲运动的场所。”
这话让我惊异!
我也算游过不少公园的人。大凡园林,有皇家的如颐和园等,有苏州如掘政园之类的私家园林,建园的目的不外乎为统治阶级服务。而像子长县这样专为老百姓建公园的事,只有在今天这样的时代才能出现。
(原载2010年4月12日《陕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