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一条疏狂不羁的巨龙。当她从青海巴颜喀拉山北麓卡日曲河涌泉钻出地面,就以訇訇排山之势浩浩荡荡5464公里,为宇宙发出惊天动地的声声长啸。
黄河巨龙在北中国的大地上恣意纵横,穿山越岭,劈荆斩棘,向北,向东,再向北,尽管前面千难万险,这自远方甩落而下的蛮横魂魄,突然掉头而南,被一列大山挡住去路。她奋起全力,竟把自身弯成一大大的强“弓”,穿透重峦迭嶂,以崩塌震撼的非凡声威,开凿出一道诡谲多彩的晋陕峡谷。当她来到陕西宜川与山西吉县的交界处,硬是又被孟门山挡住。山与水的又一次搏斗,电闪雷鸣,摧枯拉朽,石崩山裂,天开地陷,终于形成闻名于世的黄河最大奇观——壶口瀑布。
出宜川县城,沿着仕望河向东行45公里,就出了县川口。对面是雄伟的吕梁山脉,这边是黄土高原。远山如黛,近岭似墨。黄河从那苍天之外穿云破谷而来,只听闷雷之声震动耳膜,让人不知是什么声音。一问,才知是瀑布在咆哮,远在几十里外都能听到。
顺黄河上溯,只见前面峡谷中烟雾升腾,茫茫一片。那是瀑布溅起的浪花织成的雨幕。河川里多礁石,小者如兽,大者如丘,如行、如坐、如立、如卧、如飞,各展神姿,那是黄河的杰作。穿过石牌坊,只见两块巨石挺立于黄河水中,远远望去,若两尾游鱼:近处一看,若一道大门,关而不住,这就是号称“九河之磴”的孟门。
据《山海经》曰:“孟门之上,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黄垩涅石。”《淮南子》一书也说:“上在远古,龙门未辟,吕梁未凿,河出孟门之上,大溢横流……”那就是说,在远古时期,孟门之上,原是一片汪洋,包括整个黄土高原。后来,由于地壳的变迁,黄土高原慢慢垄起,海水才退却了。
壶口是怎样形成的?《水经注》中又说:“禹治水,壶口始”。并对这一景观有生动描绘:“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警魂悸魄,其水尚奔浪万寻,悬流千丈,浑洪赑怒,鼓若山腾,浚波颓垒,迄于下口。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迫也。”公元前2140年,我们的祖先大禹治水就是从壶口开始的。因了壶口,使大禹的故事代代相传:因了大禹,给壮观的壶口瀑布增添了神秘色彩。
在中国的远古神话中,都把大禹当作法力无边的神。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浙江绍兴发现了《大禹后裔姒氏世系表》,里面纪录了从大禹开始到禹的第141世后裔姒振先止的姒姓繁衍过程,其排列中,一世到十二世依次为:大禹、帝启、仲康、帝相、少康、越王无余、越王丕诚、越王宗元、越王圣、越王毅正、越王子诚、越王娄。这份史料为“大禹是人不是神”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神话是现实的反映。三皇五帝离我们太遥远了,我们无法了解那时的真实情况,只能通过神话来了解远古时的轮廓:
黄水漫地,一片泽国,埋没土地,埋没百姓,舜帝命大禹治水,他改变了父亲鲧堵水的办法,察清地势,探明水道,引水下流。
当他来到壶口一带,只见一座石山高千丈,水已快漫到山顶。他想,如果从山上凿开条口子,那水不就放出去吗?但是,说起来容易干起来难。山是石山,开一条道并非易事。再说,上游已成泽国,在这里开道,真如虎口拔牙,稍不慎就会葬身水中。古书上记载,大禹为此风餐露宿,累得腿上少肉,胫上无毛,腰弯背驼,行走困难。他一心为公治水的故事到处流传,最典型的是“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讲的就是他与不远处的宜川衣锦村的女子结了婚,因忙于治水,尽管家很近,三次路过家门都没有回去看看。
大禹带领臣民一齐动手,挥舞石斧、石刀、滑铲、木耒开凿山石。他身先士卒,拿一个石钻,对着紫青的岩石去钻。又磨利了神斧,用尽平生力气猛地砍去,只见金星四溅,山崩地裂,石山被砍出细细的茶嘴似的一道石缝,成为孟门,黄水喷射而下,形成壮观的瀑布。至今,我们来到这里,还会看到孟门山雄立在河水之中,上面镌刻着“卧镇狂流”四个朱红大字,是大禹治水、疏河留下的印痕,成为人类与大自然搏斗的最早见证。
站在瀑布边定神观望,你简直被那壮观的气势惊呆了。黄河从远山之中,不,从天上奔流而来,那河水平缓、悠然,是缠在青山之间的金带。两岸都是裸露的河床,全是经过多年冲刷的石床,猛一看,平平地伸向远方。黄河水本是沿着石床的平面而来,可是到了这里,500多米宽的河道,一下子收缩到三五十米宽,又从几十米高的壶口喷了出去,那紧缩的河床真的像一把茶壶,收尽茫茫苍天之水,然后倾倒下来,“直下千仞,地皆震撼,其下湍澜惊波,如山如沸”,“悬注潆旋,有若壶然”(引自黎锦熙题写的《宜川县志》),壶口也因此得名。
壶口瀑布不像别的瀑布从高处落下,让人仰观垂空的水幕,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跌,人们只能俯视跌落摔碎的河水。跌下去的河水仍然左冲右突,把石岸冲成10里龙槽。窄窄的龙槽仿佛是无形的神洞,把一河大水吸进自己的肚中。那水先是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粉身碎骨,碎成点,碎成雾。
如果说号称我国第一大瀑布的黄果树是一位轻歌曼舞的仙女,那么壶口瀑布就是纵马疾驰的武十。你看她身披黄色铠甲,下跨黄鬃烈马,从天际扬鞭而下。四周,黄尘缠绕。那水,不是在流,而是在飞、在射,速度之快,稍纵即失。那巨浪,一个推着一个,巨浪拍山岩,山岩吞巨浪,巨浪又跟山岩相接、相绞、相击、相斥,金浪喧嚣,惊湍跳沫,奔流腾跃。站在这里,你才真正体会到人间“恶”字的意义。那黄龙在窄窄的河槽内怒吼、狂舞,把山岩拍得哗哗巨响,震天动地。俯视龙槽,像一锅超过100度正在沸腾的水,咕咕嘟嘟,一个恶浪还没抛上天,又一个恶浪又压下来,那浪花激起几十米高,铺天盖地,变成了烟,变成了雾,又变成了雨,真是“涌来万岛排空势,卷作千雷震地声”。你只觉得,千千万万个恶浪,像千千万万个“恶”字向你奔来,你应接不暇,真若站在恶浪之上,连脚下的岩石也翻滚起来。
有人形容河槽内是千万头雄狮在怒吼,又似亿万条金蛇在狂舞。而岸上,只觉得水雾沾衣。那是因为千万个浪花抛在空中,几乎是在一瞬间,“唰”地喷上云天,然后像天女散花撒落在数百米之外,于是变成了雾,变成了雨,进入到“蒙蒙如雨共沾襟”“四时雾雨迷壶口”的氛围。
然而,由于交通不便,再加上陕北大地战火不断,壶口在古代未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一直到明朝,有一文人黄光炜偶游壶口,被那磅礴气势所倾倒,秉笔夜书《壶口赋》,赞为:“恍垒壅之乍收,上宽中狭,自高而下,峻若建瓴,驶如奔马,洪波急溅,惊涛怒泻。”“日光掩映而为色,石千相激而成声。喷薄兮若珠玑之缀舞,璀璨兮若丝缕之杂陈。”不仅渲染出瀑布的磅礴气势,还描绘出变化万千的四季不同景色。从此,吟诵壶口的诗词也多起来,据《宜川县志》收录的就有多篇,写得好的有明朝惠世扬的《壶口咏》——
源出昆仑衍大流,
玉关九转一壶收。
双腾虬线直冲斗,
三鼓鲸鳞敢负舟。
桃浪雨飞翻海市,
松崖雷起倒蜃楼。
鳌头未可寻常钓,
除是羽仙明月钩。
明朝刘子诚也写道——
西出昆仑东入瀛,
悬流喷壁泻瑶琼。
涌来万岛排空势,
卷作千雷震地声。
映日红霞浮瑞马,
满天风雨起神鲸。
奔腾今古宣元气,
圣主当阳正待清。
进入清朝乾隆15年,时任宜川知县的吴炳不避艰险,骑一头毛驴,亲至壶口考查,写出了较全面反映壶口面貌的《壶口考》,纠正了历代讹传,证明古时所说的龙门即壶口。他还小住岩坳之下,细观瀑布,果见“横崖千尺,奔流腾跃,山飞海立。晴昼晦冥,风雨迷离”,他可谓是把壶口列为山水名胜的第一人。
真正使壶口名声大震的是二十世纪的后二十年。人类社会的演进和政治清明,使中国人旅游的兴致大增,也使人们对壶口瀑布景观价值的认识有了飞跃。
过去壶口是天堑,流传了不少凄惨的故事,笼罩着一层恐怖的面纱。由于瀑布的落差,黄河航运几千年不能畅通。人要是掉进瀑布中,就如坠入万丈深渊。前些年,一个外地姑娘在瀑布边留影不小心跌了下去,同行者急忙寻找,翻滚的龙槽那里还有人影,直到第二天才在下游几十里的地方找到姑娘的尸体。有人也曾把活猪放下去,同人一样,第二天才找到,不仅没有一丝气息,连浑身的毛也褪光了。
然而,越是艰险越向前,这是中华民族固有的性格。征服壶口成为不少有志者的愿望。1987年9月3日,我国漂流黄河的安徽马鞍山青年漂流队员王来安,乘坐“长江号”密封橡皮船,胜利通过壶口瀑布,成为全世界第一个从“虎口”中活着走出来的人,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无动力漂流征服壶口天堑的壮举。随后,各种飘流活动、海峡两岸摄影家看壶口活动、驾汽车、驾摩托车飞越壶口……牵动了国人和港澳台同胞的心,也使壶口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壶口成了50元人民币上的图案,也被列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还被评为“中国旅游胜地40佳”之一。壶口瀑布吸引了众多的游客,许多中央领导也不时光临。1999年6月18日,时任党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视察陕北后,专程前往壶口,欣然题写了“黄河壶口瀑布”六个大字,把这一景观推到极致。
细细地观赏壶口瀑布,她神秘莫测,变化万千,四季四时各有不同。初春季节,是瀑布的落凌期,一河的冰断裂成块,大者如房、如牛,小者如盘如斗,先是在河中左冲右撞,到了壶口,猛地加快加剧,嘎拉拉从壶口跌下来,犹如万炮轰鸣,震得胆小的人不敢在岸边驻足。
盛夏季节,河水满溢,洪峰齐天,浊浪排空,吼声直冲云天,比千军万马还要雄伟。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河黄流,不少的水夺路而走,在龙槽两岸流聚成更多的小瀑布,匹匹如练,潺潺如溪,或缓或急,各各不同,人们把它们称为副瀑。主瀑副瀑交相辉映,把喜、怒、哀、怨、愁齐齐地呈现在眼前。
仲秋季节,红叶满山,远远近近,层林尽染。这时你观赏瀑布又是一番情趣。这时最好细玩的是壶口石。壶口所处的是晋陕峡谷,两岸山崖陡峭,层峦危峰。山崖上大小参差的悬石,形状奇异多变,“若人形、若鸟翼、若兽吻、若肝肺、若赘、若悬鼎、若磬、若璞未凿、若矿未炉,其状莫穷。”还有不少滚落山麓或散放滩地,堆积成群,鹤立望天,形形色色。特别是龙槽两岸的石头,被水凿得滚光溜圆,或者窟窟窍窍。水枯时你可以从岸上攀崖而下,走到裸露的石头上,从半中腰观赏瀑布,身子离龙槽更近了,仿佛踩在恶浪之上,真是云屯雾集风樯阵马戛金敲玉,让人悚悚颤栗心折骨惊。
隆冬季节,冰封雪冻,百尺瀑布,银妆素裹,形成了冰的门、冰的桥、冰的宫殿……那些副瀑,冰柱排排相连,形成无数的钟乳,奇形怪状,垂向仍在翻滚的河水,格外妖娆。十里龙槽的下游,也结成冰桥,整个壶口成了仪态万方的童话世界。
壶口瀑布不仅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一天之中也变幻无穷。旭日东升后,从壶口升腾起来的水雾经阳光折射,形成一道五光十色的迷人彩虹,呈弧形从天际直插水中,似长龙吸水,或像五色彩桥铺架水中。如果是晴天丽日你来壶口,迎面是百丈瀑布,雨雾蒙蒙,一道彩虹从天际撒了出来,落在深渊之中,红、黄、青、绿、蓝、橙、紫,就像一条五彩路。传说,这条路从玉皇大帝的天宫通到龙王的水晶宫,各路神仙到时轻车丽马,往来交游,人们把这叫“红霞瑞马”,胜过蓬莱仙阁的海市蜃楼。
日落西山时,洒满夕阳余辉的壶口瀑布高浪接天,奔腾跳跃。那浪花由浑黄变成金黄,一河的浪花像金蛇狂舞,也似万金落盘。山变成了金,水变成了金,成了精美绝伦的风景画。
皓月当空时,万籁俱寂,唯有壶口瀑布涛声不绝。躺在观瀑坊的房间里,那涛声更响更烈,连床铺都在轻轻晃动,就像在海浪中颠簸。那时你再观瀑,少了凶猛,少了翻腾,一切都被月色织成的纱幕所遮掩,显得更加神秘魔幻。
观景,各人有各人不同的感受。游人多了,给壶口景观总结出许多特色,如“水底冒烟”“霓虹戏水”“山飞海立”“晴空洒雨”“旱天惊雷”……
而“石窝宝镜”,可谓壶口一绝。在十里龙槽的石岸上,呈现着经水冲刷显示在石板上的各种树叶、虫鸟等古化石图案。在淡赭色的石板上,还夹杂着一个个储满清水、可把山川景色映照其间的石窝,小者如杯,大者如瓮,浅的数寸,深者数尺。那石窝的内壁非常光滑,全无人工痕迹。外形像牛马的蹄印,又像一面面宝镜映照山川风光。传说这许多宝镜是禹王马蹄踩下的坑,又说是龙王赠给贫困善良姑娘的宝镜。不管怎么说,来到壶口的游人都能看到不少石窝宝镜,其实那是黄河水的又一杰作。
不容易看到的是“旱地行船”这一特殊景观。旧时,黄河上中游沿河两岸交通都很闭塞,所产物资如木材、瓷器、煤炭、红枣、食盐、中药材等,千百年来大多都依靠黄河水运南下销售,水运业十分兴旺。但因壶口落差太大,再加龙槽内窄而湍急,货船根本无法通行。所以商船到了这里,便得停泊靠岸,船底垫以滚木,由数百人推、拉、牵、挽,使船在石岸上滑行数里,绕过瀑布,然后推入下游水中。想想数百人推拉呼喊,号子声在两岸廻荡,那真是另一道风景线。如若你看不到也不必泄气,你可以在古渡口盘桓,在船工的窑屋里休憩,那一定会把你带进逝去的红火岁月。
壶口瀑布风景名胜是由黄土高原、黄河、黄河峡谷、瀑布等四种主要地形地貌构成。雄浑古朴的黄土地貌群山起伏,沟壑纵横,如波涛汹涌,烘托和强化了风景区壮美的个性特征;雄险壮阔的晋陕峡谷,厚重的山体,宽阔的河谷,开合多变的河面与深远的蓝天相衬,显露出雄险幽深的壮美;奔放的壶口瀑布显示了我国自然风景中北雄南秀的地域特色。
时空的静默与廓远,水量的泓浩与汹涌,使壶口瀑布成了浊浪兼天、雷电轰鸣的战场,成为五千里黄河上不可逾越的关隘,成为力与美组成的壮美图画。浑黄、博大、沉重、宽厚、蕴力万钧、气势磅礴,它以特有的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广博深厚的内涵使人倾倒,它已经走进了世界名瀑的行列。在《世界名胜词典》中,排列了20条最大的瀑布,就落差来讲,委内瑞拉的安赫尔瀑布为807米,却是多极瀑布。而水量最大的柬埔寨和老挝共有的孔瀑布,落差只有21米,稍一疏忽,让人忽略了瀑布的存在。即就是世界不少文学大师盛赞过的尼亚加拉瀑布和被称为“沸腾锅”的维多利亚瀑布,因为辟为公园,多的是人工痕迹。只有壶口瀑布,除了她的雄伟、多姿外,还有她的野性她的多重性格,形成了独有的魅力。从高空俯瞰,黄土高原像一个雄伟的男人,山山峁峁像人的动脉、人的骨骼、隆起的肌肉。而在晋陕峡谷的上空向下张望,黄河却很像一位温顺的女子,所以,古往今来都把黄河称为母亲河。但在地上来看,却是另一感受。瀑布周围的山都是童山,特别是那黄河,本是一匹野马,从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喧泻而下、纵横驰骋,到了壶口突然跃入十里龙槽,像是第一次戴上辔具,惹起她的野性,她胡踢乱咬沸反盈海,把江、河、海、瀑、雾所有的水的形态凝为一体,瑰异怪谲,没有时刻安宁。这条母亲河露出了男子汉的本性,极致的雄性是任你什么都无法相比的。
观赏壶口瀑布,让人不由不想到《黄河大合唱》。作者正是在壶口受到启发,产生了灵感,产生了跳荡的音符,用激昂的旋律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人。我敢说,世界上的任何名瀑虽然各有特色,但都没有壶口瀑布能体现我们民族的精魂,黄河、黄土地、黄皮肤,中华民族最本质、最集中、最突出的性格都在黄河壶口瀑布中表现出来:博大宽厚、勇往直前、风暴不阻、百折不回、前赴后继……这正是五千年中华民族历史的缩影,也是我们赢得未来辉煌的法宝。
癸未年春节
(原载2003年惠怀杰《壶口瀑布》画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