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转战陕北的艰难岁月里,中共中央、毛泽东运筹帷幄,指挥了西北和全国的解放战争,基本上一路平安,完全得益于陕北良好的群众基础。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同陕北人民同甘苦共患难,留下了同群众血肉相连的佳话。
1947年4月12日,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中共中央机关转移到安塞县王家湾,在这里停留的50多天里,和老百姓之间的关系就像一家人一样。房东薛如宪不只叫家人帮战士缝补衣被,就是做了一点好吃的,也不忘给首长和战士们端来。只要是部队需要的东西,他什么都舍得。
1946年王家湾遭灾,这时老乡们正在为春耕播种发愁,一是春旱严重,春灾出现;二是村里的大部分青壮年和牲口都去支前,人力、畜力不足。任弼时知道后,立即布置中央机关派出工作组,将缺口粮、缺种子、缺畜力的农户一一登记下来,然后发动大家节衣缩食,帮助群众度荒,又组织劳力和从部队抽出部分牲口,帮助群众整地春播。期间,任弼时还经常到地头和农民交谈,商量抗旱播种的办法。经过军民协力奋斗,这一年王家湾一带的庄稼出苗整齐,等到中央机关离开时,绿油油的高粱、玉米漫山遍野,长势喜人。
1947年6月8日这天,国民党军进至距王家湾几十里的地方。情况非常紧急,中央机关决定转移。老百姓听说部队要走,都忙着坚壁清野。毛泽东一面指示部队派出一些人去帮助群众,不要给敌人留下一粒粮食,一面特别关照说:“要有计划地组织老乡撤退,不能让老乡乱跑,把我们的行动方向告诉村干部,让他们带着群众转移。”有人担心带着一大群老百姓会暴露我们的目标,提议让老乡向其他方向转移。毛泽东一听这话,说道:“不行!一定要让老乡跟着我们的部队撤退,这样可以减少损失。现在军民已凝成一体,我们应该对群众负责到底,害怕暴露目标就不顾群众的安全,这是什么群众观点?”
这时候,民运组的同志跑来报告说,一部分老乡看天阴得很重,害怕下雨,刚才已经顺着东沟走了。毛泽东一听,急切地说:“赶快派人把老乡追回来,告诉他们不能往东走!”约摸过了一个时辰,东去的老乡被战士们叫回来了。他们和原来未走的乡亲们一道,在村干部和民兵的带领下,扶老携幼,吆驴赶羊,开始转移了。毛泽东站在崄畔上,看着老乡们一群一伙地向西走了以后,才放心地回到窑洞,等安顿完许多事,才跨上马顺着王家湾村后的小路,冒雨向西进发。
毛泽东走后,国民党军占了王家湾。刘戡恰好也住在薛如宪家毛泽东住过的窑洞里。转移到山上的乡亲们不明白村里的情况,薛老汉自告奋勇下山侦察,不幸被敌人抓回村子。刘戡问他:“毛泽东在哪里去了?”薛老汉虽然后来知道住在他家的李得胜就是毛主席,却故作懵懂地说:“毛泽东早已过黄河了,怎么会住在我们这里呢?”刘戡知道薛老汉说的不是实话,就将他吊起来毒打,薛老汉还是不说,直到被打昏过去。
1970年3月,周恩来回延安,接见延安地区插队青年工作座谈会代表讲话时,说到当年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的一件趣事:毛主席亲自指挥战争,指挥部在王家湾,敌人发现边区政府在白庙岔,刘戡就向白庙岔进攻,他从我们侧面过去了,相隔不到30里,敌人没有发现我们。我们转移后,刘戡到了王家湾,刘戡的司令部就住在我们住过的窑洞里。群众守口如瓶,敌人始终没有发现我们在这里住过,敌人走后,群众把敌人丢掉的作战命令马上送给我们,敌人对我们什么也不知道,我们对敌人情况很清楚。这说明陕甘宁边区的人民对毛主席、对共产党、对部队是非常爱戴的,真是有感情,在苦难的日子里,群众始终和我们在一起。
在中共中央转战陕北途中,周恩来经常教育干部和战士:人民经过敌人的抢劫、烧杀,生活很苦,大家要爱惜他们的一草一木。在途经横山县石湾镇时,粮草来不及疏散,为了不致落入敌人手中,当地干部主张烧掉。周恩来知道后说:“不能,粮草是人民的血汗,连一根草也不能烧。”他告诉当地干部:“化整为零,把粮草分散给群众来坚壁。我们要相信群众的力量和智慧。”
周恩来经常对干部、战士进行拥政爱民教育,许多干部、战士常常回忆起聆听周恩来作报告的情景。1947年9月25日,毛泽东带领部队由佳县朱官寨转移到县西南的神泉堡、阎家峁一带。神泉堡是山沟里一个不大的村庄。由于胡宗南部队的抢劫、烧杀,人民的生活非常困苦,山坡上的枣子几乎成了度荒的主食。看到这种情况,周恩来的心情无比沉重。他环视了站在山坡上值勤的战士,决定给部队再作一次报告。第二天下午,他把驻在神泉堡的一连的干部、战士集合在枣树下,严肃地说:“现在正是秋收的时候,同志们要积极帮助农民秋收,人民经过敌人的抢劫、烧杀,生活很苦,大家要爱惜他们的一草一木。”随后他用生动具体的例子教育大家说:“一个枣子是很小的,可要经过一年才能长成了,你如果摘下来吃了,就会影响到共产党和解放军的名声。一个人做一千件好事,别人认为是应该的;要是做了一件坏事,很快就传开了。你们要多做好事,不要做一件坏事。”周恩来的讲话对大家教育很大。
会后,周恩来和干部、战士一起去帮助老乡收秋。在收秋中,大家互相勉励着:“咱今后可要严格要求自己呢,遵守群众纪律,搞好拥政爱民工作。这是我们人民军队区别于一切反动军队的根本标志啊!”
1947年10月17日,毛泽东一行从神泉堡来到佳县县城。一进县委大院。毛泽东就亲切地问:“人民群众的生活怎么样了?”佳县县委书记张俊贤回答:“困难是有的,我们现在正想办法解决。”毛泽东说:“经过一场战争,粮食不多了,羊也杀了不少,庄稼也被糟蹋了,要安排好群众的生活,组织好生产啊!”张俊贤表示:“我们决心想尽一切办法,不叫群众的生活出一点麻烦,而且要搞好土改,抓好生产,多打粮食,支援全国解放。”毛主席又问:“全县有多少人参了军?”张俊贤汇报:“全县共有3000多人参军,还组建了300多人的游击队,攻打榆林时,佳县派出担架300多副,跟随野战军一个多月。临时向前方运粮草等支前工作,随叫随到。”毛泽东听后高兴地说:“好!好!有这样好的老百姓支持我们,解放战争一定能够取得胜利!”当时,佳县县委正在召开战后第一次区委书记和区长会议,讨论配合大军反攻和土地复查等问题。毛泽东指示他们要继续带领群众搞好土改,做好支前工作,为解放全中国做出贡献。毛泽东讲完后,县委的同志请他给县委题词,当时找不到像样的纸,就找了一块白布,毛泽东挥笔在白布上写下“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13个字。
沙家店战役结束不久,毛泽东指挥西北野战军准备与敌人再次大战,更大规模地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加速西北解放进程,他把张俊贤找来,和周恩来一起询问。周恩来问:“再打一仗,坚持一个星期到10天,粮食够不够用?”张俊贤回答:“我们在通秦寨和车会还有两仓粮食,老百姓家里还可以动员一些,全县还有1万多只羊,如果把这些粮食和羊吃光了,还有2000多头驴和牛,也可以杀了吃,说什么我们也要把战争坚持下来。”听到要杀驴和牛的时候,毛泽东严肃地说:“把驴和牛杀了,明年老百姓耕地怎么办?”张俊贤答道:“解放前,我们穷人哪有什么驴和牛,种地全凭一把老镢头,请主席和副主席放心,只要能把蒋胡匪军消灭了,佳县人民就是有天大的困难,也能用老镢头把明年的生产搞好。”毛泽东听后,被佳县人民的奉献精神所感动。
中央机关和毛泽东在佳县朱官寨将近一个月,是转战陕北中粮食最困难的一段时间,老百姓生活上的困难就更大了。毛泽东看到揪心地说:“陕北人民养了我们十多年,我们吃了他们多少不知道!现在他们有困难,我们能不管吗?”在一段时间里,毛泽东、周恩来等也和当地农民一起,只吃高粱米和瓜果合在一起再加几把黑豆片熬成的“钱钱饭”。当地干部群众看见中央干部吃这样的东西,心里实在过意不去,将节省下来的小米送去,乌镇区的群众还送去红枣、米酒,但都被毛泽东婉言谢绝。张俊贤代表全县人民,带了羊肉去看望毛泽东,也被谢绝了。毛泽东对他说:“不要这样做,老百姓很苦,他们吃什么,我们就吃什么。”张俊贤坚持要将羊肉留下,毛泽东随手写了收条,指示把羊肉送给伤病员,并一再叮咛张俊贤:“要尽最大努力,想办法安排好群众生活,组织好生产。”
这年入冬后,佳县的许多农户靠吃山药、冬菜过日子,十天二十天不见粮食。但是,为了打败胡宗南,人民群众节约口粮来完成公粮任务。任弼时深知群众的困难,尽可能紧缩开支,减轻地方政府的负担,中央机关用的信封多是旧报纸糊的,起草文稿也用的是旧印刷品的背面。任弼时自己炕上铺的单子,破的不成样子,同志们想给他换新的,他谢绝了。在宜瓦战役中,部队的粮食吃光了,只能就地以未加工的玉米和山药蛋充饥,彭德怀和士兵们一起用餐,被俘的国民党军官目睹这一幕,大受教育。
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在当时艰苦的环境中,还尽可能的帮助群众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困难。朱官寨一个叫朱文军的村民,早在毛泽东未来该村之前就突然病倒了。家里人病急乱投医,大清早求神,半夜里叫魂,瞎折腾,病一丝也不见好转,朱文军的老母愁得整天以泪洗面。毛泽东知道后,不但派医生治好了朱文军的病,还给他家送去了粮食和籽种、帮助他家种上了麦子。这件事情感动了朱官寨全村的人。九支队(中央机关代号)在朱官寨村给多少穷人治过病、送过粮,当时谁也没有统计,但仅干部、战士帮老百姓种的冬麦,就有400多亩。
毛泽东在神泉堡住下没多久,天降早霜,庄稼未成熟就被冻死了。毛泽东亲自上山查看灾情,指导九支队的干部战士帮助农民抢收庄稼,还把灶上省下来的3斗9升麦子送给19户没有麦种的军属和贫下中农。先后派出100多名干部战士、几十匹战马帮助农民种冬麦。
在转战陕北的日子里,中共中央始终“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把人民群众当亲人,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在危难时刻,人民群众能够一次次舍生忘死的支持和保护中共中央,使中共中央机关化解了一次次风险和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