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在延安13年,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史上至关重要的时期,也是中共党史研究十分重要的内容;不仅是蕴涵丰富的历史宝藏,更是一部生动的教材和永久的研究课题。但是,目前中共党史学界尚未形成一部较为翔实、系统有特色的《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史》。随着中共党史研究的不断深入,新的学术成果不断推出,新的档案史料不断刊布,有必要以新的视角对中共中央在延安13年的历史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形成一部有特色的《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史》。这不仅有助于加深对中共领导中国革命和局部执政的认识,适应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教学及研究人员学习和研究中共中央在延安13年史的需要,而且也有助于通过科学总结党在延安时期的历史经验,认识中国共产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历史必然性,对发挥党史资政育人的作用,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一、关于编写《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史》的基本理念。以中共中央在延安13年历史的时间顺序为经线,以重大事件为纬线,采取“以史为主,史论结合”的研究方法,力求把中共中央在延安13年的发展历程及其重大活动,置于近代以来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广阔背景下加以考察和论述,置于当时、当地具体的历史场景中进行深入分析,全方位、多层面记述这段具有特殊而重大意义的历史,全面认识中共中央在延安13年在中共历史上所发生的革命性变化,形成一部资料翔实,线索清晰,内容丰富,具有思想性和学术性相统一的专著。
二、关于编写《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史》的基本脉络。中共中央在延安13年的发展历程,大体经历了六个阶段:第一阶段(1935.10-1937.1),落脚西北,力谋发展,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展示中共中央如何以团结抗日和建立民主共和国为奋斗目标。第二阶段(1937.1-1938.10),高举抗战救国、民主建国的旗帜,创造抗日民主新阵地,展示中共如何迎接全国性抗日战争,尤其在全国性抗日战争形势下发展和壮大党的力量、军队的力量、人民革命力量。第三阶段(1938.10-1941.1)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展示中共在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到来后,如何团结国民党共同抗日,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第四阶段(1941.1-1945.8),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方针,巩固和发展抗日民主阵地,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展示中共如何在艰难困苦中,建设以陕甘宁边区为“示范区”的新民主主义国家。第五阶段(1945.8-1946.6),坚持“以谈对谈”、“以打对打”的方针,为争取和平民主而斗争,展示中共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应对战后错综复杂的局势,从而赢得了政治、军事的主动权。第六阶段(1946.7-1948.3),审时度势,把握机遇,实现自卫战争向战略进攻的伟大转变,展示中共在全面内战爆发的形势下,如何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
为了突出延安时期在中共发展史上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历史地位,本书前溯遵义会议实现中共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后延中共中央转移华北后为实现在全国范围执政、建立新中国的努力与成功,以反映历史的连续性,使读者了解其来龙去脉,认识中国共产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
三、关于《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史》的基本观点。第一,从延安13年中共的奋斗发展,认识延安时期中共怎样从西北一隅走向胜利,走向全国;第二,从延安13年中共的理论创新,认识全党怎样从理论准备不足到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三,从延安13年中共的领导集体的发展变化,认识中共领导集体怎样从不成熟和不稳定到成熟和稳定;第四,从延安13年中共的各项建设,认识中共怎样从局部执政走向全国执政;第五,从延安13年中共从封闭到开放,认识中共的发展怎样走向世界;第六,从延安精神的原生形态,认识延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升华和革命精神的传承;第七,从延安13年中共中央对陕甘宁边区的领导与指导,认识陕甘宁边区是新民主主义试验区和新中国的雏形;第八,从中共中央和边区政府工作人员群体的形成,认识延安时期中共干部队伍奠定了新中国人才基础。
四、关于撰写《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史》的基本思路。通过撰写一部全新的中共中央在延安13年史,研究中国共产党在延安13年奋斗发展、局部执政、理论创新、自身建设等历史,达到把握历史发展规律,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以服务当今和未来的目的。由于本课题的研究涉及历史学、政治学、社会学和法学等领域,加之延安时期事件丛生、人物众多、经验丰富、影响深远,我们在研究中采取把历史纵向思考与横向思维相结合,把文本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把中共历史研究与中国近现代史、民国史研究相结合,把国内研究成果和国外研究成果相结合的方法。同时,注重坚持中国共产党党性与科学性的统一,材料与观点的统一,史实、史料与史论的统一,力求正确处理中共中央在延安13年史与中国革命史、陕甘宁边区史、其他根据地史的关系,正确处理中共领导中国革命与局部执政的关系,正确处理民族独立和民主建国的关系等重要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