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爱着的土地歌唱的鸟儿——艾青

1929年至1932年,艾青在当时是世界文化、艺术中心的法国学习绘画。一天,艾青正在一个僻静之地写生。突然,一个喝得醉醺醺的法国佬向他叫喊:“喂!中国人!国家快完了,你还在这儿画画!”“一句话,就像在我的脸上打了一个耳光。”艾青在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岁月沧桑之后,仍然记得那位可爱的法国人。是他使艾青在遥远的法国第一次逼近了亡国的耻辱、亡国的痛苦。

青年艾青

艾青,原名蒋海澄,1910年出生于浙江金华一个地主家庭,一出生就被送到一位贫苦农民家里抚养。5岁时因是家中唯一可以继承家业的男孩,被领回家中开始读书。1928年,艾青考入杭州国立西湖艺术院绘画系,并于1929年在林风眠校长的鼓励下到巴黎勤工俭学。

终于不用担心被父亲打骂,不用偷偷摸摸跑到双尖儿山上画画,终于可以在艺术的海洋中自由徜徉——可是此刻,即将亡国的仇恨在他胸中燃烧起来,千万同胞们的悲号、怒吼在他耳边环绕,他怎能独自在静谧的世界苟活?

1932年1月28日,艾青回到了他魂牵梦萦的祖国。一回国,就开始从事革命文艺活动,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与江丰、力扬一起组织了“春地艺术社”——以画笔告诉人们,什么是真正的春天。不料,三人在第一次画展举行之后被捕,被关押在上海法属第二看守所。冰冷的栅栏监禁不了艾青自由的思想与艺术的灵感——他在狱中继续着诗歌创作。其中第一次以“艾青”为笔名创作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几经辗转于1934年发表。这首通过对自己的乳母的回忆抒发对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同情、对这“不公道的世界”发生强烈仇恨的诗一问世便引起轰动。艾青从此一举成名。

延安诗会会长艾青(左)与蒙古族劳模索木尔

1935年艾青出狱,从上海、杭州、武汉、桂林到重庆,从《复活的土地》、《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向太阳》到《火把》,艾青的诗就像火苗一样从他炽热的胸中跳跃到纸上,再跳跃到一个个知识青年手中,点燃了每一双同他一样探索中国未来道路的眼睛。

1940年末的某天,周恩来在艾青任职的重庆北碚育才学校作演讲时说到:“像艾青先生这样的人,到我们延安去可以安心写作,不愁生活问题的。”一句话说到了艾青心里。艾青现在确实生活艰难,靠稿费度日,还总被特务跟踪。如果到延安去,一切该多么好!主意一定,艾青坐不住了,经常到重庆八路军办事处,要求尽快帮他去延安,最后艾青终于从一个原山西民族革命大学学生那里弄到一张证件。这个证件是发给绥蒙自治区长官公署高级参谋的,用这个证件可以到达延安。于是,艾青扮成国民党高级军官,从重庆出发经过八路军驻陕办事处到达延安。

到延安后,艾青迎来了他的创作高潮期。1941年11月,艾青接任《诗刊》主编,先后出版了《北方》、《向太阳》、《旷野》、《火把》、《黎明的通知》、《雷地钻》等9部诗集。1948年以后发表了《在浪尖上》、《光的赞歌》、《古罗马的竞技场》等二百余首诗作。出版了《艾青选集》等。另有论文集《诗论》、《论诗》、《新诗论》等著作。

1957年艾青被错划为右派,创作中断了二十余年。直到1976年重新执笔,出现了创作的又一个高潮。1979年后,艾青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国际笔会中心副会长等职。创作有诗集《彩色的诗》、《域外集》,出版了《艾青叙事诗选》、《艾青抒情诗选》,以及多种版本的《艾青诗选》和《艾青全集》。诗集《归来的歌》和《雪莲》曾获中国作家协会全国优秀新诗奖。1985年艾青获法国文学艺术最高勋章。艾青的一生是为诗歌创作,而他创作诗歌则是为了他深爱的祖国,正如他在诗中写的那样: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参考资料:徐刚《诗坛圣火——艾青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