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

夏似萍出生于上海一个职员家庭。30年代初,她的父亲加入爱国人士沙千里创办的“蚁社”,积极从事反帝爱国运动。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夏似萍和大弟在父亲的支持下,与广大爱国青年一道,途经八路军驻陕办事处,投奔延安参加革命。

夏似萍到了延安犹如到了新的天地。这里人人平等,均以同志相称。这里的人们在艰苦的条件下,如饥似渴地学习,苦练本领踊跃奔赴抗日前线。夏似萍亲闻、亲见、亲身体会,深深受到感染,决定返回上海将父亲身边的小弟、小妹都带到延安。

对于夏似萍返回上海一事,她父亲格外高兴,忙里忙外,特意为准备了一桌晚餐。饭桌上,她几次想告诉父亲自己回家的意图,但每次看到父亲那高兴劲儿,到嘴边的话又一次次地咽了回去。

夏似萍姐弟共赴延安

夜深了,夏似萍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怎么向父亲开口呢?她坐起身来,看到父亲房间的灯还亮着,于是披上衣服,蹑手蹑脚地走到父亲门前,顺着半掩的门向里望去,只见父亲戴着老花镜,在灯下为小弟弟缝补衣裳。看到这情景,她鼻子一酸,推开门走了进去,接过父亲手中的活儿,泪水立刻滴落下来。

“阿萍,你怎么了?你一回家,我就觉察到你一定有什么心事瞒着我,能告诉我吗?”

“爸爸,我又要离开您了……”

“傻孩子,别哭了,你走了我身边不是还有你小妹和小弟吗?看到他们,我就会想起你们俩的,心里也就踏实多了。

“我,我这次回来是带他俩一起走。”

“什么?带他俩走?不行!他们年龄还小(妹妹年仅15岁,弟弟年仅11岁),再说我身边不能没有一个呀!”

“爸爸,您常给我们讲历史上许多报效祖国的英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现在国难当头,正是祖国需要我们的时候,可您……”

父亲站起身来:

“你们四个,哪个不是我的亲骨肉,我送走了你和你大弟弟,已做出了牺牲,要是你们都走了,等待爸爸的是什么?”说罢转身出去了。

“爸爸,您怎么不理解女儿哪?”

这一夜,夏似萍和父亲都无法入睡。

第二天清晨,夏似萍正在收拾行装。父亲带着俩孩子走了进来:

“阿萍,他俩我就交给你了,替爸爸照管好他们。”他边说边从衣兜里掏出一个小布包,递给夏似萍:

“这100元钱,拿着路上用……”

夏似萍接过钱,抬头望着父亲,只见他两眼早已噙满了泪水。她再也控制不住了,一把拉过妹妹、弟弟“扑通”一声跪在父亲面前:

“爸爸,我们不能留在您身边孝敬您了,原谅我们吧!”

姊妹三人都痛哭起来。父亲一一把他们拉起:

“你们都走了,我会感到很孤单的,但亡国比孤单更难受呀!”他抹了一把滚在面颊上的泪水,接着说:

“爸爸老了,你们的路还很长,要坚定地走下去!”

他们告别了父亲,踏上了奔赴延安的征程。

后来,兄弟姐妹四人的父亲也投身革命。他将四人分别改名为华明、华光、华平、华均,寓意为光明、平均。建国后,夏似萍历任黑龙江省计委秘书长、财政厅副厅长,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