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驻陕办事处坐落在古城西安的七贤庄,从秘密交通站、红军联络处到八路军驻陕办事处(简称“八办”),七贤庄经历了土地革命后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三个重要的历史时期。作为国共第二次合作的产物,八路军驻陕办事处的工作人员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书写了“七贤八办一盏明灯,十年斗争功垂千秋”的历史。
1937年8月,朱德、叶剑英赴南京谈判前与博古在七贤庄合影
八办充分发挥统战先锋、抗日兵站、红色桥梁的作用,在扩大和宣传中共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开展抗日救亡运动;领取军饷,采买、转运物资,支援前线和陕甘宁边区建设;输送培养爱国青年、保护中转抗日将领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从中共驻陕代表到每一个普通的工作人员,在艰苦复杂的环境中,兢兢业业工作,出色完成任务。形式主义没有滋生的土壤。
八办组织运送物资
在复杂的对敌斗争中,八办的领导不忘对战士们的关心和爱护。中共中央驻陕代表林伯渠为了让年轻战士掌握文化知识,亲自动手制作看图识字,手把手教大家学文化,批改作业,提高战士们的文化素养。途经八办的周恩来副主席在紧张工作的情况下,经常给警卫战士谈形势、讲政治,专门请来文化教员教警卫员认字学文化,在发给每个警卫员的学习本上,亲笔给他们写上名字,并经常检查学习情况。在这样的环境下,领导人和普通战士的感情是真挚而深厚的,甚至时隔多年也依然不变。
爱国青年蜂拥七贤庄(1972年英国《每日简闻报》记者詹金斯捐赠,1938年拍的这张照片)
叶剑英元帅曾是西安红军联络处的主要领导人。1979年,82岁高龄的叶帅回访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询问起当年的勤务员红小鬼年娃的情况。当见到年娃的时候,他问寒问暖。40年过去了,一个普通的战士还清楚地留在国家领导人的记忆里。这样的干群关系里,官僚主义怎能有市场。
1979年叶剑英视察八办纪念馆工作
八办的革命先辈们始终怀有一种崇高的精神追求,就是要为中华民族独立与解放而努力奋斗。虽然生活环境艰苦,但干群一心,同甘共苦,苦中有乐。为了丰富八办的文娱生活,在经费困难的情况下,大家自己动手,修篮球场,做篮球架。必须要买的,同志们捐出一些零用金,让负责救亡室的同志出去购买。林伯渠等领导同志把自己每个月5元钱的零用金,全部交到救亡室去购买文娱用品。朱总司令住在办事处的时候,办事处处长看到他的洗脸毛巾已经破成了“蜘蛛网”,牙刷的毛也掉了,就按照标准,让朱总司令的警卫员去买新的。总司令知道这件事后,认为日用品可以对付,又让警卫员把钱交到了救亡室。在八办的革命队伍中,可以说从工作人员到领导干部没有追求物质享受的人。或者说,追求物质享受的人,可以在这支队伍中呆上一段时间,但如果忍受不了艰苦,也会在大浪淘沙中离开。在那样的氛围中,享乐主义是千夫所指。
八办的工作人员讲究的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国共关系日益紧张的时期,为了封锁八办,国民党特务不允许任何商人同八办做生意。在这种环境下,就连工作人员的生活也发生了严重的困难。为了穿衣,同志们买来缝纫机,拆了旧衣服对比着自己做。购买粮食有困难,就设法通过关系四处购买。为解决日常生活的需要,办事处内还办了小商店和理发室。在极其艰难险恶的环境中,同志们充分利用八办门前的空地,开荒种地,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大家的关系融洽,气顺心齐。奢靡之风,遭人唾弃。
八办的同志们在开荒种地
“十年斗争史,千秋七贤庄。”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前辈在七贤庄这处红色堡垒上,为我们留下了深厚的红色记忆和宝贵的精神财富。当年,革命先辈那种矢志不渝的理想与信念,艰苦奋斗与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是当代中国人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力量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