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缅怀“四八”烈士,学习“四八”烈士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德,发扬革命传统,启迪人民和子孙后代,1957年春,经中央批准,从全国党员缴纳的党费中拨出100多万元,重建延安“四八”烈士陵园,组建了管理机构。这座新建的烈士陵园,由东关飞机场迁设在原八路军总部——王家坪北侧(延安革命纪念馆现址)。陵园背枕清凉山,面对延河水,新开的延惠渠从园中潺潺流过。主要建筑物有纪念堂、纪念塔、纪念亭、陈列室、陵墓台。
纪念堂是整个陵园的中心,南北两侧设有两个陈列室。第一陈列室陈列着“四八”烈士的文献、实物、照片。瞻仰者来到这里,可以看到王若飞同志穿过的灰粗布八路军服装,秦邦宪同志译著的各种马兰纸印刷的书籍,叶挺同志指挥新四军战斗的指挥刀、望远镜……第二陈列室陈列着在延安牺牲的烈士文献、实物。
从陈列室往北,再登二十几层石阶便是陵墓区。正中央有中共中央委员王若飞、秦邦宪、叶挺、张浩、关向应、邓发等6位烈士的红白玉贴金的墓碑,碑座一律用青石镶着。两边排列着杨松、毛培春、朱宝庭、李秀文、叶扬眉、叶阿九、韩宝善等烈士的墓。
整个陵墓区,均被松柏、冬青等常青树四面拱围,郁郁葱葱,象征着烈士精神万古长青,浩气长存。
烈士陵园开放后,来瞻仰的人络绎不绝。党和国家领导人董必武、陈毅、叶剑英、邓小平、郭沫若、彭德杯、李富春等都先后来到这里悼念先烈。郭沫若同志还挥笔题写了悼念烈士、激励来人的诗文。延安的青少年常来栽树、浇花,居住在北桥儿沟的退休老干部也经常来打扫庭院,修剪树木。深情的延安人把烈士陵园办成了朴素、庄严、美丽、大方的革命传统教育的课堂。
“文化大革命”中,“四八”烈士陵园被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