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红军陕甘游击队少先队

1932年新春来到了,甘肃正宁县的柴桥子、三甲原一带的群众,又遇上了一件喜事,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就要在这里成立了。这是由谢子长、刘志丹和阎红彦、杨重远等同志领导的几支革命武装合并而成的。

正月初四,各路队伍在嘹亮的军歌声中集合,由谢子长指挥编队。一大队、二大队、骑兵大队……都按序列整齐地站好了,但剩下十几个十四五岁的娃娃,零散地站在一边。其中有一个个头比较高的孩子,叫王有福。谢子长看看这些孩子用宏亮的声音喊:“哪个队要这些孩子?”没有一个答应声的,显然都嫌娃娃小。孩子们扫兴地低下了头。这时,阎红彦走出序列,慷慨地说:“我要!革命就要靠这些娃们家!”孩子们听了这话,一个个把感激的目光投向阎红彦。谢子长向阎红彦点点头。随后,把这批孩子编成童子班,任命十五岁的王有福为班长。

从此,童子班的小战士走在游击队的行列中,同大家一起练兵,一起学习。

这天,红军游击队从焦家坪出发,急行军到宜君西南十多里处的艾蒿坬。那里有一棵大树,大家都不知道这树叫什么名字,孩子们好奇心更大,王有福把谢子长拉来,谢子长坐在孩子们中间,摸摸这个头,拍拍那个肩,讲起这棵树的名字来了:这棵树叫索栎树。相传,在唐朝时,离这儿不远有个玉华宫,是皇帝老儿避暑的地方。有一年,唐王李世民带领文武官员到玉华宫避暑,路过艾蒿坬。不巧李世民的坐骑得了结症,肚子疼得浑身淌汗,站立不起。大家正急得不知如何是好,突然从树上掉下三颗树籽,差点落在李世民的头上。他拣起一看,是索栎树籽,高兴地叫出声来:“马有救了!”他吩咐人把一颗给马喂下,马的结症很快就好了。李世民把一颗树籽种在这里,另外一颗带到玉华宫种下。这树以后也为老百姓所保护,至今对人民有用处。听到这里孩子们高兴得合不上嘴。

第二天早上,指战员们正在起床,传来了前哨和敌人接火的枪声。总指挥谢子长亲自察看敌情,很快弄清了敌人是三路进攻,果断地部署了战斗。游击队员们顽强抵抗,痛歼敌人。王有福急不可耐地拉拉谢子长的衣角,谢子长顺手按住王有福的肩头说:你带童子班,立即从沟畔过去,插入敌阵中间,斩断敌腰。这样全盘棋就赢了。王有福应声回答:“一定完成任务。”

王有福带着小战士向敌阵冲杀过去。敌人根本没想到右侧会突然杀出一路人马,顿时大乱。我游击队一、二大队立即发起反攻。敌人已毫无反击之力,溃败而逃。

次日,总结艾蒿坬战斗的经验时,谢子长赞扬了童子班,他说,童子班的小英雄初战立功,是一支不可忽视的生力军。他郑重宣布,把童子班命名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少年先锋队,任命王有福为队长。大家热烈鼓掌祝贺。

从此,少先队和陕甘游击队经历了长期的战斗历程,少先队员们一批批成长为红军的骨干。不少人至今仍战斗在不同的领导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