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各界重视宣传任志贞烈士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重视褒扬烈士的工作,子长县民政局经多次普查,建立了革命烈士档案花名册。1980年中共子长县委宣传部根据上级有关部门关于做好烈士褒扬工作的通知精神,积极组织人力采访、征集资料,同时,将采访征集的史料,以任志贞名字命题编写剧本、撰写书稿、创作电视剧本,使任志贞及其父亲任广盛、丈夫白德胜三位烈士从档案花名册中、老同志记忆中走出,走向社会,走上舞台,走上媒体,走上银屏。

宣传部长蔺俊忠牵头,组织宣传口的齐天谷、王伯玉等人编写了《任志贞》剧本,子长县人民剧团(主要编写人谢欣)根据剧本编写成八场现代秦腔剧,进行了排练演出,除在本县演出外,1984年在省秦腔剧调演中获得了陕西省优秀剧目巡演奖。通讯组王志厚编写的“年关枪声”、“红女丹心”等文稿发往报刊,《陕西日报》用“西北红军第一个女指导员任志贞”为题刊发了稿件。1982年,陕西省革命烈士事迹编撰委员会主办的《革命英烈》(季刊)杂志决定第五期为任志贞烈士专辑,编辑部调王志厚同他们一起编辑这期内容。4月3日下午4时至6时半,中共陕西省委第一书记马文瑞在省委会客厅接见了《革命英烈》杂志总编刘杰诚、编辑宋登和王志厚等,对陕西省褒扬革命烈士工作作了重要指示后,刘杰诚汇报了《革命英烈》杂志工作,并说:《革命英烈》第五期,准备以任志贞、白德胜、任广盛等烈士的事迹为主,听说你熟悉了解这几位烈士,想请你写个回忆录,请你给我们介绍一下情况。

马文瑞说:刘锦茹、路志亮等同志,都来说过这事,烈士小传、回忆录,一定要搞。任志贞牺牲的早,是1933年过年前后,被国民党残杀在瓦窑堡的。这个女同志很英勇,是个比刘胡兰更早、更英勇的女英雄,是西北地区最早的女红军战士,应该很好的褒扬。她很泼辣,不受旧礼教的束缚。我在那里工作时,她是共青团员,后来成了共产党员,工作很积极,对党忠诚,对敌斗争很英勇。……后来在狱中很坚强。临刑时,高呼口号“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中国共产党万岁!”在安定、在瓦窑堡一带影响很大。我们应该很好的褒扬。除了在《革命英烈》上宣传外,如果能搞成戏剧、电影就更好。

《革命英烈》第五期登载了马文瑞写的回忆录“学习任志贞同志的革命情操”,文章开头写到:

王志厚(左一《女英雄任志贞》作者)孙德仁(左二,《女英雄任志贞》责任编辑)在西安革命公园合影。

中国革命是伟大的,光辉的,但是斗争是长期的,曲折的,有时是非常艰苦、非常残酷的。由于敌人一时的强大,统治的黑暗,手段的野蛮,许多革命先烈所受的苦难,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他们在这种极端苦难中表现出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同样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任志贞同志一家,出了三位革命烈士,正是这种情况的缩影。每当历史向前推进,每当革命取得硕果,每当看到新一代茁壮成长的时候,我往往会想起坚强不屈、视死如归的女红军战士任志贞。

文章最后说:

将近半个世纪过去了,时代的风云,冲刷了许多珍贵的记忆。但是任志贞等烈士的英雄形象,却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我认为,像任志贞这样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红军女指导员,坚贞不屈的革命英雄,是我党、我军光荣传统的典型体现,也是激励人民、教育广大青少年,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生动教材。了解烈士事迹的老同志,应该拿起笔来,写革命烈士传记、回忆录;搞戏剧、电影和文学创作的同志,也应该着力塑造这些英雄人物的高大形象,教育、感染群众,为保卫和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祖国而奋斗!

《革命英烈》第五期同时刊登了王志厚撰写的《任志贞烈士传》和其他老同志写的回忆文章。《任志贞烈士传》荣获陕西省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并收录载入当时出版的《国际优秀作品(论文)》一书,向海外发行。陕西人民出版社为纪念长征胜利60周年出版的《中国女红军》一书也收录了《任志贞烈士传》。

《革命英烈》编辑了任志贞等专辑后,我继续对任志贞革命事迹进行采访,到1983年文字由《革命英烈》登载的任志贞烈士传》一万多字增加到五万多字的书稿。这年,甘肃省政协副主席雷恩均和庆阳地委宣传部的张峰两人回子长采访谢子长革命活动,王志厚陪同他们采访一个星期,同时,向他们征求了对五万多字书稿的意见,他们离开子长时,王志厚把任志贞五万多字的书稿交给雷恩均,让他把书稿交给甘肃人民出版社,看能否给予出版。出版社随后派张力到子长核实书稿的真实情况,访问了高兰英、徐锡龄、任兰子等人,并在任家砭杨苏家河、贺家湾去了一趟,经核实后,出版社把书稿列为1984年出版计划,并派责任编辑孙德仁到西安东大街西北大酒店和王志厚、杨建国、冯毅几人经过四十多天研讨修改,定名为《女英雄任志贞》,1984年按时出版。全书十二万多字共二十五章:

第一章,挥洒心血,精心育女;

第二章,刻苦学习,敢于斗争;

第三章,搏击逆流,替父申冤;

第四章,光荣入党,笃志坚贞;

第五章,待人以诚,勇当重任;

第六章,智送情报,巧贴标语;

第七章,抓住时机,放线钓鱼;

第八章,群众掩护,逃脱魔掌;

第九章,舍爱削发,扮男历险;

第十章,煞费苦心,护理伤员;

第十一章,妥藏印机,机智脱身;

第十二章,投戎婚配,协力战斗;

第十三章,言传身教,整顿部队;

第十四章,智勇双全,初战告捷;

第十五章,为民解难,巧破敌围;

第十六章,总结经验,鼓舞斗志;

第十七章,关庄突围,德胜负伤;

第十八章,忍痛埋枪,秘密转移;

第十九章,叛徒出卖,身陷囹圄;

第二十章,理直气壮,倒审敌人;

第二十一章,坚贞不屈,顶住酷刑;

第二十二章,铁骨铮铮,柔肠绵绵;

第二十三章,大义凛然,怒斥叛徒;

第二十四章,连破诡计,智斗敌人;

第二十五章,正气浩然,从容就义。

马文瑞为《女英雄任志贞》一书写了序。序言最后说:

“对于任志贞烈士的英雄事迹,以前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很好宣传,这是很遗憾的事;直至近两年才有了一定的宣传。王志厚、冯毅、杨建国三同志经向熟悉烈士的老同志进行广泛采访,搜集了大量材料,现编写成《女英雄任志贞》一书。该书情节真实感人,文字朴实流畅,生活气息浓郁,是一部较好的传记文学作品。它的出版,值得我们高兴。

为英雄立传,宣传他们的英雄形象和光辉业迹,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这不仅是对英雄人物的一种深切怀念;而更重要的是使青年一代从中受到革命英雄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生动切实的教育,培养崇高的革命精神和情操,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王志厚(左一)、杨建国(左二)在子长革命烈士纪念馆合影。

贺晋年为《女英雄任志贞》一书题写了书名,他还回忆说:“任志贞在杨苏家沟办学担任音乐教员,学校就在我们村。她得知我和弟弟贺吉祥都长期在外,母亲和嫂子害瘟疫病去世,家里留下的小弟贺益年和两个十来岁的妹妹侯花和秋英,吃饭穿衣无人照管,日子过得很艰难,为了帮助他们料理家务,补习功课,任志贞主动要求住在我家,承担了家务活,能让我们放心的在外工作。后来,我回到家里,听弟弟妹妹说,任志贞像亲姐姐一样关爱他们,在麻油灯下,整夜不睡觉,为他们做衣服,做鞋袜,还经常为他们补习功课,教他们唱歌。他们还把任志贞教他们的《农人歌》唱给我听:

穿的粗布衣,

吃的农家饭;

手拿镰和锄,

劳累在田间;

粮棉出咱手,

功德大无边。

每当我想起弟弟妹妹讲述志贞帮助他们度过难关、教他们唱歌的情景,我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任志贞是我的同乡,又是同志,我永远怀念她。”

《女英雄任志贞》一书出版发行后有较好的社会反响,甘肃人民出版社评为优秀著作。当年,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共青团陕西省委、省妇联、省教育局、省民政局、省文化局等六家单位联合确定为全省青少年和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六本必读书之一。

《女英雄任志贞》出版后,杨建国、王志厚、冯毅几人又构思编写了《任志贞》七集电视剧剧本。

第一集,父亲遇难。任志贞的父亲任广盛拒绝国民党县政府摊派的粮税,被迫害致死,在安定县地下县委组织领导下,任志贞带领群众到县衙要求政府为其父立碑,免收当年的粮税款,斗争取得了胜利。在斗争中,结识了白德胜。

第二集,状告公公。父亲任广盛走后,家庭陷入困境。为了上学,在未婚的公公景某答应婚后供她上学时与景的儿子结了婚。但是,婚后公公反把,不供她上学了,无奈,任志贞把公公告到县衙,离了婚。

第三集,投身革命。任志贞率领少年先锋队斗争地主恶霸,表现智勇出众,党组织批准她入了党,并派她到杨苏家沟创办小学,担任教师,她克服重重困难,自编教材,动员贫苦人家子弟和童养媳入学,学校办的挺红火。

第四集,担当重任。为了做好陕北重镇瓦窑堡地下党组织的工作,党组织派任志贞担任瓦窑堡地下党的交通员。她以女校学生身份作掩护,把瓦窑堡敌驻军搅得惶惶不可终日,她上土匪山寨解救被地主卖给山寨的女奴鲁灵志和做争取白德胜下山当红军的工作,取得了胜利。

第五集,坚持斗争。任志贞违犯“交通”纪律,贴标语、散传单,被敌人发现,四处捉拿。她离开瓦窑堡,回到任家砭,女扮男装,坚持斗争,到杨家园子接陕北特委送给安定的油印机,胜利完成任务,但因她活动频繁,敌人到处捉拿,党组织派她到游击队担任分队指导员,并与白德胜结婚。

第六集,左倾起祸。我游击队主力要到南梁,只留一分队在陕北保护群众,打击敌人。支队副队长来到游击队后,执行左倾路线,硬要分队攻打瓦窑堡。任志贞做他的工作,他好赖不听,坚持去打,失利,暴露了目标,敌人加紧追剿,延川关庄战斗游击队被打散,白德胜受伤被俘,任志贞回到安定,党组织派她到田庄做地下工作,被叛徒出卖而遭敌抓捕入狱。

第七集,慷慨就义。任志贞在狱中以共产党人特有的浩然正气、宁死不屈的革命精神,挫败了敌人用叛徒劝降,妹妹劝降等阴谋诡计。1933年年关,她与丈夫白德胜英勇就义于瓦窑堡城南秀延河滩。

《任志贞》主题思想:

通过陕北三十年代初,青年女共产党员任志贞的成长过程和壮烈牺牲,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胸怀伟大的理想,为民族的翻身解放,遭受挫折,开展武装斗争,坚决地与国民党反对派进行殊死的斗争。发动群众,壮大革命队伍,点燃革命火种,深刻地反映了我们党早期革命斗争艰难以及不怕牺牲、勇敢无畏的革命精神,通过任志贞等一大批革命者的光荣牺牲,说明中国革命所以能成功的根本原因和创建西北红军、西北革命根据地的伟大历程。

《任志贞》电视剧故事内容。

十六岁的任志贞抗婚求学与世俗观念做斗争,求知于马列主义,父亲被害死后,在谢子长和马先生的引导下,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投身革命活动,与游击队长白德胜结为夫妻,共同战斗,成为西北红军第一个女指导员,她克服了常人难以忍受的殊多困难,不仅对敌斗争坚强勇敢,而且对游击队内左倾领导的斗争同样不留情面。游击队在她的带领下,打了很多胜仗,但终因寡不敌众,在关庄战斗失败后,只身到绥德田庄进行革命活动,因叛徒出卖而遭捕。她把监牢当战场,同敌人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和丈夫白德胜忠于共产主义信仰,视死如归,为中华民族的解放流尽最后一点血。1933年年关就义于瓦窑堡城南河滩,她年仅19岁。

《任志贞》电视剧主题歌词。

其一

翻一翻历史文库战乱年,

忆一忆海雨天风沧桑变,

战乱年,黎民遭磨难,

沧桑变,英雄闹世事。

闹世事,历尽艰险,碧血滴洒延河边。

啊,英雄,你是不顾死活去创造生命的人,

你是战胜了死亡的人。

啊,英雄,你永远是历史老人叙说的风流女儿,

你永远是千百万人心中的一支歌。

其二

翻开历史看战乱,

黎民百姓遭磨难;

海雨天风沧桑变,

英雄辈出打江山。

任志贞为民闹翻身,

倾洒碧血献青春,

米粮山高秀延水长,

烈女英名天下扬。

(其二杨应东作)

剧本写成初稿后,向老革命家广泛征求意见,像《女英雄任志贞》一样,得到他们的鼓励和指导。吴岱峰给王志厚来信说:《任志贞》烈士的剧本我阅了一遍,我要提的意见已告冯毅和杨建国了。我想起在这个剧情内还应该穿插一些生动事例。因为子长县是陕甘宁边区中的老区,在土地革命时期,所有老区的群众(男女老少)都组织起来,实际是个全民皆兵,但当时没有这个称呼(号),在这人民战争中,可歌可泣的事例很多。可惜,没有收集起来,很遗憾。杏荣同志曾在西藏粮食局工作,现在回子长玉家湾公社工作,他对陕北的革命历史很关心,也能写作。建议与他取得联系,请他在可能的情况下帮助写县志等,多收集一些资料,以便县志早日完成任务。这个意见可参考。多来信。

雷恩均也来信说:对于任广盛的牺牲,不要写的过细,有些情节就不要了,只写衙门差官逼迫致死,县衙为他开追悼会、送花圈、立碑纪念就行了。……

马文瑞对剧本提了很多修改意见,他说:现在这个本子,总的来说,还是不错,修改一下,定下来。能上演。过去说,任志贞是刘胡兰式的英雄,这个不对,应该说刘胡兰是任志贞式的英雄。任志贞这样的女战士,当时是西北红军指导员,不多,仅此一个。红二十六军中有个女同志当过教师。剧本有些情节,要作些修改。

县长刘叔民,剧本描写是安定本地人,父刘干棍。这个县长实际是安徽人,党组织说是地下党员,到陕西利用社会关系到安定当了县长,时间不长,后作了些不利民众的事,就被我们打死了,强世清,栾新民用枪在栾家坪河滩打死的,当时当作国民党县长。电视剧只能说是国民党县长,最好不要写成本地人,是省政府派来的,刘干棍是恶霸,最好最好写成他勾结的一个恶棍,关系很密切。描写成是刘县长的父亲就不对了。在全国演出就会发现不真实。

特派员左的很,由于他主观,错误的指挥,失败了。这是说他用权瞎指挥。当时特委派过一个叫常雪红的政委到游击队工作。1933年,特委遭破坏,六人被枪杀,常被派到北方河北省委,到山东当特委书记,抗战时期回到陕北,表现不太好。常走后,特委又派一个张成忠,是游击队的经济管理员,所以说特委派的个人很坏不真实。特委是陕北党组织,领导路线是正确的。最好把特派员写成是分队的支队副队长来指导小队。一支队是九支队改的,九支队队长是高杰平,与一支队长强世清闹不团结,强把高的手枪收了。这事发生在子长东边的蔡家沟,先是白德胜去和高商量游击队改编的事宜,高说白是土匪,把白抓起来,关在蔡家沟蔡浪家窑洞。强世清知道后,带了几个人去蔡家沟要高放人,宣布陕北特委把九支队改成一支队的决定,高不放人,强就命令把高的手枪收了,高肩上还带了伤,危急之下高逃走,跳硷畔把腿也摔的不对了。经特委派人做工作,强和高、白和高都表示团结一致,共同对敌。陕北特委给一支队派过两个政委,第一个政委杨重远,国民党砍了头,把头挂在县城门上,第二个魏武也牺牲了。1934年1月,谢子长回到安定,恢复了一支队,发展了根据地。据上所述,建议:

一、将县长与刘干棍关系改一下。

二、特委派员要改一改,改成另一个人。

三、剧本里面马先生是描写我的,关系不大,大样是这样。但说马先生摸头发,不要说,因不符合事实不合适,许多情节是虚构的,这是允许的。

四、最好后面再加一段,任志贞、白德胜牺牲后,在陕北特委谢子长的领导下,人民政权建立起来了,革命根据地发展壮大了,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创造对中国革命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任志贞对党忠心耿耿,英勇不屈,任剧能对社会起好的作用。

根据老同志的意见,作者对剧本进行加工修改,加工后后的剧本,经陕西省委书记马文瑞审阅,并批给西安电影制片厂制作,但因西影改制等原因未果。全国十大扶贫状元沈为备,引荐北京电影制片厂导演陈新专程到子长与县上领导协商制作,但因县上不能支付拍摄经费而作罢。陈新在瓦窑堡宾馆说,我是含着泪水读完《任志贞》剧本的,这次子长行虽然没有达成协作,但任志贞的英勇事迹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她的精神给我拍摄其他片子增添了动力。

2000年,西安电影制片厂的何志铭导演又与县上协商制作《任志贞》电视剧,县委书记杨军宪还有杨应东、沈为备、王志厚几个到西安协商制作事宜,又因经费问题没能成行。当时,马文瑞(国家政协副主席)正在西安丈八沟住,杨军宪几个人去采访,马文瑞再次给有关单位写信,指示做好《任志贞》剧的拍摄工作,信件全文:

任志贞同志是陕北土地革命时期涌现出来的女英雄。她十几岁参加革命,是西北红军的第一个女指导员,在对敌斗争中不幸被捕,在刑场上表现十分英勇,壮烈牺牲。她的事迹在陕北影响很大,剧本写出后,我提了修改意见,现已基本可以拍摄。相信搬上银屏后,会成为对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极好教材。希望延安市、陕西省和国家广电总局,对拍摄工作能给予积极支持。

2012年,中共子长县委、子长县人民政府和陕西华星影视文化艺术传播中心签订合同,由子长出资,华星编导拍摄《任志贞》电影。2013年,片名《红色电影——夫妻英烈》终于搬上了银屏,走向社会。

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陕西省委书记马文瑞,对褒扬任志贞烈士的工作给予了特别的关注,他不但亲自撰写回忆任志贞的文章、为《女英雄任志贞》一书写序、给有关单位写信希望积极支持任志贞电视剧的拍摄工作。1985年,他还指示子长县为任志贞烈士立碑纪念。他要离开陕西到北京任职前到子长参观瓦窑堡革命旧址、子长烈士纪念馆,并为纪念馆展室题写了“谢子长革命事迹陈列室”。到红大旧址参观后,去看望县中队的指战员。当他得知,任志贞烈士的纪念碑就在县中队所在的米粮山对面的走马梁山时,他一边眺望走马梁山,一边对县中队指战员和陪同人员说,我们要好好纪念烈士,学习烈士们的革命精神,没有烈士们的牺牲,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

任志贞烈士纪念碑在走马梁山根下,占地几亩,1985年初建时只有任志贞一人的碑刻。以后又立了高维嵩、孙展华等烈士的碑刻。2013年,县政府又将在1934年8月反敌人第一次围剿景武塌战斗中牺牲的二十五位无名烈士遗骸、杨家园子、马家坪战斗中牺牲的八位无名烈士的遗骸,从东方红酸刺塌、玉家湾前山搬埋在此,同时,竖立了子长县革命烈士石刻碑,以志纪念。

2014年10月14日,由玉家湾镇党委政府、县文广局、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县文化艺术培训中心承办的“陕北第一个女红军、第一个女指导员——纪念任志贞诞辰100周年”大型诗歌朗诵会在子长县开元广场隆重上演,演出得到数千名观众的好评。这天,这些单位还组织职工到任家砭、子长县革命烈士公墓举行了纪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