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在采访中有些人物事件谈的比较完整,在“访谈笔录”中已作刊印,有些人物事件,被访人都会谈到,但靠个别人谈的时间、地点、人物、经过、结果不够完整,我把大家谈的经过命题梳理,详实记述人物事件,名之曰“访谈散记”。

2.1 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在瓦窑堡成立

东征回到瓦窑堡,毛主席说,过去,在广东办“黄埔”;今天,我们在瓦窑堡办“红堡”。

1936年6月1日上午9时,闻名中外的窑洞大学——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在党中央所在地陕北瓦窑堡米粮山上老爷庙院成立了。这时,天空万里,阳光明媚。庙院一杆杆红旗,迎风飘扬。庙周围居住的群众,男女老少,有的还端着饭碗,站在院落硷畔山坡上观看红大开会,个个笑逐颜开,呈现一派军民团结、军民共庆、军民一家亲的景象。庙院戏台就是大会的主席台,主席台两边摆放着木制长条桌凳。主席台前悬挂着“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开学典礼”的横幅,两边的柱子上张贴着对联。左联,红大是造就革命人才的熔炉;右联,学员是学习战斗工作的模范。1000多学员,列队站在主席台前,个个精神饱满,面带笑容。在热烈的掌声中,党政军领导人张闻天、毛泽东、周恩来、秦邦宪、邓发、凯丰、张浩、林彪、罗瑞卿、莫文骅等相随健步走上主席台依次就坐。党中央总书记张闻天主持大会。

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央军委主席、红大教育委员会主任毛泽东致辞。他说,今天是个好日子,1936年6月1日,六六大顺,历史将会书写这个日子,我们将会纪念这个日子。想当年,在广州创办的黄埔军校造就了大批的革命人才,他们主导了北伐战争的胜利,推动了革命的大发展。今天,在瓦窑堡开办红大,红大和黄埔一样,同样是培养革命人才,而不同的是红大要比黄埔培养的人才更多更优秀,他们将会是推动中国革命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的生力军。毛泽东用手指向老爷庙门,他说,老爷庙门上的对联:心同日月义同天,志在春秋功在汉。你们看老爷的心有多高,理想有多大。我们的理想比他的更大,我们要的是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中国人民的彻底翻身,过上自由幸福的美好生活。今天,大家从四面八方来到米粮山学习,就是为的这个。什么时间下山?天下大乱,我们就下山。下山干什么?为人民打天下。毛泽东的讲话得到学员们热烈鼓掌。

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宣读了彭德怀代表西征野战军给大会的贺电。贺电热烈祝贺红大的成立,希望红大学员在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领导下,努力完成学习任务,学好本领,将来和西征大军并肩战斗,争取中国革命早日取得胜利。

林彪宣读了大会给彭德怀司令员和西征野战军全体将士的复电,复电感谢彭德怀司令员和西征野战军对红大的关怀和庆贺,决心把贺电化为学习的动力,学好本领,将来同前方将士共同战斗,赶走日本侵略军,解放全中国。陈光代表学员作了表态发言,决心圆满完成学习任务,做合格的军人,党的好战士,人民的子弟兵。

典礼大会在中国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国红军万岁,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万岁的口号声中胜利结束!

会上宣布林彪任红大校长,罗瑞卿任教育长,莫文骅任党总支书记。第一期全校学员编为三个科:第一科主要训练师、团以上干部,科长陈光,政治委员罗荣桓,全科共四十人,其中红军师团以上干部三十八人,平均年龄二十七岁,平均每人身上有三处伤疤,他们是:罗荣桓、罗瑞卿、谭政、彭雪枫、罗保连、周建屏、陈光、杨成武、刘亚楼、张爱萍、王平、苏振华、陈士榘、赵尔陆、杨立三、谭冠三、莫文华、郭述申、耿飚、张纯清、贺晋年、符竹庭、刘惠农、宋裕和、彭加伦、边章伍、张树才、张经武、杜理卿、吴富善、黄文玖、童小鹏、贾立夫、邓富连(邓飞)、张达志、刘鹏、林彪、黄永胜,还有朝鲜同志武亭、越南同志洪水。第二科科长周士弟,主要训练营、连干部,全科共二百二十五人,分为两个队。三科科长周昆,政治委员袁国平,主要训练班、排干部和部分老战士,全科共八百人,编成六个队。第一期共招收学员一千零六十五人,除武亭和洪水外,全部来自中央红军和红十五军团,多数经过长征,具有丰富的战斗经验,经受了生与死的考验,是名副其实的红军骨干。

红大,到延安易名“抗大”,到北京又改为“国防大学”。国防大学把瓦窑堡确定为教学基地,每期新学员到校,学校领导都要带上他们到瓦窑堡寻根问祖。校长张震、政委郭俊波等都带上学员到瓦窑堡米粮山红大旧址参观学习,举行纪念活动。学员和随行记者每每提问红大精神是什么?讲解员说,红大、抗大、国防大学的精神是一致的,归宗明义,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打天下,为人民保江山,为人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