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k href="/Uploads/book/15758601616261/OEBPS/Styles/stylesheet.css"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head> <body> <h1>第五章 “八办”精神继续在召唤</h1> <p class="bodytext">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是融宣传、科研、保护为一体的革命纪念馆,自1959年建馆以来,始终把弘扬革命传统,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作为中心工作,通过旧址复原陈列、基本陈列、专题陈列等形式,充分发挥了纪念馆的各种功能,接待了近千万人次的国内外观众,被人们亲切喻为“当年红色桥梁,今日传统课堂”。</p> <p class="bodytext">七贤庄一号院旧址是一处占地面积为1360平方米的工字形四合院土木结构的平房院落,大门外西侧竖立着青石质地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标志,黑漆大门两侧挂着“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驻陕办事处”和“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驻陕办事处”的牌子,大门外墙上挂有“国民革命军第17路38教导队通信训练班”的木牌,再现了八路军办事处的历史面貌。走进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照片:两位身着八路服的哨兵笔直地站立在大门两侧,他们扛着枪,神情是那样的严肃,使人不由得对他们肃然起敬。</p> <p class="bodytext">一号院旧址复原开放了接待室、办公室、会客厅、秘书室、地下室、救亡室、机要室、理发室、厨房、库房和周恩来、朱德、刘少奇、彭德怀、邓小平、叶剑英、林伯渠、董必武、贺子珍、刘英等同志的住室,还复原了白求恩大夫、巴苏华大夫等国际友人的住室,用陈列的手段再现了历史人物在七贤庄工作、斗争、生活、学习的场景,使观众身临其境,体会到当年办事处在国民党统治区斗争的艰苦性,加深了人们对老一辈革命家的深切缅怀。</p> <p class="bodytext">走进不到14平方米的接待室,一张长方形的桌子上摆有《八路军军政杂志》、《解放》周刊、《救亡》、《大团结》等杂志,桌子四周摆放长凳及木椅,墙上挂有西安赴延安路线图和“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标语。</p> <p class="bodytext">抗战初期,七贤庄办事处的接待室里,每天都挤满了要求到延安去的男女青年。他们从全国各地甚至从海外来到西安七贤庄,那抗日的热情,报效国家的铮铮誓言,在接待室里表白得一清二楚。他们中兄妹同行、夫妻相伴、好友相约的动人情景一幕幕展现在人们面前。墙上一张由英国《每日简闻报》记者詹金斯1938年拍摄的青年蜂拥七贤庄的照片,仿佛使参观的人们看到当年青年们投奔革命的热烈场面。</p> <p class="bodytext">在接待室也发生了汉奸吉思恭混在人群中偷看两位女青年填的表,然后在外面冒充八路军干部,骗取女青年的信任,诱骗女青年的不法罪行。西安行营帮助“西办”抓获吉思恭,吉被押解到延安,于1938年3月28日在陕公大操场召开了公审大会后被枪决。</p> <p class="bodytext">大门西侧的汽车房,陈列了一辆美国制造的“雪佛莱”小轿车。小车擦得铮亮,好像时刻准备外出去执行任务。这辆车就是王超北1939年在香港购买供“八办”使用的。</p> <p class="bodytext">拾阶而上,一间不足九平方米的房间展现在观众面前。这是红军联络处时期,三任秘书长李克农、张文彬、李涛的办公室兼卧室。他们在七贤庄拍摄的照片挂在正墙上。三位秘书长在西安事变时到达西安,是协助周恩来开展统战工作的得力助手。这间小屋还住过印度援华医疗队的巴苏华大夫。1943年7月,巴苏华从延安到“西办”住了整一个月。巴苏华大夫病故后,遵其遗嘱,他的一半骨灰放在他热爱的第二故乡中国,15件遗物捐赠给“西办”纪念馆。</p> <p class="bodytext">秘书长办公室对面是小会客室。“西办”人员在这里和要求进入延安的人们谈话,为他们办理组织关系转换手续,并用电台报告北上人员的政治身份。“西办”建立初期,在这里还负责对进入延安的700多名各地释放的政治犯进行政治审查。在这间小屋里,摆着一张菱形的小桌和几把椅子,简朴的陈设中透出一种神秘感,桌上的笔记本记录着被接待人的基本情况。</p> <p class="bodytext">一号院前院工字房窗下,展出了一幅朱德同志作报告的照片。这张照片向观众们展示了1938年夏天,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在办事处给同志们作报告的动人场面。同志们席地而坐,聆听着朱老总的讲话,朱老总鼓励青年们“学好本领,到前方来”。</p> <p class="bodytext">走进工字房,东西两间大厅分别是会客厅和办公室。会客厅正面墙上挂有孙中山先生的大幅照片,两旁是“抗战、团结、进步”六个大字,藤椅、方桌、沙发摆放有序,墙角的角柜上还摆有华生牌电风扇和收音机。周恩来在这里会见过杜斌丞、杨明轩、侯外庐、郑伯奇、车向忱等各界知名爱国人士,会见过美国记者史沫特莱,会见过胡宗南等军政要人,朱德在这里会见过白求恩大夫,林伯渠在这里会见过李公朴、杜汉三、杨亦周、刘治洲、高崇民等知名爱国人士。</p> <p class="bodytext">会客厅北面有一间九平方米的套间,是周恩来同志的住室,小屋里一张写字台放在窗前,桌上放有砚台、笔、信封、信纸及一台绿色玻璃罩的台灯,床上有一床单薄的被子叠得整整齐齐。</p> <p class="bodytext">办公室是处理日常事务和同志们学习的地方。一排排整齐的桌子一尘不染,墙上挂有陕甘宁边区地图和世界地图,钟灵同志临摹的毛泽东木刻像悬挂在正前方墙面上。另外还挂有一份节约计划,号召“西办”的每一位同志为了抗战要节约每分钱、每度电、每滴油及每一粒粮食。</p> <p class="bodytext">办公室北套间为朱德同志住室,一床、一椅、一桌。室内陈列的一套粗布军装、自制的牙刷和像蜘蛛网似的毛巾,向人们诉说着朱德同志艰苦奋斗的崇高品德,桌上摊开的信纸和湿漉漉的砚台,好像是朱老总熬了一夜,把托李清源先生转交龙云、王缵绪、邓锡侯的三封劝导他们抗战到底的信刚刚写完。</p> <p class="bodytext">办公室南套间是刘少奇、邓小平同志的故居,陈设同样十分简单。刘少奇同志曾六次留住七贤庄。他的身份不公开,没有对外的活动。当年他就在这间住室整改稿件,完成著名文献《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初稿。</p> <p class="bodytext">邓小平同志也多次留住七贤庄,1939年4月,他与从苏联归来的著名诗人、他的老朋友萧三邂逅七贤庄。在“西办”举行的欢迎他俩的晚会上,邓小平讲前方战况,萧三朗诵一首赞扬八路军的诗,报告与诗歌遥相呼应,赢得了大家经久不息的掌声。</p> <p class="bodytext">办公室里有一部号码为635的电话。1938年4月的一天,电话铃声打破了办公室的寂静,原来是张国焘私自离开延安,投靠武汉国民党政府路过西安,在西京招待所打电话给林老,林老就在办公室,通过这部电话,一再对张国焘进行挽救,可是,张国焘不听林老的劝告,终于逃往武汉,当了可耻的叛徒。</p> <p class="bodytext">办公室西墙上挂了一个长方形挂钟,指针指向10点。这是1946年9月10日办事处撤离的时间。那天下午,周子健处长率领大家把一号院打扫得干干净净,即将走出大门时,把指针拨到10点,并永远停在了那一刻。</p> <p class="bodytext">顺着过厅来到叶剑英住室。叶剑英是“西办”前身——红军联络处的负责人。早在1936年叶剑英同志就在西安,西安事变发生前回到陕北。西安事变爆发后,叶剑英同志以红军代表团团长的身份,和周恩来到西安,担任联军参谋长职务,负责部队的调动和布防,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作出了重大贡献。其间,他指挥毛泽民、钱希均以及其妻危拱之从上海几次三番转运巨款到西安,这些钱给困境中的红军派上了大用场。1937年4月底,周恩来一行南下西安在甘泉县崂山遇险,是红军联络处的电台报告了中央,叶剑英愤怒谴责西安行营主任顾祝同,当下责成他派飞机北上延安接周公,由他亲自从机场把周恩来接回七贤庄。1937年8月12日,叶剑英与周恩来、朱德到南京开会,从此离开了七贤庄。故居墙上挂的照片是1937年,美国记者海伦·福斯特·斯诺在七贤庄给他拍摄的照片。</p> <p class="bodytext">“西办”秘书室桌上摆着的文件、砚台、蜡版、刻笔、蜡纸上还散发着淡淡的油墨气味……机要人员把通过电台收听到的党中央的指示和八路军英勇杀敌的胜利消息交到这里,需要向群众宣传的内容,便刻写油印,以《抗战战报》的形式散发出去。</p> <p class="bodytext">地下室是警卫班同志住室。地下室中央有一个仅容一人上下的地洞,洞里安放着手摇马达,是地下交通站和红军联络处时期电台工作时使用的。</p> <p class="bodytext">一号院中院的西南角有一口一丈多深的水井。井架上有辘轳,一条粗麻绳整齐地缠绕其上,井边放着一只水桶。“西办”的同志们就在这儿洗衣服。1937年11月,贺子珍、刘英等人由延安去苏联留住七贤庄时常在井台上洗衣服。当时,“西办”人员吃水是由水夫到外面拉水。后来特务们常常威胁水夫,让水夫给拉的水桶里放毒,为了减少特务制造摩擦的机会,同志们就开始吃用这口苦水井的水。</p> <p class="bodytext">一号院后工字房西侧是宣侠父住室,屋内陈设十分简朴,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张床,桌上整齐地摆放着许多书籍。宣侠父在西安工作十分繁忙,但他仍抽出时间撰写文章,在西安的各抗日刊物上发表。他在“西办”只住了不长时间,因时常有军界朋友找他,为了工作方便,他又搬回原来的住处平民坊五号。</p> <p class="bodytext">后工字房东大厅是救亡室,“西办”的许多集体活动在此举行。正墙上方挂有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画像,下方有救亡室开展文体活动安排和报告会报告人名单及标题。象征全世界人民大团结的万国旗交叉悬挂在大厅里。书柜、书架上陈设着抗战时期出版的各种书籍和报纸杂志,林伯渠、吴玉章等领导同志在救亡室开会研究工作的照片,把观众的思绪带到了难忘的抗日战争岁月……</p> <p class="bodytext">1940年7月1日晚,董老、林老曾在救亡室给同志们讲党课。</p> <p class="bodytext">1940年5月,冼星海去苏联前在“西办”住了40多天,在这些日子里他给许多即将北上的青年教唱《黄河大合唱》的片断,在救亡室给同志们讲民族交响乐的结构与特色。1938年4月,林伯渠在救亡室向大家宣布中共中央关于开除张国焘党籍的决定。林老还在救亡室亲自主持欢迎被当局监禁半年的陈希愈等将士,勉励他们勇敢地奔向敌后开辟新工作。在救亡室还举行过欢迎印度援华医疗队的仪式,救亡室里常常激情荡漾,高亢的抗日歌声传出七贤庄很远很远。</p> <p class="bodytext">后工字房西大厅是机要办公室,办事处的电台就在这里工作。由于电台接收工作经常在深夜,伍处长特意买了两个闹钟准时叫醒报务员,以保证不误上机。按照规定,办事处的机要人员一律不准外出,他们在西安工作几年,可对西安的地理环境一无所知,他们严格遵守纪律,保持着高度的自觉性。</p> <p class="bodytext">彭德怀住室在机要室的套间里。抗战时期,彭德怀多次留住七贤庄。1938年春天,彭总在“西办”期间,经常外出作报告,介绍八路军抗击日寇的英勇事迹,分析抗战形势,讲述游击战术。</p> <p class="bodytext">后院西侧是白求恩住室。医药箱、药瓶、手术刀整齐地摆在桌上。白求恩1938年3月留住七贤庄,其间为许多人看过病。这间小屋还住过美国记者海伦·福斯特·斯诺。1937年9月,海伦从延安采访四个月后来到七贤庄,当时在办事处的邓颖超亲自迎接了她,并同住一室,彻夜长谈。</p> <p class="bodytext">一号院旧址的复原陈列随着征集文物工作的进行在不断充实和调整。许多老同志故地重游,对七贤庄一号院的复原工作表示满意,童小鹏、周子健同志也多次到办事处指导工作,称赞一号院复原主要方面保持了原样。不少老同志径直找到自己的房间,高兴地说:“没变,没变,就是这样。”</p> <p class="bodytext">位于七贤庄三号院的基本陈列用大量生动、翔实的历史照片、文献、图表、文物和模型,分“团结御侮,共赴国难”、“西办业绩,功在民族”、“坚守阵地,奉命撤离”三个部分,系统地对“西办”成立的历史背景、担负的主要工作和历史地位做了全面介绍。</p> <p class="bodytext">在做好复原陈列与基本陈列的同时,纪念馆曾先后举办了20余个专题展览。</p> <p class="bodytext">在纪念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40周年的活动中,西安市纪念活动中心会场设在七贤庄,为此,举办了“抗日岁月中的西安八办”专题展览。</p> <p class="bodytext">1987年,在纪念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夫妇访问陕北50周年之际,纪念馆利用馆藏文物和照片,举办了“海伦·斯诺在中国”图片文物展览,向观众介绍了一位年轻美丽的美国姑娘,放弃优越的生活条件,辞别可爱的家乡,把自己一生中最宝贵的青春年华献给灾难深重的异邦中国的感人故事。此展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一位大学生在留言簿上写道:海伦·斯诺作为一名外国人,投身中国革命,我作为一名当代青年,更要为振兴中华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在西安冶院任教的莉奥诺先后四次带学生到七贤庄参观学习,并捐资资助纪念馆举办巡回展。第六届斯诺国际研讨会在美国举行之际,此展跨过太平洋,在美国展出,随后美国又四次组团到“八办”参观访问,收到了一定的轰动效应。值得一提的是海伦的侄女谢丽尔观看展览后说,同住在美国,却不知道姑姑在中国有这样惊天动地的举动,对展览第六部分“长满青藤的小木屋”特别感慨。回国后,谢丽尔专程到康涅狄格州看望海伦,并将那间长满青藤的小木屋里里外外修缮一新。从此,谢丽尔接过了姑姑架设中美两国人民友谊桥梁的新使命,多次往返于美国、北京、西安之间,传播友谊。1997年,海伦病故,纪念馆再次接受安危、谢丽尔捐赠的照片和实物,举办“伟大的女性——海伦·福斯特·斯诺生平展览”。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海伦的老朋友黄华,陕西省常务副省长贾治邦,海伦的侄女谢丽尔等参加了开幕式,为展览剪彩。</p> <p class="bodytext">纪念馆馆藏文物资料中,反映青年们由七贤庄奔赴延安的资料占有很大篇幅。许多老同志旧地重游,追忆他们走上延安之路的种种不凡经历,为此纪念馆举办了“理想之路”专题展览。为了扩大宣传覆盖面,纪念馆制作了活动展架,把展览搬出纪念馆,走向厂矿学校部队巡回展出,并被南京、上海、福州等地引进,获得极大成功。比如“理想之路”在宝鸡桥梁厂展出第一天观众就多达3000人,讲解员讲哑了嗓子。原定在“宝桥”巡展完就结束,后来上门预约的单位太多,他们说这样的展览太好了,你们一定要到我们单位去。后来展览延长了一个多月。宝鸡市负责同志也专程到现场参观,宝鸡市电台、电视台和报纸都进行了报道。</p> <p class="bodytext">多年来,西安“八办”纪念馆重视开展科研活动,取得了可喜的科研成果。先后出版了《周恩来在古城西安》、《人民之光照古城》、《红色桥梁七贤庄》、《理想·追求·心声》、《七贤庄大事记》、《七贤庄一号院说明》、《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简介》、《抗日岁月中的西安“八办”》等书籍。尤其是《抗日岁月中的西安“八办”》一书,全书27万字,是“八办”纪念馆集40年征集、科研的成果,由陕西省省长程安东题写书名,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审定。此外还编辑摄制了《当年红色桥梁,今日传统课堂》、《古城的骄傲》、《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等专题片。1990年以纪念馆为基地,成立了陕西省斯诺研究中心,开展学术活动。为了加强全国各八路军、新四军纪念馆之间的业务联系,各馆商定每两年召开一次学术研讨会,继重庆、武汉、新疆三届年会后,1996年9月,“西办”纪念馆承办了第四届学术研讨会,围绕革命纪念馆在新形势下如何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题展开讨论,交流经验,并特邀五位曾在“西办”工作的老前辈参加,老同志们当场给纪念馆捐赠了文物。会后由“西办”编辑出版了由童小鹏题写书名,周子健作序的《全国八路军新四军纪念馆第四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p> <p class="bodytext">近年来,“西办”在加强基地建设、阵地宣传的同时,主动到学校开辟第二课堂,选派优秀讲解员给学生们作专题报告,把七贤庄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讲述给孩子们。为了配合小学教学内容,还带着周恩来同志的遗物到学校召开周爷爷艰苦朴素故事会。同学们亲眼看到了周爷爷的补丁衣服,受到深刻的教育。这样生动、具体、直观的教育形式,受到了广大师生的热烈欢迎。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中,纪念馆又把建立基地的范围扩大到部队和大学,目前已与西安市近百所学校签订了教育基地协议,先后在西安政法学院、西安交通大学、南稍门小学、立新小学等作专题报告,听众达数万人次。</p> <p class="bodytext">为了扩大教育面,纪念馆非常重视一些“特殊观众”的教育。地处长安区的工读学校,在校学生都不同程度地有过不良行为,纪念馆提出开展“挽救一个,带动一片”活动,多次派人赴长安区工读学校作革命传统报告会,又把学生请到旧址参观,和校方携手共洗“蒙尘花”,有力地配合了学校的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效果。</p> <p class="bodytext">在国情教育中,纪念馆与西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集贸批发市场康复路批发市场联系,组织了建馆史上第一批“个体户”的参观活动。纪念馆对此次活动做了周密安排,选派优秀讲解员接待了2000多名前来参观的个体户代表,并在接待室举行了座谈会。与会代表争先恐后地发言,他们感慨地说:要学习革命老前辈,为国家、为社会分忧,不能光想着自己赚钱。西安市电台、电视台及报纸都做了及时的宣传报道。</p> <p class="bodytext">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纪念馆积极配合社会各界,在七贤庄举行了数十次大型教育活动。</p> <p class="bodytext">1993年西安市在七贤庄旧址举行西安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授牌仪式,市委领导出席大会并讲话。</p> <p class="bodytext">1995年5月8日,纪念馆配合团中央,在旧址举行“弘扬民族精神,从小热爱祖国,‘星星火炬’传递仪式”西安交接仪式,陕西省省长程安东出席并讲话,场面十分感人,电视台转播后,在西安市中小学生中引起强烈反响。</p> <p class="bodytext">1996年,在旧址举行了重走长征路,“全国红领巾寻访团”西安站活动。</p> <p class="bodytext">1997年8月在七贤庄旧址举行西安“八办”成立60周年大会,因重要公务未能参加大会的省长、市委书记、市长都专门打来电话表示祝贺,西安市党政工团有关领导出席了大会,市委副书记张景文做了大会发言。原“西办”工作人员,几位年过八旬的老同志也出席了大会。</p> <p class="bodytext">多年来,七贤庄旧址已成为不少工厂、部队、学校、机关举行新党员、团员宣誓仪式,过组织生活的重要场所。</p> <p class="bodytext">为了恢复“八办”当年原貌,扩大宣传阵地,在国家文物局、省市领导及主管部门的支持下,筹集15万元搬迁了长期占用四至七号院旧址的36户居民,拨款145万元维修了旧址房屋,终于为长达16年的旧址收复工作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纪念馆由原来的2436.8平方米扩大为5068平方米。收复后的旧址,除四、七号院恢复原貌对外开放外,五、六号院拟成立教育基地接待站,配合全国及西安市青少年冬、夏令营活动,组织各地青少年来西安,在“八办”过几天八路军生活,吃几天八路军的粗茶淡饭,当几天八路军战士,重温历史,重走延安路,使纪念馆真正成为青少年社会实践的第二课堂。</p> <p class="bodytext">西安“八办”建馆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林伯渠、朱德、董必武、叶剑英、邓颖超、李瑞环、陈慕华、李铁映等都曾亲临纪念馆指导工作。1985年5月26日,邓颖超同志在她与周恩来住过的那间九平方米的小屋里,回忆了1943年7月,为平息第三次反共高潮,周恩来与胡宗南斗争的史实,临别挥笔题词:“发扬革命传统,坚持艰苦朴素的作风。”1995年9月,李铁映同志在西安参加全国文物工作会议期间专程到七贤庄旧址视察,并为纪念馆题词:“七贤“八办”一盏明灯,十年斗争功垂千秋”。国家体委主任伍绍祖多次到他的出生地七贤庄旧地重游,讲述父母当年在办事处生活工作的情况,向纪念馆捐赠数件珍贵文物,并题词:“革命前哨”。陈慕华二次重访办事处纪念馆,并深情地说:“七贤庄是我走上革命道路的起点。”1996年,原国家统战部副部长童小鹏从福建专程到西安,把当年在红军联络处工作时用过的德国蔡司照相机捐赠给纪念馆,并为纪念馆题词:“国民党统治区第一个红色堡垒”。</p> <p class="bodytext">许多在“西办”工作过的老同志故地重游,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回忆当年峥嵘岁月,怀念“八办”的革命精神,情真意切,感人至深。原“西办”救亡室主任钟灵故地重游后在留言本上写下:“40余年旧地游,心潮澎湃在心头,革命历史应牢记,永远甘为孺子牛。”还有更多的经过办事处奔赴延安的老同志,对七贤庄怀有深厚的感情。1970年,海伦·福斯特·斯诺重访七贤庄,称“西办”在艰苦卓绝的抗日岁月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一再提到她永远不能忘记这弹丸之地。1992年4月,著名作家魏巍来到办事处,在留言本上写道:“这里确是走向理想之路的桥梁,当年我作为一个17岁的青年也曾来到这里。”陈荒煤1991年10月12日在纪念馆参观后写下:“向革命圣地延安前进的通道。”著名漫画家华君武1992年6月2日来到阔别54年的七贤庄,心情格外激动,向工作人员讲述了他当年到“西办”的情景,临别在留言本上写下这样一段话:“1938年11月,我经李克农同志写信给林伯渠同志介绍我去延安,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给开了护照,因为我从上海来,不像个当兵的,所以我的职务是八路军文书上士,现在我作画请人刻了一块闲章‘八路军文书上士’以志纪念。从此我就走上了革命之路,因此我对八路军办事处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和怀念。”1997年6月,93岁高龄的红军女战士刘英老人也重访办事处纪念馆,饶有兴趣地观看了她曾在“西办”住过的房间,兴致勃勃地参观了旧址,一再表达了对七贤庄及曾经在一起生活战斗的老战友的深切怀念。</p> <p class="bodytext">国家副主席董必武重回旧地视察七贤庄时对纪念馆的同志们说:西安“八办”存在了十年。十年,不容易啊,它历经了土地革命、八年抗战、解放战争,凝聚了多少人的心血,是历史的见证。你们认真征集史实,整理研究,教育后人,使这处纪念地发挥新作用,这就是贡献,党和政府是感谢你们的。</p> <p class="bodytext">确实如此,党和政府对纪念馆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的作用给予了很高的荣誉。</p> <p class="bodytext">1993年,西安“八办”纪念馆被西安市委市政府确定为西安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p> <p class="bodytext">1993年,西安“八办”纪念馆被授予西安市文明单位荣誉称号。</p> <p class="bodytext">1994年,被陕西省委省政府授予陕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先进单位荣誉称号。</p> <p class="bodytext">1995年被国家文物局授予全国文物系统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荣誉称号。</p> <p class="bodytext">1996年被国家教委、民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团中央、解放军总政治部命名为全国百家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p> <p class="bodytext">1997年2月,被陕西省委省政府授予陕西省文明单位荣誉称号。</p> <p class="bodytext">1997年8月,被中宣部授予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光荣称号。</p> <p class="bodytext">基地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我们深感肩负的责任重大,纪念馆将会在各个方面更加努力工作,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p> </body> </html></body> <script> $(function(){ //隐藏这种标签 <h1 class="chapter-1">第一部</h1> $("h1[class^='chapter']").css("display","none"); $("h2[class^='chapter']").css("display","none"); $("body").imagesLoaded() // .always( function( instance ) { // console.log('图片已全部加载,或被确认加载失败'); // }) .done( function( instance ) { var height = $(document).height() + 100; $(window.parent.document).find("iframe").css({"height":height+"px","visibility":"visible"}); $(window.parent.document).find(".jiazaidh").css({"display":"none"}); }) // .fail( function( instance ) { // console.log('图片已全部加载,且至少一个图片加载失败'); // }) // .progress( function( instance, image ) { // console.log('每张图片加载完'); // var result = image.isLoaded ? 'loaded' : 'broken'; // console.log( '加载结果 ' + result + ' 图片地址 ' + image.img.src ); // }); }) var temp = ""; function setStyle(type,data){ if(type=="fontsize"){ $("body").css("font-size",data); } if(type=="fontcolor"){ console.log(data); $("body").css("color",data); } if(type=="scrolltime"){ //计算滚动时间 clearInterval(temp) console.log(data); if(data==0){ return false; } temp = setInterval(scroll, 40); function scroll() { var top = window.parent.document.documentElement.scrollTop || window.parent.document.body.scrollTop; top = top+parseFloat(data); window.parent.scroll(0, top); var actualTop = window.parent.document.documentElement.scrollTop || window.parent.document.body.scrollTop; if (top != actualTop) { clearInterval(temp) } } // var time = $(window.parent.document).height()/100 * data; //$(window.parent.document).find("html").stop().animate({ scrollTop: $(window.parent.document).height() }, time) } }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