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西北工农革命军军委委员兼第三大队队长
1928年5月,继清涧起义之后,中共陕西省委领导了西北地区最大的、军民联合的武装暴动——渭华起义。
渭华起义旧址
冯玉祥“清党”时,渭华地区的党团组织虽然遭到了一些破坏,但渭南、华县、五一几个县的党的活动仍然在坚持。配合农民起义的是我党领导的许权中旅,许旅是从西安中山军事学校和国民联军驻陕总司令部政治保卫队为基础组建的。他的骨干成员都是共产党员。1927年7月,原旅长史可轩被陕西地方军阀杀害后,许权中为旅长,驻防洛南县三要司等地。该旅设中共旅委员会,高克林为书记、许权中、杨晓初等为委员,为了加强党的工作,1928年2月,陕西省委先后派刘志丹、唐澍、谢子长等人到该旅工作。
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3月22日,中共陕西省委决定以渭南、华县、五一、华阴、临潼五县为陕东暴动区。并于4月1日成立了中共陕东区特派委员会,准备暴动。4月下旬,省委书记潘自力到渭南等地了解陕东党的工作和群众斗争情况。中共渭南县委随发出《通告第三号》,决定利用纪念五一劳动节的机会,从5月1日到5月4日,分片召开群众大会,宣布武装暴动,建立苏维埃政府。
5月1日,渭南县崇凝镇举行群众暴动大会,宣布成立崇凝区苏维埃政府,由中共渭南县东区区委书记金子毅兼任书记。接着,渭南和华县地区的仪合区、阳郭镇、三张镇、高唐镇、薛家村、东王村也先后举行群众暴动大会,宣布成立苏维埃政权。
5月10日,许权中旅抵达华县瓜坡镇时宣布起义,并进行了整编,抵达高唐镇后宣布成立西北工农革命军,唐澍任总司令,刘继曾任政治委员,刘志丹任军事委员会主席,廉益民任政治部主任,王泰吉任参谋长,吴浩然任军委书记,许权中任军事顾问兼骑兵大队长,杨晓初任经济员。工农革命军下设4个大队及骑兵分队、赤卫队。谢子长担任军委委员兼第三大队队长。
西北工农革命军与农民运动相结合,打土豪,建政权,很快就在崇凝、高唐周围50多个村庄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农村到处唱着:“不爱银子不爱财,只爱工农苏维埃;不爱金子不爱钱,只爱人民新政权”的歌谣。革命的烈火烧遍了渭华高原。东起少华山,西到临潼地,北至陇海线,南达秦岭200多平方公里的地域,到处贴着“打倒土豪劣绅,一切政权归苏维埃”的战斗口号。
渭华起义后,谢子长和军参谋主任高克林带领第三大队300多战士驻在总司令部的所在地高唐镇,负责开展游击活动。谢子长经常带着部队向渭南、华县、赤水镇出击,打击敌人的交通线和据点,打得敌人不能安宁。在谢子长的领导下,赤水群众很快就掀起了打土豪的斗争。根据群众的控告,处决了三张村的一个劣绅,火烧了高利贷剥削农民的“三兴会”、“福寿昌”两个商号。赤水镇、张庄豪绅地主,闻风而逃。在这些日子里,地主豪绅威风扫地,纷纷外逃,大的跑到西安,小的逃往县城,没跑的拿着文约地契跑到苏维埃政府大门外当众烧了。人民群众扬眉吐气。
渭华地区处于交通要道,敌人很快就集中力量来扑灭义军。
6月8日,由渭南县保卫团带路,敌人一个旅由渭南县城东南方向的龙尾坡前来进犯,企图经崇凝镇攻占塔山。塔山位于渭南、华县、洛南三县交界处的秦岭山区,地势险要。这里的农民运动也兴起的比较早,群众基础比较好。渭华起义暴发后,陕东赤卫队5月11日移往这里,建立了塔山革命根据地,成为渭华地区根据地之一。敌人仗着人多势众,出了渭南城就直奔塔山来。陕东赤卫队得到消息后,埋伏在龙尾坡南端的山头上,敌人接近后,赤卫队居高临下,突然枪声大作,打得敌人调头后退。赤卫队只有100来人,枪也不好,敌人二次打来,他们仍顽强拼杀,但处境十分危险。就在这时,谢子长带着三大队前来解危,他抡着手枪冲在最前面,后面的战士端着刺刀,杀声震天。进攻的敌人,丢下山头,忙忙往下撤。这时,我守卫龙尾坡头的赤卫队战士也跳出战壕,扑下来,两面夹攻,就这样敌人被打退了。
没过几天,敌人又发动了第二次进攻。敌人夜间偷袭,冲到我军司令部附近,才被哨兵发现。张汉泉立即率赤卫队和敌人展开激战,总司令唐澍,参谋长王泰吉亲自上阵指挥战士,凭借有利地形,抗击敌人。听到枪声,高唐镇附近的我主力军和赤卫队都赶来参加战斗。将敌人三面围住。敌人骑兵被围在镇中,不能施展兵力,人挤人,马碰马,死伤不少,只好夺路逃跑,逃到瓜坡时,适逢谢子长、高克林率三大队归来,立即投入战斗,从东西两面对敌形成夹攻。敌人以为中埋伏,更加惊慌,狼狈逃去。谢子长指挥部队乘胜追击,大获全胜。这一仗击毙敌人近百人,数十匹战马被打死,缴获几十支枪和几十箱弹药。
6月19日,陕西省政府主席宋哲元亲自率领魏风楼、田金凱、孙连仲三路兵向渭华地区围剿。谢子长率三大队驻高唐东区,拱卫高唐,奉命英勇阻击,面对强大的敌人,毫无惧色,率部队和敌人激战,击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夺路随司令部转移到南山涧峪、牛峪口一带。
在作战中,总司令唐澍、军委书记吴浩然、政治部主任廉益民、陕东赤卫队副队长薛自爽先后壮烈牺牲。轰轰烈烈的渭华起义历时四个月终告失败。
渭华起义是以军事力量和农民运动相结合,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的起义之一。这次起义虽然由于客观上敌我力量悬殊,主观上缺发对形势正确估计,缺乏领导经验,在策略方面也有些失误,致使起义最终遭到了失败,但在革命暂时处于低潮的形势下,渭华起义沉重打击了西北地区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势力,鼓舞了人民的革命斗志,教育和锻炼了陕西的党组织和人民,培养了干部,取得了武装斗争的经验和教训,对于西北地区后来革命运动的发展,特别是进行武装斗争和建立革命根据地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和积极作用。渭华起义首先在工农革命军中设立了政治委员,开了人民军队设立政治委员的先河。渭华起义失败的教训,使中共陕西组织和人民群众初步认识到军队必须同农民群众相结合,必须依靠乡村并进行游击战争,必须有党的正确路线和政策。起义失败后,谢子长等人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再接再厉,在陕甘边、陕北地区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创建革命根据地,使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在西北高原上逐渐形成燎原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