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k href="/Uploads/book/15758601618522/OEBPS/Styles/stylesheet.css"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head> <body> <h1>民族英雄 虽死犹生(代序)</h1> <p class="ck">——纪念谢子长同志诞辰八十三周年</p> <p class="ch">贺晋年 吴岱峰</p> <p class="bodytext"><span class="k">西北人民在回溯自己漫长而艰巨革命斗争历史的时候,十分怀念谢子长同志。子长同志是一个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创建西北革命根据地和西北红军方面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人民将永远纪念他。</span></p> <h3 class="sigil_not_in_toc">一</h3> <p class="bodytext"><span class="k">子长同志一八九七年一月十九日出生于陕西安定县枣树坪村。早年在榆林中学读书,受伟大的“五四”运动影响,立志救国救民。未及中学毕业,即回安定创办学校,宣传新文化、新思想。但是,陕西军阀横征暴敛,土豪劣绅鱼肉人民,办学救不了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劳苦大众,他心中十分苦闷,常思救国之道。一九二三年,谢子长同志只身赴晋,到太原学兵团学习军事,志在“救国为民,以武装打垮旧世界”,然而,所谓学兵团,不过是一种旧式的讲武学堂,当然,不是他所要追求的。一九二五年,他奔赴平津,探求革命真理。这一年,上海爆发了“五卅运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蓬勃的反帝高潮,平津两地的革命斗争正趋高涨。就在这样的革命潮流中,子长同志结识了一些旅平的陕西籍共产党人,并且同中共北平地委负责同志常有交往。在他们的影响下,子长同志开始接受马列主义。他如饥似渴地阅读介绍马列主义的书刊,参加反帝斗争。是年冬,经白超然、白志诚同志介绍,由中共北平大学支部批准,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入党以后,中共北方区委介绍他回到陕北,与中共绥德特别支部(后改为绥德地委)取得了联系,在家乡闹起革命来了。</span></p> <p class="bodytext"><span class="k">为了以合法身份进行革命活动,子长同志在安定办了个民团,自任团总,以此来反对苛捐杂税,同土豪劣绅作斗争。嗣后,在绥德地委领导下,子长同志利用共产党员李象九与陕西军阀井岳秀的部下石谦的同乡关系,乘石谦扩大实力之机,先帮助李象九招收了一些具有革命愿望的贫苦青年,在石谦团建立了一个“学兵连”,不久,又将民团编入石谦团,成立了第十二连,任连长。他通过绥德地委,从绥德陕西省立第四师范、榆林中学等处调来一些同志担任班、排长,使我党在石谦部展开兵运工作,发展革命力量有了一定的基础。大约一年以后,子长同志在北伐战争胜利发展的形势下,开始在这两个连队宣传马列主义。他从省立第四师范、榆林中学请来一些进步教员,给士兵讲解《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宣言》、《马克思主义浅说》等,还组织了《平民识字课》,让士兵学文化,在连里订有我党出版的《响导》等杂志,革命思想在部队中很快传播开来。子长同志又及时地在石谦团中建立了中共特别支部,发展了一批党员,连队很快建立了新的生活,禁止抽烟、喝酒,提倡艰苦朴素,在士兵中成立自治会,组织唱歌、打球、演“文明戏”,十分活跃。</span></p> <p class="bodytext"><span class="k">在大革命高潮的形势下,陕北各地也展开了轰轰烈烈的群众革命斗争。学生运动、农民运动蓬勃兴起,士兵中的工作不断发展。此时,石谦团已扩大成为一个旅。党非常重视子长同志的工作,先后从黄埔军校和毛泽东同志举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派来一些同志,增强了党的力量。到一九二七年春,石谦旅中的几个营都有了党的支部,有五、六个连长和一、二百名士兵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特别支部改成了直接受陕甘区委领导的军支,子长同志是军支委员之一。由于大革命高潮的推动和党的力量的壮大,在子长同志努力下,促使石谦接受了党对全旅官兵在宜川集义镇进行政治军事大集训的建议,子长同志乘机把许多革命书刊发给士兵,并直接向石谦宣传革命道理,促使石谦旅的大部分官兵倾向革命。</span></p> <p class="bodytext"><span class="k">子长同志率部驻在安定,他就在安定建立了中共安定区委,统一领导军队的地方党组织。他利用国共合作的形势,设法改组了国民党县党部和政府,亲自领导建立了县和十四个区的农民协会、县工会及学联,开办了农民运动讲习班,训练开展农运的骨干,发展了一批共产党员。他还直接领导召开了安定县农协代表大会,废除苛捐杂税,对土豪劣绅、高利贷者进行清算,拘禁和审判了大土豪宋运昌、李跃辉、王伯扬,撵走了安定县最大的两个高利贷者王玉书、马子厚,撤换了混在农会中的地主豪绅。贫苦农民扬眉吐气,群众称他为“谢青天”。</span></p> <h3 class="sigil_not_in_toc">二</h3> <p class="bodytext"><span class="k">一九二七年四月十二日,蒋介石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刹时间,白色恐怖笼罩全国。国民党新军阀在陕西各地大搞反共反人民的“清党”运动,镇压革命。许多党组织被破坏,工会、农会被解散,军阀井岳秀勒令封闭了绥德陕西省立第四师范,对于由我党领导、受过革命熏陶的武装,更是十分仇视,在南昌起义发生后不久,密令解除谢子长、李象九的武装。反革命拿起了屠刀,形势十分紧张。</span></p> <p class="bodytext"><span class="k">这时,中共陕西省委密派负责军委工作的唐澍同志和白乐亭同志来到清涧,向子长同志等介绍了蒋、汪叛变革命后的形势,传达了“八七”会议精神、“八一”南昌起义的经过及省委关于武装反抗陕西军阀的指示,研究了石谦被暗杀后部队的情况及陕北的形势。决定举行武装起义,成立了统一领导起义的陕北军事委员会,子长同志是军委委员。广大党员热烈拥护起义,个个精神振奋。他们说:“要冲破反革命白色恐怖,散发整日积聚在胸中的愤怒。”有人甚至高兴得夜不成眠,坐以待旦。</span></p> <p class="bodytext"><span class="k">十月十二日,唐澍、子长等同志宣布武装起义,当场每人肩膀上都绑起了红布。次日,从清涧出发,向南进军,会合了延川、宜川的起义军,攻占了延长,活捉了反动营长祁梅卿。沿途的共产党员、进步青年纷纷前来参军,起义部队发展到了一千七百余人。但是,对于起义后的行动方针,在领导层中产生了争论。子长同志当时虽不懂得建立根据地,却主张打出红旗,扩大人民武装,但有的同志却以打红旗不易保存力量为理由,不同意。部队滞留宜川,唐澍同志去省委请示,部队由李象九负责,子长同志为一营营长。此时,反动派已调六个营的兵力围攻宜川。由于部队成分复杂,领导上又不知避敌锋芒,只知道打硬仗,死守宜川,结果战斗失利,只有子长同志率领的一营英勇顽强,奋力突围,撤至宜川以南,其他各营皆被打散。</span></p> <p class="bodytext"><span class="k">子长同志率领剩下的三、四百人转移到韩城时,省委又派唐澍、阎揆要、白自强等同志前来整顿部队,总结清涧起义的经验教训,重组军委,并将部队改编为西北工农革命军游击第一支队,由唐澍、子长同志分任正副指挥,到群众基础较好的清涧、安定一带开展游击战争。一九二八年一月一日,唐澍、子长同志率部北上,可是由于对沿途敌情缺乏了解,屡遭优势之敌的袭击,一月二十日到达甘肃合水县豹子川时,只剩下几十个人,西北历史上最早的一次武装起义就这样失败了。唐澍、子长同志辗转回到了省委。</span></p> <p class="bodytext"><span class="k">一九二八年春,子长同志奉中共陕西省委指示,同唐澍同志等到达渭南,与刘志丹同志一起到由共产党员许权中掌握的一个旅去工作,组织武装起义。四月,在唐澍、志丹、子长同志参加下,这支部队在潼关南塬宣布起义。五月,在华县高塘塬与农民起义军会合,成立西北工农革命军,在渭华地区宣传革命,组织反霸斗争,摧毁地主武装,发展农民运动,这就是西北革命史上有名的渭华暴动。起义爆发后,国民党反动派急调三个师,由宋哲元指挥,进行“围剿”。由于敌我力量对比悬殊,起义失败。唐澍同志壮烈牺牲,子长和志丹同志再度返回陕北。</span></p> <p class="bodytext"><span class="k">子长同志参与领导的清涧、渭华暴动,是西北高原最早的两次武装起义,它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进攻,鼓舞了群众斗志,培养和锻炼了一批干部,为后来的陕甘武装斗争和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它的意义和影响是深远的。</span></p> <h3 class="sigil_not_in_toc">三</h3> <p class="bodytext"><span class="k">清涧、渭华起义失败后,党一面利用新军阀之间的各种矛盾,派了一批干部继续进行兵运工作,以积蓄力量,等待时机,一面把城市中的知识分子党员大批转入农村,领导农民开展斗争。一九二九年冬,陕北特委决定成立陕北军事委员会,子长同志任军委书记,会后,他先后到陕北、甘肃、宁夏一带军阀部队从事兵运活动。</span></p> <p class="bodytext"><span class="k">一九三一年秋,由阎红彦、杨仲远等同志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晋西游击队由于遭到敌人残酷进攻,处境困难,根据中共山西省委负责人刘天章同志的指示,突围后,西渡黄河,进入陕北。这支部队几经周折,只剩三十人。他们先找到安定县委负责人马文瑞同志,并经他同中共陕北特委取得了联系,在特委领导下,发动群众,扩大武装。马文瑞等同志又向游击队输送了一批骨干,游击队迅速发展到三百余人,打了一些胜仗,引起了敌人的注意,开始对游击队进行围攻和追击。在这种情况下,游击队向陕甘边境转移,急切希望找到陕北革命斗争中的领袖人物谢子长、刘志丹。一九三一年十月,终于在甘肃合水县南梁堡林锦庙和刘志丹同志会合了,志丹同志热烈欢迎这支部队。不久,子长同志奉中共陕西省委指示来到陕甘边,领导游击战争。</span></p> <p class="bodytext"><span class="k">一九三二年一月,陕西省委考虑到这两支部队的具体情况以及“九一八”事变后民族矛盾的急剧上升,决定将陕甘边的两支游击队改编为西北抗日反帝同盟军,由子长同志任总指挥,志丹同志任副总指挥。在子长同志和志丹同志领导下,宣传团结抗日,积极扩大武装。</span></p> <p class="bodytext"><span class="k">一九三二年二月,反帝同盟军移驻甘肃正宁三甲塬细嘴子村。经过一段时间的内部酝酿,根据陕西省委指示,二月十二日,在整顿反帝同盟军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子长同志任总指挥。在成立大会上,旬邑县委代表地方党组织和群众将一面标有镰刀斧头和“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的红旗授给了子长同志。人们望着这面飘扬的红旗,眼睛都湿润了,西北高原第一次打出了工农红军的旗帜,为后来陕甘红军的创建奠定了基础。不久,陕甘游击队进一步扩大,分为三、五两支队,由刘志丹、阎红彦同志分任支队长。</span></p> <p class="bodytext"><span class="k">这一时期,子长同志指挥游击队活动于旬邑、耀县、宜君、正宁、宁县一带,打了不少胜仗。陕甘游击队成立后的第二天,打下了旬邑县职田镇,消灭了民团,捣毁了敌区公所,发动群众,开仓分粮。驻旬邑的军阀部队纠集彬县、旬邑、长武的民团千余人前来“围剿”,子长同志采取诱敌深入的办法,在打入敌人内部当连长的共产党员李明轩同志配合下,在阳坡头一举毙俘敌三百余人,打了一个以少胜多的漂亮仗,红军的影响也随之迅速扩大。子长同志又率领游击队从旬邑清水塬南下耀县照金镇,消灭了部分民团,并及时在香山召开会议,总结经验,讨论如何照中央红军的办法建立根据地的问题。会后,又东跨桥山,在宜君焦家坪一带消灭了部分民团,随后,乘陕军与甘军混战陇东之机,子长同志指挥游击队进入正宁县山河镇四村原,建立农民协会,发动群众平分土地,开辟了陕甘历史上最早的一块革命根据地。四月,子长同志率领游击队攻占了旬邑县城,歼敌二百余人。形势发展很快。然而,就在这时,推行王明“左”倾路线的省委负责人杜衡来到陕甘游击队。他不仅不检查省委一味要求游击队攻打城市的错误,反而诬蔑子长同志是“逃跑主义”、“梢山主义”,在党内对子长同志进行错误斗争,撤销了子长同志的总指挥职务,将他调到甘肃去搞兵运工作。</span></p> <p class="bodytext"><span class="k">子长同志以革命利益为重,在敌军中积极开展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一九三二年五月五日,在子长同志领导下,组织了靖远起义,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第三支队;七月,子长同志又以省委特派员身分,派杨林、苏杰儒两同志到甘肃合水县西华池新编十一旅一团组织起义。七月九日,该团连长共产党员高鹏飞、曹盛荣率部一百七十余人举行暴动,与陕甘游击队会合,增强了游击队的力量。</span></p> <p class="bodytext"><span class="k">但是,省委却派人到陕甘游击队,强令游击队坚守只有几家人的正宁县五顷原子,攻打强固的敌人据点,限令二十天内分配完土地,并进行宗派活动,结果游击队遭受了很大损失,把陕甘游击队推向了逆境。在此情况下,省委为了扭转困难局面,重新派子长同志任陕甘游击队总指挥,挽救处于危难中的人民武装。</span></p> <p class="bodytext"><span class="k">八月三十日,子长同志来到游击队。九月十二日,敌人分三路前来“围剿”,企图将红军歼灭于照金地区,情况十分严重。子长同志与志丹同志商定,避实击虚,以退为进。经一夜急行军,于次日绕道到照金镇北山,居高临下,袭击进入照金之敌,在大雾中激战一个半小时,全歼耀县民团,俘虏敌富(平)、铜(川)、耀(县)三县民团总指挥胡三、副指挥党谢芳及耀县民团头目柴子发。三天后,子长同志又布置了安子洼战斗,击溃了来犯的军阀贺高侯部,三路“围剿”,宣告失败。照金战斗的胜利大大地鼓舞了红军与群众的斗志。</span></p> <p class="bodytext"><span class="k">一九三二年九月中旬,红军在敌优势兵力追击下,屡战失利,退居人烟稀少的平镇川、瓦子川一带,住在梢山的破窑洞里,没有粮食,没有棉被,衣衫褴褛,处境困难,部队里产生了悲观情绪。子长同志鼓励大家说:“用不着悲观,不要怕失败,应当从失败中汲取教训,更加奋发起来,我们是为人民谋利益的。”他常向人们讲:“失败是成功之母,一次不成再来一次,最后胜利总是我们的。”志丹同志也积极协助工作,使部队的情绪稳定下来。子长、志丹等同志商量决定,分兵发动群众,依靠各地党和群众的支持,开展游击战争,发展革命力量。刘志丹同志率领一个大队到甘肃合水塔尔原一带活动,阎红彦、杨仲远同志率骑兵大队到照金、耀县一带游击,与省委取得联系;子长同志带三十多个老战士和一些伤残病员活动在平镇川、瓦子川一带,一面负责与陕北特委联系,一面指挥整个红军游击队。他们缺吃少穿,无医无药,极为困难。子长同志一面积极做思想工作,一面与同志们一起外出背粮、打柴、碾米、放哨、抬伤病员,给伤员洗伤口,问寒问暖。有时,筹集到少量被褥、棉衣,子长同志总是把这些东西让给伤病员,自己却穿着破棉袄,煨在火堆旁边过夜。子长同志这种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苦的精神,鼓舞着同志们战胜困难,坚持斗争。</span></p> <p class="bodytext"><span class="k">经过一个多月的分兵发动群众,红军得到了发展,物质条件也有了改善,不仅自己度过了难关,还将一部分款项支援了北方局。一九三二年十二月,陕甘各路游击队在合水县黑慕原会合了。子长、志丹同志率领红军南下淳化、照金地区,准备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span></p> <p class="bodytext"><span class="k">但是,革命的道路是曲折的。正当红军准备南下时,杜衡再次来到陕甘游击队。他一来,极力推行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进行宗派活动。他在宜君杨家店召开党团员大会,污蔑子长、志丹等同志“右倾机会主义”、“逃跑主义”、“梢山主义”、“土匪路线”,擅自决定开除谢子长同志的党籍(后经省委查明,撤销了这个错误决定),撤掉了谢子长、刘志丹等同志的职务,强令他们到上海中央局去“受训”。子长同志同杜衡据理力争,并以革命利益为重,一再要求将刘志丹同志留在红军中工作。十二月二十四日,在宜君转角召开军人大会,杜衡在会上宣布将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编为红二十六军四十二师第二团(当时红二十六军只有这一个团),杜衡自兼任军、师、团三级政委。杜衡虽然同意志丹同志留在红军,但却将志丹同志降职使用。子长同志和一批老同志被迫离开了陕甘。</span></p> <p class="bodytext"><span class="k">在“左”倾机会主义路线指导下,红二团南下终南山。一九三三年六月上旬,在蓝田县张家坪遭强敌袭击,部队被打散,杜衡则在部队到达三原武字区时,擅离部队返回西安,不久被捕叛变。志丹等同志在人民群众协助下,突出重围,返回照金苏区。</span></p> <h3 class="sigil_not_in_toc">四</h3> <p class="bodytext"><span class="k">一九三三年夏,子长同志从上海被派往中央北方局,中央驻北方代表让他到察哈尔吉鸿昌将军领导的抗日同盟军中去工作。抗日同盟军失败后,子长同志被任命为中央驻北方代表派驻西北军事特派员,于一九三四年一月二十二日(农历十二月初八)返回陕北安定。当时,陕北根据地正处于困难时期。陕北游击队第一支队攻打安定、延川失利,支队负责人强世清等同志英勇牺牲,部队失散。子长同志找到地下党组织,首先恢复了红一支队,开展游击战争,很快建立了安定、安塞、横山、靖边、延川游击根据地。在子长同志和陕北特委领导下,除已有的二、三支队外又先后建立了陕北游击队第四、五支队。一九三四年五月,陕北特委在佳县王家畔召开特委扩大会,决定广泛开展游击战争,成立游击队总指挥部,使各根据地联成一片。七月上旬在安定扬道峁村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游击队总指挥部,子长同志以北方代表派驻西北军事特派员身份兼任总指挥。七月中旬,子长同志指挥一、二、五支队,一举攻入安定县城,打开监狱,救出被捕的党员和群众。这次战斗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陕北人民的革命斗志,扩大了红军的影响,进一步推动了陕北游击战争的开展。</span></p> <p class="bodytext"><span class="k">为了准备粉碎敌人对陕北根据地的“围剿”,子长同志率一、二、五支队及赤卫队南下,七月二十三日在南梁阎家洼与红二十六军四十二师会合。二十五日,在阎家洼召开了联席会议,子长同志和志丹同志在会上交换了各自的情况,分析了陕甘边和陕北根据地的革命形势,研究了协同作战、发动群众、扩大苏区等问题。会议决定,派四十二师第三团去陕北,配合陕北军民粉碎敌人的“围剿”。并决定由子长同志兼任四十二师政委。子长同志和志丹同志领导的两支兄弟部队的会师,给陕北人民群众带来了胜利的希望。当时,群众中普遍流传着这样一支民歌。</span></p> <p class="bodytext"><span class="f">陕北游击队,老谢总指挥。</span></p> <p class="bodytext"><span class="f">打开安定县,“犯人”放出监。</span></p> <p class="bodytext"><span class="f">下到南梁堡,见了刘志丹。</span></p> <p class="bodytext"><span class="f">老刘亲热说,欢迎歇几天。</span></p> <p class="bodytext"><span class="k">一九三四年夏,在蒋介石对中央苏区进行第五次“围剿”的时候,国民党反动派也对陕北根据地展开了大规模进攻。七月,陕北军阀井岳秀对以安定、清涧为中心的陕北根据地发动了第一次“围剿”。八月十五日,子长同志率红四十二师第三团和陕北游击队一、二、五支队由南梁赶到安定,连续在安定景武塌村、绥德张家圪台和清涧河口打了几个胜仗。在河口战斗中,子长同志身先士卒,不幸负了重伤,鲜血从胸前溢出。那时,子长同志穿了一件深紫色夹袄,血涌出来一时不易被人发现,他自己却一声不吭。继续坚持指挥战斗。后来,血越流越多,才被同志们看见,劝他撤下火线。同志们看到子长同志伤势很重,一再劝他离队养伤,但他固执地不愿离开战斗岗位,谁也说服不了他。九月上旬,子长同志仍率部转往安定,再次攻入县城,消灭了安定民团。在子长同志领导下,在安定崖窑沟村,以陕北游击队第一支队为基础,成立了陕北红二十七军一团,子长同志亲自给红一团授了旗,接着先后成立了红二团、三团和五团。</span></p> <p class="bodytext"><span class="k">这时,子长同志病情严重,再也无法支持工作,这才到离枣树坪村不远的扬道峁村养伤。</span></p> <p class="bodytext"><span class="k">第一次反“围剿”胜利后,陕北红色根据地迅速扩大,除神府边三个县外,其它绥(德)米(脂)佳(县)吴(堡)边、绥(德)清(涧)延(川)边和安定三块苏区十四个县联成一片。一九三四年底,陕北红军改编为红二十七军八十四师,下属一、二、三团和神府独立团。革命形势发展十分迅速。为了适应这一新形势,一九三五年一月二十九日,在安定白庙岔村召开了陕北工农代表大会,成立了陕北苏维埃政府。一九三五年二月初,陕北特委和陕甘特委在赤源县周家硷召开联席会议,讨论统一两地区党政军的领导问题和反对第二次“围剿”的方针问题。</span></p> <p class="bodytext"><span class="k">刘志丹同志来到陕北,于一月二十日到安定灯盏湾探望子长同志。他们就两支兄弟部队的统一指挥问题交换了意见,谈得十分融洽。临走,志丹同志摸着子长同志盖着的薄被,关切地说:“你的被子太坏了,应当给你换块好的。”子长同志笑了笑说:“只要能把伤养好,被子坏点没关系。”志丹同志走后,他对身边的人说:“老刘来了就好了。”</span></p> <p class="bodytext"><span class="k">周家硷联席会议决定,成立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统一领导陕甘和陕北两地区的工作,成立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统一指挥两支革命武装。会议推选子长同志为军委会主席。有的同志考虑到子长身负重伤,不能到职,建议由志丹当主席。志丹坚决反对,他深情地表示:老谢是老大哥,是中央驻北方代表派驻西北军事特派员,只要他在世一天,就应当选他。我协助他完成任务。志丹同志广阔的胸怀是很感人的。一九三五年二月二十一日,子长同志病情恶化,不幸永远离开了我们,时年三十八岁。他在临终之前念念不忘红军的建设,念念不忘革命根据地的发展。他曾对家里人说:“就这样死了,我对不起老百姓,我给他们做的事太少了。”子长同志的心里,只有人民,只有革命。子长同志去世后,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即由刘志丹同志担任。子长同志和志丹同志是西北革命斗争中的杰出人物,他们在艰苦的斗争中,彼此都能从革命利益出发,从大局着眼,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创造了西北红军根据地,他们的革命友谊是我们学习的楷模。</span></p> <p class="bodytext"><span class="k">子长同志一生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革命。他性格坚毅,百折不挠,艰苦朴素,联系群众;他识大体,顾大局,遵守党的纪律,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他对家庭、亲属要求极严,谆谆嘱咐他们献身革命。从一九三二年到一九三六年,子长同志一家就有九个亲人在战场和刑场上英勇牺牲。子长同志革命一生,战斗一生,在西北广大人民中享有很高的威望。一九三五年中共西北工委作出决定,将他的故乡安定县易名为子长县,永志纪念。一九三九年春,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接见了子长同志的侄儿,给子长同志以很高的评价,勉励其亲属要继承子长同志未竟的事业。同年,毛泽东同志为子长烈士墓两次亲笔题词:“谢子长同志,民族英雄”,“谢子长同志,虽死犹生”,并亲笔为子长同志写下了碑文。一九四六年,中共中央西北局和陕甘宁边区政府在瓦窑堡为子长同志修建了陵墓,举行公葬典礼,毛泽东同志再次题词:“谢子长同志千古,前仆后继,打倒人民公敌蒋介石”。朱德同志也题了词:“子长同志,陕北人民领袖,前仆后继”。子长同志光荣的一生,受到党和人民高度的称颂。</span></p> <p class="bodytext"><span class="k">今天,当我们在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新长征路上奋勇向前的时候,我们怀念子长同志,怀念为人民英勇献身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我们要学习他们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团结一致,共同奋斗,把革命先烈开创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进行到底。</span></p> </body> </html></body> <script> $(function(){ //隐藏这种标签 <h1 class="chapter-1">第一部</h1> $("h1[class^='chapter']").css("display","none"); $("h2[class^='chapter']").css("display","none"); $("body").imagesLoaded() // .always( function( instance ) { // console.log('图片已全部加载,或被确认加载失败'); // }) .done( function( instance ) { var height = $(document).height() + 100; $(window.parent.document).find("iframe").css({"height":height+"px","visibility":"visible"}); $(window.parent.document).find(".jiazaidh").css({"display":"none"}); }) // .fail( function( instance ) { // console.log('图片已全部加载,且至少一个图片加载失败'); // }) // .progress( function( instance, image ) { // console.log('每张图片加载完'); // var result = image.isLoaded ? 'loaded' : 'broken'; // console.log( '加载结果 ' + result + ' 图片地址 ' + image.img.src ); // }); }) var temp = ""; function setStyle(type,data){ if(type=="fontsize"){ $("body").css("font-size",data); } if(type=="fontcolor"){ console.log(data); $("body").css("color",data); } if(type=="scrolltime"){ //计算滚动时间 clearInterval(temp) console.log(data); if(data==0){ return false; } temp = setInterval(scroll, 40); function scroll() { var top = window.parent.document.documentElement.scrollTop || window.parent.document.body.scrollTop; top = top+parseFloat(data); window.parent.scroll(0, top); var actualTop = window.parent.document.documentElement.scrollTop || window.parent.document.body.scrollTop; if (top != actualTop) { clearInterval(temp) } } // var time = $(window.parent.document).height()/100 * data; //$(window.parent.document).find("html").stop().animate({ scrollTop: $(window.parent.document).height() }, time) } }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