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语文课里的延安》这本课外读物的想法始于2006年。从当年7月开始,我市先后有六十多所学校参与了中央教科所组织的“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课题研究,大多数学校选定的子课题就是“延安文化与语文教学”。
实事求是地讲,我们做这件事最初的想法比较单纯,就是为了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要说有点功利性的目的,无非是作为课题的成果用于结题的佐证。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深切地感到,这样的想法是幼稚的,我们充其量只是做了“用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语文教学”的努力,而当前面对各种外来文化的影响,我们最紧要的任务尤在于“通过语文教学来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
从这个意义上讲,延安的语文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是要利用好这些有利条件,搞好延安的语文教学和研究工作。经过两轮将近十年的努力,我们不仅圆满结了题,而且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其中《语文课里的延安》一书的编写得到了中央教科所课题组、人教社、市教育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
2016年,适值长征胜利八十周年,《语文课里的延安》全部书稿告成,我们期望此书的面世能为纪念伟大的长征精神和伟大的延安精神做出自己的一点贡献。
今年8月,延安革命纪念地管理局、延安市延安精神研究中心公开征集“延安精神”研究书稿,《语文课里的延安》一经送审便获得了高度评价并被首批采用。自此,本书的正式出版使用得以顺利进行。
回想整个过程,虽说艰辛不易,但更多的是感动和感激。
感谢延安革命纪念地管理局、延安市精神研究中心对教育事业和青少年培养工作的关心、支持,以及为弘扬延安精神所做的贡献,感谢石和平主任为本书的选题、编写、出版给予的宝贵支持和精心指导。
在两年多的时间里,编者三次到人民教育出版社、国家图书馆查阅教材版本,多次到省市图书馆、基层学校图书室翻阅课文资料,走访了二十多位新老语文教师。所到之处,凡有所求,无不热心相助,令人感动不已。
2016年4月在西安举行的全国中语会工作会议上,中语会理事长顾之川先生为本书的总体构想,选文范围,编写体例,出版发行提了极其宝贵的指导意见,并欣然作序;商务印书馆编审周洪波主任,中语会副理事长、秘书长王本华女士,中语会副理事长、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研究中心主任吴惟粤先生,陕西省中语会杨逢轩理事长等都对本书的编写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提了很好的意见;人民教育出版社中语室主任朱于国、编辑曹同志为课文的搜集提供了很多帮助,“老延安”欧阳戴娜老师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多次给予热情的指导和亲切的鼓励。在此,谨向他们表示由衷的敬意和感谢!
我们还要特别感谢《中国青年报》和安徽教育出版社为编写本书做出的重要贡献,感谢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为出版本书提供的宝贵支持,感谢刘程老师的专业指导和为本书出版所付出的辛劳。
延安市教育局、市教研中心的领导自始至终关心、支持本书的编写,为本书的编辑、出版、使用提供了大力支持;小学语文教研员任军侠老师在课文搜集、资料核对方面给予了大量无私的帮助;延安中学、延安市实验中学、延安职院附中、延安实验小学、延安职院附小以及延安市新区各校的领导、语文老师为本书的编写提供了大量帮助。在此,一并致谢!
由于能力和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缺点错误,敬请专家和读者批评指正。
部分选文、图片资料未能与作者取得联系,在此诚恳致歉!
编者
2018年10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