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文里写延安的作品也有很多,这里选录有代表性的几篇课文以帮助大家更多地了解延安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
采薇[1]
《诗经》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2]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饥载渴。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重耳之亡(节选)[3]
《左传》
晋公子重耳[4]之及于难也,晋人伐诸蒲城。蒲城人欲战,重耳不可,曰:“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于是乎得人。有人而校,罪莫大焉。吾其奔也。”遂奔狄。从者狐偃、赵衰、颠颉、魏武子、司空季子。
狄人伐廧咎如,获其二女:叔隗、季隗,纳诸公子。公于取季隗,生伯鯈、叔刘;以叔隗妻赵衰,生盾。将适齐,谓季隗曰:“待我二十五年,不来而后嫁。”对曰:“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请待子。”处狄十二年而行。
……
二十四年,春,王正月,秦伯纳之……
二月甲午,晋师军于庐柳。秦伯使公子絷如晋师,师退,军于郇。辛丑,狐偃及秦、晋之大夫盟于郇。壬寅,公子入于晋师。丙午,入于曲沃。丁未,朝于武宫。戊申,使杀怀公于高梁。……
[唐]杜甫
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
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
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
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
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
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
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石油[7]
[宋]沈括[8]
鄜、延境内有石油,旧说“高奴县出脂水”,即此也。生于水际,沙石与泉水相杂,惘惘而出,土人以雉尾挹之,乃采入缶中,颇似淳漆,然之如麻,但烟甚浓,所沾帷幕皆黑。余疑其烟可用,试扫其煤以为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遂大为之。其识文为“延川石液”者是也。此物必大行于世,自余始为之。盖石油之多,生于地中无穷,不若松木有时而竭。今齐、鲁松林尽矣,渐至太行、京西、江南,松山太半皆童矣。造煤人盖未知石烟之利也。石炭烟亦大,墨人衣。余戏为《延州诗》云“二郎山下雪纷纷,旋卓穹庐学塞人。化尽素衣冬未老,石烟多似洛阳尘。”
渔家傲·秋思[9]
[宋]范仲淹[10]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2004年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二选用。
[2]文中所说的“玁狁”,春秋时称为狄,当包括今属延安市最北部的一些地区。
[3]2003年高中语文读本第一册选用。
[4]重耳即晋文公,春秋五霸之一。这篇课文记载的是重耳从出奔、逃亡到回国夺取政权的经过。重耳流亡的时间长达19年,经过八个国家,其中在狄12年。在狄期间的活动中心当在今天的延安市子长县涧峪岔镇。当地有重耳川之称和许多关于重耳的故事。2015年经民政部门批准,涧峪岔镇政府所在地刘家坪村已改名为重耳村,并建了重耳公园。
[5]1952年高级中学语文课本第六册选用。
[6]羌村,今延安市富县城北的一个小村庄。为躲避“安史之乱”,杜甫带着家人,辗转到了羌村,寓居了一年多。后投奔肃宗,官至左拾遗。《羌村三首》是公元757年杜甫从左拾遗任上被放还鄜州羌村探家时所作。今延安市七里铺建有杜公祠。
[7]1982年初级中学语文课本第四册选用。
[8]本文选自《梦溪笔谈》,是一篇介绍科技知识的笔记体小品文。文中所写鄜、延,即鄜州、延州在今陕西延安一带;高奴县,在今延安城东尹家沟。中国陆上第一口油井于1905年在延长县创建,位于延长县城西的石油希望小学操场上。
[9]2001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上选用。
[10]公元1040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今陕西延安市)。《渔家傲·秋思》正是范仲淹在这一任上写的一首抒怀词。今延安清凉山上建有范公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