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敬之 丁毅 等
第一幕
1935年冬。
河北省某县杨格村,村前平原,村后大山。
第一场
除夕,天降大雪。
佃户杨白劳之女喜儿手拿玉茭子面在风雪中上。
喜 (唱)北风吹,雪花飘,
雪花飘飘年来到。
爹出门去躲账整七天,
三十晚上还没回还。
大婶子给了玉茭子面,
我等我的爹爹回家过年。(推门进屋)
屋中简陋,内有一灶,旁有灶神,柴火及盆罐散放在角落里,锅台上放一油灯。
喜 啊,今儿年三十啦,家家都蒸黄米糕,包饺子,烧香,贴门神……过年啦。爹出门七八天啦,还没回来,家里过年的东西什么也没有。(稍停)家里就是我爹跟我两个啦。三岁上就死了娘,爹种了财主黄世仁家六亩地:爹种地,我跟后,风里来,雨里走……年年欠东家的租子,一到快过年的时候,爹就出去躲账了。今儿年三十晚上,天这么黑了,爹怎么还不回来?(焦虑地)唔,刚才我到大婶家去,她给了我一些玉茭子面,我再掺上些豆渣,捏上几个窝窝,等爹回来好吃。(舀水,和面,做窝窝)屋外风把门吹开,喜儿跑去看,无人。
(唱)风卷雪花在门外,
风打着门来门自开;
我盼爹爹快回家,
一脚踏进门里来,
一脚踏进门里来。
(白)爹出去的时候是挑着豆腐担子出去的,要是卖了豆腐,称回二斤面来,那还能吃上一顿饺子哪。
(唱)我盼爹爹心中急,
等爹回来心欢喜,
欢欢喜喜过个年,
欢欢喜喜过个年!(继续做窝窝)
杨白劳身上落了一层雪,背着豆腐担子,披着盖豆腐的布,踉踉跄跄地上。
杨 (唱)十里风雪一片白,
躲账七天回家来,
指望着熬过这一关。
挨冻受饿,我也能忍耐。
(一面畏缩地看看四周,一面打门)
(白)喜儿,开门!
喜 (开门,惊喜)爹!你回来啦。
杨 嗯。(以手急止喜儿不要大声)
喜 (给爹打身上的雪)爹,外面的雪下得真大,你身上落了这么厚一层……
杨 (急切地)喜儿,我走了这几天,少东家打发人来要账了没有?
喜 二十五那天,穆仁智来了一回。
杨 (一惊)怎么?来过一回!他说什么来着?
喜 他看你不在家就回去了。
杨 后来呢?
喜 后来再没有来过。
杨 (半信半疑)真的?
喜 真的,爹。
杨 (还是不大相信)啊?
喜 那谁还哄你呢,爹!
杨 (放下心来)唉,这就好了。喜儿,你听听外面风刮得这么厉害!……
喜 雪下得那么大!
杨 天也快黑了。
喜 道儿也难走了,爹!
杨 我看穆仁智这回不会来啦。咱欠东家这一石五斗租子,二十五块钱驴打滚的账,这回总算又躲过去啦。
喜 (欢喜地)又躲过去啦,爹!
杨 喜儿,掐把柴火叫爹烤烤火。(审视地,看锅台)怎样这么点儿玉茭子面还没吃完?
喜 早就吃完了。这是刚才王大婶给的。(抓柴火)
杨 怎么这么冷的天,你一个人上山去打柴了?
喜 这是我和大春哥一块儿去的。(点起柴火)爹!你饿了吧?
杨 (烤火)爹饿了,饿了。(喜悦地)哈哈……
喜 窝窝捏上了,我去蒸去。
杨 等一等,喜儿,你看这是什么?(从怀中掏出一个口袋)
喜 (惊喜地抢过来)什么,爹?
杨 (唱)卖豆腐赚下了几个钱,
集上称回了二斤面。
怕叫东家看见了,
揣在怀里四五天。
喜 (唱)卖豆腐赚下了几个钱,
爹爹称回来二斤面,
带回家来包饺子。
欢欢喜喜过个年。
哎!过呀过个年!
(白)爹,我去喊王大婶过来包饺子。
杨 (止喜)再等会儿,喜儿,你看这又是什么?
喜 什么,爹?
杨 (从怀里掏出一个小纸包,包了很多层,一层一层剥开,原来是红头绳,边剥边唱)
人家的闺女有花戴,
爹爹钱少不能买,
扯上了二尺红头绳,
给我喜儿扎起来!
哎,扎起来!
喜儿跪在杨膝前,杨白劳给她扎头绳。
喜 (唱)人家的闺女有花戴,
我爹钱少不能买,
扯回来二尺红头绳,
给我扎起来。哎!扎呀扎起来。(起立)
杨 哈哈,喜儿,转过来叫爹看看。(喜转身)好,一会儿叫你大春哥和王大婶子也过来看看。(喜儿羞涩而又撒娇地一扭身)唔,爹还请了两张门神来,把它贴上吧。(取门神)
喜 门神!(二人贴门神)
(唱)门神门神骑红马,
杨 (唱)贴在门上守住家;
喜 (唱)门神门神扛大刀,
杨 (唱)大鬼小鬼进不来。
(二人合)哎,进呀进不来!
杨 (白)唔,叫大鬼小鬼进不来。
喜 叫那要账的穆仁智也进不来!
杨 好孩子,叫咱们过个平安年。(两人关门)
王大婶子上。
婶 今儿大春从集上称回二斤面来。我去看看杨大伯回来了没有,要是回来了,喊他们爷儿俩过来包饺子。(到杨白劳门口一看)啊,准是他杨大伯回来了,看那门神都贴上啦!(打门)喜儿,开门!
喜 谁啊!
婶 你大婶子嘛!
喜儿开门,大婶进门。
喜 大婶子,你看我爹回来啦。
婶 他大伯,你多会回来的?
杨 才回来一袋烟的工夫。
喜 大婶,我爹称回二斤面来,我才说喊你过来包饺子,你可就先来了,你看,你看!
婶 好孩子,你大春哥也称回二斤面,二升米还换了一斤肉,我是喊你爷儿俩过去包饺子的。
喜 就在这儿包吧!
婶 还是过去包吧!
喜 就在这儿包嘛,大婶子。
杨 咳,就在这儿包嘛。
婶 看你们这爷儿俩!这还能让到外人去吗?(转身悄声对杨)他大伯,过了这个年,喜儿和大春都大了一岁了,我还等着你的信儿呢?
杨 (怕喜儿听见,又要让喜儿听见)她大婶,你先不要着急,只要等上个好年月,咱就准给孩子们办,咳……
喜 (故作不知,打断话头)大婶过来和面嘛!
杨 唔,唔,快和面去吧,快和面去吧!
婶 (笑)哈哈哈……(去和面)
账房穆仁智上,手提红灯,上面有“积善堂黄”四字。
穆 (唱)讨租讨租,
要账要账,
我有四件宝贝身边藏:
一支香来一支枪,
一个拐子一个筐,
见了东家就烧香,
见了佃户就放枪,
能拐就拐,
能诓就诓。
(白)今儿晚上,我们少东家叫我到佃户杨白劳家里去给他办一件事,一件心事,一件不叫人知道的事。少东家给我定下一计,叫杨白劳到我们少东家家里谈谈。(到门边打门)老杨,开门!
杨 谁啊?
穆 我,穆仁智。
众 啊?(一惊,王大婶和喜儿急把面盆等物藏起)
穆 老杨,快开门啊!
杨无法,只得开门。
穆进来,众哑然。
穆 (持灯照屋内一圈,喜儿躲在王大婶背后)老杨……(口气异乎寻常地和气)预备好过年的了吧?
杨 咳,穆先生,还没动烟火呢。
穆 唔,老杨,麻烦你一下,我们少东家叫你去一趟,有事商量商量。
杨 啊!(惊)这,这,穆先生,我打不起租子,还不起账啊!
穆 哎,不是,这回少东家叫你去,一不打租,二不要账,有要事商量。今儿年三十啦,少东家心里高兴,有话好说,有事好办。走一趟吧!
杨 (哀求地)我……穆先生……
穆 (指门)没有什么,走一趟。
杨白劳只好走。
喜 (急切地)爹,你……
穆 (用灯照喜儿,轻薄地)唔,不要紧,喜儿,少东家给你花戴,叫你爹给带回来。嘿嘿……
婶 (把豆腐包给杨披上)他大伯,披上吧,外面雪又下大了……你到那里,给少东家多跪上会子,总不能不让咱们过这个年啊。
穆 是呀!(推杨出门)
杨走出,又回头。
喜 爹……
杨 咳……
穆 快走吧。(推杨走下)
喜 大婶,我爹……(哭)
婶 (安慰地)你爹一会儿就回来啦。走,先到大婶家和面去吧!(挽喜儿下)
第二场
地主黄世仁家,靠近客厅的一间偏房,桌旁有椅子,桌上放着一个高台蜡烛,烛光照着账本、算盘、砚台、水烟袋等物。
幕开,幕内一片欢笑划拳碰杯之声。
黄世仁微醉,心满意足地剔着牙齿上。
黄 (唱)花开酒地辞旧岁,
张灯结彩过除夕。
堂上堂下齐欢笑,
酒不醉人人自醉。
我家自有谷满仓,
哪管他穷人饿肚肠。
大升端漱口水上。
黄 (漱口)大升,去告诉老太太,说我头痛,不能陪客人们喝酒啦,叫她老人家陪他们吧。
升 (升应)是。(下)
黄 我黄世仁这辈子总算没有白过,家有良田十五顷,每年要收上千石的租子。自幼我就学会了大斗进、小斗出,里里外外都是能手,这几年家产越闹越发达了。去年我女人死了,娘要我续一个。其实,没有一个在家里,我倒反而自在一些。女人嘛,那还不就是墙上的泥坯,剥了一层又一层,我要是想要谁,比如今天晚上这个吧,那还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吗!
穆仁智领杨白劳上。
杨 (畏畏缩缩地)
(唱)廊檐下红灯照花了眼,
这叫我老汉心不安,
不知道这一去是何事,
喜儿等我快回还。
穆 老杨,少东家在这,这儿走。
两人进门。
黄 (客气地)唔,老杨来了,请坐!(示位)
杨白劳不敢坐。
穆 (倒茶)喝茶,喝茶。
杨白劳不敢喝。
黄 老杨,家里的年货办齐全了吧?
杨 咳,少东家,你不知道啊,大雪屯门十几天,家里没柴没米,几天都没动锅了。
穆 哎,我说老杨,你不用在这儿哭穷啦,少东家不是外人,他还能不知道?
黄 是啊,老杨,你家里不宽裕我也知道,可是这一年又过去啦,租子嘛还是要麻烦你一下。(翻账本)你种我家是六亩地,去年拖下了五斗租,今年夏天是四斗半,秋天再加五斗五……
穆 (打算盘)五得五,二五一十……
黄 还有你欠我的钱,你记着:我父亲在的时候,你老婆死了买棺材,借了我五块钱;前年你有病,打发大春来借了两块半;去年又一个三块整,当时同人言明是五分利,这利打利,利滚利一共是……
穆 (打算盘)利打利,利滚利,一共是……五五二十五,二五一十,四退六进一,……一共二十五块五毛,一石五斗租子。
黄 一共是二十五块五毛,一石五斗租子,对不对,老杨?
杨 是,少东家……对。
黄 老杨,你看这是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的,一丝不差,一毫不错。老杨,今儿是年三十啦,这账是不能再拖啦。你要带来的话,那就当面交钱,立地勾账;要没带来,那出去想个办法,叫穆先生陪你走一趟。
穆 两条道由你拣,叫我跑腿也情愿。怎么样,老杨。
杨 (哀求地)咳,穆先生……少东家……我求求你,再让着我这一回吧,我实在没钱,打不起租子,还不起账啊!(呜咽地)少东家……穆先生……
黄 咳,老杨,不要这样子嘛。你过年,我也过年,你为难,我更为难,今儿这笔账是一定要清了。
杨 (趋前哀求)少东家……
黄 咳!人啊,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今儿你欠我的账,说到天上也要还呀!穆老杨,今儿我们少东家的话是说下啦,少东家说一是一,决不改口,老杨,你一定想个法子。
杨 少东家,我有什么法子呀,我这个孤老头子,没有亲朋贵友,叫我到哪儿想法子去呀?少东家……(苦苦哀求)
黄 (看时机已到,向穆仁智示意)咳……
穆 (对杨白劳)咳,我说老杨,有个办法了,我们少东家给你指下一条阳关大道,看你走不走……
杨 (不懈地)穆先生,你说……
穆 你回去,把你闺女喜儿领来顶租子怎么样?
杨 (晴天霹雳)啊?
穆 回去领喜儿来顶租子!
杨 (下跪,哀号地)少东家,这可不行啊!
(唱)猛听叫喜儿顶租子,
好比晴天打霹雳!
喜儿啊是我的命根子,
父女俩死也不能离!
(白)少东家我求你……
(唱)我求求少东家大发慈悲,
再让我老杨这一回,
我一生只有这一个女,
人不到难处不落泪……
黄 (愤然起立)咳,我这是为你着想啊,老杨。把喜儿领到我家来过几年好日子,不比在你家少吃没穿受罪好得多吗!再说,喜儿来了,我还能亏待她?这么一来,你的账也就勾了,这不是两全其美的事吗!
杨 少东家,不……可不行啊……
穆 哎,老杨,听我说,穷生奸计,富长良心,少东家这是一片好心,为你一家啊。你想想:喜儿要来了,不是享福来了,这以后,吃好的,穿好的,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不比在你家少吃没穿强多啦!再说叫喜儿受那个罪,咱们少东家看了也过意不去呀。咳,我看就这么办吧!
杨 咳,少东家,穆先生,喜儿这孩子是我的命啊,她三岁上就死了娘,我一泡屎一泡尿把她拉扯大的,一滴水一滴汗把她养活大的。老杨这么大年纪,就这么一个丫头,这丫头就当是我一个儿啊,我怎么也不能离开她……(向黄世仁)少东家……
黄 哼!(不搭理)
杨 (向穆仁智)穆先生……
穆仁智不搭理。
黄 (一会儿)老杨,我可不能再等啦,两条路你自己拣吧:给人,还是还账?
穆 老杨,今儿少东家蛮高兴的,不要得罪了少东家——吃不了兜着!
黄 (怒)不要给他讲了,快给他写个文书,叫他明天把人送来!(怒,欲下)
杨 (上前拖住)少东家,你可不能走啊!
黄 去你的!(推开杨,急下)
穆 好,就这么办吧,老杨。(到桌旁写文书)
杨 (疯狂地拦住穆)你……你不能啊!
(唱)我杨白劳犯了什么罪?
立逼着卖我的亲生女!
受苦我受了这一辈子,
想不到我落到了这步田地!
穆 老杨,想开点,不要一时糊涂,今儿这个事是答应也得答应,不答应也得答应!(推开杨白劳,拿笔写文书)
杨 (拉住穆的手)啊!
(唱)老天单杀独根草,
大水尽淹独木桥,
我一生只有这一个女,
离开了喜儿我活不了!
穆 (大怒)你别糊涂了!一会儿少东家生了气可不是玩的!
杨 我……我……我找个说理的地方去!(欲冲出门去)
穆 (拍案)哪里说理去!县长和咱们少东家是朋友,这就是衙门口,你到哪里说理去!
杨 (惊住)我……我……
穆 (又缓和地)老杨,不行啊!胳膊抗不过大腿去,我劝你写了文书按个手印,不就结了吗!(写文书)
杨 (又去拦)你……你……
黄急上。
黄 (声色俱厉)怎么还嘴硬?杨白劳!告诉你说,今儿行也得行,不行也得行,(对穆)快给他写文书!
杨 (愣住)啊?
穆 (写文书,念)……“立约人杨白劳,欠东家租子一石五斗,大洋二十五块五毛,因家贫无法偿还,愿将亲生女喜儿卖与东家,以人顶账,两相情愿,决不反悔,空口无凭,立此为证。立约人黄世仁、杨白劳,中人穆仁智。”……好啦,说话为空,落笔为实,来,老杨,按个手印吧!
杨 (疯狂似的)少东家,可不行啊!……
黄 (威吓地)怎么?好,那叫刘三黑把他捆起来,送到县上去!
杨 (大惊,昏迷地,战抖着)啊!把我送到县上去……少东家!
穆 (拉住杨的手)按上个手印吧!(按手印)
杨 (看自己的手印有墨迹,惊)啊?……(倒地)
穆 哈,一个手印还了几十年的账……(把文书给黄世仁)黄世仁向穆仁智示意。
穆 (以手试杨白劳呼吸后,向黄世仁)没什么。
黄 杨白劳,你也该回去啦,明儿把喜儿送过来。(对穆仁智)把那张文书给他带上。
穆 (扶起杨白劳)这一张是你的,给……(给文书)明儿,送喜儿来给少东家拜年,叫她到这儿来,过个好年,去吧!(推杨出门,反锁门)杨白劳出门不支,倒地。
黄 老穆,明儿一早多带几个人去,不要叫老头子回去一闹不认这个账,跑了的话,那可落个人财两空。
穆 是。
黄 还有,千万不要把风声闹大了,大年初一,不太好看,给那些穷人们闹出去,有理也说不清。有人问,就说老太太要看看喜儿,领喜儿来给老太太拜年的。
穆 对。(下)
黄 哼!杀不了穷汉,当不了富汉,弄不了杨白劳,就得不到喜儿。(满意地,下)
黄世仁家门口。
杨 (在门外苏醒过来,爬起)老天啊,杀人的老天啊!
(唱)老天杀人不眨眼,
黄家就是鬼门关!
(白)杨白劳,糊涂的杨白劳啊,
(唱)为什么文书上按了手印?
亲生的女儿卖给了人!
(白)喜儿呀,你爹对不起你啊,
(唱)你等爹回家来过年,
爹怎能有脸把你见?(踉跄走下)
歌剧《白毛女》,共五幕十六场,课文节选的是歌剧第一幕的第一、二场。
白毛女起源于晋察冀边区白毛仙姑的民间传说故事中的主人公“喜儿”。1945年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贺敬之、丁毅执笔,据此集体创作出歌剧《白毛女》。同年4月为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演出,毛泽东、周思来等中央领导同志都出席观看,受到热烈欢迎。后在解放区各地陆续上演,深受广大人民和八路军官兵的喜爱。
作为中国民族歌剧的代表与奠基之作,歌剧《白毛女》以其鲜明的民族风格、极高的艺术价值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2015年是歌剧《白毛女》首演70周年,为了传承和弘扬民族艺术,文化部组织复排歌剧《白毛女》并摄制了3D舞台艺术片。新版歌剧《白毛女》已于2015年11月6日在延安解放剧院进行首演,全国巡演的大幕随即拉开。
[1]1956年初级中学语文课本第五册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