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增正
《东方红》这支歌,是1943年最先从我们移民队心窝窝里发出来的。
记得那年冬天,边区政府号召移民走南路到延安开荒。我们佳县的群众,组成了七十人的移民大队。临出发,大家讲:“咱编个歌,一路上唱,红红火火地走到延安不好吗?”
正好,我三叔李有源来看我。他虽说也是个农民,可平常喜爱学习,识不少字,编秧歌很在行。我就向他说了编歌的打算,他当天晚上就留下和我们一起编。人常说“万事开头难”,大伙你看我,我看你,谁也不知从哪里说起。三叔就讲:“我看,高楼万丈从地起。咱百姓过上了好光景,能走南路开荒发展生产,还能忘了共产党、毛主席!编千支歌万支歌,都得从毛主席编起。”我一下子想起三叔用白马调编过四句《东方红》,就说:“三叔,还是你先讲讲那四句《东方红》是怎样编出来的,叫大伙开开窍吧。”大伙都赞成,他也不推辞,说:“娃们,别看这四句词,编它,不是一天两天,也不是一年两年,而是用了整整四十年功夫。”
他接着说:“我是光绪年间生的人,到今年整整四十岁啦。咱生在穷人家,从小受苦。有钱人家的孩子能念书识字,咱穷人上不起学要当一辈子睁眼瞎,这口气说什么也要争哩。我哭着闹着要念书,家里大人咬着牙供我到刘家沟上学。这是我进学屋的一年,也是出学屋的一年。因为家里拿不起钱物,只念了一个冬天,就回家给地主当了放牛娃。咱人穷志不穷,想念书的心一直没死。后来给地主当长工,地里场里的活不说,每天还得挑上两个大粪桶到佳县城里挑大粪。城里有个小学堂,担粪时我帮学堂干些杂活,为的是钻到课堂后面听听讲,一个冬天也跟着识了不少字。虽说为了这挨了地主不少打骂,可咱穷人有志气,要学习谁也挡不住,自己慢慢揣摩着,总算能看懂一些旧书啦。可是我常想:这世道军阀恶霸横行霸道,要是让他们闹腾下去,咱这陕北穷山湾湾里,就更没有穷人活的路了。穷人连嘴都顾不上,识字看书又有什么用呢?”
停了一会儿,他眼睛一亮,激动地说:“娃们呀娃们,是共产党、毛主席带领咱过上好光景哩!毛主席率领工农红军胜利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咱们陕北。在毛主席的领导下,建立革命政权,实行了减租减息,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咱们家家户户丰衣足食,喜气洋洋。单说闹冬学吧,没钱人也能念书,这可是咱天天想、夜夜盼的哪!
“去年冬天,我起了个大早,挑着担子进城。一路上,红彤彤的太阳从东边升起来,万道金光照射着大地。走上山峁峁一看,夜雾散了,前后左右尽是些村庄,雄鸡高声叫,炊烟满天飘,一片红火光景,我心里真是痛快极了,浑身是劲,百多斤的担子也觉得轻飘飘的。我望着红彤彤的太阳,出神地想起来:万物生长靠太阳,拯救穷人的是共产党。要打起比方来,说毛主席是咱穷人的太阳,那是再恰当不过了。再说咱中国的工农百姓世世代代受苦,眼下出了毛主席这样伟大的领袖,好日月才开头,也正是眼前旭日东升的光景哩。我抬头一看,城墙上有一条大字标语:‘毛主席是中国人民的救星!’这句话正好把我心眼里的话都说出来了。以后,多少日子我心里总是记挂着那天早上的情景,觉得有话要说,觉得有歌要唱,觉得我亲身经历的那种情景不说出来、不唱出来,对不住千千万万和自己一样的受苦人。于是我一个人在灯下哼着白马调,想出四句《东方红》的歌词来。”
三叔讲完,大伙兴冲冲地唱了一遍,叫嚷起来:“老叔,老叔!你说出了大伙心里的话。”
当晚,三叔和大伙接着四句《东方红》往下编,你一句我一句地又编出了几段。
第二天,移民队出发了。排好队伍,像八路军那样整齐雄壮,尤其是大伙唱起歌来,更是显得精神。一路上,热热火火,歌声不断。我们移民队走到哪里,歌就唱到哪里。只要我们一唱,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就立时把我们围起来。听着听着,他们的嘴也动起来,像是早就会唱这支歌,又像是早就想唱这支歌。慢慢地,他们也和我们一起唱起来了。我们走过哪里,歌子就流传到哪里。不少机关、部队、工厂、学校听说我们会唱《东方红》的歌,便找我们移民队去教他们唱,歌子流传得更远了。一路上,也有不少像三叔那样热心的人,对这支歌提了一些意见,帮我们修改。
移民队到了延安,安下家来。有几位音乐家特意跑来看我们,把歌词和曲谱都录下来,拿去登了报。没有多久,音乐家们根据群众意见把《东方红》修改得更动听了,会唱的人更多了,整个陕甘宁边区都响起了《东方红》的歌声。这歌子,说出了所有的人对共产党、毛主席的心里话:
《东方红》是全中国几万万人民的心声。有人说得好:在解放区,它是亿万人民对共产党、毛主席的颂歌;在国民党统治区,沦陷区,它就成了广大人民对革命和幸福生活的向往。它像长了翅膀,飞越黄河,飞越长江,传遍了全国。难怪以后有人再问起三叔编歌的经过时,他不单单要说这支歌编了四十年,而且特别说明这支歌是全中国各族人民编的。这是咱全中国人民也是全世界革命人民爱唱的一支歌。
李增正(1918—1977),陕西葭县(今佳县)张家庄人,《东方红》词作者李有源的侄儿。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年轻时就是个爱红火的人,有着一副好嗓子,民歌唱得好听,很受群众欢迎。李有源经常把编好的歌子交给他唱,许多歌曲都是由他传唱出来的。1944年春李增正响应政府号召随佳县移民队来到延安开荒种地。
[1]1978年初级中学语文课本第一册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