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革命时期,陕北红军总指挥刘志丹将军屡次打胜仗。这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非常重视调查研究工作。
刘志丹将军每到一个地方,总是先打开地图仔细地看。接着就找老乡们谈话,问这问那。1934年,他带领一部分陕北红军,驻扎在清涧县的华安寺。清涧县里的粮食部长也住在这个村子里。一天,刘志丹将军指着马家塔村问那个部长说:“你知道这个村子里有多少人家?多少窑洞?几口大锅?”那个部长给他问住了,觉得很不好意思。后来他反问刘志丹将军说:“你知道有多少?”刘志丹将军就一五一十地说给他听。粮食部长有点儿不相信,把村子里的贫农会会长找来一问,跟刘志丹将军说的一丝不差。
这件事引起了那个部长的兴趣,心里想,“刘志丹将军怎么知道得这样准确呢?”又想,“也许他早就知道这个村子的情况吧,别的村子他未必知道。”
有一次,队伍要从袁家沟起身,路过邓家塔回华安寺。到了邓家塔,那个部长找来邓家塔的贫农会会长,向他打听邓家塔有多少人家,多少窑洞,多少大锅。贫农会会长跑回去看了一遍,才详详细细地告诉他。于是那个部长问刘志丹将军说:“你知道邓家塔有多少人家?多少窑洞?多少锅灶?”刘志丹将军笑着,从衣袋里掏出笔记本看了看,一五一十地把邓家塔的情况,人家,窑洞,牲口……都说出来了,一点儿没有差错,连在场的邓家塔贫农会会长也愣住了。从此,大家都佩服刘志丹将军调查工作做得好。
刘志丹将军每到一个地方,就调查各方面的情况,搜集各种材料,随时记在笔记本上。需要的时候翻开一看,立刻就能知道,非常方便。许多同志受到他的影响,都重视调查研究工作了。
刘志丹(1903—1936),名景桂,字子丹,陕西省保安县(今志丹县)金鼎镇人。中国工农红军高级将领,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西北红军和西北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人之一。1936年4月,刘志丹率红军东征,在山西中阳县三交镇战斗中光荣牺牲,时年33岁。后来,毛泽东为他题碑:“群众领袖,民族英雄。”周恩来为他题词:“上下五千年,英雄万万千;人民的英雄,要数刘志丹。”本文从一个侧面表现了刘志丹将军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杰出的军事才能。
[1]1961年十年制小学语文课本(试用本)语文第八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