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丰[2]
抗日军政大学于1936年6月1日创建于陕北瓦窑堡。1937年1月,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改称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为激励学员努力学习,肩负起抗日救国的责任,1937年11月,毛泽东让中共中央宣传部负责人凯丰为抗大谱写一首新的校歌,以取代原来的《红大校歌》。凯丰受领任务后兴奋不已,夜不能寐。他根据党中央赋予抗大的任务,望着一群群热血青年感慨万端。一幕幕感人情景让凯丰心潮澎湃。很快,他就将从心灵深处流淌出的歌词交给了年仅27岁的青年作曲家吕骥(时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11月10日,吕骥反复吟诵着歌词,心如潮涌,一串串音符挟着强烈的感情喷涌而出,仅用一个下午的时间,他便完成了谱曲任务。此后,由吕骥当场唱给时任抗大副校长的罗瑞卿等领导听。罗瑞卿激动地说:“我听过不少校歌,但我最喜欢的还是这首歌。”从此,《抗日军政大学校歌》从校园传遍延安,飞越万水千山,唱遍抗日前线,并一直传唱至今。
[1]1961年初级中学语文课本第一册选用。
[2]凯丰(1906—1955),原名何克全,江西萍乡人,中国共产党前期领导人之一。参加长征到延安,1937年春,凯丰调任中共中央宣传部代部长,常到抗大讲政治经济学课程,作形势报告,并写下了催人奋进的《抗日军政大学校歌》,毛泽东审阅歌词时说:“写得不错,完全符合抗大的办学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