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曾经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总后方。延安是无数人魂牵梦萦的地方,是举世闻名的革命圣地。党中央、毛主席在延安战斗生活了十三个春秋,培育形成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和重要现实价值的延安精神。以刘志丹、谢子长为优秀代表的延安人民为建立新中国做出了巨大的牺牲。正因为如此,延安也一直受到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作为延安人,我们感到无上的光荣和无比的幸福。
今天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时代要求中,作为一名延安人,我们不禁自问:自己了解延安岁月吗?知道怎样传承延安精神吗?准备如何做一个新时期的延安人?当然,了解延安、学习延安的途径是很多的。这里,我们从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教育出版社历次出版的语文教材中选编了70篇有关延安或者是延安时期写的课文(小学14课,初中36课,高中20课),我们以这种特殊的视角,让读者看到“语文课里的延安”,形象地为读者解读什么是延安精神。
这70篇课文(不包括“附录”),计有诗歌16首,散文51篇,小说2篇,戏剧1篇。所有课文按主题编排成九个单元,每个单元取其中一篇课文的题目作为本单元的标题。为了方便读者阅读,每个单元前做了简要的单元提示,绝大多数课文下对版本出处和作者做了简单的说明,后有简短的“阅读提示”。部分课文尚未查清版本册次,就按“相同题材”原则附在文后。此外,为了帮助读者更多地了解延安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我们还从历代描写延安的古诗文中选录了5篇,附录于后。
这些“曾经的课文”,影响过一代又一代青年学子,有的甚至对好些人的人生抉择都产生过重大影响。好多优美的片段,几十年后他们都能熟背如流。在今天看来,无论是思想性,还是艺术性,大多数都能够称得上是上乘之作。可是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这些课文陆续被删减了,现在只剩下寥寥数篇。这种情况,在延安人看来,可能多少会感到有些可惜。为弥补这一缺憾,为延安的青少年学生提供一份原汁原味的“延安岁月”的课外读本,“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强为民族振兴和家乡建设而努力奋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这些都是编写本书的目的。
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