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仲勋,陕西富平县人,192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春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习仲勋同志早年参加革命,出生入死,转战陕甘,是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1933年3月后,与刘志丹等同志创建先后以照金、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1934年11月,习仲勋当选为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他参与领导苏区的游击战争,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多次“围剿”,出生入死,浴血奋战,在不断排除内部“左”的和“右”的思想干扰中,壮大了红军武装,巩固和发展了革命根据地。1935年春,陕北、陕甘边两块革命根据地在反“围剿”战争中连成一片,统一为陕甘革命根据地(又称“西北革命根据地”),习仲勋同志为中共西北工委领导成员,并继续担任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1935年9月,他和刘志丹同志等一大批领导干部在错误“肃反”中被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的执行者关押。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到达陕北后,他们才得以释放和平反,从而挽救了这块在土地革命战争后期“硕果仅存”的革命根据地,使之成为党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和八路军奔赴抗日前线的出发点。
延安时期的习仲勋
1936年6月,习仲勋同志随红军西征,同年9月起,任中共关中特委书记、游击队政治委员。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先后担任中共关中特委书记、专员公署专员、军分区和关中警备区第一旅政治委员等职。1942年起任中共中央西北局党校校长。他组织领导分区军民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军事、政治和经济斗争,贯彻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赢得了党和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拥戴。1943年1月,毛泽东同志亲笔为他书写“党的利益在第一位”的题词,予以表彰。1943年2月,他调任中共绥德地委书记兼绥德、米脂警备区和独立第一旅政治委员。他深入农村,调查研究,培养典型,总结经验,领导大生产运动,增强了当地的经济实力,为巩固和发展“三三制”政权做出了很大成绩。在整风审干和“抢救运动”中,他抵制和纠正“左”的偏向,保护了干部和群众。1945年6月,在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仲勋同志当选为候补中央委员,同年8月,任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
抗日战争胜利后,习仲勋同志历任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治委员、陕甘宁野战集团军政治委员、西北野战兵团副政治委员、西北野战军副政治委员、西北军区政治委员。他受毛泽东同志指示,领导策动了横山起义,接应王震同志率359旅中原突围返回延安。1947年3月中旬后,按照中共中央的战略部署,他协同彭德怀同志指挥了保卫党中央、毛主席和陕甘宁边区的战役,相继取得青化砭、羊马河、蟠龙镇“三战三捷”和陇东、三边战斗的胜利。习仲勋同志作为我军优秀的政治工作领导者,在整个解放战争期间,和彭德怀、贺龙同志,或转战西北战场,或开展新式整军运动等军队政治工作,或组织后方支前,战胜了十倍于我的国民党军队,为解放大西北、解放全中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