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参谋部前院,正面的3孔石窑洞,叶剑英一直住着;旁边3孔分别为李涛、郭化若和石敬平居住。1943年在脑畔山腰修起3间平房后,叶剑英有时就到山上住。1947年3月3日,为指挥延安保卫战,彭德怀由枣园搬到这里。
1935年9月,中共中央率红一、红三军抵达哈达铺后,根据俄界会议决定,将红一、红三军和军委直属队改编为陕甘支队,彭德怀任司令员,毛泽东任政治委员。长征到达陕北后,彭德怀协助毛泽东、周恩来指挥了吴起镇战役和直罗镇战役,胜利地粉碎了国民党对陕北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1936年2月20日至5月5日,毛泽东和彭德怀率红一方面军主力以“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的名义进行了东征。5月19日至7月27日,彭德怀率由红一方面军第1、第15军团和第81师、骑兵团等组成的西方野战军进行了西征。东征和西征巩固和扩大了陕甘宁根据地,为迎接红二、四方面军北上,实现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发展西北抗日新局面创造了有利条件。
抗日战争爆发后,彭德怀任八路军副总指挥,与朱德率八路军开赴山西抗日前线。在八年抗战中,彭德怀的大部分时间是在战火纷飞的前线度过的,只在党中央召开一些重要会议时,才返回延安,先后在杨家岭和枣园居住。在枣园时,彭德怀与刘少奇同住一院。
1947年3月8日,撤离延安前夕,陕甘宁边区政府在延安新市场召开了一万多人参加的保卫边区、保卫延安动员大会。彭德怀在会上发表了激动人心的讲话。他说:“十一年前,陕北刘志丹不过三千人。后来,中央红军开到陕北,总计不超过一万五千入,国共兵力是二十与一之比。然而我们东征西征,都是无往而不胜。今天,我们也完全有可能把胡宗南的几十个旅消灭在这里!”他的讲话,给了边区军民以巨大的鼓舞和力量。
3月10日,保卫延安的部队集结完毕,彭德怀亲临前线阵地,观察地形,检查工事,和前线指挥员研究作战方案。他对前线指挥员说:“我们面对的敌人是强大的,要准备打硬仗,打恶仗。”3月11日,国民党军飞机开始对延安进行狂轰滥炸。3月13日,国民党军飞机对延安及附近地区再次实施轮番轰炸,同时以第1和第29两个整编军(6个整编师,15个旅)共14万余兵力,由董钊、刘戡率领,分左右两路从洛川宜川之线出动,采用钳形攻势直扑延安。胡宗南坐镇洛川,要求“三天占领延安”,彻底解决西北问题。
西北野战部队在彭德怀的指挥下,在延安以南临镇、松树林一带同国民党军展开血战。3月16日,为统一指挥边区部队,中央军委决定将驻陕甘宁边区所有野战部队和地方部队编组成西北野战兵团,由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委,习仲勋任副政委,统一指挥。延安保卫战打得异常激烈,彭德怀不顾个人安危,跑到炮火连天的前沿阵地上。纵队司令员罗元发看见彭德怀,大为吃惊,劝他迅速离开,彭德怀却固执地说:“你能来,我为什么不能来?”“光靠地图,指挥不好战斗,只有走上第一线,才有发言权。”彭德怀这种临危不惧的精神,极大地鼓舞了指战员杀敌立功的意志。
3月18日,胡宗南部兵临延安城下。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仍在王家坪。彭德怀把毛泽东的警卫参谋和警卫排长叫到他的窑洞里,神情十分严肃地说:“现在,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都关心党中央、毛主席的安全,很多同志希望毛主席早过黄河。可是毛主席不同意,不愿在敌人打来的时候离开陕北人民,而要留在陕北指挥作战。你们是直接保卫党中央、毛主席安全的战士,一定要保证毛主席的绝对安全。”最后,又断然嘱咐:“毛主席一向不顾自己,必要时,你们抬也要把他抬走!”黄昏时分,毛泽东和周恩来等撤离延安。送走毛泽东和周恩来后,彭德怀立即返回住处,一面听取第一纵队司令员张宗逊、政委廖汉生等汇报情况,一面派人继续了解延安机关和群众的疏散转移情况。他还亲自去西北局、联防司令部、杨家岭等地检查。夜里,敌人密集的枪炮声越来越近,炮弹已经落到延安城东的飞机场。大家都为彭德怀的安全担心,再三催他撤离,他却镇静地说:“你们不要催,延安不是平常的地方,这一撤退,对部队和群众都有很大影响。我们的指挥机关一定要坚持到最后,这样大家心里才稳当。”
经过六天激战,西北野战兵团以伤亡691人的较小代价,取得了毙敌5200余人的重大战果,迟滞、消耗了敌人,胜利地完成了掩护党中央、中央军委机关及群众转移的任务。19日拂晓,在一切部署停当以后,彭德怀在窑洞里踱了一圏,伸手摸了摸桌子、椅子和床板,然后把手一摆,说声:“走!”即率领西北野战兵团的指挥机关,从王家坪后沟一条小路翻过山头,向东北方向走去。20日中午,彭德怀率领指挥机关抵达青化砭西北的梁村,正式成立了由五六十人组成的西北野战兵团司令部。在广阔的西北战场上,彭德怀率领着这样一个精干的、高效率的司令部,指挥不到3万的英勇子弟兵,连战皆捷。而志大才疏、不可一世的胡宗南则损兵折将,处处被动,成为彭德怀的手下败将。沙家店战役胜利后,毛泽东又一次为他题写了“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的赠诗。
在延安,彭德怀的廉洁作风是出了名的。每当他下部队检查工作,下级指挥员招待他吃饭都提心吊胆。有一次,彭德怀发现给他吃的饭与部队战士的饭菜不一样,便把筷子一放,到战士中去吃,结果搞得一些干部下不了台。
陈列在彭德怀会客室中有块打着补丁的白布褥子,是1943年彭德怀回到延安后,管理科发给他的。后来褥子被烧了个洞,经妻子浦安修缝补后继续使用。全国解放后,彭德怀把这床褥子带到北京,又用了许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