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蛮馆
HUMAN GUAN

胡蛮,原名王毓鸿、王钧初,笔名胡蛮、苦力、罗思等,是我国杰出的美术理论家和画家,河南扶沟县人。胡蛮早年摆脱旧式封建家庭,接受马列主义思想,较早地运用马克思唯物史观探究中国美术的发展规律,撰写出版了《中国美术史的演变》《辩证法的美学十讲》等学术著作。

1925年,胡蛮在北京国立艺专发起创办“胡涂画会”,提倡以新形式反映贫苦大众的生活。

1929年,胡蛮毕业于北平国立艺术学院油画系,以第一名的资格留校任助教,并由学校资助到日本东京考察艺术,还在东京举行过小型绘色展览,认识了很多革命美术家,访问了日本左翼美术家联盟。

1933年春,胡蛮在北平负责“左联”美术工作时结识了美国驻华记者埃德加·斯诺,并称斯诺为“白雪先生”,还常到其在北平的住所商议赴法举行中国革命美术展览会之事。

胡蛮在美联期间撰写的反日反帝的美术专著《中国美术的演变》,将马列论点运用到美术研究上。

1932年,胡蛮因在美联工作的关系,与鲁迅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在给姚克的四封信中,鲁迅先生曾多次提起胡蛮,并称他为“王先生”或“王君”。胡蛮赠送给鲁迅的油画《读〈呐喊〉图》,构图的主题是通过革命知识分子的桥梁作用,表现劳苦大众热情接受以鲁迅先生为旗手的革命文化的呼声。

当时绘制仇视反对国民党及日本侵略者的画作,会被当作是共产党的赤色宣传而导致牢狱之灾,所以胡蛮早期的革命油画作品当时也被印成明信片,通过邮政途径广为传播。其中《拔刺》就曾经参加过1934年在法国巴黎举办的中国美术革命展览会,这个展览会是最早向欧洲介绍中国美术的展览,当时在欧洲也引起了很大的轰动。海伦·斯诺在《亚洲》杂志上以《中国的新艺术》一文对《拔刺》作了重要的评价。她说:“在一块由涂满糨糊的面粉袋制成的大幅画布上,我看到一只强壮结实的手臂,一条肌肉鼓起的腿浮现在粗线条中,那种艺术的连绵宽广的笔触,疏忽了古老的艺术,是出于自然地表现这个时代的‘历史需要’。有史以来,中国的绘画艺术第一次把注意力转向活的机体——人的身上去,在他们多变的命运中,一切创造性的艺术必须为它负起一份责任。”

1935年,胡蛮因被国民党通缉,在鲁迅和宋庆龄的帮助下赴苏联学习和工作,曾在苏联莫斯科大学中文系任教,并在1936年2月由时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王明、副团长康生介绍入党。到苏联后不久,胡蛮受聘任苏联东方艺术博物馆顾问,为该馆介绍中国革命美术作品,并帮助从事文物鉴定和研究工作。

1939年4、5月间,赵毅敏、萧三、胡蛮经共产国际中共代表团批准由苏联回到延安进入鲁艺工作。胡蛮从苏联回来,历经艰险携带了很多介绍苏联艺术家的画册及印刷品回国,当时在鲁艺引起了轰动。

胡蛮馆(1)

胡蛮馆(2)

胡蛮馆(3)

胡蛮馆(4)

胡蛮还经常向师生们报告苏联的美术,很受师生们的尊敬。他也是个很有趣的人,前一天决心戒烟,把烟斗和烟荷包都摔下山,以示决心。没想到第二天烟瘾犯了,顾不得面子,又到山下找回了他的烟具。他还不断地改名换姓,去苏联以前原名王钧初,到了苏联以后改为苦力、罗思。从苏联回来以后改名王洪,延安文艺座谈会后又改为旺红,当时钟敬之同志说这个名字不像男人名字的时候,他又取名胡蛮。不久,胡宗南进攻边区,《解放日报》发表社论称胡宗南为“胡蛮”。他又着急将名字改为祜曼,并解释说这是外语中“人道”的意思。当年很多来延安的同志都改名字,以示对革命的决心,只是胡蛮先生改的次数多些。

1942年,胡蛮还参加了延安文艺座谈会,是当时最活跃的美术评论家。

胡蛮曾用笔名“罗思”在《文艺突击》上发表《论美术上的民族形式与抗日内容》。罗思本意为螺丝钉,表明他不嫌弃做小事,乐于做普及工作。

这一时期胡蛮作为延安的美术理论家撰写了大量美术理论文章,先后在《解放日报》《文艺突击》《中国文化》上发表他的文章。其中《解放区的木刻——新年木刻展后记》被各大解放区争相转载。胡蛮是延安时期做美术评论的第一人。

受中宣部及周恩来的委托,胡蛮将周恩来等人从重庆带回来的木刻家作品在延安举行了展览,并为此专门撰写文章进行评价。

延安自由民主的生活深深吸引着他。他曾在《解放日报》上发表文章提到:“物质生活上的供给,有民主政府的保障,创作是自由的,精神生活是真正解放的。”

他在延安最大的成就莫过于撰写《中国美术史》。该书于1942年排版,1946年发行。胡蛮以一个美术工作者的视角,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文艺研究中国美术史,首次以毛泽东文艺思想为指导,提出了“人本位”的文艺观念,开拓性地尝试创造了中国美术史研究的新开端,是新中国美术史论的一部专业教材,建国后该书多次再版。

新中国成立后,胡蛮先后任北京市人民美术工作室主任、北京市文化局副局长、中国美术研究所研究员等职。最为重要的是在繁重的工作任务之余,胡蛮坚持写美术日记14年,对发生在中央及北京市的重要美术活动及众多文艺家的相关细节作了详细精准的记录,为新中国美术活动记录了一批珍贵的历史档案。

1986年,胡蛮因病逝世。他生前的遗嘱就是要将自己的骨灰撒入家乡河南的黄河中,以示不忘家乡。苏联驻华大使特罗扬诺夫斯基代表苏联政府吊唁胡蛮,并向其亲属表示慰问。代表外国政府来悼念一位中国学者,这在外交和文化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

胡蛮一生的艺术成就贯穿于20世纪左翼美术时期、留苏时期、延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的建设时期,他的名字将永远留在漫长的历史河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