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波馆
ANBO GUAN

安波,1915年出生于山东烟台牟平县一户农民家庭,取名刘清禄。早年,父亲和哥哥们迫于生计要去俄罗斯做工,刘清禄就与母亲留在家里,陪伴他的还有母亲质朴、淳厚的山东民歌。小学毕业后,刘清禄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牟平中学,他对学校的课程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对大正琴、书籍更是爱不忍释。有时家里没钱买书,他就请母亲先借钱买来毛线,自己编出各色花篮,卖掉后用赚来的钱再买书。在牟平中学,他结识了高他一级的学友林浩,这也成为他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青年时期的刘清祿勤奋好学、热爱和平。19岁时进入济南师范学习,同时加入中国共产党,融入地下党工作。“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爆发后,刘清禄组织成立了“济南支援一二·九抗日救国会”,联络了济南女师等其他学校的学生举行全市抗日救亡总罢课。1936年,在中共济南市委书记林浩的帮助下,省立济南师范学校成立了“抗日救国会”,协助山东省委开展抗日救亡运动。5月31日,不满21岁的刘清禄只身一人作为山东代表参加了全国各界救国联合大会。在这次会议上,刘清禄结识了指挥“民众歌咏会”的刘良模先生。歌咏活动鼓舞民众参加抗日救亡的方法,给他以后的音乐创作指明了方向。

济南师范毕业后,他被山东省委任命为特派员分配到费县师范讲习所工作。不久费县就爆发了一次群众暴动,这次暴动在国民党两个营的兵力镇压下失败了。费县的组织活动几近瘫痪,山东省委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就派刘清禄到延安向党中央汇报工作。

到延安后,他先后在陕北公学、鲁艺音乐系学习,同时也开始搜集整理民间音乐。他当时创作了许多深受群众喜爱的音乐作品,而且他搜集创作的作品数量多,完成周期短,所以大家就送给他一个朴素而亲切的称号“小调大王”。

晋西北和陕北有一首广为传唱的民歌,叫《谁都不要卖良心》,也叫《芝麻油》。1938年,因为抗战宣传需要,安波利用《芝麻油》的曲调,重新填词为《白马调》。在1942年,经过佳县李有源重新填词之后,这个曲子就是响彻寰宇的《东方红》。

延安文艺座谈会后,他的音乐创作进入了新的里程。1942年12月,他用陕北古老的《打黄羊调》填词创作了《拥军花鼓》,这部作品成为拥军爱民运动中影响最广、最为著名的一首歌曲,也是文艺座谈会后文艺与群众结合、文艺为战争服务的典范。1945年,安波在深入学习秦腔后完成了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第一部关于地方戏剧种研究的专注《秦腔音乐》。抗战胜利后,安波奉命到东北工作,也开始了他担任文艺团体领导干部的发展阶段。

1945年11月,他担任热河军区胜利剧社社长。1947年为了适应全国解放的新形势,他在赤峰创建了冀察热辽鲁迅艺术学院。1949年,他为了解决歌剧音乐真正民族化、戏剧化的问题,又创作了三幕九场歌剧《纪念碑》。1952年他在全国率先建立了第一座综合性的大剧院——东北人民艺术剧院。1953年完成了第一部反映农村合作化的话剧《春风吹到诺敏河》。展馆内展示的是他生前用过的部分乐器。1964年周恩来总理亲自下调令,将安波任命为中国音乐学院院长兼党委书记。同时,他担任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音乐创作组的组长。《东方红》演出一举成功,安波却积劳成疾累倒了。经诊断,已是肝癌晚期。1965年6月18日,年仅49岁的安波不幸逝世,离开了他奋斗终生的文艺事业,而他的作品,至今被人们广泛传唱着。

安波馆(1)

安波馆(2)

安波馆(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