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9旅旅部旧址
359LV LVBU JIUZHI

八路军359旅旅部旧址位于延安市宝塔区麻洞川乡金盆湾村,距延安约60公里。

1937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第6军团和红军第32军、红军总部特务团一部,在陕西省富平县庄里镇改编为第120师第359旅。陈伯钧任旅长,王震任副旅长,下辖由红6军团编成的第717团,由红军第32军等部编成的第718团,共5000余人。

1939年8月,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命令,为保卫陕甘宁边区,守卫西北大门,359旅由晋西北恒山地区回防陕甘宁边区。同年10月,该旅部到达绥德一带。在朱德的倡导下,该旅于1941年3月开赴南泥湾一帯,守卫陕甘宁边区重要的南线门户。旅部驻金盆湾村,王震任旅长兼政委,副政委王恩茂,副旅长苏进,参谋长唐子奇,政治部主任袁任远,副主任李信。

王震,湖南浏阳人,1924年参加工作。1927年加入共青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

1941年3月,遵照党中央、毛主席的指示,王震率八路军120师359旅分三批浩浩荡荡从绥德警备区开进了人烟稀少、荆棘丛生、野兽出没的南泥湾。当年的南泥湾正如人们用歌谣所形容的:“南泥湾呀烂泥湾,荒山臭水黑泥潭,方圆百里山连山,只见稍林不见天,狼豹黄羊满山窜,一片荒凉少人烟。”进驻南泥湾以后,359旅遇到了诸多方面的困难,但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指示,王震要求部队立即投入到开荒生产中去。他向全旅干部做了动员讲话,他说:“一手拿枪,英勇顽强地消灭一切敢于来犯的敌人;一手拿镢头,在广阔的荒山野岭里开荒种地。以多打胜仗消灭敌人、搞好生产多产粮食的实际行动,保卫党中央,保卫延安,保卫陕甘宁边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对延安的经济封锁。”他号召当年每人完成开荒6亩,定下了全旅开荒1万亩、产量1000多石的奋斗目标。为了迅速掀起开荒生产的热潮,359旅的首长和战士们,披星戴月,挥汗如雨,山坡上、沟道里,到处是争先恐后、你追我赶、轰轰烈烈的劳动场景。为了使生产不走弯路,王震批准71岁的农民朱玉环参军当生产顾问,委任他为农业生产副官。

在生产过程中,有很多感人的事迹。359旅718团团长陈宗尧把团部搬到山顶上,白天劳动,晚上办公。一次身患重病,大家劝他下山休息,他却说:“不完成党组织交给的任务,宁死也不离开山头。”政委左齐在战场上失去了左臂,不能拿镢头;四支队队长苏鳌也是残疾,他们便每天挑起担子给山上的战士们送水送饭。战士王福禄左右开弓,手不停梭,一天织布达20余丈。班长李位,在垦荒比赛中挥动4斤半重、7寸口面的大板镢,每分钟落地48次,11个小时开荒3.67亩;359旅719团的刘顺义又以4.1亩的纪录超过了李位;而尹光普又以4.28亩的成绩超过了刘顺义,创下了359旅战士中单日开荒最多的纪录。短短的几年时间,昔日处处是荒山的“烂泥湾”变成了到处是庄稼的陕北好江南。

在大生产运动中,涌现出了大批劳动英雄。王福寿、陈敏等12人出席了边区“群英会”,出现了717团2连、3连王福寿小组,6连和718团李位生产班等先进集体,其中717团2连得到了朱总司令的表扬,称他们是“模范连”。1942年10月至1943年1月,西北局在延安召开了高干会议,会议历时88天。在会议闭幕的当天,西北局对在边区经济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领导干部进行了表彰奖励,毛泽东亲自为他们题词。为八路军120师359旅旅长兼政委王震的题词是“有创造精神”;为八路军120师359旅供给部部长何维忠的题词是“切实朴素,大公无私”;为八路军120师359旅供给部政委罗章的题词是“以身作则”。

王震旧居

石磨

1939年2月,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生产动员大会

1946年9月,延安军民欢迎359旅胜利归来

经过两年多的辛勤劳动,359旅做到了粮食和经费全部自给,而且缴纳公粮1万石。至1942年底,边区党政军学各部门经费自给率已达到一半以上,资产积蓄达5亿元(边币)左右,取之于己的部分已超过取之于民的部分。1942年12月,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高级干部会上作报告,对1938年以来陕甘宁边区生产运动的情况与经验,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总结,他说:“这是中国历史上从来未有的奇迹,这是我们不可征服的物质基础。”

据统计:1942年全旅收获细粮5451石、蔬菜10万斤、瓜5万斤、猪1819头、鸡473只、鸭107只。每人平均每月吃到2斤肉,每天5钱油、5钱盐、1.5斤菜。

1943年底,陕甘宁边区召开了第一次劳动英雄及模范生产工作者代表大会。会议期间,中共中央举行招待劳动英雄大会,毛泽东发表《组织起来》著名讲话。他称赞劳动英雄和模范生产工作者“是人民的领袖”,号召把全部劳动力组织起来。这次大会,把边区生产竞赛运动推向了新的高潮。

359旅在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同时,还办起了纺织厂、被服厂、造纸厂、化工厂、制鞋厂等。大光纺织厂年生产棉布由1940年的几百尺,增加到1943年的9117尺,生产毛毡千余条、毛巾2000余打;制鞋厂年生产单鞋2500余双、棉鞋1200余双;化工厂年产肥皂10万余条;被服厂年产单衣2.5万套、棉衣1.2万套;榨油厂年产食油2万余斤。木工厂、皮革厂、陶瓷厂等,产品除供部队所需外,有的产品还可向社会销售。由于产品种类多、质量好,受到边区广大群众的好评。

到1944年底,359旅共开荒种地26.1万亩,年产粮食900余万斤,除全部自给外,每年上交300多万斤公粮,达到了“耕一余一”。359旅还打土窑1048孔,建房屋602间,修大礼堂1座、小礼堂2座,做桌凳等家具3922件,打水井47口。

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等同志曾先后到南泥湾视察。1943年1月14日,中共中央西北局高干会闭幕式上,359旅被授予由毛泽东题写的“发展经济的前锋”锦旗。

八路军第359旅开进南泥湾

组织起来,耕一余一

群众给王震旅长戴花

在生产的同时,他们根据中央下达的任务,坚持“一面生产、一面学习、一面军事”三位一体的生活。359旅的战士们抓紧学习文化,开展了多种多样的文化活动。由于学习条件差,山坡上、大树下、河道边都成了战士们学习的场所。没有纸,石板就是纸;没有笔,树枝就是笔。战士们编了顺口溜说:

“桦树皮,赛过纸;大沙盘,好练字。

学习哪怕条件差,越是困难越积极。”

就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战士们一个字一个词地学,许多一字不识的战士能够达到看报、写信的程度,有的人还能为报纸写稿。

在进行大生产和学习的同时,359旅还担负保卫党中央、保卫陕甘宁边区南大门的重大任务。1941年10月,国民党何文鼎部企图进犯三边,359旅奉命北上守卫边区北大门。717团、4支队与警三旅等部队组成野战兵团,王震、贺晋年任正、副司令员,红军布防在四十里铺、茶坊梁、黑梁头一带。717团消灭了敌人两个连。何文鼎见状未敢继续向边区推逬,后迂回绥远。1942年1月,717团和4支队返回南泥湾途经延安时,受到毛泽东的接见。

1943年六七月间,国民党胡宗南部准备进攻边区,359旅奉命开赴南线,严阵以待,718团布防富县地区;717团、719团驻守临镇、九龙泉、交道镇、牛武一线。7月4日,718团的一个班,在富县峪口村战斗中打退了敌人一个营的三次进攻,消灭敌30多人,我军无一人伤亡。

1944年10月,根据中共中央决定,359旅主力组成八路军独立第一游击支队(通称南下支队),约5000人。王震任司令员,王首道任政治委员,王恩茂任副政治委员,朱早观任参谋长,刘型任政治部主任。于11月9日离开延安,挺进华南。

该旧址现存土窑洞数十孔。

359旅金盆湾大礼堂遗址

359旅金盆湾大礼堂位于延安市宝塔区金盆湾村,距南泥湾约10公里,在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八路军120师359旅旅部所在地。

大礼堂就在延(安)宜(川)公路旁边的山坡下,其建造由359旅副旅长苏进负责。范进是学工科的留日学生,建筑由他和本旅伍积禅、彭江,以及日本工农学校的学生共同设计;359旅张学树等30多人(木工、泥工、砖瓦工)参与建造,于1944年7月10日竣工。

大礼堂长49米、宽32米,可容纳1200多人。当时礼堂内没有桌子、凳子。礼堂是木结构,礼堂建成后曾举行过几次重要会议。1947年3月,胡宗南率国民党军队进攻延安后,礼堂被毀。后来当地老百姓挖窑洞时从地下挖出半个牌匾,上面还残留着当时大礼堂的“堂”字。

南泥湾的大南瓜

向荒山秃岭开战

八路军359旅王震主持召开生产会议

干部学校的学员在开荒

南泥湾砍梢

南泥湾稻田

王震与劳动英雄吴满友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