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
12月1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决定在晋东南成立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第一分校。学员人数为三四千人。
12月10日,中央军委命令:第一分校由抗大第五大队、第六大队、第三及第四大队各一部,陕北公学旬邑分校(大部分)和西北抗日青年训练班一部组成。
12月13日,中央军委任命何长工、周纯全为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校长、副校长。抗大总校任命韦国清为第一分校训练部部长,黄欧东为第一分校政治部主任。同时决定成立第一分校党务委员会,书记黄欧东,委员何长工、周纯全、韦国清、刘浩天。
12月22日,中央军委参谋长滕代远和抗大副校长罗瑞卿在甘泉接见了抗大第五、第六大队全体人员,宣布第一分校领导的任命。滕代远代表党中央、中央军委、毛主席和朱总司令以及其他领导,对抗大一分校成立表示祝贺并送行。12月25日,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在延长县召开成立暨东迁动员大会。
1939年
1月3日,学校3000余人以“何纵队”为代号,从延长县向晋东南挺进。
1月4日,由延水关渡14东渡黄河至永和关。
1月11日,在陈(士渠)支队掩护下,急行军越过汾河、灵石公路和同蒲铁路封锁线。
1月12日,在静升镇稍事休息,乂继续行军。翻越绵山前,学校收到朱总司令的防冻电示。
1月21日,一分校抵达东迁目的地——山西省屯留县故县镇。
1月25日,一分校隆重召开庆祝东迁胜利大会。八路军总部左权副总参谋长到会作了《敌后斗争形势和任务》的报告。何长工校长作东迁总结,周纯全副校长一一介绍营以上干部。
1月27日,中央军委对抗大分校下达指示:“以培养八路军及其游击队之军政干部为目的,将来学生之來源以八路军战士和干部为主,毕业生应分配到八路军工作。由‘抗大’分校抽出干部到部队工作必须十分谨慎,今后,凡由‘抗大’分校抽出干部应经中央军委批准。应继续用‘抗大’名义,分校应向母校经常报告工作及经验。而分校工作之领导及监督则由八路军总部、中央北方局及各分局负责。”学校根据指示做开学的准备工作。
2月上旬,全校调整机构,编为训练部、政治部、校直属政治处、校部、校首长办公室、7个教学营、29个学员队和7个直属学员队(班)。
2月23日,一分校在故县镇举行第一期开学典礼。朱总司令莅临大会,作了《敌后形势和斗争》的报告。学员总数3237人,其中八路军干部420人(党员273人,占65%),知识青年2817人。
本月,防化队开学。
3月6日,中央军委批复八路军前总关于抗大一分校教学内容安排的报告,指出:“应当加强军事教育,强化军事生活,以培养初级军事干部为目的。”“政治教育仍是重要地位。”“党的支部应当公开并实行党日制。”“在8个月的学习期内,最好给学生到部队去实习的机会,时间给1个月。”
3月中旬,一分校派政治总教室干事白彦赴延安向总校汇报工作。在庆祝抗大成立三周年的晚会上,白彦受到毛主席的亲切接见。毛主席指出:“看来中央把抗大搬到敌后,就地培养干部的方针是正确的。”
本月,一分校成立文化娱乐工作团。
本月,政工训练班、军事直属队开学。
4月1日,总校提出政治工作的中心与要点:(一)深入六中决议的传达、讨论,使其具体化。(二)提高与困难斗争的精神,加紧生产与节约的保证。(三)巩固与扩大学校过去工作成绩……(四)强化在职干部中的团结,真正解决在职干部的学习问题。(五)强化党的工作与马列主义的阶级教育,严密党的组织与生活,提高党员的质量。一分校根据上述指示,作了具体部署。
4月27日,朱总司令应学校的请求为第五期(一分校第一期)毕业学员题词:“从工作中继续学习锻炼自己”。
5月1日,一分校开展“红五月”革命竞赛活动。
5月上旬,奉总部指示,一分校增设支队建制,设3个支队,每个支队辖3个营,每个营4一5个学员队。
5月31日,一分校召开卫生工作会议,八路军野战卫生部部长孙仪之到会讲话。
本月,政工训练班结业,分配在本校工作。
本月,总部决定,从抗大一分校抽调73人赴山东八路军第一纵队。
4月至7月,先后请总部朱德、彭德怀、左权等首长讲课、作报告。
6月1日,一分校召开庆祝抗大成立三周年大会。学校总结了“红五月”竞赛活动,表彰竞赛中的先进者与优胜者。
6月上旬,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十八周年,学校举办了《抗大历史和成就展览》等各项纪念活动。后因日军“扫荡”,展览等活动被迫停办。
本月,军事教员训练班结业,分配在本校工作。
7月6日,日军出动5万多兵力进犯根据地。一分校紧急向壶关、平顺一带转移。
7月中旬,奉总部命令一分校对外称“第十八集团军直属第三纵队”,又称“太南游击司令部”,何长工校长兼任司令员,总部锄奸部部长杨奇清任政治委员。
7月25日,中央军委发出指示:“学校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转变学生的思想,因此教育应当是中心……政治教育是中心之一环,课目不宜过多,阶级教育党的教育与工作必须大大加强。”学校要求各部门认真贯彻这一指示。
8月上旬,总部任命训练部政教科科长李培南为校政治部主任,黄欧东主任调一二九师任宣传部长。
本月,区队长训练班开学。
8月下旬,为加强根据地建设,安定办学环境,抽调十名干部成立了战地工作团,校政治部干部科科长欧阳平任团长。
本月,总部召开直属机关党代会,一分校派周贤等人出席了会议。
本月,召开了支队党代表大会,选举支队党总支委员会。
9月18日,第一期学员圆满完成学习任务,在壶关县神郊大庙举行毕业典礼。
9月下旬,何长工带领文工团、战工团,协助太南军区黄克诚司令员到友军新五军、四十军和骑兵十四旅开展统战工作。
11月1日,奉命将学员支队建制改称大队,撤销教学营的建制。每个大队辖4至5个学员队。
11月3日,一分校在壶关县神郊村举行第二期1330名学员开学典礼。学员多为一二九师的连排干部。
11月上旬,总部下达了中央军委关于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由晋东南迁往山东的命令,同时任命周纯全为校长,韦国清为副校长兼训练部部长。何长工率第二期学员组成留守大队,准备与总校合并。
11月15日晨,一分校1370余人从驻地出发东迁,于29日抵达黎城县西井镇集结。此间,朱总司令在王家峪听取了周纯全、韦国清和李培南东迁情况的汇报并作指示。副总司令彭德怀在西井镇接见了一分校全体干部。总部决定李培南为抗大一分校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
11月25日,学校从西井镇出发,挺进山东。27日过峻极关下太行,顺李公道出山西,进冀南。29日晚急行军。30日,在一二九师部队掩护下于邢台南沙河一带穿越平汉铁路,继续东进。
12月3日,学校在一二九师部队护送下到达曲周冀南军区驻地,司令员王宏坤、政治委员宋任穷召开欢迎大会。休整几日后,在冀南军区部队的掩护下,抵鲁西军区驻地,司令员杨勇接见了校领导。12日夜,过东平湖进入泰西地区。
12月29日夜,在泰(安)肥(城)地区出现一支“扫荡”根据地的伪军队伍,见我人数众多,溜回据点。
12月31日,一分校进行临战动员。校长周纯全指出:“敌人过年,我们过路。”黄昏出发,在山东纵队第六支队部队的掩护下,于午夜在南驿车站附近通过津浦铁路封锁线,踏上泰泗宁地区。
1940年
1月1日下午,一分校继续前进时,遭国民党鲍峄山部袭扰,被我掩护部队击退。
1月5日,一分校顺利到达目的地——山东沂南县孙祖乡。校部驻东高庄。当天,校领导谒见八路军第一纵队司令员徐向前、山东分局书记兼八路军第一纵队政委朱瑞。
1月12日,山东分局、八路军第一纵队、山东党政军民在东高庄召开欢迎大会。书记朱瑞、司令员徐向前在会上分别介绍了山东敌我形势,并对学校工作提出了要求。一分校对外称“八路军第八支队”。学校由第一纵队领导。
1月14日,山东分局、八路军第一纵队奉中央军委指示,调副校长兼训练部部长韦国清任山东纵队陇海支队政治委员。同时决定,由大队长贾若瑜、政委廖海光带领百余名干部赴胶东,与胶东军政干校合并,成立一分校胶东支校。八路军第一纵队随营学校并人一分校。
1月25日,一分校进行整编,编为校部、训练部、政治部及第二、第三、第五大队(亦称第二、第三、第五团)。任命袁也烈任训练部部长,闫捷三任训练部副部长兼军教科长,刘浩天任政治部副主任兼组织科长。
本月,校刊《火炬》改名为《战旗报》。
2月13日,一分校成立民运工作团,分赴沂水、蒙阴、莒县和临沂地区开展群众工作。校政治部民运科科长罗野岗兼任团长。
2月15日,山东分局书记朱瑞在学校干部大会上作长篇演讲——《敌后方的两种“扫荡”》。
2月25日,鲁南总动员委员会、《大众日报》社、鲁艺、山纵宣传大队开会欢迎一分校文工团。
本月,山东分局指示:一一五师教导大队、鲁西军区军政干校划归抗大一分校兼管,分别改称为第一支校、第二支校。与此同时,胶东支校改称第三支校。
3月初,学校在沂南县东高庄举行第三期(山东第一期)2670名学员开学典礼。八路军第一纵队司令员徐向前到会并讲话。他指出:抗大一分校“要学会在战斗中学习,在学习中战斗”。
3月16日,一分校三大队部分学员参加了徐向前指挥的抗击日、伪进犯的孙祖战斗,担任警戒任务。21日在祝捷大会上,校文工团演出活报剧《狠狠地打》等节目。
3月中旬,赴胶东办学的第一大队100多名干部启程。
4月上旬,校政治部组织干部学习《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和《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校、大队领导任教,时间为1年。
4月中旬,校文工团在东高庄举办建团一周年纪念活动,徐向前、朱瑞到会题词留念。
5月上旬,校三大队从沂南地区行至莱芜郑家王庄时与敌遭遇,与四支队密切配合,击退敌人。派往高家岭的6位哨兵壮烈牺牲。战斗结束,当地政府和四支队召开了欢迎抗大一分校大会。
本月,民运工作团在沂水县葛沟、左泉、河阳、张庄、刘家店子进行减息和扩军工作。扩军招募的两个营组成抗大一分校独立团。
6月上旬,一分校奉命参加反顽战役,担负歼灭垛庄南山一带国民党临沂专员张里元组织的反动会道门——黄沙会的任务。在攻取土顽侍郎宅的战斗中,工兵教员赵志坚同攻坚部队采用挖地道送炸药炸寨墙的战法获得成功。在反顽战役中,校文工团团员李林、阮若珊创作的脍炙人口的歌曲《沂蒙小调》久唱不衰。
6月中旬,一分校夜袭沂水铜井矿据点,缴获92式重机抢1挺,做为献给将在“七一”召开的首次党代会礼物。
本月,中共北方局、山东分局决定: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直属山东军政委员会领导。
7月1日,一分校在沂南县东高庄召开首次党代会。山东分局书记朱瑞到会并作《从国际到山东》的政治报告,李培南作《关于抗大第一分校成立以来党的工作总结和发扬优良作风》的报告。会议选举产生了校第一届党务委员会,书记李培南,委员周纯全、袁也烈、刘浩天、闫捷三、罗野岗、安征夫、刘惠东、李振邦、郭卓辛、黎有章。晚上,文工团演出。政治部宣传科干事沙洪和文工团副主任王久鸣创作的献礼歌曲——《跟着共产党走》,后来唱遍全国。
7月中旬,校派出工作巡视团,到第一支校检查工作,团长为郑文卿。
8月1日,蒙阴之敌偷袭学校驻地垛庄。校长周纯全派五大队掩护,令部分学员在河东正面阻击,又以少量兵力攻其侧翼,全校人员安全转移。
9月初,校政治部根据第十八集团军政治部关于青年工作的决定,成立朱德青年队。
9月上旬,一分校根据党中央《关于审查干部问题的指示》,政治部组成审干班子,开展审干工作,刘浩天任组长。
12月,第三期(山东第一期)第二、第三、第五大队学员于8月至12月陆续毕业。
本月,校创办了被服厂、鞋厂和武器维修组。
12月底,山东分局决定在抗大一分校组建培训地方乡、区、县干部的建国大队,该大队共办四期。
1941年
1月初,第四期(山东第二期)共2524名学员陆续入学,并以大队为单位陆续开学。
1只中旬,山东分局决定,将抗大总校为加强一一五师干部培训组建的“山东大队”并入一分校。
1月23日,一分校在沂水县依汶召开声讨国民党反动派制造的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大会。
1月26日,学校召开教育会议,训练部长袁也烈作《为完成第三期教育计划而斗争》的报告(至此共招收四期学员,因第二期划归总校,故这里称“第三期”)。
2月,一分校为山东纵队培训的100名宣教干部结业。
3月初,一分校召开敌后环境行政领导与教学合一经验总结会。决定实行队长、指导员与军事、政治教员兼任的措施,使战斗指挥与教学更紧密结合起来。
3月8日,五大队四队在河阳镇遭敌袭击,队长谢坚腰部负伤后牺牲,冯副队长因延误战机被撤职。
6月3日,一分校举行纪念抗大成立五周年检阅大会,全校进行阅兵式和分列式,并组织制式教练表演。展览会、运动会亦相继开幕。山东分局书记朱瑞、一一五师代理师长陈光、政治部主任肖华、抗协主任李澄之和省参议会马副参议长、刘副参议长到会。评出刘建国等7人为学校工作模范。
6月上旬,东北军第五十七军侵占大店村的第二大队(建国大队)驻地。当晚组织反击,夺回失地。战斗中,三队指导员饶洁等6名干部、学员光荣牺牲。
6月19日,校文工团参加了滨海区八大剧团联合公演,上演了历史剧《李秀成之死》。
6月下旬,一分校在西岭泉召开反法西斯大会,声讨德国法西斯发动侵苏战争。山东分局书记朱瑞到会作了《苏联战场上的形势和苏联必然取得胜利》的报告。
7月上旬,校宣传科干事汤任庵,文工团员杨霖、沈默予、姜坤被有关部门错捕错杀。
7月下旬,一分校派代表团赴一一五师参观。不久,一一五师也派代表团回访。
8月1日,一分校刺杀表演代表队和文工凶参加了一一五师在临沭县蚊龙湾举行的“八一”军政大检阅和体育运动会。校文工团演出了话剧《阿Q正传》,受到一一五师政委罗荣桓和政治部主任肖华的接见。
8月上旬,校第四期(山东第二期)学员,以大队为单位分别于7、8月内毕业。
8月上旬,一分校奉命由滨海区莒南县曲流河、邢家水磨转移到沂蒙山区。第二、第五大队驻东蒙山活动,第三大队驻西蒙山,校部驻田庄。
8月下旬,校第五期(山东第三期)1299名学员陆续报到、开学。
本月,校派出干部数十人到中共山东分局党校学习。
8月初至10月,校政治部举办党支部书记训练班。
10月8日,一分校根据上级关于准备冬季反扫荡的部署及要求,向全体人员作了动员。
11月4日,日军集中5万兵力,对沂蒙山区进行“扫荡”。一分校奉命在沂蒙山区担任内线斗争任务。第二大队在中蒙山活动,第三大队在西蒙山活动,校首长率领第五大队由东蒙山“跳”到泰山根据地活动。
11月28日,校首长奉命率第五大队返回沂蒙根据地活动。
11月30日,拂晓被敌合围。为确保山东分局、省战工会和一一五师等领导机关1000余人的安全,校长周纯全命令五大队拼死掩护,由副部长闫捷三带领警卫连向西南方向冲杀突围。在突围和阻击中,二大队政委刘惠东等100多名干部、学员壮烈牺牲。
校长周纯全派郝云虹向朱瑞、黎玉汇报战况。黎玉指出:“大青山突围是山东战史上空前壮烈的战斗!抗大一分校立下了有独特意义的战功。”朱瑞指示抗大一分校立即向滨海根据地转移。
12月22日,日伪军对东、西蒙山实行第二次合围,盲目窜扰后撤离。校休养所就地隐蔽的近300名伤病员,安然无恙。
12月下旬,一分校由沂蒙山区转移到滨海区莒南县十字路一带,校部驻郑家相邸村。第三大队在沂水县土山过沂河前,受到山东分局书记朱瑞的亲切慰问。
1942年
1月20日,中央军委指示: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统一指挥山东部队。据此,一分校归一一五师领导。
2月19日,一分校调出数百名干部,分配到山东各部队、各级政府工作。
2月下旬,一一五师教导大队(即第一支队)并入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编为第一大队。第二大队(建国大队)和女生队停办。同时,学校抽调20多名干部与省财经学院组建山东建国学校。
本月,开始整风学习,至1945年3月。
3月初,一分校开展大生产运动与助民春耕,努力实现菜金、杂费自给。
本月,一大队政委张雄任抗大一分校政治部主任。
4月5日,校第五期(山东第三期)第二、第三、第五大队学员举行毕业典礼。
4月上旬,一分校编为校部、训练部、政治部和3个大队。袁仲贤任副校长,闫捷三任教育长。
5月初,山东分局根据刘少奇同志指示,开展减租减息和增加工资的群众工作。学校文工团组成工作组参加临沭县的“双减”工作。
校第六期(山东第四期)1300名学员在郑家相邸村举行开学典礼,罗荣桓到会讲话。
6月1日,一分校召开第二次党代会。李培南代表校党务委员会作了工作总结。会议进一步明确了敌后办学的基本指导思想。会议选举产生了新的校党务委员会,李培南任书记。
8月1日,校政治部举办政治指导员训练班,学习文件,交流经验。
8月初,一分校根据上级指示调整机构撤销训练部,校部设军事教育科、政治教育科、总务科、供给卫生科和调查研究室(团),政治部设宣传科、组织科和特派员。
李培南调任山东分局党校副校长,袁也烈调任清河军区参谋长,刘浩天调任教导二旅政治部副主任,张雄任抗大一分校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9月5日,一分校总结前一段学习整风文件的情况,安排下一步的学习,把整风学习列为学员重点课程。
9月下旬,学校派出赴胶东第三支校巡视团,团长为严似海。
10月中旬,一分校奉命由滨海区向沂蒙山区转移准备反扫荡。
10月27日,敌人重兵“拉网合围”,一分校大部跳出包围。患病的副校长袁仲贤带领上干队、被服厂等300余人移驻沂水县南墙峪地区,被敌合围。副队长徐奕贵、政治教员丁文等人牺牲,政委罗野岗等人负伤。夜幕,在袁仲贤副校长的率领下机警突围。
11月3日,一分校先后3次配合主力部队参加攻打甲子山战斗。
1943年
1月初,校文工团调由山东分局领导,组成山东省文化工作团。
3月8日,一一五师呈请中央不委和八路军总部,拟将抗大一分校改称山东军区教导团。
3月1日,上级决定第一分校隶属山东军区领导。
3月16日,山东分局、山东军区决定:抗大一分校改为山东军区教导第一团,对外保留抗大一分校番号。闫捷三教育长调山东军区另行分配工作。
本月,一分校继续进行整编。校(团)直属机构是:参教处、政治处、供给卫生处。学员队为第一、第二、第三营和上干队。
4月3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继续开展整风运动的决定》。中旬,一分校决定从本月至翌年年底,学员开展整风学习。
7月初,山东分局常委、山东军区政治部主任肖华,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梁必业率工作组全面检查学校工作。
7月7日,全校举行军事体育比赛大会。
本月,校长周纯全调山东滨海行署工作。
8月1日,一分校参加了山东军区在莒县坪上举行的纪念“八一”建军节检阅大会。
9月上旬,山东军区政治部主任肖华来学校传达中共中央政治局1942年9月1日发布的《关于统一抗日根据地的领导及调整各组织间关系的决定》。
9月17日,山东军区任命袁仲贤为抗大一分校校长(教导一团团长),李梓斌为副教育长。调张雄任山东军区特务团政治委员。
9月16日,顽军孙焕彩部大肆抢劫龙汪头附近的柳沟村。一分校在村内的15名人员中,2人生还、5人牺牲、8人被俘(其中4人后来被秘密处决)。
1944年
1月上旬,政委梁必业向全校(团)人员宣讲党中央发布的《关于减租、生产、拥政爱民及宣传十大政策的指示》。
1月23日,学校派炮兵连配合滨海军区六团等主力部队,攻克汉奸朱信斋石沟崖据点。
2月21日,山东军区政治部向一分校第六期(山东第四期)毕业学员赠主任肖华题词:“从工作中战斗中去考验自己的学业,从对革命的高度责任心和坚强的党性上来表现党军干部的特色。”
3月16日,校第六期(山东第四期)学员在滨海区莒县大坊前村举行毕业典礼。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罗荣桓、副政委黎玉和政治部主任肖华为毕业学员题词:“打通思想,改造己,坚持游击,掌握政策,努力生产,组织群众,提高技能,准备反攻。”
3月中旬,政委梁必业参加了山东军区在日照县碑廓镇召开的政治工作会议。
4月11日,在职干部整风队开学,徐洪方任支部书记。
4月中旬,曾国华任抗大一分校校长,李梓斌任教育长,关静寰任副教育长。袁仲贤调胶东军区任副司令兼参谋长。
6月1日,一分校精减整编,撤销营一级建制,校直接领导队。学员队为上干队、军事队(一、二队)、政治队(三队)、文化队(四队)和青年队(为山东分局战工部代训)。
6月5日,校第七期(山东第五期)645名学员举行开学典礼。
7月20日,一分校领导参加山东军区在日照县碑廓镇召幵的军事工作会议。会上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罗荣桓总结抗战经验,部署反攻阶段工作。
7月23日,一分校特务连参加滨海军区讨李(永平)战役。
7月下旬,召开了全校英模代表大会。推选宋锡纯、赵立苍、郭绍仪、郭树科、徐国栋为出席山东军区英模大会代表。
8月2日,校政治处宣传股长宋锡纯,文化教员郭绍仪、赵立苍,卫生员郭树科,通信员徐国栋赴山东军区出席英模大会。
8月16日,一分校参加修建柘汪军用飞机场。
10月11日至月底,校首长及机关多次召开整风座谈会,广泛发扬民主,听取改进学校工作的意见。
1945年
1月4日,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罗荣桓向教导团全体干部作《我军的任务和对敌斗争讲话》。
2月3日,一分校派赵培桐参加了滨海军区召开的政工会议。
2月13日至28日,政治处组织各学员队的秧歌队、高跷队、歌舞队和京剧队,从初一至元宵节(2月13日是春节),分別到校部驻地——大店附近各村进行“双拥月”活动。
3月15日,校召开整风运动民主检查报告会,政委梁必业传达山东分局书记、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罗荣桓在军区直属队民主检查总结会上的讲话。接着,作了本校民主检查总结。
5月9日,学校第七期(山东第五期)学员分別于鲁中地区河阳、葛沟等村毕业。
7月15日,召开全校英模表彰大会。开始学习“七大”文件。
8月10日,进驻费县城。
8月15日,政治队毕业。为适应反攻的需要,实现党中央提出的“使我军扩大一倍、数倍”的要求,一分校将6个学员队扩编为3个大队。学员由645名增至1200名。校机关编制不变。
8月17日,一分校派三大队工兵连和校警卫连参加临沂战役,担负钳制伪军王洪九部队的任务。攻城部队在一分校工兵教员赵志坚指导下用挖地道送炸药的办法,炸毁城西北角碉堡,对加速攻克临沂城起了重要作用。
9月2日,校第八期(山东第六期)1200名学员,首次在刚解放的费县城内举行隆重的开学典礼。
9月3日,学校在费县县城召开庆祝抗日战争胜利大会。
9月11日,鲁南重镇临沂解放,迎来了山东人民抗口的伟大胜利。
9月15日,奉山东军区命令,一分校除留下部分十部编人第十二步校外,其余人员巾参教处处长邸怀珍、政治处代主任徐洪才率领开赴东北,准备归属抗大总权建制。
9月25日,梁必业调山东军区第一师政委。
10月8日,全校从费县出发,经莒县、诸城、平度和掖县到达黄县的龙口作渡海准备。
10月15日,曾国华调山东军区第三师任师长。
11月1日,全校人员分乘机帆船和木船,在山东省龙口和栾家口渡渤海湾。8日,全校人员安全抵达辽宁省庄河县。14日进驻安东市(今丹东),听取了东满军区司令员肖华作的《关于东北及东满形势的报告》。几日后,经沈阳抵达吉林省通化市。1946年2月,抗大总校到达通化市,一分校即归属总校建制,编为东北军政大学第三支队。
1938年
11月下旬,新四军游击支队随营学校在河南省睢杞太地区正式成立。彭雪枫任校长,吴芝圃兼任副校长,肖望东兼任政治部主任,共有学员120余人。
1939年
1月上旬,游击支队进驻鹿邑县白马驿进行整训。在整训中,调整了随营学校的干部,加强了学校的领导。
2月,随营学校随部队主力到永城书案后,在短时期里取得一个比较稳定的教学环境。
4月中旬,第一期学员毕业分配,为游击队输送了一批干部,解决了部队的急需。
5月,永城、涡阳、宿县的男女青年来校学习的250余人,为随营学校第二期。这期编2个中队,女生另编队,于8月份毕业。除个别留部队外,大部分学员均分配做地方工作。
12月11日,随营学校在《拂晓报》上刊登出《招生广告》。除边区各县青年纷纷报名外,豫东、院北国统区的大批进步青年为追求光明到根据地来,加上永城县干部训练班100多人并人“随校”,这期学员共有500多人。编为一个大队,4个中队和一个女生队。
学校扩办后,正式建立了校部机构,实行了较为正规的教学制度。学校主要领导人兼职未变,刘作孚仍为教育长,戴岳任教务主任。
11月19日,中共中央电示:“中原局应动员豫西鄂北的大批忠实青年去彭雪枫部开办千人左右之学校,雪枫在当地应注意招收些知识分子。”“北方局应立刻准备从抗大本校及一、二两分校拨出学生700人妥慎地送雪枫处。”根据党中央指示,支队党委决定将第四期的随营学校扩建为抗日军政大学第四分校。原随营学校在校学员,除一部分分配工作外,一部分政治文化水平较高的学员留四分校继续学习,其余文化较低、年龄过小的百余人,调往豫皖苏边区联合中学。
1940年
3月18日,在支队部驻地新兴集“精忠堂”举行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四分校成立暨第一期开学典礼。支队和边区领导同志彭雪枫、吴芝圃、张震、肖望东等山席了大会。彭雪枫司令员兼校长讲了话,他阐述了当时抗战形势和创建抗大四分校的目的、意义和任务。勉励大家“要能文能武”,“要立志做一个政治的军事家,军事的政治家”。他说抗大四分校是军队化的学校,也是学校化的军队,因此要求学校更能打仗。他还强调了工农出身的学员要知识化,知识分子出身的学员要工农化。其他领导同志也讲了话,边区党委发了贺信,《拂晓报》作了《抗日军政大学第四分校即日成立》的报导。这些讲话、贺信、报导,对抗大四分校的诞生一致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提出了殷切希望。
学校的主要领导均由支队领导同志兼任。彭雪枫兼校长,吴芝圃兼副校长,肖望东兼政治部主任。
校部机构设教育长、训练部、政治部、校办公室、行政科和供给卫生科。教育长开始为刘作孚,不久刘作孚调离,方中铎任教育长。
这期学员有来自豫皖苏根据地的知识青年,有来自河南、安徽等国民党统治地区的共产党员和进步青年,还有从部队抽调的200多名优秀连、排干部送到分校培养训练。又将支队教导队和萧县学兵连调归四分校建制。
这期学员约700余人,编为2个大队、6个中队和2个直属队。第一大队是军事队,下辖一、二、三中队,驻唐楼;第二大队是政治队,下辖四、五、六中队,驻曾楼;另有防化队和女生队直属校部领导,随校部驻麻冢集。
5月1日,支队在新兴集隆重召开“五州”纪念大会检阅部队和抗大的训练成绩,发扬“五卅”革命精神。大会正进行中,宿县、永城等处之敌1000余人分四路突然对新兴集进行袭击。在彭雪枫司令员沉着指挥下,部队迅速展开迎击敌人。学校师生按照命令,沿抗日沟向西北方向安全转移到指定地区。激战至黄昏,敌人被歼百余后败退。
5月13日,正式成立抗大四分校学生会,各中队推选候选人进行选举。王奇等12人当选为校学生会执行委员,并以票数多者为学生会正、副主任。彭雪枫校长亲临大会讲话,他对国际形势和国内抗战形势作了精辟论述,指出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在敌后斗争任务,鼓励学员努力学好本领参加抗日斗争。
5月中旬,创办《抗大生活》报。内容为时事分析、学校生活反映、学习经验交流、理论问题解答以及文艺写作等。
6月3日,在鸭子刘村继续开了“五卅”纪念大会,表达了大家誓雪国耻的坚强意志。
6月22日,抗大根据中央军委和总部指示,1940年4月决定组建一个华中派遣大队,由刘清明任大队长,李干辉任政委,率200余人由晋东南蟠龙镇出发,于6月22日到达豫皖苏边区永城县二郎庙。
7月1日,派遣大队与抗大四分校合并。刘清明先后任副教育长、教育长,李干辉任政治部主任,张明河任副主任。华中派遣大队的其余干部分配到校部机关以及大队、中队任职,充实了学校的领导和教学力量。
8月1日,全校学员组织一次军事演习,检阅军事训练,成绩很好,受到纵队首长的赞扬。
8月18日,第一期学员经过6个月学习毕业,举行了毕业典礼,对学员作了全面鉴定,发了毕业证书。吴芝圃副校长在毕业典礼上致词,彭雪枫校长讲话,他要求学员毕业后愉快地走上新的战斗岗位,迎接新的战斗任务。
10月,组建了抗大生活剧团。演职人员20人,大都是第一期毕业的学员。团长兼支部书记施宁,导演章宝善(后改名为章琴)。除宣传抗战救国、活跃校内生活外,不定期地下部队和地方演出。先后演出了《渡黄河》《老三》《母亲》及大型话剧《日出》《自由万岁》等剧目,受到校内外欢迎。抗大生活剧团在1942年5月由师政治部决定与拂晓剧团合并,成立四师文艺工作团。
11月7日,在牌坊集举行第二期开学典礼。彭雪枫校长到会讲话说:“国民党顽固派正调集军队,有向我进攻之势,永城、亳县、宿县之敌伪亦寻机准备对我边区进行‘扫荡’,你们应一面学习,一面准备战斗。要经常处于战备状态,做好在战斗中办学的准备。”李干辉调离学校,由张明河任政治部主任。
12月中旬,日伪军“扫荡”豫皖交界地区,学校转移到永城西酂城一带。29日敌进犯麻冢集,烧毁了学校的礼堂,结束了“扫荡”。
1941年
1月6日,“皖南事变”爆发,学校奉命向淮上转移,便于应变。
2月12日,学校在风雪中渡过涡河后,进驻周圩子。彭雪枫校长到校视察。
2月下旬,学校由涡河以南移到涡河以北。
3月中旬,学校在涡河北的黄家凹,根据师部指示,决定分为3个工作团(梯队),分别随师部、十旅、十一旅分散进行活动。三个工作分散活动的主要任务是:协助地方政府筹粮、扩军、做群众工作,支援战争;并同敌人进行游击周旋,以保存有生力量。区党委刘子久同志由吴芝圃副校长陪同来校作了动员。
4月底,学校已先后从各分散活动地区撤出,集中返回师部附近驻地,待命行动。
5月1日,接指示:学校再入淮上地区,待命东进。
5月2日晨,经50余里急行军,各工作团到达指定地点。由于侦察得知,顽军骑兵已部分渡过涡河,学校决定各工作应于当晚迅速而秘密地分向西北方向行动,靠近伪军据点,封锁消息,伺机而动。
5月3日,我驻苗庄第一工作团遭顽骑袭击。刘清明教育长当即决定留一队就地阻击,其余人员向西北公路敌伪封锁线方向撤退。一中队110多名学员在村头麦田与敌拼刺刀,进行殊死搏斗。激战一个多小时后,英勇完成了阻击任务,大部分同志壮烈牺牲。指导员杨致平头负重伤,清理战场时被救出。
第二工作团之四、六两个中队及时转移,未受损失。但是,以三、五队和校政治部组成的第三工作团,于5月3日下午在曹市集东南遭敌骑兵袭击被围。干部、学员伤亡很大,逃出生还者甚少,损失严重。
抗大四分校一天内,两处遭敌袭击,干部、学员伤亡近300人,付出了很高的代价,全校师生经受住了反顽斗争的严峻考验。
5月5日,学校随四师直属队,经宿县、蕲县过浍河向东,在任桥与固镇车站之间通过敌伪封锁津浦铁路,向宿县东南前进。当时,彭雪枫师长站在铁路上亲自指挥,给正在跑步前进中的全校师生以巨大鼓舞。
5月6日,在宿东独立团驻地稍加休息。7日过天井湖,8日到达皖东北根据地的鲍集一带进行休整。
6月5日,学校奉命离开鲍集,经3天行军于7日到半城附近的孙园宿营。
6月8日,学校全体教职学员整队赴半城参加师直机关部队举行的欢迎军政治部主任邓子恢大会。彭雪枫、邓子恢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
6月13日,师直机关部队同二师五旅在半城举行同乐晚会。学校全体人员参加了晚会。
6月15日,学校奉命向洪泽湖东移动,到洪泽湖北高咀子乘船,次日抵高良涧,再驶向蒋坝、三河;16日下午在南渡口登岸,进入新四军二师防地淮南地区之溜庄一带宿营;18日因雨休整;19日方到永丰镇(今江苏的盱眙县城)。到永丰镇后,一面继续整顿,一面继续完成因路西反顽斗争而未完成的教学任务。由于一、三、五中队在反顽斗争中受损失,已不成建制,在此又进一步调整了干部,健全了组织,由学校直接领导各中队工作。
6月中旬,召开中队以上干部会议,总结了路西反顽斗争,特别是“五三”战斗的经验教训。经过组织整顿,学校恢复了正常工作秩序,全面展开了军事、政治、文化的教学工作。
6月27日,张云逸副军长来校视察。校部组织了欢迎晚会,张副军长讲话,对四师和抗大四分校在路西反顽军进行的艰苦斗争,进行了表扬。他还讲到国际形势的变化,德国法西斯用闪电战术向苏联发动进攻。张副军长的亲切讲话使同志们深受感动。
7月1日,从“七一”到“七七”,组织了庆祝党的生日纪念活动,分别举行了讲演比赛、篮球比赛和其他文艺、体育活动。校政治部颁发了奖品。
7月中旬,宣传科科长陈遗带领十余位中队以上干部到抗大八分校参观学习,历时一周。
7月31日,抗大八分校参观团来我校,全校集合列队欢迎。当晚举行晚会,八分校的代表在会上介绍了八分校的成立经过和学校概况。
8月13日,学校奉命移至洪泽湖西。自淮南永丰镇出发,15日晨至周桥渡口登船西渡,16日到达半城镇附近的祖姚庄。
8月17日,彭雪枫师长、张震参谋长、吴芝圃副主任等师首长到校看望学员。彭雪枫校长讲话,他讲了淮北地区的形势,要求学校加强军事训练,提高学员的军事素质,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操场动作应严格要求,以养成坚决勇敢杀敌的战斗作风。学校要加强政治学习,但不能变成一个政治宣传队。
本月,经批准成立校政委员会作为领导机构,下设秘书室、训练部、政治部、行政管理和供给卫生科。因正、副校长均属兼职,学校的日常工作由教育长和政治部主任主持,并分别任校政委员会正、副书记。
本月,重新恢复出版了《抗大生活报》。这张四开的油印小报每周一期,文章短小、形式活泼、内容丰富,对学校的军政教育、政治思想工作和校风的养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卢华任主编。
8月22日,吴芝圃副校长到校作专题报告,讲待人接物问题。他联系实际生活,从古到今,以大量的历史事实讲明一个革命者搞好待人接物的重要性,以及怎样加强自身修养,注意待人接物问题。他的报告内容丰富,语言生动,全校干部学员感到受益匪浅。
8月28日,邓子恢政委来校看望二期毕业学员,并向全校作了关于政治工作问题专题报告。他强调政治工作要耐心细致,要从具体问题人手,一点一滴地去做。他熟知下情,报告生动,说服力强,同学们深受教育。
8月30日,第二期学员在祖姚庄运动场举行毕业典礼。彭雪枫校长、邓子恢政委以及苏皖边区党政领导同志参加了大会。彭雪枫校长对毕业学员到部队和地方工作提出了希望和要求。邓子恢政委和其他领导同志也讲了话。
9月7日,师直机关在祖姚学校大操场举行“九·六”国际青年节大会。全校教职学员参加了大会,彭雪枫、邓子恢在大会上讲了话。大会举行了各种军事项目表演和田径、球类比赛。大会结束吋,彭雪枫师长说:“今后四分校和师直机关部队,每周六、日都到此举行军事体育比赛,并选择时机举行80或100里的急行军,要锻炼成为黑而红的美男子。”
9月下旬,师部从部队抽调了80余名营团干部,组建一个干部队送校培训。师政治部、民运部副部长孙叔平随队到校,主持该队的政治理论教育工作。队长张永远,政治指导员寿松涛、林连章,支书刘增奎。课程中军事占60%,主要学习营团战术,由军教科科长李挽轮主讲;理论课占40%,主要学中国革命问题和哲学,由孙叔平主讲。1941年冬,彭雪枫校长到上干队讲话,勉励学员在校要努力学习,认真总结自己的战斗经验。该队属第三期,1942年4月毕业。
本月,组建了篮球队和排球队,由政治部张明河主任参加和领导。他在全校在职干部中挑选了爱好篮球的队员,制订了训练计划,规定了纪律,认真进行训练。因此篮球队在校内外比赛中取得了许多次胜利,振奋了全校人员奋发向上的精神,推动了学校体育运动的开展。
10月,根据彭雪枫校长决定,从各部队挑选了一批年纪轻、经过战斗锻炼,有培养前途的骨干分子成立青年队,送抗大学习。陈秉德为队长,季辉为政指,申其琛为副政指(后调出,由张双成接任),孙忠、蔡铎、王维善三同志为排长。青年队办得很有生气,军事、政治、文化教学很有成绩,政治思想工作非常活跃。他们的着装也有特点,除步枪、背包外,一律穿红缨布草鞋,身背草帽和有红布穗的大刀,非常神气。他们的拳术和劈刀表演,在检阅中数次受到师首长的称赞。彭雪枫校长常常在早操时突然出现在青年队列前。
10月27日,第三期在祖姚庄举行了开学典礼。彭雪枫校长、邓子恢政委和区党委刘子久书记都在会上讲了话。学员代表致答词,表示一定遵照首长的指示,努力完成学习任务。
10月底,任命孙叔平为训练部副部长,主持训练部的工作。
10月30日,全校整队至半城北列队欢迎军长陈毅。次日下午,全校赴半城参加欢迎陈毅军长大会,肖望东主任主持开会,邓子恢政委致词,陈毅军长作了重要讲话。随陈毅军长冋四师来的陈锐霆旅长也讲了话。校生活剧团演出话剧《自由万岁》。
11月4日,长期隐蔽在国民党内的共产党秘密党员、在路西反顽斗争中率部起义的陈锐霆旅长到校作报告。介绍了国民党反共军的内部情况,以及他们发动反共内战对新四军的战术使用。全校干部学员怀着极大的兴趣听完报告,大家了解了敌情,收获甚大。
11月,军部调邱一涵同志到校任政治部组织科科长。
本月,抗大生活剧团演出河南曲剧《良女劝母》,该剧由苏堃编剧、导演。抗大生活剧团后来在章保善同志的指导下,还演出了《日出》等大型话剧,在淮北苏皖地区的文化生活中有了一定的影响。
11月25日,陈毅军长、张云逸副军长、抗大八分校副校长冯文华到学校。在祖姚庄大操场与全校同志见面并讲了话。
1942年
1月6日,学校在姚祖庄召开了第一次党代表大会。
2月1日,学校根据师政治部的指示,动员全校干部、学员学习毛泽东同志的整风报告,领会文件精神。
2月23日,训练部副部长孙叔平先后两次对全校干部、学员讲主观主义表现、来源和如何克服主观主义的问题。
2月底,首批录取的具有高小和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200余名普通科学生,到校正式开学。周子平、刘建功、杜月凯三同志为主任,分別主持普通科的军事行政、政工和政治教育工作。普通科作为抗大的预科,以文化学习为主,设五门课:语文、数学、地理、政治、军事。学期暂定3个月,首批学员因战争情况,实际上在校学习了一年,普通科开始设在淮宝县岔河西南夏庄,不久迁到该县袁家三门和四门,后又迁到该县高良涧。后曾到湖西校部短时间参观学习;33天反“扫荡”开始后,又随学校迁到湖东原淮宝县赵家集,直到1943年3月毕业。
3月8日,欢庆抗大四分校成立两周年。连日来先后举行墙报、歌咏、戏剧和体育比赛。
3月18日,在祖姚庄举行“三一八”纪念大会,张明河主任主持大会,介绍了学校两年来各方面的进步。彭雪枫校长作了长篇讲话,他讲了巴黎公社无产阶级的英勇斗争,讲了纪念“三一八”的意义,回顾了抗大四分校成立两年来的艰苦历程,对全校师生提出了希望。任崇高老先生在会上讲了话。午后,全校举行了单杠、双杠和超越障碍等军事项目比赛及篮球表演。晚上由抗大生活剧团演出大型话剧《日出》。
本月,1941年曾以抗大四分校为重点、进行“托案”审讯中在逼供信的情况下包括抗大四分校女生队长在内的共有十人,说他们是“托派组织”,经过整风,淮北区党委决定给所谓“托派”平反,恢复了他们的名誉和党籍。
5月4日,刘清明教育长带领学校几个队,结合实战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防敌人包围“扫荡”的军事演习。参加演习的学员队从祖姚庄出发,沿成子湖岸东行,经淮洄县、裴圩子、顺河集到准宝县高良涧,然后乘船自东而西横穿洪泽湖,返回湖西。5月26日,先行到达学校新驻地鲍集。在演习期间,还到二师五旅进行了参观学习和联欢活动。
6月初,为防敌人的突然袭击,学校奉命南移洪泽湖西岸鲍集。
6月11日,彭雪枫校长深入学校和学员、教员谈话、座谈,了解情况,指导工作并讲课作报告,至6月25日结束。
6月12至14日,彭雪枫校长听取校各部门汇报,讲如何办学、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如何提高教学水平。
6月15日,彭雪枫校长对全校同志讲话,强调骄兵必败的历史教训。他要求学习理论要与实际联系。午后,召集学员代表开座谈会,征求意见。与会同志从学校生活到国际形势,以及国共合作,提了许多问题,校长一一作了回答。
6月16至19日,彭雪枫校长到各队检查内务,并了解学员文化程度和学习情况。
6月20日,彭雪枫校长检阅毕业队学员队列动作,观看劈刺表演。
6月22日,彭雪枫校长讲军事课,讲关于创造新的战斗作风。
6月23日彭雪枫校长继续讲军事课,讲关于命令的下达与执行。
6月24日,彭雪枫校长讲日常生活中的常识问题,讲关于衣、食、住、行,以及待人接物。彭雪枫校长在校半月,言传身教,鼓励大家安心学习工作,为党的教育事业作出贡献。全校同志深受鼓舞,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7月1日,学校举行中国共产党成立21周年纪念大会。刘清明教育长作了关于党的历史的报告。孙叔平副部长向来校参观的日本友人——作了介绍,由日本反战同盟的后藤勇作翻译,5位日本友人的代表介绍了日本军内的厌战情绪和国内的经济困难,揭露了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的本质,愿为中日两大民族的和平和全人类的和平而共同斗争到底。
7月,张震参谋长兼任学校副校长,邱一涵被任命为学校政治部副主任兼组织科科长。
7月4日,隆重举行了第三期毕业、第四期开学典礼。彭雪枫校长、张震副校长、肖望东主任来校参加了典礼。彭雪枫校长在大会上讲了国际反法西斯战争和国内形势,指出当前根据地缩小、部队减员一时难以补充的暂时困难。他号召大家要咬紧牙关度过最艰苦的1942年。他说:“同志们在这里既学习了马列主义理论,又学习了军事技术,将要走上新的战斗岗位,相信同志们一定能够将已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以战胜当前的困难。”他要求同志们在艰苦的斗争环境中,坚定自己的革命立场,不为一时的困难所动摇。张震副校长也讲了话,他要求在校学习的四期学员,在学习中要着重提高战术培养,加强军事技术,搞好劈刺锻炼,以便在战场上冲杀肉搏,消灭敌人。
四期共编6个中队。4个军政干部队,一个青年队,另外还有200余人的普通科。上海来的一部分女生编为一个女生班,附设在二队(政治队)学习。
7月6日,召开全校干部大会,对学校第三期的工作进行了总结。
7月12日,邓子恢政委到学校驻地附近的梅庄对全校干部、学员作整顿三风的报告。他多方联系实际,启发全校同志打开思路,用整风精神严格要求自己,对照自己的思想工作,进行反省、检讨。
7月17日,学校奉命回祖姚庄。17日由鲍集出发,沿洪泽湖西岸到周台子,18日渡河,19日到达祖姚庄宿营。经两天休整后,22日开课。
7月,鉴于学员大都来自部队,文化程度低,彭雪枫校长指示要适当加强文化教育。训练部增设文化教育科,在中队配备更多的文化教员,这对于促进工农干部学习知识、提高干部素质起了重要的作用。文教科长由林连章担任,并配备文化教员,如文凡、陈瑞林、印寒星、李东林、沈琦、钟相国、施宁、李斯、郑双喜、卢虹等。以军政教育为主,并把文化教育提到适当的位置上,这是抗大四分校教育方针上的一个重大步骤。
8月1日,新四军六师师长谭震林、第七师政委曾希圣到学校,学校召开了欢迎大会。谭师长、曾政委分别介绍了苏南地区和皖南地区建立抗日民主根据地及同日、伪、顽斗争的情况。午后,全校整队到半城参加师直“八一”纪念大会。彭雪枫师长、邓子恢政委、吴芝圃副主任在大会上讲了话。
华中抗大总分校在苏北东坎县(今滨海县)召开新四军所属分校的教育会议。抗大四分校由刘清明教育长率领,青年队长陈秉德、师政治部教育科副科长程坤源、师司令部教育参谋蒋基干等同志参加。会议由总分校副校长韩振纪主持,各分校汇报交流了教学经验。刘清明汇报了学校的组织和训练情况,特别介绍了一边学习,一边备战的经验。在会上,听取和学习了各分校的好经验、好作风。陈毅军长兼总分校校长先后作了几次报告,讲形势和在敌后办好学校的重大意义,并再三鼓励同志们安心党的教育事业。大家一致认为,听了陈军长的指示深受鼓舞,增强了在敌后办校的信心和决心,对各分校的建设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8月11日,蓝桥调来学校任训练部长。校政治部张明何主任向全校介绍了蓝桥同志的简历,蓝桥部长在欢迎会上讲了话。
8月27日,华中抗大总分校派代表到校考察办学经验。向总分校的同志介绍了四分校的发展历史和办学情况。
9月初,学校派文教科科长林连章、教员刘希文二位同志到淮南龙岗抗大八分校,学习他们文化教育的经验。二位同志还走访了淮南行署文教部门,吸取地方办文化教育的经验,并带回一批教材。
9月8日,在青年队驻地丁庄,开会纪念“九六”国际青年节。除青年队外,一、二、三队也参加了纪念活动。吴芝圃副校长和校政治部主任张明何在会上讲话。青年队表演了拳术和劈刺,并演出了文艺节目,会场十分活跃。
9月19日,张震副校长在校大操场对全校同志讲话。指出学习不能因军政干部的不同而有所偏向。军事干部要懂政治,政治干部也要懂军事,不论什么干部,对军、政、文化、业务、敌军工作都要学习。军政干部不能割裂开来搞专门化,他只是完成同一任务的不同分工,都是为了巩固部队,提高战斗力。他还讲了管理方式问题,指出上级对下级在管理领导上要注意自己的管理方式,要耐心说服,不能压制民主;下级对上级要服从,不得强调方式,否则对学习是不利的。
9月28日,抗大八分校再次派代表到四分校参观。校领导同志向八分校的同志介绍了学校情况,彼此交流了办学经验,还到几个学员队进行了参观。
9月30日,校政治部召开全校干部整风反省大会,有准备地选择几个同志在会上发言,启发大家打开思路,进行自我反省。新四军政治部宣传部长钱俊瑞同志参加了大会。
10月31日,张震副校长到校讲话,针对学校给养供应困难,一天改吃两餐后个別同志发牢骚说“吃不饱就不革命”“来抗大学习是罚苦工”等言论,批评了这些错误言论,鼓励大家要克服暂时困难,努力学习,服从领导。当天,这一同志在支部大会上作了检讨,表示要改错,安心学习。邱一涵副主任参加了这个队的支部大会,给予这位同志鼓励,希望同志们互相帮助,克服困难,努力学习,尊重领导。
11月5日,师部决定在十月革命节纪念大会上,组织全师各部队进行若干军事项目的比赛和表演,由四分校担任攻坚战的示范作业的任务,由军事队完成。11月5日,校军事队进行了攻坚战演习预演,除全校参观外,还有许多部队派人参观,张震副校长和刘清明教育长对演习表示满意。为在十月革命节纪念大会上担任攻坚战示范任务作了准备。
11月7日,庆祝十月革命节纪念活动在校大操场开幕。举行阅兵式后,师和边区首长讲话,来宾代表讲话。
11月8日,骑兵演习、特务团攻坚战演习。
11月11日,九旅攻坚战演习。
11月12日,冒大雨举行攻坚战演习,军事队发扬了不怕艰苦、顽强奋战的战斗作风,取得了成功。
11月14日,因有敌情,日伪军向我淮北腹地进行“扫荡”,宣布休会。
11月15日,学校奉命向洪泽湖东转移。凌晨1时,全校出发向东至界头集隐蔽目标。
11月16日,凌晨2时,经花园至成子湖西岸。当晚9时,全校除三、四队走陆路外,其余皆乘船渡成子湖,一夜行船,次日抵淮泗裴圩子及其附加宿营。
11月18日晚,全校集合,刘清明教育长讲话,说:“这次反‘扫荡’是一次实际的教育,是锻炼我们的思想,检查我们的战备行动,克服太平观念的一次考验。”蓝桥部长也讲了话,提出在反“扫荡”中的一些要求。
11月19日,学校移至淮宝朱坝以南地区。此次敌人出动步兵7000人,骑兵500人,坦克、装甲车120辆,汽船19只,飞机8架,从11月14日起分五路向我淮北苏皖边根据地腹地发起进攻。我机关部队跳出敌人合围,向外线转移。我军多次奋战歼敌700余名,取得了33天反“扫荡”战役胜利。
学校转移到湖东后,在淮宝县境内相机活动,学校对外称“独立五团”,活动在三河、朱坝、白马湖之间,一面备战,一面进行教学工作。为了适应战备行动,学校实行精简,将一部分干部和女同志化装在农村分散隐蔽。
11月24日,准安、淮阴的日伪军一部对淮宝地区进行扫荡,侵占高良涧。学校机关和大部分学员队于当日晚向东南渡过三河南岸,25日到达淮南永丰镇,刘清明教育长率一、二队留双沟、仁和集一带待机行动。敌人侵占高良涧后,防我在水网地带设伏,继续进犯。因此学校于2月15日返回三河北岸沿线,以学员队为单位分散活动,并继续进行教学工作。原驻淮宝的普通科已归建,由校部直接领导。
12月20日,四分校接替淮宝防务后,移驻曹王庄一带,强了对敌作战的参谋机构,由刘鲁民、杨明卿在朱坝建立情报站,派印寒星利用关系到宝应、淮阴交界的平桥一带建立了敌区的情报点。
12月30日,学校进行第二次精减,重点是减宿机关,加强连队教员下队,同时实行行政、政工干部兼课。训练部军教科、政教科、文教科撤销,改设军事主任教员和政治主任教员。政治部改为政治处,取消科股。组织科取消后,设总支书记,编几个干事;宣传科取消后,设几个干事;保卫科取消后,设特派员,下编几个干事;民运科早已取消。学校对外番号称“独立团”,校部称“团本部”,训练部称“参谋处”;校长称“团长”,教育长称“副团长”,训练部正、副部长称“参谋长”“副参谋长”。
12月31日,学校召开排以上干部大会,由训练部蓝桥部长宣布学校精简方案,讲了实行精减的重大意义和精减后怎样提高效率、改进工作。
1943年
1月7日,邓子恢政委到校视察,对学校工作作了指示,对全校同志作形势和政策问题的报告。他讲淮北军民这次粉碎敌人“扫荡”的经过,分析了敌人的战术和策略,并指出:“我们所以能取得反‘扫荡’的胜利,主要原因是依靠群众,执行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各项政策及保存民力、物力、财力等具体办法与措施。”还讲了苏德战争和中国抗战形势。指出:“我们要认真实行精兵简政,争取在更为困难和复杂的环境中工作和斗争,要作好思想准备,对付敌人更加残酷的‘扫荡’的到来。”他要求干部要有坚定的政治方向和顽强的革命斗志,执行党的政策,加强党的团结,同志们要互助互谅,同生死共患难,渡过难关,去争取胜利。
1月17日,陈锐霆奉命任副校长并兼任淮宝县县委书记,实行一元化领导。
2月9日,全校在曹王庄校部驻地集合,欢迎陈副校长来校工作。他在欢迎会上讲话,说今后要向大家学习,号召同志们要随时准备好自己的枪,以应付战斗的突然到来。
陈锐霆副校长到一队(军事队)阅操,指出学校的训练水平一定要比部队更严格,动作更扎实熟练,这批学员回部队才能会示范、作表率,作一个优秀的军事指挥员。批评一队战斗动作不如前方部队熟练。还说:“同志们若在教育、给养、卫生等方面有意见可在各该组织内进行议论后提出,或直接找领导反映。”
3月,政治部主任张明河、训练部部长蓝桥同时调离学校,赴延安学习。
4月21日,民主同盟张云川先生和坚持肖铜抗战的张绍民先生到校参观。全校在曹王庄校部举行欢迎会。陈锐霆副校长致欢迎词,张云川先生报告了民主同盟的组织状况及建盟目的。他说:“民盟反对一党专政,要求民主,实行联合抗日的纲领。”张绍民先生讲了津浦路西豫皖苏地区新四军东进后的情况。
5月3日,张震副校长到校指导工作。3日至5日到各学员队了解学习情况,查看军事动作。5日下午对全校讲话,提出:“(一)要提高干部们的战术素养和战斗指挥能力;(二)加强训练学员们的射击技术(要做到百发百中)及利用地形地物;(三)搞好干部们的整风学习;(四)努力生产,开垦土地,种好庄稼。”
6月5日,彭雪枫校长从淮南到淮宝曹王庄,在学校住了7天,听取四分校和淮宝工作汇报,对四分校接替淮宝防务后如何搞好对敌斗争同时办好学校等问题作了重要指示。
6月10日,彭雪枫校长关于共产国际解散的问题,向全校同志作了专题报告。
6月11日,全校集合,彭雪枫校长讲话。他强调在校干部、学员都要养成军人姿态。要有杀敌的毅力和智力,就需要有健康的身体,要不怕吃苦,锻炼自己。他要求大家要时刻准备投入战斗,有备无患。
7月1日,学校召开了第二次党代表大会。陈锐霆同志致词后,邱一涵同志代表学校党组织作了工作报告。报告回顾了中国共产党在艰苦困难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光荣历史,回顾了四分校在党的领导下成长的历程及取得的成就。对今后学校党的工作提出如下任务:(一)要巩固党的组织;(二)党员要坚定革命胜利信心;(三)要提髙警惕,加强党员思想修养,锻炼思想意识;(四)要同个人主义、宗派主义作斗争,要以脱裤子、割尾巴的精神去克服缺点;(五)要服从组织决定,加强组织观念;(六)努力学习,努力生产,为完成教学任务,度过困难,坚持革命到底。
7月,各地选调的地方武装政工干部先后到校,学校把这批干部编为政治队,作为第五期学员,马云涛为队长,李扶中为政指。8月份在曹王庄开学,原定年底结束,后因整风学习延长了学期,直到1944年11月才在湖西孙园村毕业。
7月27日,彭雪枫校长到校指导工作,随带拂晓剧团来校演出。为克服困难、改善生活,学校6月以来组织机关和学员队,轮换在朱坝以南和顺河集南,开荒挖渠,进行生产劳动,前后近月,于27日结束。在此期间举行了冒暑、耐劳的战斗行军演习。
8月1日,第四期三、四队毕业,第五期开学,在曹王庄校部举行了大会。陈锐霆副校长致词,彭雪枫校长作了重要讲话。他说:“在新旧同学毕业开学之际,我们正处在敌、伪、顽严重威胁的情况之下,大家必须警惕与奋起,认识我们肩负的革命任务和重责。”他回顾了我党、我军发展壮大的历史后指出:“我们所以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是有党的正确领导、思想一致、行动统一、上下团结,脱离了党的领导,个人称雄,独断专横,以个人的愿望和好恶闹独立,另搞一套,谁就会犯大错误。”他还讲了必须肃清我们队伍中的军阀主义思想,号召大家都要好好反省自己,有哪些好的经验,得到了哪些教训,搞好整风学习。
8月4日,召开全校军人大会,严肃处理三队毕业学员打炊事员的错误。该学员因工作不满,借机用棍子打炊事员,排长制止不理,反抗上级,摆老资格。大会对这种军阀主义错误进行了严肃批评。彭雪枫校长参加大会,他讲了话:“对炊事员有意见可以提出来,哪能打人!这种犯军阀残余的同志到部队能当好指挥员吗?不要以为文凭到手,证章挂胸就算毕业了。不行,还没毕业。”他宣布:“将打炊事员的同志留下来,不毕业,继续学习改造。”
8月8日,召开全校教育工作会议,总结四期教育工作经验,研究如何改进第五期教育工作,训练部孙叔平部长在会上作了总结报告。
8月,刘清明教育长奉命调离学校任九旅参谋长。陈锐霆副校长主持全面工作,孙叔平任训练部部长,邱一涵任政治处主任。
8月9日,学校召开欢送刘清明教育长的晚会,陈锐霆副校长致词,刘清明教育长讲话。他对在校工作的同志们提出了希望,强调办教育要特别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要同部队的实战经验紧密结合起来;他还希望学校的同志们要继承和发扬我军的优良传统,保持抗大的优良作风,团结友爱,把学校办得更好。
8月12日,彭雪枫校长在曹王庄给全校作形势报告,参加的人员除本校外,还有地方和军队干部。
8月18日,彭雪枫校长在曹王庄视察工作时,同有关同志座谈了如何学习的问题。他指出:“一要好问、多问,反对不敢问和自以为是的现象;二漫谈,要有中心,反对小广播等无原则的东西;三深思,要学会善于思考,毛主席和胡服同志是党的最善于思考者;四勤记,要养成习惯;五要在实际中兑现,才不会理论与实际脱节。”
8月,华中局委托抗大四分校政治部领导江淮大学中党的秘密支部。
8月31日,各学员中队普遍召开反对军阀主义大会,会议开得异常热烈。
9月11日,学校召开了全校排以上干部反对军阀主义思想大会,会上有不少深刻的检讨发言,大家听后深受教育。这次反对军阀主义大会是学校开展整风学习的一个良好开端。
9月,张云逸副军长从淮南到淮宝,在校住了几天,了解情况,对学校工作作了重要指示,并对全校同志作报告,抗战形势讲国民党反共摩擦,以及我党我军如何同国民党反共顽固派进行斗争;阐述我党坚持抗战,坚持团结的方针政策;他还介绍了上饶集中营我军被俘人员如何同国民党特务作斗争的情况。
9月中旬,全校干部举行时事座谈会,议论在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条件下的抗战形势。围绕“国民党反共是否必然投降”开展大辩论,持续一周之久。最后由训练部孙叔平部长作了比较客观和有说服力的总结发言,以理服人,树立了学术民主、自由探讨问题的良好范例。
9月29日,彭雪枫校长从湖西师部到湖东高良涧,蹚水到学校住地曹王庄,在校住了几天,10月3日离幵。
10月,两淮敌伪企图向南侵犯,增设据点,推行“蚕食”计划。副校长陈锐霆率九旅二十七团一个营和淮宝县独立团,以及学校一个有战斗力的学员队,向敌伪主动出击,破坏了敌人的“蚕食”计划。
11月25日,陈毅军长由淮南黄花塘军部出发到四师检查工作。他在彭雪枫师长的陪同下,到淮宝曹王庄看望四分校全体同志,同行的还有范长江和季方同志。
陈毅军长到校的第三天,全校同志在操场集合,陈毅军长讲话。他向同志们表示问候后,开始讲苏联战场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情况。他说:“这次战役的胜利,不仅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而且是整个人类历史的转折点。这一胜利对抗战形势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今年打败希特勒,明年打败日本’这个响亮口号的实现为期不远了。”他说:“这次我来淮北苏皖边区,看到这块根据地已发展到有400万人口,四师部队不仅在数量上有了充实,而且在军政素质上也有了明显提高,尤其新组建了骑兵团,这对扩大边区、巩固根据地起了积极作用。淮北去年胜利地粉碎了敌伪的33天大‘扫荡’,这充分说明四师部队越来越强大了。”他说:“这次我到四师来,了解了许多情况,看到了部队的精神面貌,我更放心了。”最后,陈毅军长说:“前线部队还在紧张战斗,你们有这样安定环境学习很难得。希望你们认真学习军事、政治,努力提高军政素质,为迎接抗日战争胜利早日到来而奋斗。”
在陈毅军长给全校同志讲话的前两天,随同陈毅军长视察的范长江和季方同志也先后给全校干部学员作了长篇报告。范长江同志作了关于国民党消极抗日,国统区广大人民奋起进行反蒋斗争的报告。季方同志的报告主要介绍了冀中军民协力战胜坂垣师团“清乡”“扫荡”和广大军民开展地道战的斗争经验。
12月19日,第四期学员除三、四中队在8月份先毕业外,其余各队在曹王庄毕业。彭雪枫校长从淮南赶来参加毕业典礼。
1944年
4月1日,学校集中全校半数以上的在职干部在曹王庄举办整风学习轮训,长达8个月之久,11月在湖西结束。头3个月是学习文件,联系实际,整顿学风,主要解决思想方法问题。为此,轮训队由孙叔平部长讲了《思想方法问题》,他深入浅出地就立场、观点和方法等问题作了多方面的阐述,联系实际论证三者的内涵和相互关联,开拓了大家的思路,提高了干部的思想认识水平。大家联系学校教学工作,清除教条主义影响,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学习如何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处理问题,取得很大成效。后数月整顿党风,又由孙叔平部长讲了《个人主义在历史上的面面观》。他分析个人主义是私有制和阶级社会的产物。个人主义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也各有其不同的特点和表现。这对参加轮训的干部分析个人主义思想根源,特别是阶级根源和社会历史根源有很大帮助。正因为有这两次启发报告,大大促进了轮训干部自觉总结个人思想和书写个人自传的过程。虽然后来在审查干部的个人历史时,曾有过过火的作法,但总的来说没有伤害干部。这次整风轮训,最明显的效果是全校干部思想活跃,读书的氛围、研究问题的氛围更加浓厚,发扬了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的作风。全校上下亲密团结,心情舒畅,精神振奋,整风把学校建设推进到一个新的时期。
5月初,新四军一师在淮安县车桥镇对日军发动进攻中所俘虏日军的中尉以下24人,全部进四分校举办的日军人员训练队受训。由四师敌工部的日籍干事后藤勇任队长的30余人训练队,其党政工作由校部机关党支部书记项明负责。日训队的教育主要是启发他们的阶级觉悟,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的本质。经过教育,这批日军人员的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从忠于天皇到认识天皇是侵略战争的罪魁,认识到他们参加侵华战争是有罪的,对中国共产党和新四军充满了感激之情。结业时,很多人痛哭流涕,说一定要同中国人民友好,坚决反对战争。在学习期间,经过考察还发展了几名党员。训练队学习近5个月,结业时,陈锐霆副校长、邱一涵主任、孙叔平部长参加了结业典礼,并讲了话。
6月,江淮大学结束,有十几位同志被分配到学校的教育、政工、宣传、文化等岗位上工作,为四分校增添了新的力量。
8月15日,彭雪枫、吴芝圃、张震率部由半城誓师出征,西进豫皖苏边区,相机控制新黄河以东地区。四师主力西进后,学校驻地由洪泽湖东的曹王庄移到湖西半城附近的杜巷、张塘。
8月,江淮大学结束后,哲学教授李仲融由军部派到学校工作,给在职干部开了《中国哲学史》课程。全校排以上干部参加听课,课程进行了一年,使全校干部开阔了思想,增长了知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9月11日,我军在河南夏邑八里庄战斗中,彭雪枫师长以身殉国,时年37岁。
9月13日,党中央电示华中局和军部,任命张爱萍为四师师长,韦国清任四师副师长,统一指挥路西部队作战。
10月,经过几次大规模的作战,取得重大胜利,恢复了原豫皖苏地区,巩同了路西和路东淮北抗日根据地。
10月,陈锐霆副校长兼任淮宝县委书记期间,县委根据地方工作的需要,曾委托学校为淮宝举办一个培训地方干部的中队,即“地干队”。10月,淮宝县委从该县区乡干部中选调120余人,编为第五队,队长童保常,政指杜月凯。地方干部培训队主要是学习政治理论和对敌斗争的方针政策,以提高干部的政治素质,同时也学习必要的军事知识。时间半年,于1945年3月在湖西孙园毕业。
11月,第五期学员在洪泽湖西校部驻地杜巷毕业。这期学员从1943年8月起,经过了一年零三个月学习,其原因是都普遍参加了整风学习,写历史自传,时间就延长了。
学校在五期和六期之间,还开办了地方干部队,每期半年时间,为地方政府和地方武装培训了一批干部。
12月,在湖西刘凹举办第二期在职干部整风轮训,历时3个多月,于1945年5月中旬在张塘结束。这期整风学习主要是自己阅读文件,组织讨论,检查思想,总结工作。孙叔平部长给整风轮训班讲课,进行启发诱导。每个参加整风轮训的同志回顾了自己的历史,检查了自己的思想和工作,全面认识了自己。大家认为,这期整风学习对于自己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认识能力有很大提高,阶级观念、组织观念和党的观念有了增强。
12月,边区形势好转,根据地日益巩固与扩大。为了迎接战略大反攻,急需培养大批干部,学校奉命扩编为三个大队,吸收学员1000余人。一大队为军事大队,二大队为政治大队,三大队为青年学生大队,亦称普通科。这就是于1944年9月下旬开学的第六期。
学校扩编后,政治处改为政治部;训练部合并于校部,改为校务部。各部设股科,政治教育划归政治部,成立宣教科。机构调整后,学校任命了一批中层干部,学校领导也作了调整。新任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张爱萍兼校长,邓子恢政委兼校政委,张震参谋长兼副校长,陈锐霆调离学校,冯华任副校长,邱一涵仍任政治部主任,孙叔平改任校务部长。
1945年
1月2日,在军事教育中采取了一项改进措施,即向一、二大队普遍发动学员回忆自己的作战经历,从中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战例,以中队为单位进行交流。然后提供给军事教员,由教员结合有关课程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并从理论上予以说明。此项措施实行后,在军事大队取得较好的效果。
1月13日,校政治部召开全校排以上干部会议。邱一涵主任沉痛地报告了彭雪枫师长于1944年9月部队西进、收复豫皖苏边区的战斗中英勇殉国的经过。同志们听后十分震惊,悲痛泪下,难以自制。
1月14日,校部各机关和各大队、中队以多种形式相继召开悼念彭雪枫师长的会议,追忆师长生前为党工作、艰苦奋斗、关心教育部署的感人事迹。许多同志都以彭雪楓师长为镜子,对照检查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决心革命到底,为彭雪枫师长报仇雪恨。
1月21日,校部在杜巷召开了供给工作会议,全校的党、政、军、教中队以上干部参加。由供给处董仆检主任作了一年来学校供给工作总结。公布了被服、装具、公物保管使用情况,以及学校生产的收益和使用情况。会议着重就生产问题和经费的开销与自给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
中共中央华中局、新四军政治部作出《关于纪念彭雪枫同志的决定》,其中:“第一,永城县改名雪枫县。第二,抗大四分校改名为雪枫军政大学。第三,将彭雪枫同志一生光荣奋斗事迹写成传略公布我军各师,作为战士教材。”
2月2日,校机关和各中队派代表参加迎接彭雪枫故师长的灵柩。仪式隆重凄哀。
2月4日,校全体同志臂戴黑纱、胸前戴白花,整队到师部驻地大王庄灵堂公祭彭雪枫故师长,向我们的好校长告别。
2月7日,四师和边区党政机关在半城镇举行彭雪枫同志的安葬仪式。中共中央华中局献了挽词。抗大四分校全体同志参加了追悼大会,并敬献了花圈、挽联和挽词。张爱萍师长主持大会,恭读祭文,邓子恢政委发表了墓前演说。到会同志悲愤交加,泣不成声,十分感人。大家决心继承彭雪枫的遗志,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派,为彭雪枫报仇。
3月6日,校务部长孙叔平被任命为教育长。
3月16日,在校部召集中队长以上干部会议,听孙叔平教育长讲生产节约问题。他报告了近两个月来学校的生产情况。指出为了推动学校的生产发展,必须按照公私兼顾的原则,用最合理的办法对生产单位进行鼓励,兼顾单位利益,这样才能使生产的成绩得到巩固和向前发展。他指出,搞生产要很好地经营管理,要学会算账,比如投入多少货币购买生产工具和原料,经过生产制作成产品后,推销到市场上能变成多少货币,应当以百分比来计算出亏欠盈余。会议规定,各单位生产盈利均以公四私(生产单位)六的比例执行,但要严防落后的同志投机取巧。至于节约的粮食,由各伙食单位自行处理,出售、调剂听便。
3月24日,在半城附近的杜巷举行了抗大第四分校成立五周年纪念大会,并宣布遵照中共中央华中局、新四军政治部1945年1月21日《关于纪念彭雪枫同志的决定》,将抗大第四分校更名为雪枫军政大学。冯文华副校长主持了纪念大会暨更名典礼。张爱萍兼校长在大会上作了重要指示。(一)他分析了国内形势,指出要看到胜利的形势和光明前途;也要看到可能出现的黑暗和困难,敌人要作最后挣扎,我们要随时准备战斗,以防突然。(二)学校这学期结业后,要花一个半月时间,全体教职员自下而上发扬民主,进行业务整风,总结一期以来学校的各项工作,提出改进意见,把学校办得更好。(三)学校今后要扩大办学,除原有的军政业务外,还要办炮兵科(包括掷弹筒)、工兵科、重机枪科。张爱萍在讲话中颂扬了彭雪枫同志一生为国民的高尚品质。他说:“雪枫今天虽死犹存,学校更名为雪枫大学,使其忠烈的名字永垂不朽!”
4月20日,学校的一、二大队学员在杜巷举行了毕业典礼。这是抗大四分校的第六期,也是雪枫军政大学的第一期。邓子恢政委到会并讲了话。他一再强调毕业学员要有高度的群众观念,要走群众路线。他说:“每一个革命者要有坚强的群众观念。我们部队要打仗,要流血牺牲,目的是为了工农求解放。我们时刻要为人民兴利除弊。只要对人民有利,我们就要坚持做下去。”这期学员经过4个月或1年的学习,特别是经过整顿学习,思想和工作能力都有显著的进步。大家听了邓子恢政委的讲话,感到很受教育,学员们表示一定要愉快地服从组织分配,参加对日军的最后一战。
4月17日,淮北行署刘瑞龙主任来校作报告,讲领导方法问题,对于总结工作很有帮助。
4月20日,淮北区党委宣传部部长冯定同志来校作报告,讲思想方法问题。报告以大量事例说明问题,深入浅出,生动活泼,学员们很受启发,受益匪浅。
5月5日,苏联红军攻克柏林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在望。我国对日大反攻的局面即将到来。为此,校政治部在杜巷召集全校中队以上干部开时事座谈会。讨论希特勒失败后世界能否和平,会不会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中国对日大反攻胜利后,会否出现类似希腊那样的局面;中国联合政府能否实现,其前途、方式以及国共两党的关系如何。与会同志各抒己见,谈了许多不同的看法和想法。大家最关心的是国共两党的关系以及成立联合政府问题。
5月6日,邓子恢政委到校作形势报告,结合吋事座谈会的讨论情况,回答了大家关心的一些问题。
5月8日,孙叔平教育长召集干部会议,指出总结教育工作必须按照教育过程,分出前、中、后不同时期,依次分别进行探讨。对于其中的每一个问题,均需展开讨论。对的一面是怎样对的,有何成效;不对的一面为何不对,有何害处。最后,对与不对,进行归纳,得出究竟应该如何做起。作出正确的结论,这就迈出了新的一步。
6月5日,政治部宣传科科长邓江同志因患急性盲肠炎医治无效,不幸病逝。邓江于1937年参加革命,延安抗大毕业后留校做教育工作,随华中派遣大队至四分校任政教科长。6日举行公祭,7日开追悼会,进行安葬。张爱萍校长参加追悼会并发表了灵前演说。
7月23日,在各大队、中队相继召开民主大会的基础上,学校在杜巷校部召开全校民主总结大年。邱一涵作了关于学校政治工作问题的报告,冯文华副校长关于学校工作中几个问题作了报告。会议采取大小会结合方式,时间预定为半个月。24日小组讨论,25日至29日大会发言。对学校工作进行自由讨论,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既有尖锐的批评,又有积极的建议,会议开得十分活跃。张爱萍校长听取了大会发言,29日以后休会学文件。8月5日,张爱萍校长到校对民主大会作了总结。
8月1日,冯文华副校长奉命调出,刘清明调回任副校长。
8月17日,全校干部集会,欢送冯文华副校长,欢迎刘清明副校长。两位副校长分别在会上讲了话。
8月23日,刘清明副校长向大队干部传达上级指示:“日本投降,但国民党企图到我解放区‘收复失地’。我们要一面迫敌投降,一面对国民党军提高警惕,做好一切战斗准备。学校要很好处理现有物资,准备运输力量,作好转移的准备。”
8月下旬,学校派出一部分学员参加接管已收复的中小城市工作。原未毕业的三大队几个普通科队,急行军赶往津浦路沿线几个城市,工作了半个多月。完成任务后,9月返校进行毕业鉴定。
8月底,在胜利的形势下,学校为了使一部分青年知识分子和有文化工作专长的同志能够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作用,以张传东、董昌达同志为领导,成立了“文训队”。
9月1日,淮北行署刘瑞龙主任到校作报告。他讲述了日本投降后我解放区军民大反攻取得的伟大胜利,报告了淮北解放区的发展概况,回答了大家关心的国内局势、毛主席赴重庆谈判等问题,讲述了我党在新形势下,当前的基本政策和基本任务。
9月,学校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举办了一期干部培训队。原国民党第三路军第八军十八师师长杜新民(我地下党员)在抗日战争胜利之际,于1945年中秋率部起义,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为了提高部队的政治素质,该军选送表现好的初级军官60人,到校进行培训,编为政治队。队长童保长,政指兼政治教员钟相国。9月中旬开学,教学内容一是时事政策,二是进行人民军队教育。由于工作需要,该队同年11月即结业,学员全部回原部队工作。
9月18日,学校派出一个由9名军政教员组成的观摩团,赴十二旅参加时村攻坚战。通过战地观察,直接吸取战斗经验,以丰富学校军事教育。观摩团于9月19日出发,23日到达十二旅参战部队,29日参加战斗,10月8日返校。10月17日,观摩团向全校干部介绍了时村战役的作战情况和经验。
11月25日,“八一五”抗战胜利后,抗大四分校完成了历史使命。1945年11月间,在校学员均已分配到部队工作;另外还有一部分干部根据工作需要也调出学校到部队和地方工作。学校的大部分教职人员于11月25日,由邱一涵主任率领进驻淮安城郊河下镇待命。
1946年3月15日,学校由河下转移到高邮县界首镇。4月,根据华中军区的指示,华中地区的几个军政干部学校——雪枫军政大学、苏中公学、华中野战军随营学校实行合并,成立华中雪枫大学,开始了新的历史征程。
1941年
6月29日,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罗瑞卿主任、陆定一副主任发布命令:原一二〇师教导团改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第七分校。任命一二〇师参谋长周士第兼任校长,徐文烈任政治委员,喻楚杰任副校长,方复生任训练部部长,杨尚高任政治部主任。同时任命李亚民为军教科科长,钟师统为政教科科长,徐德为管理科科长,田傅于为队列科科长。
7月7日,在兴县石盘头举行抗日阵亡烈士碑落成典礼。分校全体师生和一二〇师部分指战员及当地老百姓近万人参加。晋西北军区司令员贺龙、参谋长周士第、政治部主任甘泗淇及行署领导参加了典礼。贺龙司令员讲了话。
7月26日,在山西兴县李家湾举行成立大会和第一期开学典礼。七分校政治委员徐文烈主持会议,晋西北军区司令员贺龙在大会上讲了话。他首先指出,抗大七分校是由一二〇师教导团蜕变而来的。教导团在以前的四期中锻炼了千万个干部,散布在华北广大地区,并指出了抗大七分校同学们努力的方向。讲话期间,台下不断响起热烈的掌声和口号声。晋西北行署及兄弟部队的代表在会上致词祝贺。七分校全体师生及当地在校师生、工农干部数千人参加了开学典礼。
8月4日,分校正式开课。由于学员文化程度低,开课后第一阶段主要进行预科文化教育及队列教练。课程主要有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语文和外语。
9月中旬,苏联顾问卡利洛夫来校作军事报告。
10月下旬,由于日伪袭扰、“扫荡”,七分校由李家湾转移到贺家圪台,不久又转移到杨家坡。
11月上旬,此时正逢秋粮成熟季节,日伪军四处抢掠。七分校紧急动员,保卫秋收,运粮过河。各队昼夜突击抢收抢运达十天之久。
11月中旬,绥军区司令员贺龙来七分校检查指导工作。他看到学员们背粮、背炭很辛苦,影响学习,就决定让七分校转移到条件比较好的瓦塘进行学习。从此,七分校学员们再也没有背粮任务,而是安下心来进行学习。
1942年
1月6日,二分校附中(七分校二大队前身)举行开学典礼。聂荣臻司令员、晋察冀边区宋绍文主任亲临会场作重要讲话。二分校全体生及附中学生千人参加了开学典礼。
1月中旬,太行军区陆军中学(七分校三大队前身)在河北邢台浆水镇成立,滕代远兼任校长,陈鹤桥任政治委员。
2月上旬,日寇发起春季大“扫荡”,并长途奔袭我晋西北军区领导机关。为保证七分校安全教学,贺龙司令员命令七分校从兴县境内紧急转移到陕西神木县的盘塘进行学习。
2月下旬,贺龙司令员到七分校召开队长以上干部会议,讲国内外战争形势;教育大家一面要粉碎日寇的封锁和“扫荡”,一面要坚持学习,边战斗边学习,直至取得反“扫荡”的胜利。
3月中旬,七分校奉命又从神木县的盘塘返回山西的兴县。由于日寇残酷烧杀,碧村一带房屋大部烧毁,校部和骑兵队转移到岚漪河下游的郑家塔,其他各队驻在瓦塘。从此,七分校全面开始了本科教育。
4月14日,抗大七分校陆军中学在山西兴县魏家滩举行成立和第一期开学典礼。由七分校政委徐文烈兼部长,政治部主任杨尚高兼政治委员,任命李亚民为副部长。大会幵始,杨政委首先讲话。他着重指明在陆中3年的学习中,以文化学习为主,军事、政治次之。因为只有提高文化水平,才能掌握新的军事技术。在学习时,要反对好高骛远,提倡虚心踏实;要发扬革命友爱精神,建立小先生制,实行互相帮助;全体教职学员要提高组织观念,亲密团结。接着徐文烈部长致辞,要求全体学员在三年以内学成一个能肩负重任的干部,学成一个有知识的人,锻炼成一个掌握专门技术的人。最后由来宾讲话,学生代表致答谢词。典礼在欢呼声中闭幕。
5月1日,太岳军区陆军中学(七分校三大队的前身)在山西沁源县的南石村成立。校长由太岳军区司令员陈赓兼任。
5月26日,全校在兴县瓦塘的大河滩冒雨给左权参谋长开追悼大会。喻楚杰副校长主持,徐文烈政委讲了话。会后进行了全校阅兵式。
5月下旬,太岳军区司令员陈赓、政委薄一波为了解决太岳陆中上中国地理课没有地图的闲难,把他俩仅有的一本《中同分省地图集》送给了陆中。薄一波政委还给同学们每人送了三张有光纸,无微不至地关怀着同学们的学习与进步。
5月30日,在瓦塘召开全校运动大会。比赛项目有:100米、500米、1000米、1500米赛跑,跳高、跳远、跳木马、手榴弹投掷、单双杠、蓝球等,最后还进行了分列式。
6月中旬,三五八旅参谋长李夫克给七分校全体学员作战斗报告,介绍我军在田家会战斗中的战斗经过,勉励学员们以英雄为榜样,好好学习,将来杀敌立功。
6月14日,太岳陆中在陈赓校长的主持下,太岳军区政委薄一波给同学们作了关于人生观问题的报告。
7月上旬,独立二旅旅长许光达在由延安回二旅途中给全校师生作了关于整风的报告。
7月下旬,为迎接“八一”建军五十周年和七分校建校一周年纪念日,分校及其陆中在瓦塘举行了规模较大的阅兵式。校阅前,晋西北军区派专人进行政治、文化抽查,检验教学效果。周士第兼校长检阅了全体学员。学员们情绪高涨,步伐整齐,精神抖擞。接着全校进行了军事演习,约7至8天,主要内容有营的进攻、防御,战地救护等。演习结束后,各队还分別演出了文娱节目,盛况空前。
10月上旬,派黄荣中等去三五八旅参观学习。主要学习部队的实践经验和管理办法,充实学校实战方面的教学内容。
1943年
2月16日,二分校附中1500多名男女同学从河北灵寿县的牛庄、女庄、陈庄一带出发,分三路向陕甘宁边区开进。
3月16日,七分校及附属陆中1000多名学员由喻楚杰副校长率领,从山西兴县出发奔赴陕甘宁边区。
3月20日,二分校附中三路同学历尽艰辛,长途跋涉2000里在绥德会师。
3月21日,七分校及其陆中到达绥德,受到徐向前代校长,何长工、彭绍辉副校长的亲切接见和热烈欢迎。
3月22日,抗大总校徐向前代校长、彭绍辉副校长接见了二分校附中全校人员。徐向前代校长给大家讲了话。
3月27日,七分校同学们在绥德独立一旅的大操场上,同独立一旅的指战员们进行了联欢晚会。彭绍辉到会讲了话,一二〇师战斗剧社演出了《兄妹开荒》等文艺节目。
3月下旬,七分校在绥德整编连级以上学员干部345人,编为4个队留在绥德抗大总校参加整风学习,其余学员改为晋绥陆中。
4月9日,晋绥陆中在校长喻楚杰、政委杨尚高带领下,肩负新的重任离开绥德,奔赴延安。
4月13日,晋绥陆中全体同学到达延安。
4月15日,在延安王家坪八路军总部门前,朱德总司令、叶剑英总参谋长接见了陆中全体师生员工。陪同朱德总司令接见的还有联防军司令员贺龙、参谋长张经武、政治部副主任甘泗淇等。朱德、贺龙、张经武、甘泗淇先后讲了话。会后,延安评剧院演出了评剧《清风寨》《六月雪》《群英会》。演出结束已是第二天的凌晨了。
4月17日,晋绥陆中师生员工离开延安,奔赴陇东。
4月26日,晋绥陆中到达陇东合水县。
4月30日,二分校附中胜利到达延安。
5月1日,晋绥陆中上山开荒播种,展开劳动竞赛。
5月4日,在延安八路军大礼堂,二分校附中全体师生员工受到朱德总司令、贺龙司令员、总校何长工副校长的亲切接见。在附中江隆基校长的主持下,朱德总司令讲了话,代表党中央、毛主席热烈欢迎附中的同学们。
5月7日,二分校附中师生告别延安,奔赴陇东。
5月16日,二分校附中师生到达陇东合水县,受到晋绥陆军中学的首长和同学们的欢迎。
6月上旬,经抗大总校命令:在陇东恢复原抗大七分校名称。
7月10日,二分校附中正式编为七分校第二大队,黄荣忠为副大队长,江峰为政治处主任,李思恭为总支书记,下属9个学员队。
7月中旬,山西新军教导大队(七分校一大队部分)从山西临县尅虎寨转移到陕甘宁边区的米脂县,后改编为抗大总校第二大队。
7月22日,二大队进驻华池县豹子川。
8月中旬,七分校进一步提出“在生产中坚持学习,在劳动中进行整风”,更加深入地开展了整风运动。
9月下旬,经联防军司令部命令:抗大总校副校长彭绍辉兼任七分校校长,喻楚杰为副校长。
10月9日,太岳陆军中学(三大队前身)在转移途中,于山西霍县三眼窑和敌人相遇,进行了残酷的战斗,有十多名同学光荣牺牲。
10月中旬,联防军司令部任命匡唐伟为二大队政委。
10月29日,太行陆军中学从山西太谷县范村出发,奔赴陕甘宁边区。
11月1日,全校开始大练兵。主要科目有单兵徒手、持枪教练、班制式教练、投弹、基本瞄准、刺杀、单双杠、木马、平台、兵器使用、地形利用、方位识别、测距、测绘、步兵常识和内务条例、纪律条令等。
11月3日,七分校集中教员和队以上干部260余人组成干部训练队,开始进行整风学习。
11月上旬,彭绍辉校长到柳沟看望了在这里生产、生活、学习的女生一、二队学员。
11月13日,彭绍辉校长、喻楚杰副校长到豹子川二大队检查工作。
11月14日,彭绍辉校长、喻楚杰副校长到东华池勘察七分校校址。
11月22日,彭绍辉校长、喻楚杰副校长看望陇东专署领导,并向朱敏副专员了解军民关系方面的情况。
12月下旬,抗大总校所属的二、四、六队及大队部共300余人在大队长杨文安的率领下从绥德出发,到达延安后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亲切接见。
七分校全年共开荒8200亩,生产粮食折合边币141003720元,共打窑洞520孔。
1944年
1月上旬,抗大总校第二大队到达陇东合水县,改编为抗大七分校一大队。任命杨文安为大队长,康永和为政治委员,肖显旺为副大队长,徐兴华为政治处主任。太岳陆军中学全体教职员工从山西沁源县的郭家沟出发,向陕甘宁边区开进。到达东华池的平定川后,改编为抗大七分校第三大队。
1月26日,全校召开生产建设总结、拥政爱民运动大会。1943年全校劳动英雄、模范出席了大会。杨尚高主任作总结报告。
2月1日,全校召开冬训检阅大会,并举办了生产建设成果展览。
2月上旬,全校结合整风,开展民主坦白运动。
3月上旬,太岳陆中同学在赴延安途中,在霍山县与冀鲁豫军区司令员杨得志率领的部队会合。
3月10日,太岳陆中同学通过敌人防守甚严的同薄铁路到达吕梁山。
3月11日,太岳陆中同学在太军公路西侧的杏花村同前来接应的晋绥军区部队胜利会师。
3月中旬,全校召开1943年冬训总结大会。评出军事先进队17个,模范班18个,优胜班7个,共发奖旗42面;还评出先进个人1348人,其中包括:特等模范80人,一等模范151人,三等模范381人,学习模范149人,模范干部14人,各项能手91人。
3月29日,七分校召开全校生产动员大会。
4月10日,太岳陆中同学到达延安,抗大总校徐向前代校长、一二九师师长刘伯承、政治部主任蔡树藩,太岳军区司令员陈赓、政委薄一波接见了全体同学。徐向前、刘伯承、薄一波同志讲了话,热烈欢迎同学们来到延安。
4月16日,全校各大队上山开荒。
4月中旬,毛主席给张启龙谈话,让他到七分校解决整风队的问题,并让他尽快把干部们解放出来,给整风中受到冲击的同志恢复名誉,教育他们放下思想包狱,参加到工作和学习中来。
4月25日,太岳陆军中学告别延安到达华池县平定川,与先行到达的太行陆军中学合编为抗大七分校三大队。上级任命任白戈为大队长,高厚祖为政治委员,张力之、张捷轩为副大队长,李国璋为教导处主任,李一平为政治处主任。
5月1日,七分校号召大战红五月,加快开荒速度,各大队展开劳动竞赛。
5月中旬,经联防军司令部命令:由何远平担任七分校第二大队队长。
6月上旬,经联防军司令部命令:张启龙到七分校任政治委员。
6月30日,张启龙政委在分校干训队讲话,主要针对在审干中发生的逼供信现象,要求按照毛主席倡导的实事求是的作风进行调查研究,纠正过“左”现象。
7月2日,全校召开政治工作会议,会上杨尚高主任作报告,提出反对形式主义,改进教学方法。
8月14日,彭绍辉校长在三大队全体干部会议上作重要讲话,强调要严格军事生活,加强行政管理,反对小资产阶级的温情主义和自由主义。
8月26日,彭绍辉校长和章亮基供给部长一起检查和了解三大队学员们的被服补给情况。
8月30日,彭绍辉校长到延安向抗大总校徐向前代校长汇报工作,并提出给七分校解决一些文化、军事教员问题,接着看望了叶剑英总参谋长。
9月6日,彭绍辉校长到延安向毛主席请示汇报学校教学计划。毛主席指示:学校教学计划要根据目前时局来订,搞个半年的文化学习,半年的军事学习,让同学们出去工作都有点本钱。接着去联防军供给部向姚依林部长汇报,要求解决七分校的供给问题。
9月8日,彭绍辉校长到延安和平医院看望了刘伯承师长、王稼祥主任、贺龙司令员、萧劲光主任以及陈赓同志,并汇报了七分校学员们学习、练兵、生产等情况。
9月上旬,七分校校部由合水县城搬到东华池。
9月18日,八路军总部在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召开英雄、模范大会。抗大七分校校长彭绍辉率领22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上听取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彭德怀、陈毅、聂荣臻等领导同志的讲话。会议休息时,毛主席给抗大七分校学习模范代表崔万生、吴进生题了词。
11月中旬,350名同学考入延安炮兵学校,开始了新的军校生活。
12月15日,彭绍辉校长、张启龙政委参加干训队整风大会,张政委作了重要讲话。
12月20日,在东华池新落成的大礼堂举行劳动英雄、模范工作者大会。到会大队级的英雄、模范64人(应到72人)。彭绍辉校长到会作了报告,大会同时选出校级先进单位6个,劳动英雄与模范工作者22人。会上还展出了各种生产成绩展品530余件。
12月下旬,七分校开展全校冬季大练兵,项目有单兵动作,班、排、连制式教练,投弹、射击、刺杀、爆破、排连攻防战术等。
全校全年开荒60000亩,生产粮食300多万斤;女生队纺纱6000斤,缝棉衣6000多套、大衣300多件;开挖窑洞850余孔,并添置了门窗、桌凳,修建了教室、饭堂,既解决了住宿问题,又解决了学习问题。
1945年
7月下旬,根据党中央命令,三大队重返晋冀鲁豫前线。
8月3日,彭绍辉校长参加党的“七大”后从延安返回学校。
8月4日,彭绍辉校长召开各大队干部及校直全体师生大会,介绍和传达了党的“七大”会议精神。
8月上旬,七分校整风运动结束,联防军政治部副主任傅忠到会作总结发言。
8月14日,全校师生员工欣喜若狂,晚上点燃桦树皮做火把进行游行,庆祝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8月16日,彭绍辉校长到二大队的豹子川,喻楚杰副校长到三大队的平定川,杨尚高主任到一大队的大风川,分别召开庆祝抗日战争胜利大会。
8月20日,七分校召开直属队干部大会,彭绍辉校长、杨尚高主任传达了联防军司令部、政治部的指示,要求大家提高警惕,不要以为抗战结束了,就可以盲目乐观了,内战的危机日益严重,接着而来的是民主与反民主斗争的新阶段。
9月6日,三大队告别平定川,踏上重返晋冀鲁豫前线的征途。
9月8日,三大队再次到达延安,住在边区政府礼堂。
9月10日,在中央党校大礼堂,朱德总司令、彭真组织部长接见了三大队全体学员。朱德总司令讲了话,勉励同学们到前线去,不要怕吃苦,不要怕死,多打胜仗。
9月14日,三大队学员从延安出发。
9月上旬,七分校40名学员(男30名,女10名)调中央军委二局学习报务技术。
9月18日,在东华池大礼堂召开全校党代表大会。500多名代表参加会议,彭绍辉同志致开幕词。晚上,文工队演出了《同志,你走错了路》等文艺节目。
9月22日,杨尚高同志在党代表会上作了《两年来党政工作总结及今后工作的任务》的报告。
10月3日,七分校党代表大会胜利结束,各大队代表返回驻地。
10月上旬,七分校80名学员调联防军司令部报务训练队学习报务技术。
10月18日,七分校机关和一大队奉中央军委命令,由东华池出发奔赴延安。
10月24日,七分校机关和一大队到达延安。
10月25日,在延安党校大礼堂,七分校机关及一大队听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讲话。毛主席说:“同志们!我们欢迎你们,同时欢送你们。”毛主席讲话的要点是:(一)《双十协定》第一条规定了要和平,但国民党撕毁协定,调动大批军队进攻我们解放区,我们要坚决消灭反动派,从“打”中争取和平;(二)希望抗大毕业出去的干部要和战士打成一片,要以同志的、兄弟的、姐妹的态度对待他们;(三)到前方去要和人民打成一片。接着,朱德总司令也讲了话,勉励同志们到前方去,打退反动派要有信心,坚信我们一定能够取得胜利。
11月8日,七分校机关及一大队到达绥德。
11月12日,七分校机关及一大队过黄河。三大队到达晋冀鲁豫野战司令部,住在河北磁县新庆村。
11月上旬,二大队30名学员调延安中央机关机要处学习机要工作。
11月21日,三大队全体同学在磁县新庆村举行了毕业典礼。晋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滕代远代表野战军首长讲了话。此后,三大队全体同学奔赴全国解放战争前线,为建设全中国、解放新中国英勇战斗,贡献力量。
11月24日,在山西兴县炭窑沟,彭绍辉校长宣布他奉中央的命令要带一批干部到东北去(后留在吕梁军区,彭绍辉任司令员),留下一部分干部在晋绥军区继续办学校。接着,喻楚杰副校长带领一批干部组成东北干部工作团,受命开辟北满根据地。此后,抗大七分校机关和一大队的部分同学奔赴解放战争前线;一部分留下继续办学校,这就是后来的晋绥军政干部学校。
1946年
1月上旬,二大队有50名学员调中央机要处和中央秘书处学习机要工作和速写技术。有140多人调延安炮兵学校学习。
2月上旬,二大队有35名学生和101名学员分别调中央军委一局和二局工作。
3月上旬,二大队约100名同学调到延安中央医院、国际和平医院及延安医大附属医院。
4月26日,二大队学员在豹子川举行毕业典礼。
5月上旬,二大队全体教职员工转入筹建联防军步兵学校和处理二大队的善后工作。
5月中旬,七分校二大队教职员工和部分同学扩编为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步兵学校,住在陝北安塞县,为我党我军继续培养军事人才和建设人才。
9月中旬,七分校二大队结业时组建的宣传队共45人,改编为联防军政治部宣传队。
1941年
9月下旬,盐城抗大五分校的一部分干部奉新四军军部命令,在该校训练部副部长谢云晖同志的率领下,至东台潘家撇,与一师苏中抗日军政干部学校合并,成立抗大苏中大队。
抗大苏中大队长为原一师苏中抗校教育长吴肃同志,政治委员为原抗大五分校训练部副部长谢云晖同志。大队下设5个队。
10月初,苏中大队成立后,在东台县三仓地区活动。数千名反动会道门大刀会分子在日伪策动下,在东台的三仓及泰东的角斜、李堡等地暴动。大队参加了军事镇压和善后工作。
10月中旬,日伪三路进攻三仓,大队主动在三仓附近的许家河打了一次伏击。第二天夜晚,大队又袭击数十里外的东台富安敌据点。
11月7日,日军分三路合击东台县三仓。大队在三仓西面的高桥口遭到袭击,后安全转移。
11月9日,日伪分三路再次合击三仓。奉师部命令,苏中大队和三旅七团共同防守三仓。大队担任正面防御,部分队伍被敌军包围。在突围中,干部、学员伤亡近30人,二队政治指导员陆修同志牺牲。
12月中旬,大队奉师部命令,由东台经如东县境内向南通、海门地区转移。
12月22日,大队经过如东时,参加了第3次丰利战斗。
1942年
1月1日,大队到达启东吕四镇后又参加了海门三阳镇战斗,与地方武装配合,收复了三阳镇。
2月上旬,大队长吴肃调师部,由张日清同志任大队长,姜茂生同志任副大队长。
3月上旬,大队进驻一师师部所在地海门县海复镇附近的垦牧公司。
4月14日,苏中行署主任管文蔚同志来大队作报告,讲了关于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政权问题。
4月15日,一师副师长兼一旅旅长叶飞同志来大队作报告,题目是《关于游击战争的战略方针》。
4月22日至24日,一师师长粟裕同志来大队作报告,题目是《国际、国内形势和目前苏中的任务》。
5月,师部根据华中局决定,将抗大苏中大队改编为抗大第九分校。新四军一师师长粟裕同志兼校长,张日清同志任教育长,谢云晖同志任政治处主任。九分校共编有7个队,并附属一个师卫生部的医务干部训练队。
5月15日,三队配合兄弟部队驱逐伪军陆洲舫部,摧毁启东县的向阳村、南阳村两个敌据点。
5月21日,粟裕同志来校作报告。
6月7日,三队配合师部特务营进行讨逆战斗,奔袭启东县永昌镇伪化顽军范巧林部,队长毛梅卿同志牺牲。
6月15日,日伪分九路“清剿”我四分区海门、启东、南通地区。师部和九分校决定跳出封锁圈,九分校由海路北上,在吕四附近三甲镇乘木船入海。在海上仍分散组织学习军事、政治和文化。
6月下旬,九分校于东台猄港北面登陆,在三仓以北地区活动。
7月1日,中国共产党建党二十一周年,校部召开纪念大会,谢云晖同志作时事报告。
7月29日,日军将大举“扫荡”我台北地区,九分校决定向盐东(今大丰县)海边转移。
8月27日,教育长张日清调师部工作。
9月6日,纪念国际青年节,校部组织各队进行军事、歌咏等竞赛活动。
9月12日,一师二旅参谋长杜屏同志来校任教育长。
11月初,九分校奉军部命令,北上到达阜宁县硕集镇休整。校部驻硕集镇南面的蒋家机米厂。
12月中旬,新四军军长陈毅同志亲自到九分校向全体人员进行动员,为粉碎敌人将对华中地区进行的“扫荡”“清乡”,要精兵简政,疏散后方机关,决定九分校立即返回苏中。
12月下旬,九分校返回苏中台北后,校部召开干部会议,动员精兵简政。
1943年
1月2日,在台北万盈墩,校部召开会议检查执行精兵简政的进展情况。
1月初,在苏中面临“清乡”的形势下,一师师部决定抗大九分校南下苏南十六旅驻地溧水地区。一旅和三旅的两个教导大队归属九分校建制。一师师部机关部分干部和一师服务团到九分校工作或参加学习。苏中区委党校与九分校一同南下。
1月4日,校部在台北的洋岸召开政丁会议,部署九分校向兴化、高邮新区转移的有关政治思想工作。
1月6日,九分校通过草埝和白驹间敌人封锁线,越过串场河,西进至兴化县境。
1月24日,校部在高邮县老蒋舍召开连以上干部会议,讨论对目前时局的认识。
1月下旬,谢云晖同志调离九分校,去十六旅工作。
1月31日,九分校经高邮到达江都大桥附近的毛家桥。苏中区委党校在校长刘季平同志率领下,一师师部机关部分干部和一师服务团在一师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张崇文同志率领下,会同三旅教导大队,从如东县石巷出发,经靖江县到达江都大桥附近的十里长庄。一旅教导队从泰东县李堡附近出发,也到达十里长庄。
2月4日,旧历除夕之夜,九分校、苏中区委党校、一师师部机关部分干部和一师服务团第一批先行,一旅教导队随后跟上,经三江营附近的渡江点,分批乘船过夹江,到新老洲的十二圩、四方桥、髙桥,再乘船渡江至丹北姚家桥一带。
4日夜,一旅教导大队和九分校部分学员队过夹江到新老洲后,当夜未能过江。5日,白天隐蔽在新老洲上,夜间和从北岸来的三旅教导大队分批乘船渡江,至丹北姚家桥一带。
2月10日,九分校移驻新丰附近的缺口一带,进行越过沪宁铁路封锁线动员工作。夜2时许,从新丰车站附近通过运河、铁路封锁线。
2月中旬,九分校到达溧水县的里佳山,上、下芝山,铜山一带,校部驻甘戴村。
2月26日,根据一师师部指示,九分校在溧水地区进行整编。党校并入九分校,十六旅教导大队划归九分校建制。校长由一师师长粟裕兼任,刘季平任副校长,杜屏任教育长,张崇文任政治部主任,姚耐任副主任,廖昌金任参谋长。校部下有一个直属的党训队和3个大队、10个中队。
3月2日,校部召开政工会议,部署开学的有关问题和3月份的政治任务。
3月10日,校部召开全校干部大会。十六旅政委江渭清代表十六旅致贺词,副校长刘季平作动员报告,教育长杜屏作行军和渡江的总结报告。
3月12日,在下芝山召开全校大会,宣布整训开始。校领导讲话,勉励大家努力学习,提高警惕,做好反顽战斗的准备。晚间举行晚会,演出话剧《流寇队长》。
国民党顽固派蓄意再次策动反共高潮,中旬起从苏南、皖南、浙西等地调集顽军,积极部署向我进攻,妄图消灭我苏南新四军主力。
4月12日凌晨,国民党军十二个团大举向溧水地区我军进攻。在东线向我十六旅进攻的同时,在西线顽军五十二师、一九二师向溧水地区我九分校驻地进攻。我二大队四队、五队和机炮队守卫里佳山阵地,六队守卫观山阵地。下午2时,五十二师一个团向我里佳山前沿阵地榆树岭发起进攻。顽军五十二师、一九二师另一部进攻我铜山阵地。扼守铜山的是我一大队一队和三队。顽军先进攻我左翼的一队阵地,后又转向我右翼的三队阵地。敌我众寡悬殊,经过激烈战斗,我一大队一队和三队伤亡过大,于傍晚撤出战斗。
4月13日拂晓,顽军五十二师又向我观山进攻,四队坚守观山前沿阵地,经过激战后转移到观山主峰。上午,五十二师在后续部队增援下,两次向我观山阵地猛烈攻击。打退顽军的进攻后,中午时分,我二大队主动撤出战斗。同日上午,顽军五十二师、一九二师继续进攻我上、下芝山阵地。三大队八队阻击了顽军。下午,三大队撤至和尚山阵地,九队坚守山头,到傍晚撤出战斗。
4月14日凌晨,二大队随十六旅四十六团经回峰山下北经巷突围。黄昏,九分校校部及一、三大队从同一地点突围。
4月22日,九分校驻句容小芦塘一带。下午校部召开紧急会议,传达师部命令,为保存有生力量,九分校撤出苏南地区,到淮南新四军二师地区整训。茅山地委书记吴仲超同志为九分校同志送行。夜间,从下蜀、龙潭之间穿过铁路,并渡过长江。
4月23日,安全到达北岸仪征县胥浦镇附近,后又经过两三天,从六合县八百桥到马集。
5月13日,在马集隆重举行追悼大会。苏南反顽战役,九分校阵亡的同志共108人。其中有一大队队长汤万益同志、教导员唐昆元同志、副大队长文有武同志、三队队长张茂发同志、二大队五队队长陈吉冲同志等。
5月中旬,九分校到达天长县大通集,集中整顿了一个多月。陈毅军长来校作报告。一次作整风问题报告,一次作国内外形势及国共关系问题报告。
6月3日,张云逸副军长来校作《关于游击战战术问题》的报告。
6月中旬,校党委在大通镇召开了校的党代表大会,总结了前一时期的工作,着重部署了今后的军事、政治、文化教育。四师师长彭雪枫和军部机关彭康等同志先后来校作报告。
7月,按照一师师部的指示,九分校对组织机构进行了调整,取消了大队建制,全校缩编成5个队。
7月中旬,九分校移驻铜城龙岗镇。
8月,组成医务干部轮训队,成员主要是六师的医务人员。
9月初,副校长刘季平同志离校,调回苏中工作。
11月18日,华中局社会部部长潘汉年同志来我校作报告。
11月22日,党训队、四队和在职干部开始进行整风学习。
11月24日至12月10日,开始学习和讨论毛主席《改造我们的学习》,写整风笔记。姚耐副主任作《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整风报告。
12月13日,开始学习和讨论毛主席《整顿党的作风》,写整风笔记,检查工作中的主观主义、教条主义。
12月14日,姚耐副主任作《什么是主观主义》的整风报告。
12月16日,姚耐副主任作《理论与实际联系》的整风报告。
12月17日,杜屏教育长作《关于军事上的主观主义》的整风报告。
1944年
1月1日,党训队同志演出三幕话剧《重庆交响乐》。
1月9日,校部召开排以上干部会议,总结严整军纪工作。
1月10日,校部召开排以上干部会议,欢迎一师政治部主任钟期光同志来校作报告,介绍一年来苏中的情况。
1月22日,全校开始拥政爱民活动。
1月27日至28日,在龙岗举行春节军民联欢活动。节目有荡湖船、送麒麟、八仙过海、高跷、花灯等。
1月31日,校部召开大会,动员拥政爱民的学习。钟期光主任前来参加,并讲了话。
2月1日,各队组织讨论,写拥政爱民反省笔记。
2月7日,一师政治部主任钟期光同志针对拥政爱民学习反映的问题,作《在紧急情况下,是否可以打人?》的报告。
2月12日,杜屏教育长作拥政爱民学习总结。晚间举行文娱晚会。
2月13日,校部召开排以上干部会议,杜屏教育长传达了新四军军部直属队整风的情况,并宣布全校整风计划。整风学习时间为党训队3个月,一、二、四队3个月,三队2个月,在职十部轮训队3个月。
2月14日,校部召开全校大会,动员全校整风。
2月28日,党训队、四队和在职干部轮训队开始学习和讨论毛主席《反对自由主义》,写反省笔记。问时,校部召开全校生产节约动员大会。
3月10日至11日,钟期光主任作《为党的布尔什维克化而奋斗》的报告。
3月13日,九分校奉师部命令返回苏中,全校作行军前准备。
3月15日,全校下午2时出发,离开淮南天长县龙岗镇,傍晚到达黎城。
3月16日,渡淮河,下午到达吕梁桥宿营。
4月1日,在仁和集全校与江淮大学联欢。我校演出活报剧、花鼓等。
4月4日,离开仁和集,到岔河附近的介家庄宿营。
4月7日,从大吕家庄出发,在离平桥一里半地方过运河封锁线。
4月8日,在运河边店板庄宿营时,有伪军100多人下乡抢粮,三队打退了伪军。
4月9日,下午经车桥到华塘。
4月17日,粟裕同志来校作国内外形势报告,讲了苏中形势,反“清乡”斗争已取得很大胜利。张崇文主任宣布各队整风进入全面反省阶段。
4月18日,各队开始写自传和反省笔记,在小组通过。
5月11日,粟裕同志来校作整风报告。
5月12日,在金吾庄召开全校整风大会,由连队的几个学员作个人反省示范报告。
5月17日,各队整风开始进入写自我鉴定。
5月31日,抗大九分校撤销,原校部机构基本上转为苏中公学校部。
6月1日,苏中公学举行开学典礼。九分校与苏中公学举行联欢晚会,演出话剧《黑乌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