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琳去的西岗乡是个环境非常险恶的前沿地区,一面背水,三面临敌。右前方是敌人的据点车桥镇,离西岗只有十五华里,是鬼子的中心据点,驻扎鬼子一个联队,一千多人,经常对我根据地槐海区、盐阜区、槐宝区乃至整个苏中根据地进行“清剿”,凶残之极。西岗的左前方是敌人的泾口据点,离西岗十二华里;北面是仇桥据点,离西岗更近,只有九华里。只有东面没有敌人据点,却横着一条不大不小的河——

—背水作战乃兵家大忌。但是为了开辟根据地的需要,孙琳奉命就在这样艰苦、危险的环境中开展武装斗争,这对于一个第一次上前线、耍惯笔杆子的文艺兵来说该有多难啊!

孙老当时的身份是“民运工作指导员”,任务是发展民兵,扩大根据地,开展武装斗争,而这时的他是手中无寸铁,手下无一兵一卒,要靠自己白手起家,就像《游击队之歌》里唱的:

“没有吃没有穿,自有那敌人送上前;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孙琳来到西岗,先在一个保长家暂住下来。由保长引荐,孙琳登门会见一位开明绅士大地主进行统战工作。动之以情,晓以民族大义,讲明我党坚持国共合作,不分穷富、团结抗日的政策。讲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古训。这位绅士被深深打动,爱国之心油然而生,把自己“看家护院”的一把匣枪、两条步枪慷慨地“借”给了孙琳。说是“借”,双方其实都是心知肚明,不过是“刘备借荆州——

—有借无还”。要在如此错综复杂的环境中开展工作,首先自己必须在人民群众中扎下根来,播下火种,生根、开花、结果。孙琳毕竟太年轻,决心虽大,工作开展得并不如想象中的那么顺利。当地离鬼子据点太近,日本鬼子、汉奸走狗、敌探伪军经常骚扰。老百姓顾虑重重,惊恐不安,大白天躲在家里不敢出门,动员青壮年参加民兵的工作进展很慢。这时,上级派人给孙琳送来了毛主席的《论持久战》一书和一些具体指示。孙琳按照上级指示精神,亲自到各家各户宣传毛主

、“兵民是胜利之本”:席的人民战争思想“只有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这些光辉思想,给孙琳指明了方向。

苏北地区本是富庶的鱼米之乡,由于连年兵荒马乱,再加上日本鬼子的“扫荡”,老百姓苦不堪言,民不聊生。吃的是麦麸、野草、红薯、咸菜疙瘩。老百姓恨死了日本鬼子,迫切盼望过上安生日子。孙琳坚信,只要工作做到实处,群众的积极性是可以发动起来的。果然时间不久,孙琳就在村子里发展了七名基干民兵,又向别的有枪富户“借”了几条步枪,组成了西岗乡民兵小分队,担负起了保卫家乡打敌人的任务。紧接着,各村各乡的民兵小分队也都组织起来了,于是就成立了区民兵中队,由新四军留在地方的一位名叫王稼树的同志担任中队长,孙琳仍是“民运工作指导员”。西岗一带环境的确太险恶了,条条道路都被日、伪军把守着,处处有关卡

“我们稍有疏忽就会脑袋搬家。区里派到西岗来搞减租减息工作的一位年轻的女同志张亦爱,就在半路被伪军抓去活埋了”。孙老说这事时眼圈都红了,不由长长叹息了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