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革命战争的大熔炉里,孙琳不但在艺术上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政治思想觉悟成长更快。他从单纯地仇恨日本鬼子,发展到把个人仇恨与国家民族的利益联系起来,把一切工作都看成是为了抗日救国。他工作积极,叫干啥就干啥,,工作能力强

“演戏、唱歌、宣传、编戏、导戏,总觉得有使不完的劲,用不完的力!”

讲到这里,孙老神情激昂,让笔者这个刚刚步入中年的“年轻人”也受到感染,我似乎跟着孙老回到了当年那烽火连天的战场,看到杀敌报国的勇士们与日本侵略者殊死搏杀的情景。这些我只是在影视中看到过,面对真人真事这还是第一次。

1942年5月,毛主席发表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号召文艺工作者深入斗争第一线,和工农兵打成一片,用“文艺”这个锐利武器教育人民、团结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而要做到这一点,文艺工作者必须首先向工农兵学习,亲身参加到火热的斗争中去,即毛主席号召的到“大鲁艺”去。于是孙琳积极响应号召,主动报名,要求下到最艰苦、斗争最残酷的环境中去,上级组织批准了他的要求,于是孙琳脱下军装,换上便衣,放下笔杆子,拿起枪杆子,到敌我反复“拉锯”、斗争最激烈、形势最复杂的

盐阜区槐安县西岗乡“真刀真枪打鬼子”去了。从来没有亲身上阵打过仗的孙琳,此时虽然已是有四年军龄的老战士,但这四年来他一直在后方机关工作,干的是“俱乐“戏剧音乐干事”“创作员”

部主任”、、之类。也就是说,他只是个穿军装的白面书生。现在一下子要动真格的,要自己亲手组建武装、亲自带兵打仗了。他是既激动又没底儿,心中不免“怦怦”打鼓。他没有武器,没有实战经验,但他满怀激情,坚信可以“在战争中学会战争”。于是他背起背包,小声唱着陈毅同志亲自执笔作词,著名音乐家何士德谱曲的《新四军军歌》,甩开大步,向槐安县西岗乡走去——

—光荣北伐,武昌城下血染着我们的姓名;孤军奋战,罗宵山上继承了先烈的殊勋。千百次抗争,风雪饥寒;千万里转战,穷山野营。..八省健儿汇成一道抗日的铁流,东进!东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