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溪渡夺炮

潘溪渡夺炮

1940年秋天,鲁西区党、政、军机关移到了范(县)濮(县)苍(县)观(城县)一带。这一地区,除濮县驻着顽军高树勋部,其他地方既无日军,也无顽军,是块较为稳固的根据地,而且离津浦铁路也较远,所以区党委决定将首脑机关放在这里。随着严冬的到来,日军对鲁西抗日根据地加紧推行“三光”政策和“囚笼”政策,并频繁进行“扫荡”。当时郓城驻有日军第三十二师团一个大队和伪军共400余人,候集驻有日军一个小队30余人,伪军两个中队有200余人。郓城的日军自恃武器精良,气焰十分嚣张,经常携带九二步兵炮外出“扫荡”。各据点的日伪军也外出袭扰,一旦遭八路军打击,则龟缩据点内,等待郓城的日军去增援。根据敌军有每围必援的规律,教导第三旅旅长杨勇决定以围点打援的战术,以一部兵力围攻候集,以主力部队伏设打援。同时命令水野靖夫专门窃听敌人的电话。

1941年1月7日零时,杨勇命令军区特务营(原一一五师独立旅改为教导第三旅,教三旅属鲁西军区)对候集据点实施围攻,

候集据点的日伪军听到枪声果然十分恐慌,急忙向郓城大队部告急求援。水野靖夫此时已是八路军战士,优秀的敌工人员,他从电

话线上听到郓城大队部的答复是:“皇军即派1个中队和县警备大队,携带九二步兵炮和4辆汽车增援,命令候集驻军固守待援”。杨勇根据水野靖夫提供的情报,立即命令在苑县龙王庄待命的主力七团,迅速到郓城和候集之间的潘溪渡周围几个村庄设伏。1月8日上午11时,郓城出援之敌进至潘溪渡。日军大队张软原少佐骑马进入村内,他发现柴草堆里有八路军战士潜伏,抬头一看房顶上布满了八路,声嘶力竭地呼喊撤退!但是已经晚了,七团团长刘正已经发出了攻击的信号,一营各连在营长温先星、教导员王定烈的指挥下,轻重机枪一齐向敌人猛烈射击,手榴弹从房顶上投向敌群,潜伏在室内的战士破门而出端着刺刀勇猛冲入敌阵,把日伪军打了个措手不及,日军陷入一片混乱,纷纷夺路逃跑。七团第二营的战士,在营长齐丁根、教导员王猛的指挥下,奋勇出击,穷追猛打,一阵厮杀过后,敌人被打得七零八落,死伤累累,最后剩30余日军仓皇向黄河大堤逃奔,又被第三营的战士全歼。战斗进行了4个小时,歼敌350余人,其中伪军200余人,日军150余人,击毙软原少佐以下长官9人;焚毁敌军汽车4辆,缴获九二步兵炮一门,其他武器甚多。有人说梁山战斗是继平型关大捷后又一个漂亮的歼灭战,那么,潘溪渡之战又是继梁山战斗之后的又一个全歼日军的模范战例。梁山战斗时缴获日军的1门

九二步兵炮,在战斗结束的第三天,日军开始了报复性的大“扫荡”,由于来不及掩藏,这门炮又被日军夺了回去。这次战斗中夺得的九二步兵炮,可成了炮兵们最心爱的宝贝。这门炮的口径为70毫米,射程为3000公尺,重量约200公斤,被誉为当时的“炮兵之花”。是日军在全面侵华前的1932年制造的,不知它屠杀了多少中国抗日军民。现在八路军战士多么想用它去摧毁敌人的枪炮据点啊!可惜的是八路军的兵工厂,没一家能制造出九二步兵炮的炮弹。为了不让这门九二步兵炮睡大觉,军区决定成立研制九二步兵炮弹的攻关小组,由分区参谋处长李觉负责,下有技术人员赵建城等。赵建城是抗战前兵工厂的工人,时下人们都称他为“技师”。这位“技师”在一无图纸,二无原料,三无机床的情况下,要制造出射程3000公尺的炮弹来,可以想象,难度会有多大。原料都是通过内线关系从敌占区搞来的。1943年的冬季,研制出了首批3发炮弹,结果在试发射炮弹时,炮弹只炸开了两半,3发炮弹均是如此。在军区首长和同志们的鼓励下,又经过1个多月日

以继夜的奋战,终于研制出了质量不亚于原造的九二步兵炮弹。在试爆成功的当日,人们欢呼、跳跃、拥抱,场面不亚于1964年的原子弹爆炸。可惜的是分区通讯股长,由于心情激动,过早地钻出隐蔽洞,被炸碎的弹片击中而牺牲。在研制九二步兵炮弹期间,为防止敌人将这门大炮夺走,由炮兵连的同志将这门大炮全部拆散包装,在军区参谋长德全的带领下,也是在极度保密的情况下,将这门大炮掩埋在黄河滩里睡了两年多。当炮弹造出来之后,这门九二步兵炮发挥出了它应有的威力。在以后的奇袭八公桥、奇袭东平、解放寿张、清平等战斗中派上了用场。它攻碉堡、破围墙、炸城墙,为步兵的冲锋陷阵扫平道路,立下了赫赫战功。现在这门九二步兵炮停放在北京军事博物馆展览,供人们参观,也成为历史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