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辅导打破壁垒

团队辅导打破壁垒

体育学院李星瑶

2015年9月,我作为一名辅导员开始与2015级同学共同成长。因专业学习的需要,我院体育教育专业行政班级将男女分班,2015级1班为女生班。经过近一个月的军训,大家熟悉了彼此的面孔,但却不可避免地形成了以宿舍为单位的小集体,女生班情况更为严重。可以看到,不管是出早操、上课或者吃饭,每个宿舍都是8个人同进同出,宿舍内其乐融融,宿舍间壁垒分明。为了改善这一情况,使新同学能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尽早树立班级意识与团体观念并加强同学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我决定开展团队辅导活动,结合体育生的专业特色设计游戏,寓教于乐,取得了一定成效。

案例介绍

2015年10月22日,体育学院体育教育2015级1班全体同学在校体育馆内举行了以“心相连,爱相随”为主题的团队辅导活动。活动持续了近3个小时,通过6个集体游戏,打破新生入校后瞬间形成的宿舍壁垒,锻炼同学们的注意力、反应能力、沟通能力、协作能力、相互间的信任以及团结的意识。

本次团队辅导筹备了一个星期的时间。首先召开班委会进行活动介绍与工作安排,让班委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游戏设计、道具准备等工作。其次,及时沟通,优化活动流程与游戏环节,尽可能提升预期的效果。最后,招募裁判,协调场地,准时举办本次团队辅导活动。为了让每位同学都能全身心地参与游戏,团队辅导

活动由我主持,通过“心灵手巧”“心有千结”“心手相依”“心心相印”“心随你动”“心潮澎湃”等六个游戏开展活动。

“心灵手巧”又称“抓手指”,主要训练同学们的注意力和反应能力。右手平伸,手掌朝上。左手食指伸出,轻轻点在旁边同学的右手掌上。认真听主持人的故事,进行动作。动作慢者渊即被其他同学抓住手指的同学冤或做错者受到惩罚。

“心有千结”又称“解手链”,主要训练同学们的沟通与协作能力。同学们分组而立,每组圈着站成一个向心圈。每位同学先举起右手,握住对面人的手;再举起左手,握住另外一个人的手;在不松开手的情况下,想办法把这张乱网解开,用时较长的组落败接受惩罚。

“心手相依”又称“齐眉棍”,需要以良好的沟通与协作为基础,在团结一心的情况下才能完成游戏。分组后,每人伸出食指托住塑料棍,位置调整至本组最矮的人眉毛的高度,然后令大家同时下降,缓缓下降至地面,整个过程中,手指不许离开塑料棍,否则游戏失败重新开始。用时较长的组落败接受惩罚。

“心心相印”又称“背夹球”,以相互间的协作能力与团队意识为训练点。分队后每两人一组背夹圆球,步调一致向前走,绕过转折点回到起点,下一组开始前进。比赛过程中如有球落地情况出现需返回起点重新开始,途中不得以手、臂碰球,如有违反均视为犯规。每犯规一次比赛成绩加两秒,用时较长的队伍接受惩罚。

“心随你动”又称“信任游戏”,主要增强同学们之间的相互信任。分队后一队蒙上眼睛,一队指挥,将两队交叉随机分成两人一组,跨越路障绕回起点,然后交换身份,重新打乱分组,再进行一次游戏。

“心潮澎湃”又称“十人九足”,强调配合,增强团队间的协作能力与团队意识。游戏分两轮进行,第一轮分组进行,用时较长的队伍接受惩罚。第二轮全班一组,进行大规模的游戏并添加转弯折返环节,以增加游戏难度。

案例分析

团队辅导是在团队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以团队为对象,运用适当的辅导策略与方法,通过团队成员间的互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

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激发个体潜能,增强适应能力的助人过程。团队辅导的根本目标在与帮助个体成长、发展与适应,将其纳入新生入学教育的环节,有助于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产生认同感与使命感。

从活动参与者来看,体育教育2015级一个班同学有两个较为显著的群体特性;体育生与女生班。她们身上兼具体育生开朗外向、约束力较差的特点以及女生敏感细腻、从众心理强的特点。在刚刚步入大学的阶段,非常容易形成表面上看起来融洽团结实则隔阂不断加深的情形。

从活动形式来看,团队辅导中的游戏就像是给一班同学设置的困难和问题,她们必须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向前进。对于体育生来说,此类游戏是相对熟悉且擅长的领域,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认可的方式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每一位同学出谋划策,良好的沟通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形成决策,并推选出合适的指挥者,相互信任,团结一致地解决问题。6个团队游戏中有活跃气氛的暖场游戏,有以沟通为主的交流游戏,有静心体会的感悟游戏,有鼓舞人心的激励游戏,并且在游戏顺序编排中呈交叉递进的形式,不断加深学生在游戏过程获得的自我认知与情感体验,从而有效地削弱无形的壁垒。

从活动效果来看,经过近3个小时游戏,学生增强了对自己的认可,同学之间更加熟悉彼此,对集体的认识也更加清晰。经过后期的跟踪访谈,学生们表示,虽然现在大部分时间还是与同宿舍的人一起行动,但是对其他宿舍的同学也有了一种亲密感,见面、上课的时候不再是浅浅地点头微笑,还会与她们开玩笑,也会就一个问题进行讨论,找到了班级的感觉。

经验总结

本次团队辅导活动的开展为消除新生之间的隔阂,增强班级的凝聚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在实操过程中,对节奏的把控与活动意义总结升华程度的拿捏相对困难。为了今后更加顺畅地开展此项工作,达到预期效果,现将活动中的经验教训总结如下:

1.裁判员的选定裁判员代表着规则、秩序与权威,所以团队辅导游戏的执裁者需要有代表性和权威性,不仅能够保证团队辅导活动的顺利进行,而且能够让新生感受到学生活动的专业性与规范性。本次团队辅导活动中抽调了7名大三同学作为游戏裁判,主要进行计时和监督。

2.分组情况团队辅导的直接目的是为了打破各宿舍之间的壁垒,让每位学生更加熟悉其他同学,所以在六个游戏中,除了全班集体参与以外,每次游戏之前都进行重新分组。本次活动中是利用队列报数进行分组,由于站位情况,中间不可避免地出现交叉重复情况。如果班级人数较少,可以利用学号提前分组。

3.惩罚的形式对于做错同学和落败小组的惩罚以活跃气氛为目的,所以主要采用轻松愉悦的惩罚方式,如模仿秀、哭笑不得等。

4.讨论与分享每个游戏结束后,让部分同学发言分享自己的感受。游戏过程或紧张刺激,或欢笑不断,却容易流于形式,讨论与分享能够让学生进行回顾与总结,并产生共情,引导或加强同学们在游戏中的体会。

5.教师的总结在每个游戏结束后及整个团队辅导的结尾部分,由教师进行总结,点出游戏中所需的能力与技能,有针对性地促使学生提升自我感受。

6.辅导设计辅导设计包括辅导形式、项目选择及顺序两个方面。除了游戏以外,团队辅导还可以采用其他形式,如电影分享、主题沙龙等。针对体育生的行为特点,本次团队辅导全部选用了游戏的形式。选择具体的游戏项目时应该根据参与人员的特点进行设计,女生班、男生班或者男女混合班进行不同的游戏架构。编排游戏项目顺序时注意游戏的难易程度,将简单的游戏放在前面,然后不断增加难度。让学生攻克难关时步步为营,不断地收获满足感与成功感。团队辅导以活动为本,强调主观体验,基本满足了学生共同的心理发展需要,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方式打破新生入校时的无形壁垒,对于新生的入学教育有所助益。

点评:团辅游戏符合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六个游戏介绍详细,紧扣活动主题,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基本达到了团辅的目的。团辅的核心是体验和分享,案例活动准备充分,组织严密,但体验分享阐释不足。游戏数量过多,每个游戏时间较短,参与者感悟时间不足,难以达到组织者要求的最终目的。

点评人:延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副教授武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