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教育的本真

追寻教育的本真

公共管理学院王曌

读大学为了什么?

这是每一个大学生都会思考的问题。在我们这个并非名牌高校的学生群体中,大家对于读大学意义的追问并不鲜见。归结起来,在入学之前少有人会立下“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的志气。很大一部分独生子女是遵从父母的旨意,面对专业调剂、就业市场不好的现实,同学们难免不时地会质疑大学之意义。很多学生是为了完成父母的心愿而奋斗,但是对于一个父母离世、已是孤儿的小川来说,连回报父母的理由都没有。追问大学的意义,甚至是活着的意义都成了他内心最纠结和沉重的话题。

小川是我带的第一届学生,因为我刚刚进入工作岗位,所以各方面都是尽心尽力,生怕出现纰漏。第一年带新生,为了及时掌握本班同学的情况,我制作了一个学生基本信息表,用于详细地了解同学们的基本情况,更好地开展具体工作。在我见到小川之前,就已经知道了他的身世。他是孤儿,高考成绩不错。面对这一情况,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要格外地关心这个孩子。于是,在走访新生宿舍期间,我特意去了他的宿舍,见到了小川。他的身材瘦小,两只眼睛却炯炯有神。或许是第一次见到班主任老师,他的神情有点紧张,两只手不知所措,下意识地做着一些动作。“大家好”,我特意提亮了嗓音,“我是大家的班主任王老师,非常荣幸能够担任你们的老师,以后我会全力以赴地服务大家,大家有什么事情可以直接找我,我的电话是噎噎”我微笑地说道。可能是看到我比较柔和的态度,小川特意走向前,与我打了招呼,“老师好,我叫噎噎”为了拉近我与他之间的关系,我特意问了句“你不是陕北的吧!”“呵呵噎噎不是,我是陕南的。”“怪不得皮肤那么好,陕南可是好地方,有山有水。”他笑了笑。宿舍其他同学也开始插起话来,“小川歌唱得好,老是喜欢哼着小调呢浴”听完舍友的话,我的心情放松了许多,之前担心他因身世而不愿意与别人交流,入学才几天其他同学就能够了解到他的情况,说明他没有把自己隐藏起来,这样很好,如此下来对他的成长是有益的。

面对孤儿小川,作为老师,我知道不仅要关心他的生活、他的学习,还要关心他人格的成长。因此,我在各种场合持续鼓励他,让他的闪光点被更多的人知道,从而树立起他的自信,更好地成长成才。然而我又不能直接去问他的家事,虽然我很想知道他们家发生了什么,但无论怎样,他考上了大学,证明他是可以的,他喜欢唱歌,愿意在我的鼓励下去表现,还是证明他渴望进步和成长。日子就这样一天一天地过着,大二来临,当翻看学生补考信息名单时,我看到了小川的名字,我找机会与他谈话询问原因,目的就是想通过鼓励他,让他不要气馁,继续努力,从而顺利通过考试。他并没有因此而消沉,而是很自信地告诉我他会通过考试的。三周后,补考成绩出来了,我通过班委了解到,他的数学还是不及格,那意味着他要清考。我怕他有心理压力,就再次找到他,询问情况。

“说实话,我数学一直不好,高考也是幸运,我从来没及格过,考试的时候我想到哪里写到哪里。”他回答得很坦诚,此前的他,表现比较向上努力,甚至还主动担任班里的文艺委员。而这次的语气,我感觉有点颓废,在他看来,挂科是理所当然的,但这却不是我想看到的结果。

我说道:“那你努力了吗钥清考你要好好准备,如果过不了,那可能影响你顺利毕业的。”“我会好好准备的。”他说道,听到回答,我松了一口气,但是感觉他说得很随意。

我继续说道:“如果你成绩不好,就可能失去奖助学金,这样的结果你该不想看到吧钥”

“老师,我想跟别人公平竞争。”这次他的语气倔强起来。虽然没有当面聊起过他是孤儿的事实,但是我知道他是靠政府救济获得生活费来源,作为班主任的我,国家的奖助学金理应帮助这种有困难的学生。但是我想鼓励他

通过努力和实力获得,而不是通过博取同情获得,助学金也是帮助贫而有志之人的。显然,他还是因为自己的身世而自卑,他不想得到特殊的待遇。但他的性格,还没有激起他“穷则思变”的志向。我担心他就此沉沦下去,这次谈话结束后,我没有停止对他的激励,还经常通过其他同学了解他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同学们反映,他性格温和,但是从大二开始以后不太与人交流,喜欢打游戏,没事就宅在宿舍。针对这种情况,我有意识地召开主题班会,策划召开“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主题性课外体育锻炼活动来培养学生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塑造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

大二下学期,我带他们班的叶学校社会工作》课程。有一天下午上课的时候,我提问小川,但他没有回答上来。我没有再过多追问,只是提醒他认真听讲。下课后,我有意走到小川身边,与他攀谈起来,询问他最近的情况。这一次的谈话却是让我刻骨铭心。

“老师,你上课说的,前面说了,我后面就忘记了,真的,其他老师的课堂也是这样。”

“那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吗钥”我继续问道。

“老师你相信我吗钥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上次周老师的课,他让我上台回答问题,我说老师你问了什么钥老师却说我是装的。”

看到他那急迫而又无奈的眼神,我立即回应道:“我当然信你了,老师一直很相信你啊,你愿意和我具体说说么,看我能不能帮你。”听完我的话后,小川脸上露出一些笑意。

“我记不住东西,考试的时候全凭理解来答题,老师和同学们都不相信我说的,说我装的。”

“还有其他症状吗钥”

“晚上睡不着觉,觉得浑身没劲,总瞌睡,上课不能集中注意力。”

“那你这样确实是有问题,咱们必须要解决,要不然你考试怎么办,咱们文科的东西肯定是要记忆的,我看过你的答题卷,写的东西很少,得高分肯定不容易,对吧钥”小川肯定地点了点头,在谈话的策略上,他认可了对问题的总结,并且愿意解决问题。工作的职业敏感性告诉我,小川应该去心理咨询中心进行诊断。于是我进一步说道:“我们两个一致认为是问题要解决,不然会影响学习,但是我不是专业的老师,判断不准,我认识咱们学校心理咨询方面的专家,如果你信任我,我可以联系他们,帮你看看噎噎”

“他们专业吗钥真的吗钥”我虽然不是心理咨询专业的,但是因为工作需要,我平时也在看一些心理咨询的书籍,对于转介这个词还是有意识的,在我拿不准的时候,交给学校这方面的专家,肯定比我自己的判断要好得多。

“他们是专业的,我们学校现在就有这个部门,只是你们平时不太关注,

如果可以的话,我现在打电话联系一下。”

“行。”经过他的点头后,我拨通了心理咨询中心的电话,得知今天值班的是马素红老师。“小川,这会儿老师在呢,不妨咱们下了课过去吧,我陪着你,咱们将问题解决掉。”小川答应了。下课后我们一边走一边聊,他向我说了他父母的事情,母亲在他初中的时候就去世了,父亲在他高中的时候也因病去世了,因为扛不住打击,高中他曾休学了一年,现在他一直借宿在一个表姐家里,主要靠亲戚帮扶和政府的孤儿救济生活。我听完,心里隐隐地有些难过,虽然我早已知道他的情况,但是听他亲口说给我的时候,还是不禁佩服起眼前这位瘦小的男孩儿。到了心理咨询处见到值班的马老师之后,我简单介绍了学生的情况,马老师一边亲切地让他坐在沙发上,一边与小川聊了起来,我一直在一旁听着。小川进行了一个智力测试,又经过了半个小时左右的谈话了解,建议小川先去医:检查一下,排除躯体上的疾病,再来咨询。但是这次谈话我作为旁听者,却进一步了解到一个信息,小川对生活失去信心,觉得没有意义,想改变却又觉得无能为力。父母不在了,亲戚们也不关心他,如今虽然考大学的目标实现了,却不知道上大学是为了什么,自然不会很刻苦地去学,每天都只是得过且过。这样的情况,马老师和我的想法是一样的,导致小川消极的原因是他失去了追求,没有了目标。这个问题,很多大学生都会遇到。但是对于解决小川的问题并非那么简单,他拿不出回报父母这个理由去搪塞,正是因为这样,他更要学会接受自己,面对自己的过去,并真正从内心坚定起一个目标来。进而学会感恩,学会去表达爱,建立健康的人格。我们应该理解他,因为他不同于常人的经历,但是我更应该鼓励他去欣赏自己,让自己变得积极、阳光、心怀希望。咨询完之后,我们从办公室里走出来,已经快7点了,虽然心里对他有那么多的不满,但是我不想责怪他加重他的自卑。

“没关系,心理咨询是一个过程,你先按照马老师说的,去看一下医生,如果需要我陪的话,随时找我。”他点了点头,礼貌地说了声“谢谢王老师”。咨询之后的几次见面,都是在校园里,他会主动地给我打招呼,眼睛笑得眯成一条线。我很开心他不像之前因为对人生失去意义,而露出恍惚的眼神。2016年春节,我收到的第一条短信祝福,竟是小川的短信:“王老师,感谢您的帮助,祝你新年快乐浴”后面还有一个可爱的动画表情。我发自内心地感到欣慰,因为我认为学会爱,勇于表达是获得爱的基础。很显然,大学两年来,他成长了。他告诉我,那次咨询和我们之间的谈话对他有启发,他开始找寻生活的意义,对于他来讲读大学的意义很多,不是回报父母,而是除此之外的一切有意义的目标,就像他说的,我现在不再沉迷网络,我要努力通过考试,顺利毕业,找到工作,积极地活着。

案例的启示

一、信任是打开人心灵障碍的钥匙。对于辅导员来说,这是开启教育的第一步。只有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才有可能真正了解学生的问题和需要。

二、尊重每一个个体,关爱每一个学生,更多地去欣赏生命,回归教育的本真。教育的类似“GDP”式的量化是不科学的,教育的本真就是回归生命的本真,“人本”则是永恒的追求,因为欣赏生命本身就是一种意义。

三、掌握基础的心理学知识有助于及时干预,对症下药。心理学基础“三个统一性原则”和谈话的技巧有益于我们对于学生问题的精准感知,运用疏导教育、激励教育的同时,必要时做到及时转介。

真心祝福小川能够健康成长,过幸福而有意义的生活。

点评:孤儿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大学生群体,他们从小失去父母,历尽艰辛,大学生活是孤儿大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孤儿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的成长直接影响到健全心理的形成以及今后的发展,关注并分析在校孤儿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在实际学习生活中所存在的问题是当前高校学生

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能否妥善地帮助解决孤儿大学生所面临的诸多问题也直接关乎他们能否全面发展、学校和社会和谐发展等重要方面。

对于大学校园中的孤儿大学生,他们的内心其实是十分脆弱的,但他们表面往往又表现得坚强,甚至以叛逆来麻痹自己,来到大学这样一个新的环境,遇到新的老师和同学,他们的孤独感和排斥感会更加明显,如何使这些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是辅导员老师不容忽视的问题。作为辅导员、班主任的王曌老师能不厌其烦、身体力行,倾注大量的精力和心血,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关心和爱护他,采取对话的方式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和关注学生的特殊状态,并为其重建了动力和支持系统,帮助其树立了正确的学习观和人生观,托起了小川同学那份渴求亲情的心灵,用真心、真情打动温暖了他,实属难能可贵。

读完这个故事,作为一名从事学生管理工作多年的老辅导员,我感同身受,深深觉得对于这类特殊学生,必须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真实困境和想法,设身处地为之着想,才能真正地激发他们向上的动力和激情。因为他们不只是经济贫困,内心更加贫困,更缺少爱,更缺少关心、鼓舞和支持,必须进行个性化的帮助和指导。

点评人:延安大学公管学院党委副书记任永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