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学风建设提升育人水平

围绕专业狠抓党建

促进学风建设提升育人水平

体育学院

近年来,体育学院结合专业特色,用体育精神引领学风建设,形成体育促德育、带德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育人效果显著。

一、工作目标

1.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水平

2.促进学生良好学风的形成

3.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二、工作措施

1.以早操夯实基础

学院自1941年老延大体育系成立以来,一直重视学生的早操管理工作,把早操打造成学生能力提升、教育管理和行为养成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早操活动丰富多样,除班集体常规的热身跑步外,还进行体操、健美操、安塞腰鼓、跆拳道、队列队形练习、体育游戏等项目的练习和排练。

2.以运动会凝聚力量

为了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和裁判能力,学院根据学校整体工作安排,积极组织参加田径运动会。运动会前期,各班运动员积极准备,班委会成员精心组织安排,学院统筹规划各项事宜,经过多年的积淀与发展,运动会已经成为体育学院的一项盛事。

3.以比赛、活动检验效果

根据校体委工作计划及学院学生工作要点,学院每隔一年举办一次技能展示大会,平均每个月都会举办各种类型的专业性比赛,包括传统体育比赛项目,如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比赛,也包括新型体育项目,如健身健美、跆拳道、散打等比赛。通过各类比赛、技能展示等,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4.以社会实践提升素养

学院重视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筛选素质良好、专业能力突出的同学担任学校各类比赛裁判、校田径运动会裁判,并担任其他学院各运动队训练教练;积极动员学生踊跃参加学雷锋志愿服务、无偿献血等公益活动,为社会奉献自己的爱心;利用与延安市各中学、延安市各俱乐部等平台加强交流合作,为学生提供专业实践场所,提升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5.以党员志愿者带动集体发力

党委于2007年9月成立了:学生党员志愿者服务队。服务队以自愿、公益、实效为原则,用宣传教育、典型引路和骨干带头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为全校师生和广大群众提供服务和帮助,将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学习咨询、校园文化建设、学生行为养成贯穿到学生生活的各个角落,促使广大学生党员、预备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在活动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同时也倡导宣传志愿服务理念,践行志愿服务精神,努力塑造良好的学生党员形象。

三、工作效果

1.一定强度的早操不仅强健了学生的体魄,增强了个人身体素质,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更重要的是锻造了学生的精神品格,培养了学生自信、自立、自强、自尊的主体精神,增进了班级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塑造了良好的性格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同时,早操也对于学生随后的专项训练起到了很好的热身作用,部分同学利用早操结束后约一个小时进行专修、专项训练,以提高专业技能。早操活动的长期坚持,不仅促进了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为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且有利于同学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良好学风的形成打下基础。

2.在田径运动会中,各年级各班在激烈的赛事角逐中逐渐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提高了专业水准,增强了学习的动力。抽调的裁判员

在服务同学的同时,增长了丰富的裁判知识,增强了统揽大局的能力。活动中,很多同学意识到自己专业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找到了努力的方向,促进了同学们良好学风的形成。

3.通过各类专业项目的比赛,同学们在实战中检验掌握知识的多寡,更看到了与优秀同学之间在专业能力上存在的差距,体育生特有的不服输的特质,促使着同学们不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也达到了以赛促学的效果,促进了院风学风建设。通过技能展示,不仅让新生能直观了解专业特点,也是检验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

4.通过搭建各种社会实践平台,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动手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了学生的服务意识,帮助他们树立了正确的思想观念。同时,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也让学生了解了自身处于社会状态下所存在的不足,进而明确了下一步努力的方向,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动力。

5.体育学院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已经逐步成为延大学生党员团体的佼佼者,在各项重大活动、日常志愿服务中作用明显。广大学生党员的思想认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学生党员的先进性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贯彻落实。学生党员充分利用“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这一特殊身份,上到协助老师,下到团结同学,在实践中帮助同学们解决疑难困惑。在学院中把党的旗帜真正地树起来,用实际行动展现学生党员的风采。

总之,体育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围绕体育学科自身专业特点,坚持抓党建促学风,形成了规范、科学的运行体系,学生的学业水平和综合素质不断提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