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大学“立德树人”育人工程的实践与思考

延安大学“立德树人”育人工程的实践与思考

学工部

延安大学坐落在"革命圣地"延安,是由毛泽东同志亲自命名、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现为陕西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大学、陕西省属重点大学、陕西省高水平建设大学。

建校70多年来,学校的发展受到了几代党和国家领导人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创建伊始,毛泽东同志两次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延安大学成立事宜,并多次去学校参加开学典礼和作报告。新中国成立后,彭德怀、叶剑英、陈毅、郭沫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视察学校工作;1966年,邓小平同志视察延安时亲切接见师生代表;1970年,周恩来总理在百忙中批示要把延大办大办好;1988年,在国务:总理李鹏的关怀下,延大被列为“八五”期间国家重点建设:校;1998年,江泽民、李鹏同志为延大建校60周年题词;2004年,延安大学建设发展再次引起了新一届中央领导的关注,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锦涛同志亲笔批示共同支持办好延安大学。学校先后为国家培养各类毕业生10万余人。

新时期,延安大学立足革命圣地红色资源,秉承“立身为公

学以致用”的校训,坚持“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理论实践并重,学用一致,造就品德优、业务精人才”的办学理念,铸就了“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扎根老区、乐于奉献”的延大精神,形成了“严谨、质朴、求实、创新”的校风和“勤学、善思、明德、笃行”的学风,为祖国各地特别是为服务西部、陕西、陕北老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基础厚实、为人诚实、作风务实、工作扎实”的优秀人才,探索出一套符合学校实际、富有地域特色的立德树人“圣地铸魂”育人模式。

一、工作目标

坚定理想信念,培育高尚道德情操;

加强学风建设,培养过硬专业素养;

坚持阳光体育,锻铸健康身心体魄;

营造良好氛围,提升文化育人水平。

二、工作理念

以“六大工程”为过程管理主要抓手和工作平台,坚持在日常教育中渗透延安精神,坚持全过程、全方位、全员育人,积极推行大学生自主管理,努力助推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既具有优良传统,又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三、主要内容

(一)新生入学教育导航工程

新生入学教育是指学校坚持把新生入学教育作为学校人才培养源头,从一年级开始着力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养成,引导广大同学尽快做好角色转换,努力适应大学生活,扣好大学生活的第一粒扣子,在入学教育中强化专业教育,深化思想引导,突出延安精神和革命传统教育,形成了入学教育立体化、系统化、层次化的工作格局。

一是搭建立体化入学教育工作平台。依托学校、学院、班级三级工作组织,搭建起立体化入学教育工作平台,实现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全覆盖。学校层面通过开展名师导航系列报告会、优秀校友先进事迹报告会、优秀学生座谈交流会等,加强先进典型与大学新生的互动,引导广大新生全面提升学习能力和责任意识,引领学生快速适应大学生活;学院层面通过举行开学典礼和打造入学导航精品活动等主题教育活动强化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帮助学生顺利完成角色过渡;班级层面通过开展主题班会和班级系列团体活动袁以加强学生的校纪校规教育和良好习惯养成教育。

二是营造浓郁的入学教育工作氛围。首先高度重视入校前教育,借助新媒体、微信平台推送“学姐带你游延大”“延大手绘地图我先知”等教育内容,在入学通知书中加寄叶给新生及家长的一封信》叶延安大学学习生活指南》等资料,入校后围绕相关资料进行入学教育考试。其次迎新工作细致入微,服务周到。在新生报到期间,通过制作板报、横幅、彩带、彩旗装饰迎新现场,努力营造温馨、和谐和喜庆的校园迎新氛围,同时积极为学生提供方便快捷、富有人性化的服务,使新同学在入校之初就能处处感受到热情和温暖。如为迎新车辆配备优秀学生担任迎新讲解员,向新生及家长们介绍延安的风土人情和手续办理、就餐、住宿等基本情况;迎新现场设有新生入学咨询处、家长休息区等,处处体现人文关怀。学校制订叶延安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工作方案》,将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科学划分为认识大学,牢记使命;转变角色,扬帆起航;综合评估,重点引导三个阶段,针对不同阶段,循序渐进地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以达到教育的目的。

三是构建多层次入学教育工作体系。首先是坚持开展校史校情校规教育,引导新生熟悉学校历史、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归属感,鼓励新生坚定理想信念、遵守校规校纪,努力学习,为校争光。其次是坚持不懈地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延安精神教育。学校充分发挥地处“革命圣地”延安的地域优势和学校作为党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所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把延安精神教育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组织新生参观延安革命纪念馆、枣园、杨家岭等革命旧址,并且以班级为单位在革命旧址开展形式多样的支部活动和团日活动。再次是注重红色文化教育与黄土文化教育相结合。通过军事训练、特色报告、陕北秧歌、腰鼓、陕北民歌等学习表演,充分挖掘大学生军事训练与红色文化育人的契合点,磨炼同学们的意志,培养团队精神,增进文化认同。

(二)日常教育管理精育工程

精育工程是学校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面临新情况、新挑战的背景下提出的一种以辅导员、班主任积极主动深入学生宿舍、班级,开展面对面谈话、咨询、辅导,或者借助网络新媒体与学生及时进行沟通交流和动态跟踪指导为主要形式的工作方法。

一是针对不同年级实现教育管理精细化。学校针对学生在不同年级呈现出的不同特点,有的放矢地制定了相应的教育工作方案,以做到教育管理的针对性和精细化。一年级按照叶延安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工作方案》,重点做好认识大学,牢记使命,转变角色,扬帆起航的教育引导,鼓励同学在大学开好头,起好步。二三年级按照叶二三年级学生教育管理规定》,重点加强学生的专业素养、素质拓展和就创业能力的提升,四(5)年级按照叶毕业生教育管理规定》,重点从实习实训、毕业设计、文明离校等方面开展工作。

二是充分利用多种载体,实现学生日常教育管理精细化。学校以文明宿舍、文明班级创建为抓手,以良好舍风、班风带学风、促校风,着力打造和谐向上育人文化。要求辅导员、班主任每周至少深入学生宿舍一次,深入学生课堂一次,学院主管学生工作领导每月至少深入学生宿舍一次,深入学生课堂一次。同时借助网络新媒体,通过使用“易班”“爱班级”等管理软件及QQ、微信、博客等与学生开展经常性的互动交流,实现与学生零距离接触,切实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生活情况,以实现学生教育与管理的精细化。

三是针对学生具体情况,实现对学生的分类培养。学校在坚持对所有学生共性培养的基础上,重视对学生的分类培养工作。坚持“抓两头,促中间”,通过对部分拔尖创新人才和各种困难学生的重点帮扶营造良好育人氛围,以带动绝大部分同学发展进步,健康成长。如对于部分专业素养优良、有创新意识、发展潜力较强的优秀学生,重点帮助他们做好自身定位,制定好学业职业生涯规划,积极搭建平台,培养和支持他们脱颖而出,帮助他们不断调整正确航向,实现人生的理想;对于因学业压力、就业压力、情感纠纷、人际关系等引发的心理问题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采取有力措施,投入更大的精力,加强沟通交流,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帮助他们打开心扉,走出霾,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困境,引导他们珍爱生命,健康成长。

(三)早操晨练“阳光体育”健身工程

早操晨练“阳光体育”健身工程是学校针对目前高校学生普遍存在的体质下降、心理问题增多等问题而展开的旨在通过搭建各种健身平台,营造浓郁健身氛围,以促进学生快乐生活、健康成长,从而带动良好学风形成的一项体育健身工程。该项工程通过坚持开展早操晨练、组建各类体育健身兴趣

小组、发育田径运动会看台文化等措施,取得了较好的育人效果,学校也因此被评为陕西省阳光体育健身活动先进单位。

一是坚持在学生中开展早操晨练活动。一天之计在于晨,学生按时出早操是学校的优良传统,几十年如一日,坚持不懈,全校学工人员每天坚持和同学一道出早操,并把早操集中时间作为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的重要平台和与学生沟通交流的重要渠道。以早操促早读、带早课,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学校每年把学院早操工作开展情况作为学院学生工作评估和优秀班集体评比的重要依据。

二是组织各种体育运动兴趣小组,以增强早操晨练活动的吸引力。为了增强广大同学早起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校组织了韵律操、太极拳、安塞腰鼓、健身秧歌等多种体育运动兴趣小组,以吸引同学们参与晨练,真正变“要我出操”为“我要出操”。兴趣小组利用早操、课余、周末积极开展相关体育健身活动。

三是体育教学课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学校高度重视体育课教学,每年在全体学生中开展身体素质测评。同时,积极鼓励和支持各种学生社团通过举办周末舞会、轮滑竞技表演、街舞表演、拔河比赛等形式的健身活动提高学生锻炼身体的积极性。

四是精心策划,积极发育校田径运动会看台文化。近年来,学校充分发挥各学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努力提高运动员竞技水平的同时,通过组建啦啦队、培训运动宝贝、设计和训练看台观众方阵等措施,积极发育看台文化,大力提升广大同学的集体荣誉感和参与意识。每当运动会期间,各学院看台彩旗飘扬,激情澎湃,充分体现了学校学子的良好精神风貌。

(四)勤工助学“小红帽”工程

勤工助学“小红帽”工程是学校在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工作实践中,探索形成的利于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的学生资助工作模式。其最鲜明的特点是把资助工作与育人工作相结合,充分发挥资助工作的育人作用,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

一是注重培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自立自强精神。2003年,学校开始实施富有特色的“小红帽”勤工助学工程,即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组织起来,在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按工作类型编队,让他们在校园承担一定量的劳动任务,学校给予相应的学费减免,由于这些同学统一佩戴红色的标志帽和工作

监督牌,故把这项活动称为“小红帽”工程。这种资助与承担一定劳动义务相结合的资助方式比起单纯的受助,更能激发学生自尊、自爱、自强、自立精神,更可以让学生在受资助中受教育,长才干。

二是建立科学管理机制,努力挖掘“小红帽”潜能。学校对小红帽的管理方式采取学生处、用人单位、学生组织三位一体的管理运行模式。即按照资助中心一名老师直接负责领导,学生按总队、大队、小队编制,设总队长一人,大队长和小队长若干。按工作性质分为教室卫生清洁队、宿舍卫生检查队、餐厅文明就餐监督队、周末舞会、健美操服务队、学院工作服务队等,同时把家庭经济困难,有一技之长的校礼仪协会、校国旗班、校广播站、叶学工在线》期刊编辑部的部分同学吸收进小红帽队伍中,以便从各个方面充分发挥“小红帽”同学的潜能。目前,学校各部门、各处室办公室到处活跃着“小红帽”同学的身影。实践证明,在“小红帽”勤工助学岗位锻炼过的学生明显地能较快适应工作岗位需求和角色转换,深受用人单位的青睐和喜爱。因此,学生加入小红帽的热情十分高涨。

三是逐步深化工作内涵,全面提升“小红帽”的综合素质。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特别是新的资助政策实施以来,学校积极在各部门设立助学岗位,组织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渊即享受国家最高助学金的同学冤加入“小红帽”勤工助学组织,在学校不同岗位进行锻炼。“小红帽”勤工助学岗位由最初的校园、教室卫生维护等单纯劳务助学逐渐向校园文明监督、食堂秩序检查、公寓管理、交通协理、图书管理等管理助学转变,后来又继续深化到科研助学和特长助学,许多学生已经成长为岗位管理的重要助手,成为老师科研课题或者实验不可或缺的帮手,这样做使得更多的贫困生得到了实践锻炼的机会,综合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不少同学由原来的自卑、沉默、相对封闭变得自信、开朗、自立、自强。今天,走进延安大学校园,依然可以看到身着明显标志服的“小红帽”同学紧张忙碌的身影。只是此时的他们已经不再羞涩、怯懦,他们的眼神里充满了自信、坚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5)心理健康教育关爱工程

心理健康教育关爱工程是针对目前大学生群体压力大、心理问题多的实际,为切实帮助同学正确认识自我,关爱自我,珍爱生命,健康成长成才,培养学生阳光、乐观、坚强、有担当的良好品质而实施的一项育人工程。主要包括:一是全覆盖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充分利用心理学本科专业的优势,在

全校范围内开设心理健康公共选修课;聘请8名心理学专业老师为心理咨询中心兼职教师,协助指导二级学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每年印发叶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手册》,强化对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坚持在心理健康活动月开展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做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和全覆盖。

二是健全的四级网络防御体系。在全校范围内构建起以校、:、班级、宿舍为依托的四级心理防御体系,确保问题学生能得到及时发现的干预。一级网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渊以下简称中心冤,负责全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日常心理咨询和教学与研究等工作。二级网络:各学院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小组,由各:分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辅导员、班主任组成,在业务上接受中心指导,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状况调查,落实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活动。学院每月初向心理咨询中心汇报一次学院学生的心理健康动态,并填写叶延安大学各学院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反馈表》。三级网络:班级心理委员,每个班级设置一二名心理委员并纳入学生干部编制,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开展本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每周末心理委员将班级同学一周的心理健康状况向学院心理健康负责人汇报,并填写叶延安大学班级/宿舍心理信息反馈表》。四级网络:宿舍心理信息员,由宿舍舍长担任,密切关注宿舍成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

三是全天候的咨询辅导及深度干预。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坚持日常咨询值班制度,并通过个体咨询、电话咨询、网络咨询、团体辅导、心理行为训练以及借助QQ、微信等多种新媒介,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坚持开展新生心理健康测评,建立心理健康档案,为开展咨询提供依据;对部分心理健康问题学生给予重点关注,开展深度谈话和及时追踪干预。

(6)毕业生就业质量提升工程

毕业生就业质量提升工程是针对我校就业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不足,从就业体系完善、就业能力提升、就业市场开拓以及就创业保障强化等方面补齐短板,精准发力,以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而推行的一项系统工程。

一是完善工作体系,夯实工作责任。学校根据就业形势的变化和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出台了叶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从人才培养和学校发展的高度,理清了就业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及具体措施;明确了学校、学院、职能部门及相关人员的职责;落实学院主体责任,成立了校:两级就业工作小组,就业工作体系进一步完善。

二是开展指导培训,提升就业能力。学校立足就业指导、服务两项职能,在提升常规工作质量的基础上,通过开展模拟面试、简历大赛、开设就业指导线上线下课程,开展职业资格鉴定、举办就业指导报告等系列业务活动,丰富了就业工作的内容,推动了学生的就业能力提升。

三是开拓市场,保障措施到位。学校积极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动向,通过巩固和扩大就业市场,密切学校与用人单位的关系。通过举办大型招聘会和各类型专场招聘会,不断增加学生的求职机会,提升学生的求职信心;按照机构、人员、场地、经费“四到位”的要求,积极改善就业工作条件,加强微信、飞信等信息化平台建设和就业服务室、招聘宣讲室、培训面试室等硬件设施建设;支持大学生积极开展创业相关活动,通过设立专项资金、争取政府资金,建成了总面积近600平方米的创业孵化基地和市级“众创空间”,凝聚了27

支创业团队和200多名创业学生。

四、实施效果

我校的六大育人工程实现了对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全方位、全过程教育管理,成为对学生开展延安精神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抓手,在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和优良学风、校风的形成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多年来,延大学子中奋不顾身、见义勇为、拾金不昧、孝老尊亲等先进事迹层出不穷,有实习期间勇救落水母子的体育学子曹雪琦、从冰水里勇救落水儿童的历史文化学院巩学斌,有拾金不昧的政法学院的黑鹏杰、化工学院的王新锋,有带母求学的文学院新闻专业08级学生马树芝,有奋不顾身、勇救落水少年不留名的医学院学子王文鹏,还有自愿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爱心天使”化工学子李霞和坚持公益事业的公管学子唐显健等先进典型群体,更有一大批报名参军、矢志国防和志存高远,服务西部的优秀学子。其中,马树芝同学被评为陕西省第二届“孝老爱亲”道德模范,并受中央电视台“向幸福出发”栏目组邀请,在中央电视台展示了延大学子的良好形象。正如王文鹏同学所说:“学校浓郁的学风、朴实的教风、老师们对我们父母般的爱,让我深深的感动。正是在这样环境的熏陶下,我们才懂得了尊重、理解、宽容和无私,我们才能不断健康成长进步,当时毫不犹豫的救人选择,正是基于学校平时的教导磨砺和养成教育。”

编者按:学校的育人理念、育人工程最终得靠学院来执行、来落实、来完成。在完成育人工作这一神圣职责和使命的过程中,各学院结合自身专业特色和学生特点,或从党建引领入手,或从学风建设着力,或从实践创新切入噎噎可谓百花齐放,各有特色,各有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