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我们最大的失误还在教育,还在教育本身,对此人们的清醒度还不够。比如强调灌输而不是启发,强调考试成绩而不是综合能力,强调学校教育而不强调社会教育,强调死记硬背而不是动手实践,强调科技知识而不强调人文精神,强调市场需求热门专业而不强调基础科学的可靠程度。结果导致教育的目的就是就业竞争,而就业竞争变成了学历竞争,学历竞争变成了升学竞争,升学竞争变成了考试竞争,好像还是回到了古代的科举制度的怪圈之中。特别可怕的事,从幼儿园开始,就是争夺资源,就是功利角逐。更有甚者,教育就是捞几个钱而已,至于家长的企盼、学生的未来还是边走边看吧。企业都有自己的文化,而教育机构和团体的文化正在逐渐消逝。复旦8名教授联名招收国学小天才,却被所在西部某省招办拒之门外,让多少人扼腕叹息。
教育制度的失败之处在于学生得到了知识以后,不知道如何去组织知识和利用知识,更可悲的是一些人并没有学到多少知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发表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提出:学校的使命不再是纯粹简单地传授一定数量的知识了。一所基础教育学校的根本目的,在于使每个人有可能自由地发展他的才能和爱;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成为他自己,变成他自己。成功学创立者拿破仑•希尔说:“让人有学问见识的, 不光是学位而已。受过教育的人,就是已经学会了,无论他的人生所得为何物,都要在不侵犯他人权益的情况下去取得的这样的一个人。教育包含的不只是知识,还有更重要的,就是知识的运用是否持久的问题。人们支领酬劳并非以其所学为依据,而人们运用所学的作为,才是评定酬劳价码独一无二的根据。”我国学者孙云晓也指出:“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学会做人。因此,教育是人的解放,而不是人的枷锁。”而我们的现实有些让我们失望,所谓传道、授业、解惑,我们不知道到底运用了多少。
美国《财富》杂志《九十年代的图存之道》强调要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下一代,提出下列十方面的教育内容:
第一,要使学生具备表达顺畅、表意清晰,在国际上能熟练应对的语言文字能力;
第二,注重文学和社会科学,加强历史和地理的教育;
第三,加强学生对高深数学原理的理解,并使学生能将它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第四,使学生具备与环境有关的物理知识,注重物理学教学的实用性;
第五,要使学生至少通晓一种外国语言;
第六,要使学生熟悉电脑及有关科技的操作使用;
第七,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兴趣,使学生对文化艺术有高深的鉴赏力;
第八,必须使孩子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知道暴食暴饮、吸烟、喝酒、吸毒及艾滋病对身体的危害;
第九,要使学生真正了解政府及经济是如何运作的,借此培养他们成为能灵活掌握社会资讯、投票理智的公民;
第十,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发挥创意解决问题的能力。
之所以不厌其烦地要一个个罗列出来, 并不是崇洋媚外,即使我们不借鉴,但也会给我们很多启示的。